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正在「偷聽」你?我勸你小聲說話!

2020-12-11 騰訊網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太極張三丰》中的天寶喊出的經典臺詞。劇中的天寶雖然自私殘忍,為了權勢欲望而不擇手段,甚至親手殺死自己喜歡的人,但當他喊出這句霸氣四射的話時估計屏幕前的你們依然忍不住熱血沸騰吧? 畢竟有誰不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呢?

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連自己手機的麥克風都主宰不了。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剛和同事朋友說了想吃什麼,打開手機外賣App,就蹦出了它的推薦;剛說了要買什麼,就出現了這個產品的廣告。難道人工智慧都發展到讀懂人心的地步了?不對,等等,手機怎麼知道你剛剛說了什麼?

這一切都源於一個網友的發現。去年11月,某個網友懷疑外賣App在「偷聽」自己說話。隨後,《IT時報》耗時3個多月的時間,通過模擬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對當前主流安卓、IOS作業系統的手機、平板電腦上的餓了麼和美團外賣進行多輪測試。

多個網友真實經歷:美團餓了麼在「偷聽」我嗎?

案例1:我從來沒有在網上搜過紋身的東西,就是最近有說過想紋身,結果今天點外賣竟然給我推紋身,有點為難它了,連我點外賣的機會都不放過推送,美團餓了麼怕是否認不了呀,建議大家試一下,線下說你沒搜過的東西,然後過段時間看會不會有推送。

案例2:剛才試了下,說了句好想吃肉夾饃,然後打開美團。

案例3:北京的網友燃玉跟朋友說想吃鰻魚飯,1分鐘後打開支付寶上的餓了麼應用,推薦位頂部恰巧顯示著一家鰻魚飯的外賣店,此時距離他上次下單鰻魚飯相隔23天。

為了再次驗證這一現象是否純屬巧合,次日中午,燃玉自行對著手機進行了一輪測試。在沒有打開應用的情況下,他大聲說想吃披薩,隨後才打開了支付寶裡的餓了麼應用,在推薦位首頁中出現了一家披薩店,「這家店的披薩我曾經點過,但也應該是半個月前。」

燃玉使用的手機型號是小米MIX2,系統版本為MIUI9.6,在他的手機上,包括支付寶在內的大多數應用都有錄音權限,且這一權限在安裝時就已經默認啟用。「連續兩次都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難道是支付寶或者餓了麼在偷聽我說話?」燃玉猜測。

隨後,燃玉將自己遇到的情況第一時間發布在了微博中。根據微博後的154條評論來看,與燃玉有類似經歷懷疑App「偷聽」的人不在少數,而且使用某個App後,在另外的App當中也會留有「痕跡」。

「業內人士」表態:稱「偷聽」一說純屬想多

在獲得了麥克風權限的前提下,App會「偷聽」用戶講話嗎?一款App可以通過另一款App獲得信息嗎?

國內知名白帽子公司KEEN GeekPwn實驗室宋宇昊認為,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完全成熟,且有一條共享資源的傳輸鏈路。

「如果某App具有麥克風的訪問權限,理論上,此款聊天App可以監聽周圍環境的聲音。在此過程中,聊天App可以將語音輸入的代碼嵌在其App內部,用於將人類的語言轉換成文字,並上傳到服務端。服務端將這些文本進行處理後,與對應的用戶進行綁定。如果說兩個App之間有業務的合作,那麼他們將可以共享這項資源,」宋宇昊表示,「按現在的網速和機器性能,這波操作可以認為是實時完成的。」

然而,儘管這一情形在技術上可以實現,但宋宇昊認為,這並不代表相關App已經進行了這樣的操作。

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楊啟波對此表示也認同,「有麥克風權限,不一定就會偷聽用戶說話。」楊啟波表示,儘管麥克風「偷聽」還很難確定,但出現如此巧合,極有可能是App在利用其他渠道獲取的大數據進行測算,「比如根據你當前所處的位置、經常光顧的餐廳、之前的搜索習慣等等數據來預測你的潛在需求。

