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海底撈、泡泡瑪特等品牌崛起背後,藏著打造爆品的3個黃金法則

2020-12-2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36氪經授權發布。

分享|王靜秋

編輯|YH、韓俊傑、MS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爆品」的概念都存在一定誤解,認為一個產品銷量高,就可以稱之為「爆品」。

實際上,一款火爆銷售的產品,如果沒有自己的競爭壁壘、產品壁壘,就無法持續地養活一家公司,更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爆品」。

那麼,如何才能打造一款真正的爆品?爆品需要滿足哪些要求?

對此,前阿里巴巴西南運營負責人、新物種諮詢創始人王靜秋老師,從垂直的細分品類,產品力的打造,運營推廣方法3個方面,在饅頭商學院的直播間,為大家分享了打造爆品3個黃金法則。

1 足夠垂直的細分品類

什麼才算是足夠垂直的細分品類?

2019年成立的代餐新消費品牌WonderLab,在成立第一年就達到了6000萬銷售額,成為代餐新消費品牌中的NO.1。

去年雙11之後,更是做到了每月銷售額以5倍的速度增長,整體營收上漲非常快。

除此之外,WonderLab還與喜茶聯名合作,在薇婭的直播間露臉, 隨後在抖音、小紅書、微博形成刷屏。

成功背後的因素之一,是WonderLab找到了足夠垂直的細分品類。旗下主打的奶茶口味代餐奶昔,就是代餐產品領域裡的一個細分品類。

並且, WonderLab面向的消費群體也非常精準。比起泛泛的「90後年輕人」,WonderLab將目標用戶,精準到想通過吃代餐達到減肥目的,但拒絕不了奶茶誘惑的95後年輕女性群體。

當一個品牌能夠找到這樣垂直的細分品類與精準的用戶群體時,產品該怎麼做,也就呼之欲出。

那麼,品牌如何才能找到足夠垂直的細分品類?

我的建議是從產品場景的深度挖掘,設計差異化的產品定價。差異化的產品功能性能要從3個方面綜合考慮。

1、場景化體驗

首先,要明確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以及用戶群體在什麼樣的場景會使用產品。

在明確了用戶群體以及「產品」使用場景後,接下來要確定場景中的5個要素:Who(誰)、When(什麼時候)、Where(在哪裡)、Do(做什麼)、HOW(如何做)。

5個要素對應在產品的使用場景中,即為:誰,在什麼時間、在哪裡,做了什麼,要如何做?基於這5個要素,我們再設計對應場景的解決方案。

如何驗證解決方案是否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大家可以通過下面這份場景自檢清單來判定: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需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所處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擁有的執行資源等,綜合判斷是否在某個場景中,採用某個解決方案。

2、差異化的價格

設計差異化的價格,首先需要品牌瞄準市場的空白價格。同等性能下,讓自己產品的價格處在用戶容易下手,容易購買的區間。

咖啡新消費品牌三頓半,就是瞄準了咖啡市場的空白價格段,在雀巢與星巴克之間,找到自己的價格定位,將產品單價定在5-10元之間。但是三頓半咖啡的口感,又略高於711、全家等便利店售價10元左右的咖啡。

因此,對三頓半的目標用戶來說,這個價格也就更容易下單購買。

3、差異化的產品功能、性能

今年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是近兩年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爆品品牌, 許多商場都能看到泡泡瑪特的專賣店。

對泡泡瑪特而言,最初的產品設計有很多方向。有人曾向泡泡瑪特的CEO建議,將盲盒內的Molly設計成U盤的形態,或是把盲盒設計成戒指盒等。

但泡泡瑪特的CEO,採用了一種逆向思維做產品的創意。他思考的並不是用戶想要什麼,而是用戶不要什麼。

用戶可能需要U盤,也可能需要戒指盒,但用戶的家裡可以擺放10個盲盒,卻不需要擺放10個戒指盒。因此,泡泡瑪特的盲盒沒有往這兩個方向打造。

這就是用逆向思維,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功能和性能的典型案例。

2 極致的產品力打造

打造爆品的第二步,就是極致的產品力打造,我們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用戶的體驗打造、設計即正義、用戶是需求組合、用戶就是產品的組成部分。

