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春節回到潮汕,發現很多東西都變了

2020-12-20 饒小國

跟很多在外的潮汕遊子一樣,饒小國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大潮汕。

我們之中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一年一歸,一年兩歸。走的時候憧憬著大城市的繁花似錦,回來的時候以為這個小地方依然恆古不變。

但這次回家,饒小國發現很多東西都變了。

高鐵變了

以前年輕人是乘高鐵的主力,但現在高鐵上能見到越來越多的「熊孩子」。有的是爺爺奶奶帶小孩回家,有的是潮汕人帶外地媳婦女婿回家。有的從去年的2個人,到今年的3個人回家。

這是一種喜悅的相聚,卻也說明老家的小孩和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標語變了

以前回到家,都要吐槽下滿大街都是「建設美好家園」,或者迎新春的標語。雖然老套,但還是有點過年的氣息。

但是因為前段時間,小小的饒平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槍擊事件,所以一回家在大門上,在大街上,在滾動屏裡等各種宣傳標語,都變成了「嚴厲打擊涉槍涉爆違法犯罪」。這個春節,註定多了一點火藥味。

生活變了

回來後,你會發現我們小鎮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電影院網吧不說,還有一些電競館、王者榮耀吧、抓娃娃店等大城市的新潮娛樂,但更讓我們震驚的是,現在每走三五步,你就能轉角遇到一間奶茶/冷飲/咖啡/甜品店。

點上一杯飲品,一個小吃,兩三個好友吹水一個晚上。我相信春節期間這些店一定會成為大家敘舊的好去處,火爆到不行;但我也相信春節之後,店比人多。

美食變了

每一次回家最大的動力,除去父母以外,非潮汕美食莫屬。但是,當小國一次次走在大街上後發現,很多都變了:因為整治市容市貌,黃岡二尊人的所有炒冰、燒烤攤位都不見了(聽聞搬進了菜市場);早上起來吃腸粉,又發現一家老字號歇業了;蠔烙、粿汁依然還在,但味道卻有點大不如前。

取而代之的,是酸菜魚、牛排、麻辣燙等外地著名美食,它們豐富了我們長輩們和小孩們的味覺和對世界的新鮮感,就如同潮汕火鍋和滷鵝已經成為大城市大排長龍的特色美食一樣。但對於我們這種「尋根」的遊子而言,老手藝老味道的潮汕美食已經變成一種錯失的遺憾。以後我們每一次回憶的不再是味道,而只是回憶本身。

街坊變了

和老媽出門逛街,看到一個街坊家門緊閉,老媽惋惜地說,她幾個月前走了。印象中,她是一位七十多歲和藹的老奶奶,以前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她坐在門口曬太陽,看到我她會問一句:「回來啦?」。可惜,今年再也聽不到了。

以前,長輩們跟我說過,有很多老人是沒辦法挨過寒冬的。有的老人走了,他的老房子也就這麼荒著。我們那條街巷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老人也越來越少,荒廢的老房子越來越多。它們有的屋頂破了,有的長出了雜草,陽光從頂上的窟窿透進屋內,打到微微搖晃的小草上,讓這個寒冬仿佛有了一點生機。

朋友變了

一回到家,馬上就是呼朋喚友。你先找了留在潮汕發展的好閨蜜,她帶著一個小孩子來赴約,一邊跟單身的你聊著柴米油鹽醬醋茶,一邊照顧小孩子的吃喝拉撒。

你又去找了曾經在學校讀書一般的老同學,他說他在二三線城市做生意,一年辛辛苦苦只賺個十幾萬,,所以很羨慕你這種朝九晚五,壓力不大的上班族;走在路上遇到一個曾經的好基友,才知道人家跟你在一座城市工作了好幾年,你們卻一面都沒見過,互相加了微信留下一句:回去常聯繫。

你還會在春節期間的各種路上,遇到很多很多你曾經以為不會忘記對方姓名的同學,互相寒暄幾句,卻因為害怕喊錯而不敢喊出對方名字。

父母變了

不管你是在外讀書的學生,還是在外的上班族創業者,這一年回家,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父母變了。

他們有的開始有了白頭髮,有的為了迎接你而染了黑頭髮。他們還記得你喜歡吃什麼,但你吃多幾天就會嫌棄味道有點清淡;你會發現家裡你沒見過的藥物越來越多,也會發現父母開始忘記什麼事情。在你眼裡,他們變得囉嗦,大驚小怪,語氣從以前的批評教育,變成了現在的商量,甚至是夾帶著哀求。

但最重要的是,你開始發現他們變老了。

其實你知道:你也變了。

因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會改變。我們回家,是為了讓所有人看到你變得越來越好,也是讓我們在2018,有一個最好的開始。

推薦閱讀

那些說潮汕人「壞話」,你都聽過幾個?饒物集 | 從另一個角度,去探尋潮汕零食它們是「潮汕冰淇淋」與「潮汕毒藥」潮汕,一個能讓味蕾一秒高潮的地方為什麼在潮汕,胖子是可以被原諒的?

