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冬至的經典美味,每一種都是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2021-01-19 網易

  冬至,潮汕人相當重視,並稱之為冬節,是每年時年八節的最後一個節日,也是距離過年最近的節日,屬喜節。

  冬節沒有「爆竹一聲除舊歲」的熱鬧氣氛,沒有做新衣給壓歲錢,沒有登門拜訪賀新禧。但它同過年有很多相似之處:吃團圓飯、祭祀祖先,家裡有以虛歲計算未到15歲年齡的孩子要拜公婆。或許因為這些緣故吧,潮汕民間就有「冬節小過年」的說法。

  那麼問題來了

  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

  祭拜祖先

  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 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 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祭拜完祖先,一家大小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長輩們會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雖然都是由食物名稱引申而來的諧音,卻也體現出潮汕人重視家庭,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望。

  

  2

  過冬紙

  上墳掃墓則是冬至的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的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

  

  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3

  食冬至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準備「SO」圓。冬節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這叫「父子公孫丸」,象徵著歲暮之際一家子圓圓滿滿。

  

  起床之後,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這樣才算添了一歲。如果有家人外出未歸,那麼一定要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歸家時,做一碗湯丸給他吃。

  

  · 「食了冬節丸大了一歲」的來歷

  俗諺來歷,王琳乾先生在《說說小陽春與寒冬至》(載1987年第四期《潮人》)說:「人們對此有兩種解釋。一說冬至是小過年,過了新年長一歲;一說此語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殺人的季節,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處決。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節丸,就說又多了一歲了。據舊史料所載:」後漢盛吉為廷尉,每年至節,獄囚當斷,妻夜秉燭,吉持丹筆,夫妻相對垂泣。『故前人詩有:「執筆對之泣,哀此擊中囚。』冬至一過,就封刀待秋官了。」

  

  4

  冬至潮汕各類小吃

  冬節丸除了搓成圓圓的,在普寧也有人把它搓成兩頭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團搓成小長條形,再用剪刀剪成尖丸。

  

  

  東京丸是用東京薯澱粉做成的,東京薯是潮汕的特產之一,[學名竹芋]種在地裡的一種類,根果白色偏圓的,一般筷子般長度,多數用來煲湯或者磨成粉,性涼,清火去燥。主要是製作成東京丸子和甜湯。.

  

  

  姜薯,只有在潮陽和惠來的部分濱海地區的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河溪鎮上坑姜薯。上坑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姜薯洗掉土削皮,浸水裡,不然會發黃姜薯抽用把一個個姜薯抽成一薄片一薄片的。燒開水後,把放進滾湯的水裡面滾一滾,看到薄片的姜薯片自然捲成卷了就馬上關火,不能煮太久,會爛的。加入白糖就可享用了。是山藥的一種。在潮汕地區,每逢春節,各家各戶都會煮姜薯湯待客。客人來拜年,都能喝上主人做的一碗姜薯湯的。

  

  

  甜湯,在汕頭潮陽,潮南地區也有人在冬至丸裡加入了大薯,淮山等做成甜湯。

  

  

  鴨母捻,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是冬至,元宵必吃的甜湯。

  

  

  在潮州也有人在冬至那天吃落湯錢,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洩,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既是藥膳,又是美食,難怪既是烹調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別喜歡糯米。

  做法:花生、芝麻炒熟壓爛與白糖粉混合,將糯米粉和成粉團,蒸熟,然後切成小件,沾上以配料即成。

  

  冬節鴿,不是鳥,又叫菜包粿、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一帶的特色小吃,是廣東汕尾傳統節日冬節那天的餐桌主食,目前已經成為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日常食品。做法將割薯,菜脯,包心菜,芹菜,蒜,蝦脯,五花肉……(材料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配鹽等佐料翻炒,再將冬節鴿的皮包上。冬節鴿的皮做法:麵粉和糯米粉的比例為1:1,用溫水和成麵團,然後碾成餃子皮一樣薄的皮。把包好皮的冬節鴿放進蒸籠裡蒸熟為止,也可水煮。

