潮汕人春節必吃的一道甜品——姜薯

2020-12-20 生酮食譜

在潮陽、普寧、惠來一帶,人們在春節的時候非常喜歡吃一種甜品,那就是姜薯湯。有一首潮汕民謠是這樣唱的:「美娘想食烏豆乾,又要想食海底鰻,想食葡萄姜薯湯,想食青梅搥白糖。」姜薯湯可以說是潮汕一種很鄉土、很民俗的食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講講潮陽區的這種名產。

胡德利是汕頭市區一位專門經營優質農產品的批發商,最近,他剛忙完蓮子和芡實的批發生意,又開始忙碌起姜薯的收購了。胡德利最青睞的是潮陽區西臚鎮、河溪鎮一帶出產的姜薯。

姜薯是潮汕地區的一種特色薯類,主要種植於潮陽和惠來兩個區縣。據美食作家張新民考證,清雍正年間《惠來縣誌》所記載的「為芋、為姜蕷、為蘇木、為甜蕷、為葛蕷。」其中的「姜蕷」就是指姜薯,也就是說,姜薯是一種薯蕷科的植物。

洪文龍是西臚鎮烏巖村的村民,種植姜薯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他種植的姜薯經常交給胡德利收購。洪兄介紹說,姜薯對種植環境的要求比普通作物高得多,首先水質不能有汙染,所以最好是在有山泉的區域種植,其次種姜薯的土質也非常重要,「白沙土」種出來的姜薯品質要比用田土種的更好。而且,種過一年姜薯之後,土地還得先改種其它作物,然後才能再次種姜薯。也就是說,必須實行輪作才能保證姜薯的品質。

西臚、河溪一帶為什麼會成為姜薯的主產區呢?除了有山泉水、白沙土等原因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這裡的地形。這一帶大多屬於低山丘陵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也比較大,有利於姜薯可溶性糖的形成和積累。正是因為這幾個因素的疊加,西臚、河溪的姜薯皮薄肉多、潔白香嫩、粉泥粘連、口感爽脆,而且有清甜的香蜜味。

種姜薯比種其它農作物要求更高,但收入也更好一點。近年來,潮陽姜薯的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潮陽區政府也瞄準姜薯的市場前景,大力推進潮陽姜薯標準化建設,使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目前,全區姜薯種植面積200多公頃,年產量約7000噸,產值8500多萬元。今年初,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潮陽姜薯」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這是潮陽區繼金灶三稜橄欖、西臚烏酥楊梅之後,第三個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特色農產品。

晚上7點鐘,有不少商販趕到胡德利位於市區金新北路巷子裡的農副產品經營部。商販們深知,姜薯這種食材廣受汕頭市民的喜愛,特別是潮陽人,逢年過節都會煮上一碗姜薯湯來「食甜」,家裡有親朋來訪,也習慣煮姜薯湯來待客,所以姜薯的需求量是相當大的。至於姜薯湯的煮法,潮陽人一般是將姜薯去皮後刨成薄片,再放進糖水中煮,當姜薯片即將煮熟的時候,再加入雞蛋。

姜薯屬於藥食同源的食材,營養相當豐富,而且有溫肺、益乳、益肝、健脾、和胃、補腎、潤腸、養顏護膚等功效。有意思的是,採用不同的方法烹煮,姜薯還會呈現出比較大的口感差異。比如,刨成薄片涮熟的話,它的口感是酥脆爽滑的,而如果將姜薯切成段蒸熟,那麼蒸熟後,它的質地卻如芋頭一樣松粉。掌握姜薯的特性之後,就可以用它製作出各種各樣的佳餚。

姜薯壽桃

壽桃是經常出現在生日宴會上的點心。在別的地方,壽桃的皮一般是用麵粉做成的,而在潮汕地區,人們更喜歡用姜薯來做壽桃的皮。因為姜薯做成的點心皮不僅柔滑清香,而且更容易消化。

姜薯酵粿

木瓜姜薯粥

木瓜姜薯粥是將姜薯刨片後,和糯米、木瓜一起煮成甜粥,最後裝在木瓜皮裡面。這道甜品不僅清香可口,還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的功效。

蛋黃返砂姜薯

蛋黃返砂姜薯借鑑了返砂芋的做法,將鹹蛋黃蒸熟、碾碎,再用油炒至起砂,最後將油炸過的姜薯放進去翻炒,讓鹹蛋黃完全包裹住姜薯。這道菜既有姜薯的清香和粉糯的口感,又有蛋黃的鹹、香。

滒燒姜薯

滒燒姜薯口感柔糯,味道清香。

其實,姜薯還遠遠不止是眼前這些做法,它既可以切塊蒸熟,也可以碾成薯泥,還可以做成粿品,不同的做法賦予姜薯不同的風味。而無論怎麼吃,姜薯在潮汕人的心目中,都象徵著甜蜜美滿、吉祥幸福。