「饒小國原創 | 如無許可 | 請勿轉載 | 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我是潮汕人,我的潮汕話「半鹹半甜」……
    上初中的時候,老師上課講普通話,每次大家上課都會抓語文老師的「潮普」錯音在下面暗笑,以至於後面都讓科代表來朗讀,老師自己用潮汕話解釋,現在好了,天道有輪迴,我現在自己說著一口流利的潮普,還記得那時候用潮汕話背誦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時隔多年,用潮汕話背起來,依舊郎朗上口。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
  • 潮汕女子圖鑑
    每個人都對世界存有誤會文 / 王澤鵬寫完《潮汕男子圖鑑》後,很多人希望我寫一篇《潮汕女子圖鑑》。 原本以為《潮汕女子圖鑑》會是一篇比較輕鬆的文章,因為外界對潮汕女生向來都是好評滿滿的。人們誇要娶就娶潮汕女生,因為她們賢惠;也誇她們孝順,說她們很尊重父母的意見;同齡的男生們也覺得她們貼心,相處時很舒服。 但當我整理完一些對話以後,發現很多東西都和我所想像的不同。
  • 作家林培源: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
    這裡簡單而封閉,卻也完好保留著潮汕地區最傳統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認同。此間的生活,是一切的原點、故事的開端,是33歲的林培源身體裡的一部分,它們匯集成了林培源的小說新作《小鎮生活指南》。他在出版社製作的推薦視頻中說:「我對世界的想像與瞭望,都與潮汕有關。」
  • 潮汕民俗:潮汕過年習俗諸多講究,它們對潮汕人有何特殊意義?
    想到過年,相信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群熊孩子,在大路邊放鞭炮,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的是一家人團聚一桌,其樂融融的景象,在潮汕地區,他們將團聚二字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新年時舉行的民俗活動更是讓人別有一番風趣,他們祈禱神明,滿滿都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 獨一無二的潮汕鼠殼粿,只有春節你才可以看到它,寓意著團團圓圓
    潮汕的小吃可以說是世界聞名的哦!代表潮汕的名小吃非常的多,估計很多人會馬上脫口而出的就是牛肉丸、潮汕蠔烙、無米粿、春卷、腸粉,等等,真的是無法一一列舉呀!但我今天又和大家說的這個卻不是很多小夥伴知道的,潮汕的拜品非常多,也很有名,但卻很少人注意到這款粿品——鼠殼粿。
  • 潮汕俗語「愛就荖,勿就草」是什麼意思?原來它還和檳榔有關!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小時候某樣東西找不到了,急得團團轉,這時候父母總是埋怨我們說東西總是「愛就荖,勿就草」,意思是某件東西要的時候它就是寶貝,不要的時候呢它就像草一樣普通,隨意丟棄,現在也可以拿來形容很多渣男對女孩的態度。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荖」又是什麼呢?為什麼它會是寶貝?
  • 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潮汕孬仔
    我爸他們說,潮汕人做生意很精明,以前走私嚴重,假貨橫行,現在本地貪汙腐敗,反正是沒人敢去潮汕本地做生意了,都是往外面跑。潮汕的男生挺大男子主義的不是麼?動不動就說要老婆在家帶孩子不去工作而且一定要生出一個男的寶寶出來,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好像讓很多女生都得不到尊重,而且聽說她們很早就要嫁掉了。潮汕?
  • 一個曾經祭祀用的食物,卻成為潮汕出名的小吃
    我是北方人,北方以麵食為主,每次來潮州總是對潮州腸粉,春餅,筍粿,腐乳餅這些情有獨鍾。有一次趕上當地的祭祀活動,偶爾看到紅桃粿,像小時候吃過的橡皮軟糖。回到縣裡,就買了點嘗了嘗,確實美味!紅桃粿是因其外貌而得名:粉紅色的粿皮,桃型的粿狀。大概出現在春節前後的祭祀活動,但是平時想吃也可以自己做來吃。
  • 潮汕大男人不敢去郊外,就怕「髒東西」!有人因此身亡,深圳也有
    其實,作為中國被黑得最慘的一群男人之一,他們很多優點都沒有被發現,務實、腦子活、顧家、有擔當……而且他們——我的同事阿韜就是這麼一位啥都不怕的潮汕漢子,在公司裡人稱「好多次邀請無果,阿韜也向我們坦白了:以後只要去郊野都別預著他,他怕些東西!
  • 風靡全潮汕的鰲粿,長相不好看,但是卻很多人喜歡吃