1、用戶的體驗打造

打造用戶的體驗,即量化管理用戶的體驗,主要分為3個方向:體驗的系統交付性、體驗的超越性、體驗的峰值打造。

1)體驗的系統交付性

體驗其實交付的是一整個系統,它既可以區分多個層級,也能區分多個環節。

以我們這場直播課為例,體驗就可以區分成三個層級:核心體驗、次核心體驗、外緣體驗。而這三個體驗,又可以分為多個環節,如下圖所示:

 大家會發現,這個體驗區分了三個層級,也區分了各個環節,有分享前、分享中和分享後,所以說體驗其實是一個系統性交付的過程。

如果要交付好這個體驗,我們就要梳理出用戶體驗的各個環節,也就是關鍵路徑。然後識別路徑當中的關鍵觸點,打造一個有路徑、有優先級的系統性體驗。

同時,還需注意的是,正是因為體驗區分了多個層級,所以我們需要把力氣、資源和精力用到最核心的體驗上,而不是在每個層級均勻用力。

2)體驗的超越性

體驗的超越性,是由驚喜感、有可覆蓋的量級和迭代速度共同構成的。

提到體驗的超越性,我以大家非常熟悉的品牌海底撈為例。10年前的微博上,就流傳著一個關於海底撈的故事。

說是有一對顧客去海底撈吃飯,因為西瓜是免費的,顧客拿了西瓜沒有吃完,就跟海底撈的服務員說西瓜沒有吃完,你可不可以幫我打包一下。

然後服務員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說不行,西瓜放久了已經不新鮮了,我幫你打包一整個西瓜吧。

這是10年前的海底撈如何服務吃瓜群眾的故事。

去年我又在微博上面看到了一個新段子。說有一個人和朋友去海底撈吃飯,等待的過程中,馬路對面傳來了陣陣嘈雜聲,然後他就微微起身,想看一下馬路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時候,海底撈的服務員走過來端著一盤西瓜說:「您先吃瓜,我們已經派服務員過去,幫您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以上「騷」操作估計你在別的地方很難見到。可以說海底撈把吃瓜群眾的體驗,做到了不斷的超越,有新的驚喜,有可覆蓋的量級,也有迭代速度。

如果我們想要做到體驗的超越性,其實只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你的人才質量足夠好;第二是有一個好的機制,確保人才願意留在這裡,不斷地創造好的體驗。海底撈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據財報顯示,海底撈和呷哺呷哺、肯德基、必勝客這種同等規模的餐飲企業相比,它的人工成本是所有企業裡面佔比最高的。它花最多的人力成本,來僱最有心的人,然後花最多的人力成本,去激勵這樣的人。

我們也都知道海底撈的一些制度,比如服務員每個人都有權限,贈送顧客一個菜;某個老員工帶出的徒弟,如果去另外一家店創造出業績,老員工還可以拿提成等等。

它有一系列規章制度,去保障每一個員工會思考怎樣提升用戶體驗,確保每一個員工都能執行到位。

3)體驗的峰值打造

我們再來說說體驗的峰值如何打造。所謂的體驗峰值,就是用戶在某一瞬間,達到最爽的一種感受。

峰值感受怎樣設計?

舉幾個我在工作中打造體驗峰值的例子。我在每次一對一諮詢結束後,都會梳理一個腦圖,發給來諮詢的人。對方看到腦圖後,都會很驚訝。

他驚訝的是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基於他的業務特徵,梳理出一個腦圖給他。所以他拿到腦圖的瞬間,就是一次體驗的峰值。

我曾經做過一次持續6個月的線下大課。最後一次課程培訓,我就想怎麼讓參加培訓的學員,有一次峰值的體驗。

當時我為每一個學員都準備了一個獎盃,獎盃刻上獎項+名字,比如說最具學習力的學員某某,最具共情力的學員某某,然後把獎盃頒給學員,學員收到獎盃後都非常興奮。

包括我之前做線下活動時,也會做一個刻意的設計。

我們的活動大概有4個流程,每個流程,我都會要求攝影師為每個人拍三張圖,這樣就給每一個用戶湊夠了12張美美的照片。

因為這是很多人參與的活動,而用戶卻能收到以自己為中心的照片,而且還是12張,這樣他就能湊夠9張圖,在他最高興的點上,把朋友圈發出去,推廣我們的品牌。

所以說體驗的峰值打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用戶的體驗打造,我想再強調的是,我們沒有必要把企業的方方面面,整個系統的所有環節,都做得非常完美,那樣消耗的成本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只要把關鍵環節做好,只要比競爭對手好一點,就可以了。