姜薯,因為地下塊莖的形態和顏色比較像姜而得名,但是「姜薯」只是它的俗稱,至於它的學名是什麼,究竟屬於薯蕷科裡面的哪一種植物,我們暫時還沒有看到相關的介紹。或許,正是因為種植的區域小,姜薯就帶著更加強烈的地方特色,它也因此成為潮汕味道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相關焦點

  • 潮汕民俗:一碗姜薯甜湯,富含著潮汕人何種情懷?
    ,姜薯湯也是人們必吃的甜品。在潮汕人眼中,姜薯代表著甜蜜,吉祥的寓意,特別是潮汕潮陽地區,潮陽地區是姜薯的主要生產地,所以潮陽的人們對於姜薯有一種獨鐘的喜愛,姜薯的外皮與淮山差不多,但是剝開粗糙的外表,裡面的肉質潔白如雪,姜薯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香味,口感滑潤,深受人們喜愛,在潮陽區屬於珍品級的甜品。
  • 潮汕特色姜薯糖水怎麼做?
    姜薯,廣東粵東潮汕地區的一種薯類,也有地區俗稱小淮山。煮出來的湯粘稠,入口滑,味甘香,因而受到老少喜愛。其主要盛產於潮汕的潮陽和惠來地區,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區西臚鎮內八鄉巖前村的姜薯。巖前村含砂土較多,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
  • 姜薯、鴨母捻,停不下的甜湯,道不盡的潮韻
    姜薯在潮汕民俗中屬於喜慶食品,象徵著吉祥,寓意幸福美滿,所以一般是冬至過年這類重要節日祭拜祖先、接待重要的客人、婚宴壽宴等才會吃到。 孩子們圍坐在八合裡院子裡的井邊,看外婆把帶著泥土芳香的姜薯放到井水裡淘洗,拔去密密的根須和,刮去薄薄的一層皮,露出白白嫩嫩的姜薯肉,然後刨成薄片就可準備下鍋了。為了防止氧化變色,這一系列操作都要在水裡進行,當然是手在水裡,不是整個人在水裡。
  • 潮汕人春節元宵必吃這種「粿」,吃它不上火,還對腸胃好!
    都知道潮汕人會吃懂吃,飲食精緻,潮汕人一直遵循不時不吃的飲食理念。時節吃時,春節到元宵節前後是吃鼠殼(鼠曲)的最佳時節,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有了它,不再擔心大吃大喝帶來的心裡負擔。鼠麴草到鼠殼粿的變身,可不是那麼快手的活兒,之於阿嬤(奶奶的潮汕叫法),做粿不僅是任務,更讓她動力滿滿的是「孩子們愛吃」,之於我們,小時候是趣事,長大後是童年的美好回憶。想起和阿嬤一起做粿炊粿吃粿的童年,猶如吃鼠殼粿,清香撲鼻,唇齒留香,舌尖軟糯嚼勁、鹹甜交替,經喉嚨輕滑到胃裡,溫熱滿足。
  • 潮汕冬至的經典美味,每一種都是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3  食冬至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準備「SO」圓。
  • 小菲講潮俗:潮汕年夜飯必吃的「蒜」,吃法有何講究?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人們最為重視的節日之一,在這天家家戶戶團聚一堂,潮汕地區在這天除非是緊要情況,必須要回家過年,潮汕每家每戶在除夕這天都要吃上一頓團圓飯,除夕這天他們稱之為「過年」,而他們的團圓飯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比如吃魚,吃各種蔬菜海鮮,他們都是富有吉祥的寓意的,還有一種是必不可少的
  • 潮汕特有的一種薯類,看似生薑,削皮後卻像淮山,煮甜湯最受歡迎
    潮汕特有的一種薯類,看似生薑,削皮後卻像淮山,煮甜湯最受歡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在潮汕有一種薯類就很特別了,估計很多人都沒有吃過,它長得像生薑,形態各異的,但是煮熟之後卻有淮山的口感,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薯類嗎?
  • 姜薯甜蛋,潮汕的經典甜湯
    姜薯,我們潮汕地區獨有的一種薯類,外貌類似淮山,但個子偏小,也有人稱它為小淮山。姜薯在潮汕經常用來煮甜湯,經典的搭配就是下甜蛋,煮出來的甜湯入口粘稠順滑,甘香甜美,除了日常食用外,在許多場合也有它的身影,寓意著甜美的祝福,甜蛋的個數必須為雙數,若是雞蛋一般為兩個,若是鵪鶉蛋可以是兩個或者2的整數倍,重點是雙數,寓意著成雙成對,吉祥如意。
  • 沒什麼鄉愁,是一碗潮汕甜湯解決不了的