  

  菜頭粿,我們這叫菜頭丸,又稱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製。把白蘿蔔刮去皮,用菜頭抽抽成小條狀,用手把蘿蔔汁捏幹。放入薯粉,鹽,喜歡花生的可以放點花生米,再均勻攪拌,如果太幹就用刀剁幾下就不會了。然後做成拳頭大的丸狀,放到鋪好炊布的蒸籠上蒸熟就行了。做好的菜頭圓可以即食,冷卻後切片用油炸風味更佳。

  

  

  酥餃,有些地方叫油粿子,一種潮汕小吃。在潮汕人家,每當有隆重的節日時,潮汕人家都會做酥餃。1、皮的做法:把麵粉、雞蛋、油、水加到一起揉成麵團就可以。2、餡的做法:花生炒過去皮,打成碎末;芝麻炒過和花生末、白糖一切拌勻即成餡。3、取一小塊麵團擀成薄皮,取杯蓋壓出圓形餅皮(像做餃子皮一樣)。4、像包餃子一樣把餡包起來。5、再將包好的餃子放油裡炸,炸至金黃,酥脆香甜的酥餃就可以吃了。

  

  

  今年冬節,你回家嗎?

  來源:舌尖上的普寧

  DISCLAIME

  免責聲明

  1、整理、轉載此文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號的觀點和立場。

  2、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尊重智慧財產權,本號儘量標註每篇文章、每張圖片的來源;若有來源標註錯誤、侵權或不願意被轉載,請作者持權屬證明在30日內與本號後臺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內容整理編輯:潮州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這種美食只有潮汕有且一年只吃一次,教你做我家鄉的「冬至繭」
    冬節繭這個名字來自於潮汕話的音譯,冬節就是冬至的意思,繭是形容這種粿的外形。它是我家鄉揭陽惠來的特色美食,而且顧名思義是冬至的時候才會做的一種節日食物,都說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其實我們家鄉那邊不吃湯圓,而是吃這個冬節繭。 冬節繭跟餃子其實大同小異,差別在於外皮,冬節繭的外皮是由木薯粉和粘米粉手工製作而成,因為無法長時間保存,目前還沒有跟餃子皮一樣有賣現成的,所以每到冬至,家鄉那邊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做。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裡也算是一bai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稱為「冬節」,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民間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冬至要吃的食物。當然,這還用說嗎,每年的冬至日不都吃餃子嗎?
  • 大叔在潮汕街邊賣了十幾年蠔烙,真材實料,每一口都是家鄉的味道
    去過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潮汕的美食是非常多的,而且大多很平價,還是真材實料呢。這潮汕地區的美食確實很多,因為那裡有很濃的文化底蘊,大多的美食都是很傳統的的,當地人都是從小吃到大了。就算你沒去過潮汕地區,你也應該聽說過那裡的美食吧。那裡的美食很多,大多也是名揚千裡的,比如這腸粉、牛肉火鍋、蠔烙等等。小妖前段時間去了潮汕地區玩了幾天,這幾乎每天都是吃撐了的。
  • 今日冬至,還記得家鄉那些從小吃到大的傳統美食嗎?都是家的味道
    今日冬至,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可別忘了家鄉的傳統美食吆!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文化相媲美的中國美食,也歷史久遠。考古出來的美食記憶能追溯到很久以前,而在這更迭萬變的時代中,傳統美食漸漸地勾起了人們對生活的回憶。你還記得那些從小吃到大的傳統美味嗎?美味無關貧富,每個地方都有自流傳已久的味道。