2、設計即正義

我們接下來再說設計即正義。如何通過設計,創造更多價值,讓用戶第一眼就被我們轉化呢?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不要空洞的顏值,要有性能的顏值。

比如下圖左上角可口可樂的杯子,它就是兩個人的分享杯,然後可以擰在一起,也可以分開兩個人分享;左下角是一個胡蘿蔔造型,裡面是放橙子的,也很可愛;中間是打造了一個烤箱形包裝盒去裝餅乾……

這些設計不光只是美,它還能傳遞出實用性能的信息。那麼如何打造設計的高級感呢?我們可以從5個方向突破:整體美、體恤、創意、隱喻和可識別性。

1)整體美

美是可以規劃的。大家都知道「美人在骨不在皮」,一個美人她就是三庭五眼去區分的。

所以女性在化妝的時候會做規劃,比如眉峰高一點,眼尾長一點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她的整體更美一些。

因此美本身是可以規劃的,是有規則可循的。所以在我們設計一款產品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從宏觀的角度去規劃它整體的顏值。

2)體恤

體恤是我以我身察覺你心,我簡單說一個案例。

上半年疫情期間,我點了很多次外賣火鍋,但是唯有一家外賣火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覺得這家店非常聰明,真正體恤到用戶的心理。

現在很多外賣都是塑膠袋裝的,但這家外賣火鍋的袋子卻不是。它的袋子不僅質量很好,袋子也做得非常的大,而且上面的logo非常明顯。

兩種包裝的成本差異是多少?可能就是一塊錢的成本和一毛錢成本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時我身邊的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可以點外賣火鍋,還是在我發了朋友圈之後才知道的,我的朋友圈照片可能會帶上這家品牌的名字。這樣其實就起到了一波宣傳作用。

此外,我所在的小區很多住戶,都會去小區門口取餐,如果看到這麼大的logo展示在那裡,他們很容易自然而然想起來,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點一個外賣火鍋。這就在無形中給人留下了一個印象。

所以這家店就是通過深入觀察,把「體恤」變成了它產品組合的一部分。

3)創意

創意有幾種設計方法,第一種是做功能的延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多見。

下圖中左上角是一罐蜂蜜,蜂蜜的包裝是由比較硬的蜂蠟組成。蜂蜜吃完後,可以把蜂蜜罐倒過來,上面有一顆燈芯,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創意的蠟燭。

左下角這個看起來是一個啄木鳥,但它其實是一個裝鞋的盒子。鞋帶從鳥的鼻孔中生出來,非常可愛,就像叼了一隻小蟲子一樣,也是功能的延伸。

還有一種創意的設計方法,是展現具體的使用過程。

比如說像上圖中的香檳酒,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它的使用過程當中,可能有一個使用場景,是這個酒會被當作一個禮物送給朋友,所以他就在外面加了一層紙,作為禮品的包裝。

其實創意的設計方法非常多,大家平時可以多留意一下。

4)隱喻

如果你想打造一種設計的高級感,隱喻是非常好的一種載體,它可以觸發想像。那麼傳遞隱喻的方式有哪些?

一種是給出一個與品牌相關的故事。很多高級的品牌,背後都有品牌故事做支撐。

比如LV的行李箱,在鐵達尼號的沉船事故中沉入海底。時隔百年,行李箱被打撈出來,打開後,裡面竟然滴水未進。這樣的品牌故事傳遞的就是一種隱喻,告訴你我的箱子質量非常好。

