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本是個人多車堵道路窄的地方,因為冠狀病毒,這個過年,街上沒有了往年的熱鬧,除夕出去溜了一圈,感覺沒有太多的年味兒,道路比平日還寬敞,車流量也少,路邊上只有賣花的還算熱鬧,賣對聯的還剩一點人氣。
作為平日裡香火興旺的開元寺,節假日人流更是火爆,但也不得不貼出公告,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形勢嚴峻,即日起實行關閉,取消一切活動。
平日裡晚上都開燈光秀的湘子橋,也取消了燈光秀,曾經在節假日裡人山人海的牌坊街,如今也變得冷冷清清。
就連潮汕這邊最有特色的鄉村式「營老爺」(祭神的一種儀式),各地也陸續傳出取消的信息,只祭神不搞太多活動。
儘管街上冷冷清清,但家家戶戶的年味兒還是有的,再大的事都阻擋不了除夕祭祖,這種老祖宗流傳至今的風俗,一點也不能含糊。
逢年過節祭拜老祖宗,滷鵝是這邊必備的食品之一,另外還有手工製作紅粿和烏粿(鼠殼粿),這些都是必備的祭品。
說起鼠殼粿,記得小時候,經常會和同齡小夥伴一起去野草叢生的草地上,尋找採摘鼠殼(鼠粬草),用來製作鼠殼粿,這種草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鼠殼粿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地區,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只能用野菜充飢。饑民無意中發現有一種野草「鼠殼草」,既能充飢,還有特殊的香味,又無毒,便把它採來食用。後發現這種野草可以摻入大米磨成漿做成粿,便稱為「鼠殼果」。
時過境遷,昨兒的荒草地如今大部分成了筆直的街道,然而「鼠殼果」承載著兒時的記憶,是我記憶中最重的年味兒。
記憶中的年味,就是年前幾天忙碌著祭拜、收拾屋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除夕一過,家家戶戶便清閒了下來,走親戚的走親戚,朋友聚會的聚會,追劇的追劇。
不過今年情況特殊,為了健康,很多人自覺地不上人群聚集的地方,這從街上的情況就足以證明大家的防範意識還是挺好的。
除了不上人群聚集的地方,還應該少一些聚會,少走一些親戚,防範於未然。家裡有年味兒就是過年的氣息,一家人團團圓圓,健康就是最大的喜慶。
為自覺做防護的人們點個讚,祝福大家新年喜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