    小陳最近吃了很多潮汕的小吃,真的是被迷住了。這幾天吃到了一種特別地道的小吃,價格非常的便宜,但是吃起來卻非常的美味,而且非常的香。它就是潮汕的特色小吃——鰲粿,小陳今天和小夥伴說說這道獨特的鰲粿。鱟粿是潮汕地區非常出名的小吃,特別是在汕頭的潮陽區棉城、還有海門這兩個地區,是一道獨特的傳統小食。
  • 春節去哪玩?潮汕網紅景點等你來「打卡」
    金羊網訊 記者趙映光、通訊員林英涵、林冬花報導:到汕頭逛騎樓老街、走海景大道;到揭陽品傳統年俗、賞落英繽紛;到潮州遊古城品美食、體驗彩虹大橋……記者近日走訪了潮汕三市的熱門景點,為許多春節期間選擇短途遊的市民整理出一份好吃又好玩的出遊攻略。
  • 潮汕這兒的熱鬧年
    春節開始倒計時,生活在許多大城市的年輕一代大多會覺得城市的過年氛圍沒有小時候在農村所過的年那樣有趣。許多春節的傳統習俗到了年輕一代都只是變成了回憶?你是否覺得自己好像過了個假年?自己過的春節沒那麼有年味?那麼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來潮汕過個熱熱鬧鬧的春節,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佬熱」的年味!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
  • 論「粿」我只服潮汕的!地道的潮汕風味,本地人都在吃的正宗糕點!
    粿,是用秫米、粳米磨成粉後製作成的糕類食品,多指閩南地區的地方小吃,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叫法,像粄、 、 ,其實都是一種東西。但若要說哪裡的粿最出名,那必須是潮汕的!
  • 潮汕人春節元宵必吃這種「粿」,吃它不上火,還對腸胃好!
    都知道潮汕人會吃懂吃,飲食精緻,潮汕人一直遵循不時不吃的飲食理念。時節吃時,春節到元宵節前後是吃鼠殼(鼠曲)的最佳時節,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有了它,不再擔心大吃大喝帶來的心裡負擔。有阿嬤的小時候,美食與愛都被攬在懷裡。摘鼠麴草:小時候,每年春節前,阿嬤會召集我們一幫兄弟姐妹,各提著小籃子,到田裡摘鼠麴草。市場上有賣,價格也不貴,但這麼多年,阿嬤一直堅持自採,野生的最好。
  • 華人多達14%的東南亞國家,唐人街最流行的是潮汕話,遊客很多
    然而,如果你去曼谷、芭堤雅和清邁的唐人街,就更容易做出判斷,因為中國人通常說流利的潮汕方言,而且大多數人都說普通話。曼谷是泰國華人比例最大的城市。許多中國富商住在這裡。在泰國的歷史上,有一個王族的祖籍地叫鄭新,廣東潮汕。如今,遊客們喜歡參觀曼谷的大皇宮和玉佛寺。這兩個地方是相連的。從表面上看,它們是兩個景點,實際上是一張票集合在一起的。
  • 潮汕食俗:正月初七吃的這鍋「亂燉」,是多少潮汕人懷念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春節小長假即將過去了,我們也都要各自沉下心來,準備回到工作崗位上去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春節長假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初七這一天,其實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它不僅是個節日,更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日」。
  • 避坑總攻略|雖然我是潮汕人,但我真的覺得潮汕旅遊坑好多
    如題,我是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在外面工作了好幾年,有還一些朋友都會想去潮汕旅遊,(其實都是為了吃吃吃)當然我也極力推薦他們來家鄉吃美食,但是家鄉的坑真是極多,所以通常我都會給他們普及一下:@ 首先一定要跟司機先問好價錢,因為這裡根本不存在打表這個東西。@ 其次對摺砍價,你最好先提前查一下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距離多少公裡,心裡有底了,就不怕師傅亂要價,實在不知道怎麼砍,我這麼多年來用的秘籍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砍掉一半再說。
  • 「鼠」字美食鼠曲粿 潮汕人春節必備食品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潮汕人最愛吃「粿」廣東潮汕人很喜歡吃「粿」這種米製品,一年四季都能在潮汕人的餐桌上看到粿的身影。潮汕地區的粿品,因為原料、形狀、顏色、蒸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很多種類,比如,有甜粿、菜粿、紅桃粿、鼠曲粿、酒殼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