品牌的隱喻,背後對應的也可能是一些積極的暗示,或是一些審美的價值觀取捨。比如賈伯斯關於蘋果的設計理念,就融入了與禪相關的審美價值觀。

此外,隱喻在全鏈條保持一致性也非常重要,什麼叫全鏈條的一致性?就是你的品牌隱喻,可以體現在員工服務用戶的過程中,以及產品呈現到用戶面前時的每個環節。

5)可識別性

設計要體現出一種強烈的可識別性,我們一看到它,就知道它是什麼品牌,是幹嘛的。

比如最近兩年興起的國貨飲料元気森林,它的產品設計風格就走的是日系小清新路線,具有很強的辨識度,能夠讓消費者一眼就能認出。

再比如,喜茶的Logo設計,就是一個極簡線條的側臉小人,喝芝士茶的經典動作,這在新消費品牌中同樣也有很清晰的識別性。

3、用戶是需求的組合

用戶是什麼?以微信為例,作為人們最常使用的社交工具,微信如果沒有朋友圈、微信支付,它還會是如今的微信嗎?可能它的用戶體量還是12億,但能提供的服務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用戶不單單只是用戶,而是需求的組合。

用戶的需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當用戶作為個體時,我們打造產品,其實就是在用戶能夠負擔的預算範圍內,打造各種各樣的功能,最大化地滿足他們的各類需求。

其次,用戶處於社交關係中,我們提供的產品,要能成為用戶的社交貨幣。

因為用戶不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是關係中的人,所以我們還要去考慮,用戶是否願意將我們的產品發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

最後,用戶還是想像中的自我,他還有跨越階層的需求。

人都有一些期待和嚮往的東西,即便收入不高,也會想買奢侈品。這也是為什麼綜藝《嚮往的生活》能夠引發用戶的共鳴,因為觀眾同樣對自由、對健康、對美有著強烈的渴望。

因此,打造產品,除了要考慮產品功能、價格和用戶的體驗外,是否能夠滿足用戶想像中的自我,也需要重點關注。

4、用戶就是產品的組成部分

極致產品力打造的最後一個要素——用戶就是產品的組成部分。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發現,產品其實並不完全是由產品設計構成的。比如B站的視頻,表面看是由up主製作的,但實際上是彈幕+up主的內容,共同構成了B站這款產品。

彈幕由用戶生產,當彈幕也成為B站產品的組成部分時,它成為爆品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用戶成為產品的組成部分,其實是很有多方式的。比如可以把在線設計的圖案,一鍵印刷到圍巾上;在包包上印刷可掃描的圖案,用手機掃描可以看到互動遊戲的一部分。

甚至你在馬路邊樹立一塊畫著大樹軀幹的廣告牌,同時在旁邊放上綠色的顏料,讓過路的行人去為大樹畫上枝葉,這也是一種讓用戶成為產品一部分的形式。因為他們參與其中,也就更樂意主動傳播。

3 找到最有效率的運營推廣方法

打造爆品的第3個關鍵點是如何找到最有效率的運營推廣方法,也分成3個部分:

1、打好流量承接的基礎設施

缺乏系統性思維的老闆常常會問,怎麼搞點流量來?

他卻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沒有公眾號、沒有社群、沒有淘寶店這些線上載體,即使有大量流量湧入,又如何接得住?如果連單次交易都沒有達成,用戶將很快流失,更不要說後續的復購環節了。

因此,我們必須打造能夠承接流量的基礎設施。如何去打造基礎設施呢?

大家熟知的漏鬥模型已經不適用,現在用戶來源和轉化更符合下圖的蝴蝶模型。

流量可能從短視頻平臺、小紅書、今日頭條、微博等多個平臺湧入,然後通過成交轉化,沉澱到私域流量池,變成一個留存的用戶。

接著,針對這些留存用戶,我們又可以通過一系列運營手段,比如復購券、會員體系等,促成用戶的復購和增購,再讓他們進行分享,通過老帶新,裂變出更多用戶。

只有想清楚成交、復購、拉新、裂變這一系列流程之後,再去承接上遊的流量,才能事半功倍。

2、搭順風車,找到隱藏的紅利

其實流量有一個隱藏紅利,叫做IP。但隱藏紅利不是IP本身,而是IP效用的最大化。IP的內核一直在變,過去是明星、名人,現在可能是KOL、漫畫、動漫。

如何讓IP的效能最大化?我們可以從3個點入手來看:

1)IP的合作

IP合作、跨界營銷這種形式,現在很多品牌都在用,比如奶茶店喜茶就是IP合作的佼佼者。

因為奶茶已經是一個超級紅海,新入局的品牌要想獲得關注,藉助IP的力量,做品牌聯名合作,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合作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KOL其實也是一種IP,因此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和KOL合作。

那麼在和IP的合作中,我們怎麼去挖掘一些隱形紅利呢?

