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在外的潮汕遊子一樣,饒小國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大潮汕。
我們之中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一年一歸,一年兩歸。走的時候憧憬著大城市的繁花似錦,回來的時候以為這個小地方依然恆古不變。
但這次回家,饒小國發現很多東西都變了。
高鐵變了
以前年輕人是乘高鐵的主力,但現在高鐵上能見到越來越多的「熊孩子」。有的是爺爺奶奶帶小孩回家,有的是潮汕人帶外地媳婦女婿回家。有的從去年的2個人,到今年的3個人回家。
這是一種喜悅的相聚,卻也說明老家的小孩和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標語變了
以前回到家,都要吐槽下滿大街都是「建設美好家園」,或者迎新春的標語。雖然老套,但還是有點過年的氣息。
但是因為前段時間,小小的饒平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槍擊事件,所以一回家在大門上,在大街上,在滾動屏裡等各種宣傳標語,都變成了「嚴厲打擊涉槍涉爆違法犯罪」。這個春節,註定多了一點火藥味。
生活變了
回來後,你會發現我們小鎮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電影院網吧不說,還有一些電競館、王者榮耀吧、抓娃娃店等大城市的新潮娛樂,但更讓我們震驚的是,現在每走三五步,你就能轉角遇到一間奶茶/冷飲/咖啡/甜品店。
點上一杯飲品,一個小吃,兩三個好友吹水一個晚上。我相信春節期間這些店一定會成為大家敘舊的好去處,火爆到不行;但我也相信春節之後,店比人多。
美食變了
每一次回家最大的動力,除去父母以外,非潮汕美食莫屬。但是,當小國一次次走在大街上後發現,很多都變了:因為整治市容市貌,黃岡二尊人的所有炒冰、燒烤攤位都不見了(聽聞搬進了菜市場);早上起來吃腸粉,又發現一家老字號歇業了;蠔烙、粿汁依然還在,但味道卻有點大不如前。
取而代之的,是酸菜魚、牛排、麻辣燙等外地著名美食,它們豐富了我們長輩們和小孩們的味覺和對世界的新鮮感,就如同潮汕火鍋和滷鵝已經成為大城市大排長龍的特色美食一樣。但對於我們這種「尋根」的遊子而言,老手藝老味道的潮汕美食已經變成一種錯失的遺憾。以後我們每一次回憶的不再是味道,而只是回憶本身。
街坊變了
和老媽出門逛街,看到一個街坊家門緊閉,老媽惋惜地說,她幾個月前走了。印象中,她是一位七十多歲和藹的老奶奶,以前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她坐在門口曬太陽,看到我她會問一句:「回來啦?」。可惜,今年再也聽不到了。
以前,長輩們跟我說過,有很多老人是沒辦法挨過寒冬的。有的老人走了,他的老房子也就這麼荒著。我們那條街巷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老人也越來越少,荒廢的老房子越來越多。它們有的屋頂破了,有的長出了雜草,陽光從頂上的窟窿透進屋內,打到微微搖晃的小草上,讓這個寒冬仿佛有了一點生機。
朋友變了
一回到家,馬上就是呼朋喚友。你先找了留在潮汕發展的好閨蜜,她帶著一個小孩子來赴約,一邊跟單身的你聊著柴米油鹽醬醋茶,一邊照顧小孩子的吃喝拉撒。
你又去找了曾經在學校讀書一般的老同學,他說他在二三線城市做生意,一年辛辛苦苦只賺個十幾萬,,所以很羨慕你這種朝九晚五,壓力不大的上班族;走在路上遇到一個曾經的好基友,才知道人家跟你在一座城市工作了好幾年,你們卻一面都沒見過,互相加了微信留下一句:回去常聯繫。
你還會在春節期間的各種路上,遇到很多很多你曾經以為不會忘記對方姓名的同學,互相寒暄幾句,卻因為害怕喊錯而不敢喊出對方名字。
父母變了
不管你是在外讀書的學生,還是在外的上班族創業者,這一年回家,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父母變了。
他們有的開始有了白頭髮,有的為了迎接你而染了黑頭髮。他們還記得你喜歡吃什麼,但你吃多幾天就會嫌棄味道有點清淡;你會發現家裡你沒見過的藥物越來越多,也會發現父母開始忘記什麼事情。在你眼裡,他們變得囉嗦,大驚小怪,語氣從以前的批評教育,變成了現在的商量,甚至是夾帶著哀求。
但最重要的是,你開始發現他們變老了。
其實你知道:你也變了。
因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會改變。我們回家,是為了讓所有人看到你變得越來越好,也是讓我們在2018,有一個最好的開始。
推薦閱讀
那些說潮汕人「壞話」,你都聽過幾個?饒物集 | 從另一個角度,去探尋潮汕零食它們是「潮汕冰淇淋」與「潮汕毒藥」潮汕,一個能讓味蕾一秒高潮的地方為什麼在潮汕,胖子是可以被原諒的?
「饒小國原創 | 如無許可 | 請勿轉載 |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