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小吃可以說是世界聞名的哦!代表潮汕的名小吃非常的多,估計很多人會馬上脫口而出的就是牛肉丸、潮汕蠔烙、無米粿、春卷、腸粉,等等,真的是無法一一列舉呀!但我今天又和大家說的這個卻不是很多小夥伴知道的,潮汕的拜品非常多,也很有名,但卻很少人注意到這款粿品——鼠殼粿。
為什麼今天要將這款不是特別有名的粿品在#百城百味#這裡隆重的介紹呢?其實只要是潮汕的親子們看到這款鼠殼粿,都知道那就是春節要來了,每年只有在臨近春節,這個粿品才會出現在所有潮汕家庭的拜臺上。
鼠殼粿:主要的原料是鼠麴草,一般這種草生長在田頭,其葉子形狀有「白茸如鼠耳毛」而得名。在小的時候,每年的春節前夕,媽媽都會到田邊採摘一種青草,那個時候還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摘回來後媽媽會先摘取它比較嫩的葉子和花,洗淨,放到大鍋裡面熬煮,當時糧食缺乏,看著媽媽在鍋邊慢慢熬,對我這個急性子的小人來說真是煎熬呀!熬熟之後還需要搗爛,和粘米粉,糯米粉和水揉成團。餡料一般就是前一天準備好的,搓揉成團後還要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劑子,包好餡料,用模具壓成粿,
如果你覺得這樣就是好了的話,那還早之呢。在製作鼠殼粿之前,除了必須準備好內陷之外,它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準備香蕉葉,為什麼需要用到香蕉葉呢?煮熟的鼠殼粿會比較有粘性,如果單獨的將它放置在蒸格上的話,蒸好的鼠殼粿全部會粘連在蒸格,聰明的潮汕人就想出了這個好辦法。
全部工序做好了之後,就是開始上鍋蒸啦!蒸鼠殼粿的時間不需要很長,只需要15分鐘左右。傳統的蒸鼠殼粿一定要用那種老灶,用木枝來生火。在農村現在很多家裡還保留著這個灶,為的就是要蒸潮汕的這些傳統的粿品。
蒸熟的鼠殼粿可以保存很久,以前沒有冰箱,室溫的話我印象中至少可以保存一個月左右,當然也沒法保存那麼久,因為早就被我們姐妹三個消滅光了,現在有冰箱保存的時間就更長了。
現在想要吃自己做的鼠殼粿已經很難了,都是外面買現成的,每到春節,我都特別的想念媽媽做的鼠殼粿,鼠殼粿已經不單是一種食品,它也代表這在外奔波的親子們的一種想念,想念著家想念著親人!想念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