首先,可以和IP進行更深度、更長期的合作。因為這樣,他才會對你的產品、服務有更深入的了解,才會發自內心地把產品推薦給其他用戶。

其次,和IP的合作要做到多觸點。

比如你邀請一個KOL做活動的宣傳。那麼,整個合作的流程可以是這樣的:

第1步,在活動開始前,請KOL在朋友圈做調研,去搞清楚哪類人群對這個活動感興趣,他們近期想要採購一些什麼樣的產品;

第2步,在活動即將開始前一兩天,做產品折扣賣點預告;

第3步,活動上線當天,發通知宣布活動上線;

第4步,活動結束之後,做復盤總結,比如這次活動有多少人參與,多少人購買,大家的反饋如何。

這樣就創建了KOL和粉絲之間的多觸點交互,也讓你的品牌在這次的IP合作當中,搭上隱藏紅利和順風車。

2)短視頻和直播

做短視頻和直播,第一先想清楚怎麼變現,第二想清楚用戶來了之後如何沉澱,比如怎麼加到你的微信,怎麼進你的社群,沉澱到哪裡,是公眾號、社群,還是其他。

第三是帳號的定位,如果帳號定位一直在變,那麼你在抖音系統中的標籤可能也是混亂的。抖音會誤以為你是在以發朋友圈的方式發短視頻,而不是站在一個運營者的角度,給你的流量扶持就會下降。

3、對產品的投入產出比做完整的統計

最後,我們要梳理清楚,商家向用戶銷售產品的時候,雙方各自有哪些成本和收益。

這裡重點解釋一下用戶收益,一是新體驗-舊體驗。

它是指,當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時,他的收益是使用你的產品所帶來的新鮮感,和他過去使用別人產品帶來的舊體驗中間的差距,這個差距才是他的核心收益。

二是社交貨幣。用戶使用你的產品,分享你的產品給別人,他所能獲得的社交貨幣。

而在商家方面,很多商家只關注用戶的單次訂單購買,這樣其實是短視的。現在所有的行業想要在經濟周期下活得更好,需要去關注長期收益和長期增長,要有更強的長期主義精神。

所以商家收益除了有當次訂單購買的收益以外,還有用戶整個生命周期的收益,和用戶幫助你來做傳播轉發的收益。

以上內容,節選自饅頭商學院與王靜秋老師合作的直播課《3步打造線上爆品成就千萬級銷售額》,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啟發。