  • 地道的潮汕溼炒牛河,家鄉的味道,好吃到流口水
    眾所周知,潮汕人最常吃得粉就是河粉,她們非常擅長把簡單普通的河粉做成好吃到讓人流口水的美食特色菜,有普通的豬雜河粉,清炒河粉,幹炒牛河,溼炒牛河等等做法,其中,我感覺味道最香的就是溼炒牛河,不會太幹,又有鮮嫩的牛肉,濃鬱的醬汁調配,味道簡直香到流口水。
  • 帶你走進潮汕,領略潮汕風味——潮汕鹹水粿
    第二步:比較傳統的是,用一個白色的茶壺裝好已經打好的米漿,然後借茶壺之便,來把米漿分到各個小碗中,詳情見圖,小編就不描述了,如圖這樣裝好,才比較均勻,也很方便哦,而且做出來的水粿形狀也好看。如圖所示,每一個水粿都是這樣轉好的,可見工作量之大,製作者的用心。
  • 潮汕小吃中的絕代雙嬌——鱟粿促肉,潮陽人從小吃到大的家鄉美味!
    出門在外,如果能吃到這種從小吃到大的家鄉美味,真地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潮汕人無處不在,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家鄉味道。鱟粿,是一種在潮陽地區歷史十分悠久的傳統小吃,不論製法或口味,都具有十分濃鬱的地方色彩。 說起鱟,主要是住在海邊的人就會認識它。
  • 記憶中的僑鄉「古早味」:美味在口中 家鄉在心間
    中國僑網11月25日電 題:記憶中的僑鄉「古早味」:美味在口中 家鄉在心間  「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早年間福建臺灣等地的化工食品產業不發達,料理做法比較單純,以手工料理食物為主,料好實在,就是早期的「古早味美食」。位於福建泉州的古早味美食店鋪。
  • 明日冬至,8種地方特色美食,味道鮮,營養足,歡天喜地過冬至
    導語:明日冬至,8種地方特色美食,味道鮮,營養足,歡天喜地過冬至。冬至節寧夏人吃頭腦塞上江南「寧夏」,在冬至節的時候,都會吃一種叫做「頭腦」的美食,沒吃過,或是沒聽過的這種美食的人都會遐想,但這種美食的名字叫做「羊肉粉湯餃子」,在寧夏,這種美食比較盛行,也可當早餐,也可當主食,寧夏灘羊肉比較出名,羊肉也是這一地區的主打食材,所以每逢冬至,寧夏人都會吃這種美味。
  • 舌尖上的潮汕,50種美味小吃!來留口水吧
    潮汕不僅有潮汕特色菜還主營各種海鮮菜品家常菜、風味菜品等...| 看的見的美味,品得到的實惠!相信這道菜是大部分潮汕人都喜歡吃的,迪仔魚是我們大潮汕的方言人俗名,也叫剝皮魚迪。為保證海鮮的口感,潮汕的海鮮都是現撈現殺現蒸~二、小吃、小炒類(1)潮味特色小吃95%的膠已人都喜歡吃的潮汕小吃。
  • 潮汕冬至菜粿,晶瑩剔透,味道鮮美,惹人垂涎!
    潮汕冬至菜粿我家鄉的習俗,冬至一定要做菜粿的,家家戶戶都會提前一兩天做,到了外面工作也不例外,我能說我的朋友圈都在做菜粿嗎?我家也不例外冬至節前做菜粿的,大半天就跟我媽學做菜粿,結果是菜粿都是我媽做的,我就在旁邊看著,感覺好不要臉了,做菜粿什麼的還是老媽最棒。原料:糯米粉、生粉、麵粉、豬肉、芹菜、大蒜苗、大包菜、雞蛋、香菇、豬肉、芹菜、大蒜苗、蘿蔔絲幹、香菇、蝦仁、糯米粉、生粉、豬油、醬油、鹽、蠔油。
  • 福建福州,記憶中那些屬於家鄉的味道
    福建福州,記憶中那些家鄉的味道福州閩清三寶 滿滿的家鄉味道!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相比閩侯縣和永泰縣來說,它是距離市區較遠的一座小縣城,來往縣城的班車有很多,幾乎每幾分鐘就有一趟,乘車時間大約在1小時左右。縣城中心有一條以「十」字錯開的商業街,稱為「十字街」。街上開設的商鋪有服裝店、理髮店還有當地特色小吃店。極具地方特色美食最屬閩清三寶,閩清人所惦念的家鄉味道。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裡也算是一bai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稱為「冬節」,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民間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冬至要吃的食物。