    那就是潮汕的「甜湯」。   小時候常跟著外婆去街上喝甜湯,清心丸、海石花、綠豆爽、「鴨母捻」……這些你聽起來或許會有點陌生的名字,卻承載著我滿滿的快樂回憶。在廣州工作多年,時不時也會去家鄉人開的甜湯店解解饞,那一碗碗手工打造的「古早味」,溫暖的不僅是我的味蕾,更是內心深處那份對家的記憶。寫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一句廣告詞,「沒什麼鄉愁是一碗甜湯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再喝兩碗!」
  • 潮汕特色甜品——反沙番薯芋頭
    秋冬季,芋頭最當時清甜軟糯,營養豐富反沙番薯芋頭是潮汕地區的一道特色小吃更是令在異鄉的潮汕人魂牽夢縈的一道甜品因番薯芋頭其金銀兩色的外觀還有人美其名為金柱銀柱反沙,是潮汕一種特色的烹調方式學不會的小夥伴也沒關係歡迎來潮汕小編帶你去品嘗真正的潮汕反沙番薯芋頭!
  • 軟糯香甜的芋圓姜薯甜湯
    芋圓姜薯甜湯,這是一道充滿香氣,非常甜美的湯品,小孩子非常喜愛吃。芋圓的種類有很多,由香芋、紅薯、紫薯、木薯粉等材料製作而成,具有多個品種和做法。它的功效也很大,具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補中益肝腎、消腫止痛、益胃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的作用。
  • 吃開封:開封人過春節必吃美食,你pick哪一道菜?
    你是否也想念家鄉的年味,想念那些逢年必吃的春節美食了呢。開封人的春節各家各戶都是做一大桌菜,下面這些美食是不是都上榜到你家菜譜裡了嗎?!香腸香腸是開封人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還沒到年根兒,走在街上都能看到商鋪、居民樓窗戶上掛著的香腸。
  • 潮汕農村傳統美食,「酒角龜」是什麼動物
    還有幾天,就是2019年的春節了,每年春節,家戶家戶必做的事,當然是——做粿敬神,拜祖公。大家都知道潮汕的粿類諸多,每逢佳節潮汕農村地區總會做各種各樣的粿,「酒角龜」是其中一種,不知道的以為是動物,原來是一種粿,「酒角龜」是潮汕農村地區過年過節必備的甜品,糯米粉加上地瓜,甜而不膩 韌性十足,也是我們童年的回憶。「酒角龜」粿。在潮汕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有人叫做「酒殼龜」,也有人叫做「鼠殼棵"。
  • 潮汕必吃的十六大美食
    想吃潮汕美食, 還是來潮汕吧! 【生醃】 生醃是潮汕人鍾愛的海鮮處理方法, 最大程度保留了其鮮味, 醃蟹和生蠔是潮汕人最愛吃的生醃
  • 當我春節回到潮汕,發現很多東西都變了
    跟很多在外的潮汕遊子一樣,饒小國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大潮汕。我們之中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一年一歸,一年兩歸。走的時候憧憬著大城市的繁花似錦,回來的時候以為這個小地方依然恆古不變。這個春節,註定多了一點火藥味。
  • 大眾點評必吃榜,潮汕牛肉火鍋界的扛把子——八合裏海記
    今天和大家來聊聊作為潮汕牛肉火鍋界的扛把子--八合裏海記。沒吃過潮汕牛肉火鍋,算不上真吃貨!而沒吃過八合裏海記的真吃貨,那可不是美食家!在潮汕,清湯牛肉火鍋一直被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佳餚之一。八合裏海記,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才成為潮汕飲食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 外形酷似山藥,產量十分稀少,煮甜湯是一絕,你吃過嗎?
    山藥的營養價值老少皆知,口感香糯淳厚,是南方人燉湯的不二之選原料,是北方人拿它直接蒸著當主食吃。在南方地區鐵棍山藥一直被譽為是北方山藥。南方還有一種姜薯,俗稱小淮山,口感也是香糯可口,外形酷似土山藥,沒有鐵棍山藥如此筆直。這種姜薯在南方的地位相當於鐵棍山藥甚至遠超鐵棍山藥。
  • 年夜飯必做的一道小甜品,香甜可口,營養解饞,每次上桌遭瘋搶
    大家好,我是安倫,一個愛做飯的人,日復一日的堅持用心,把那些最不起眼的菜色做出家的味道。記得每年的這個時候父親就在家張羅著準備年夜飯,想想還有幾天就要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就激動。每年我家年夜飯上的菜都是我們最愛吃的,比如各種海鮮,有我最愛吃的大閘蟹,還有老公愛吃的糖醋排骨,以及孩子們愛吃的小甜品,愛吃甜點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所以每年老爸總會做幾道甜品,其中有一道甜品在我家是最受歡迎的,那就是糕燒白果紅薯芋,大家都喜歡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