相關焦點

  • 4個問題,帶你了解泡泡瑪特背後不為人知的風險
    我國15-40歲之間的人口大概有5.27億人次,一二線城市佔比為25%,那麼對於潮玩市場來說,似乎潛在消費人群為1.3億人次。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每位買家的年均消費在500元左右,那麼這就是一個潛在規模650億的巨大市場。從泡泡瑪特城市分布圖中可以發現,其目前達到100家以上的只有北京和上海,50家門店以上的省份也只有三個(江蘇、山東、廣東)。
  • 超4200萬 泡泡瑪特天貓超級品牌日破歷史記錄
    9月16日0點,以「天生好玩」為主題的泡泡瑪特天貓超級品牌日帶著對潮玩的熱愛正式上線。活動期間累計成交4237萬,斬獲天貓玩具大類超級品牌日歷史成交量第一的戰績。      重磅尖貨持續加碼 3億次破圈級曝光  本次泡泡瑪特天貓超級品牌日搶佔9月黃金期上線,圍繞「天生好玩」的主題展開一系列活動,全域曝光超過 3 億次,線上線下全量覆蓋
  • 從泡泡瑪特到賽博朋克2077,品牌如何滲透虛擬世界
    不關注潮玩或對潮玩不感興趣的人可能體會不到資深玩家的樂趣,光看著一面牆就賞心悅目,也正是有這樣一批人的喜愛才會有如今泡泡瑪特的快速增長,而這喜愛的背後,也不妨說是品牌對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深度拆解。那麼對於其他品牌而言,無論是泡泡瑪特、《賽博朋克2077》還是《動森》,時有趣認為,品牌需要關注以下幾點:1.不要忽略虛擬世界中品牌的打造。
  • 從「泡泡瑪特」上市聊聊潮流玩具產品破圈的原因
    泡泡瑪特可謂是今年最具爭議的IPO,12月11日正式登陸港交所,開屏價格為77.2港元;這個依靠「盲盒」贏得超高人氣的潮玩公司,為什麼能崛起?來聊聊崛起的原因:說起潮玩,很多年輕人第一時間想到泡泡瑪特,想起前段時間在廣州看了泡泡瑪特展覽,藉此聊聊潮流玩具。
  • 泡泡瑪特的「乘數效應」
    二,爆款法則:泡泡瑪特模式仍重度依賴單一IP的爆款法則,先發的渠道優勢+品牌優勢與爆款疊加,形成了正向的乘數效應,但泡泡瑪特也受限於單一IP的爆款法則,未來要實現進一步的擴張,如何突破單一IP爆款法則是非常重要的觀察點。
  • 鍾薛高、喜茶們的崛起背後:講好新故事,比從0到1更難!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鐘薛高、喜茶們快速崛起背後的秘密。  01、鍾薛高、喜茶們的成功之道  近年來市場上湧現出了大量定位精準、營銷巧妙的新銳品牌,他們靠數據決策選品,用技術能力做精細化的人群運營,展現出了與傳統品牌截然不同的新營銷生命力。
  • 網紅品牌爆紅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因素導致快速消隕?
    > 從微博的興起、微信公眾號的誕生、小紅書的崛起、再到現在抖音短視頻及直播平臺的爆紅。在如今的快消費時代下,網紅品牌迅速抓取了年輕人的喜好和需求,獲得了品牌的成長空間。而泡泡瑪特盲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以泡泡瑪特的Molly盲盒為例,通常每個系列會包含12個不同造型的娃娃,有固定款、隱藏款(大小隱藏款)以及特別款等。 因為消費者在購買時是盲抽,所以更具有神秘感和驚喜感,這種未知的誘惑和獵奇心理吸引人們去嘗試購買。
  •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背後是「潮玩」的中國式機會
    高復購率的背後是潮玩的社交價值。「物品+情感」的連接使得潮玩往往會形成一個穩定的社群,大家在不斷地分享、交換、交易中,提高著對潮玩的認同感。為了打造潮玩社交,在2016年6月,泡泡瑪特上線葩趣APP,是國內首個潮玩社區平臺。
  • 一天賣200多萬個潮玩,泡泡瑪特如何打造超級IP?
    一天賣200多萬個潮玩,泡泡瑪特如何打造超級IP?2月28日,黑馬企業共生計劃·行業直播課「消費復興專場」最後一課,我們邀請到泡泡瑪特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司德,分享「零售娛樂化:持續打造跨越功能到情感的爆品」。口述丨司德整理丨張九陸泡泡瑪特是國內領先的潮流文化公司,我們主要做的潮流玩具這個市場,所以今天也會主要分享與潮流玩具相關的話題。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當小眾的潮玩變得大眾、流行,隨之而來的是泡泡瑪特恐怖的增長速度。近三年,隨著規模的擴大,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分別為47.6%、57.9%、64.8%,今年上半年更是高達65.2%。其中,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的毛利率為71.1%。這表示,一個標價59元的盲盒,成本是17元。泡泡瑪特最具代表性的IP是Molly,且大部分收益都來自這個大眼撅嘴女孩。
  • 泡泡瑪特們道阻且艱