  • 不同口味的美味壽司,每種都有各自的美味,每一種都很經典!
    今天給大介紹一下不同口味的美味壽司,每種都有各自的美味,每一種都很經典! 1。心裡美壽司。一整天都吃白花飯實在很膩,所以我想自己做壽司。這是心裡美上市的季節,所以做心裡美壽司吧。圓圓的很是美味,吃起來酸甜可口。2。肉鬆沙拉紫菜包飯 。
  • 甜粿:舌尖上的潮汕味道
    圖為潮汕甜粿。 (資料圖片)在廣東潮汕地區,逢年過節做粿、吃粿的風俗世代相傳。其中,甜粿歷史悠久且風味獨特,深受當地人的喜愛。至今,潮汕各地仍會在傳統節日做甜粿,用於祈福、饋贈親友。甜甜的粿不僅是一種傳統食品,更是海內外潮汕籍鄉親一抹解不了的鄉愁。「舊時每逢蒸甜粿都要一整夜不睡覺,每一兩個小時注意往蒸籠加水,保持蒸籠不會幹燒,爐火不停蒸24小時,才能做出美味的甜粿。那經歷至今難忘。」歸僑紀秀田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自己想吃或是想贈送親友,上哪裡都能買到甜粿,方便多了。潮汕地區是著名僑鄉。
  • 潮汕牛肉丸,出了名的潮汕美食,好吃不膩的家鄉特產
    而很多潮汕人都出外經商,所以經常會把打包好的一包一包的牛肉丸作為冰鮮特產送給摯友。這也是潮汕牛肉丸揚名天下的原因。因為父母輩的傳承,讓這份獨特的特產成為了很多一直出門在外的潮汕人的特殊記憶,這也定格了很多人對於潮汕人的印象。因為牛肉丸的製作,代表者潮汕人的務實還有創業的勇氣。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
  • 在潮汕遊子心裡,一碗潮汕粿條,是一份獨特的家鄉記憶
    在潮汕人的眼裡,一碗潮汕粿條,也許是一份買不到的回憶。有人說,吃河粉不是一樣嗎?關於粿條和河粉的區別,其實很多人都深有感嘆。因為在外的店家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兩者有什麼區別,甚至自己吃了很多次之後,都分不清楚。但是這也不能怪他們。
  • 潮汕人民到底有多愛做粿!
    >說起粿,大多數潮汕人都能侃侃而言在家時,父母說今天吃粿,我們會抱怨怎麼又吃;在外時,我們又時常想念那一口美味的粿。也許,這就是家鄉帶給我們的味道。潮汕粿製品品類繁多,美味可口,每一種味道融入四季,走進千家萬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潮汕有哪些「粿」。鼠殼粿潮汕春節時令粿品,大概就是歷史最久的潮汕小吃。
  • 有一種思念叫家鄉的味道,有一種記憶叫媽媽的餃子
    最讓我想念的是媽媽親手包的餃子,不同於外賣買的那種,皮薄餡多,熱氣騰騰的餃子泛著細細油花的光暈,這時候最喜歡加一塊蘸了辣椒油的炸豬排,或是搭配肉餅油條,那種美味在寒冷的冬天也會讓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和家裡通電話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和媽媽提起。
  • 一碗海石花,承載著潮汕整個盛夏的味道!
    在廣東潮汕地區,有很多特色美食,許多潮汕美食在漂泊異鄉的潮汕人心中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海石花與潮汕地區的「豆腐花」、「草粿」一樣,是伴隨海邊孩子長大的記憶。海石花是潮汕地區常見的街邊小吃,於沿海的饒平縣最常見,物美價廉,清涼解暑。有「果凍布丁」、「深海果凍」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