    乘著盲盒爆火這股「妖風」,國內第一潮玩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即將登陸港交所。據悉,通過港交所聆訊之後,泡泡瑪特將在12月下旬於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2-3億美元。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最初是以「雜貨鋪」起家的(有點類似今天的名創優品)。
  • 泡泡瑪特參加中國國際品牌授權展覽會 展現IP授權新趨勢
    POP MART泡泡瑪特IP產品受關注 潮玩行業迎來發展新契機在本屆展會上,POP MART泡泡瑪特重點展出了Molly、PUCKY、DIMOO WORLD等多個潮玩IP,多變的潮玩形象與個性鮮明的潮玩創作風格讓POP MART泡泡瑪特成為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
  • 泡泡瑪特IPO「盲盒」,割誰的韭菜
    資本加持以及大火的盲盒概念,刺激泡泡瑪特第二次走到IPO門口,去年4月其才剛從新三板摘牌。   這份招股書上,盈利是最大的亮點。2017-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4.51億元,三年內暴漲289倍。   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後,亦藏隱憂:行業競爭激烈、核心IP依賴症、線下拓店難題……這個「潮玩第一股」,該如何面對?
  • 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落飲……頭部品牌都是怎樣煉成的?
    新品類的崛起,往往是新品牌誕生的土壤,有時候甚至是決定品牌能否成為頭部品牌的關鍵因素。泡泡瑪特崛起為頭部品牌,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盲盒」這一新品類的不斷成長。在泡泡瑪特之前,受眾往往是玩具收藏者和藝術愛好者,產品主要是偏男性化的機甲、怪獸、動漫和影視人物,市場話語權被國外的知名IP掌控,比如Kaws、暴力熊 be@Rbrick、村上隆、奈良美智等等,消費人群很小眾,渠道分散且薄弱,潮玩市場規模也很有限,泡泡瑪特的前期發展也是磕磕絆絆。
  • 趨勢觀察|從泡泡瑪特上市到Z世代新消費崛起的延展思考
    而大眾級潮玩才是泡泡瑪特的主打戰場。在銷售模式上,泡泡瑪特主要採用盲盒的形式售賣,激發消費者的衝動消費。(盲盒這個銷售形式的創新,對於泡泡瑪特的潮玩銷售帶動極大)。而去年潮流玩具的真正火起來,背後的盲盒運作模式功不可沒。2018年,泡泡瑪特上線了首個盲盒,自此一路大火。
  • 泡泡瑪特攜手PUCKY精靈共迎聖誕 點亮浪漫之夜
    目前,PUCKY精靈聖誕系列已經於10月21日在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開啟預約。此外,全球限量1200套的PUCKY精靈聖誕系列徽章也將於12月初在POP MART泡泡瑪特部分門店、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泡泡抽盒機、葩趣APP商城以及海外市場發售,要注意的是,PUCKY 精靈聖誕系列徽章為限量款,整套發售不散售。
  • 泡泡瑪特打造「IP帝國」,路途尚遠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Molly一直為泡泡瑪特貢獻較大營收份額。2017年至2019年,Molly系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01.9萬元、2.14億元和4.56億元,分別約佔總收益的26.3%、42.6%和27.4%。
  • 泡泡瑪特靠賣盒子年賺16億:3年就上市 賣的是「套路」?
    圖片來源:品牌星球那麼誰看到了這個時空角並緊緊抓住了呢?泡泡瑪特。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就如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正如泡泡瑪特所料,它一入局就乘上了東風。圖片來源:品牌星球泡泡瑪特的舉動,其實就跟年初大家入口罩業,一個月前做頭盔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後兩種屬於短期盈利行業,所以只能賺快錢。而我們,尤其對於服裝人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現在正是國牌崛起時代,品牌化也在加速,抓緊成為消費者心裡的品牌,是你現在該做的事。
  • 泡泡瑪特「造反」迪士尼
    Loft是一種生活方式集合店,和無印良品同屬一家公司,不同的是Loft有很多精選品牌,相當於平臺版的無印良品。這幫人還給自己的店起了個名字,POP MART,潮流超市。而且一開始就想要進入商場,「只有把店開在商場,在大牌旁邊,才能吸引這個城市最核心的潮流人群」。商場不歡迎沒有背景的品牌。
  • 泡泡瑪特中國式的IP成功之路
    Loft是一種生活方式集合店,和無印良品同屬一家公司,不同的是Loft有很多精選品牌,相當於平臺版的無印良品。這幫人還給自己的店起了個名字,POP MART,潮流超市。而且一開始就想要進入商場,「只有把店開在商場,在大牌旁邊,才能吸引這個城市最核心的潮流人群」。商場不歡迎沒有背景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