現在的大數據智能推薦平臺已經可以通過多方面來運算,比如某些短視頻App,可能會根據你1~2個小時候刷新短視頻的習慣、 停留時長……來推斷你的興趣範圍等。」

另一家數據公司負責人則表示,外賣App 推送相關的店鋪有兩方面可能,一是推薦系統的冷啟動機制,即雖然用戶沒有在App上搜索或者點擊過,但推薦系統會根據用戶所在的區域、年齡層次、時間段等大範圍數據來做推薦,但也不排除確實有些App會利用麥克風權限對訂餐、店鋪等語音信息進行獲取。

指掌易科技相關技術負責人覺得出現類似情況純屬巧合,「在國內監管日趨嚴格、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重視程度日益加強的背景下,無論從業務本身還是法律範疇來看,監聽用戶對話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麼做只會給企業經營帶來非常大的風險,得不償失。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某個App自動監聽的可能。」

針對「偷聽」,美團餓了麼緊急回應

餓了麼方面表示,所謂「監聽用戶日常對話並做信息分析」,是一種無端猜測,餓了麼既沒有做類似的產品設置,也不具備相關技術條件,餓了麼嚴格保護用戶隱私,任何必要的信息採集都會在取得用戶事先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使用。

是否「偷聽」,答案依然是未知的

然而,無論覺得如何不對勁,這些巧合都沒有答案。

但另一個巧合是,今年1月開始,陸陸續續有大量App更改了自己的隱私政策,隨著國內《網絡安全法》收緊,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簡稱GDPR)給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開出罰單,對於用戶的個人信息獲取、App權限的索取,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們明顯變得謹慎許多。也正是今年1月之後,餓了麼上再沒有同類現象在測試中被發現。

如何防範偷聽?

1.正規渠道下載App。如果是非正規渠道提供的App,可能未經審核,也可能本身存在木馬病毒等,運行後會自動竊取用戶信息。

2.使用App時,要注意權限問題。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dcci網際網路數據研究中心曾在2018年上半年對869個安卓手機App、275個ios手機App的三類隱私權限獲取情況進行調查。從調查結果看,獲取「打開攝像頭」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9.9%,獲取「使用話筒錄音」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6.2%。基於此,智慧型手機用戶、特別是使用安卓系統智慧型手機的用戶在App提出隱私授權申請時,需要多留一個心眼,判斷一下相關App提供的服務是否與用戶授權的隱私信息相關。如果關係不密切,應當主動選擇拒絕授權,因為很多隱私洩露發生在用戶授權之後。

不論是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還是使用ios手機,都有「隱私」選項,用戶可以在使用App前,通過這些選項取消那些與App功能不太密切的授權,包括不讓App使用攝像頭或麥克風。那麼,在App沒有木馬病毒、又沒有黑客入侵的情況下,用戶的信息安全是有保證的。

3.謹慎使用公共wifi。很多黑客入侵都發生在黑客掌握相關wifi環境的條件下,所以用戶在使用公共wifi時,特別要注意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導致信息洩露的App,包括登錄帳戶、轉帳等。即使使用家庭wifi,也需要使用較為複雜的密碼或經常更換密碼。

參考資料:

1.《IT時報》 隔屏有耳,記者耗時3個月測試,美團餓了麼是否在「偷聽」?

2.新民晚報

3.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手機APP偷聽你說話,我信了,你遇到過嗎
    今天中午剛和同事談論完馬丁靴,打開手機某寶APP後,就給我推薦了幾款馬丁靴,這是巧合嗎?之前也看過類似的報導,手機軟體會「偷聽」主人說話,而且這也得到了證實。我們居然被手機監控了,細思極恐。不信的話你可以做個試驗,對著手機說一句「我想要買***」,再打開相關軟體,看看它會不會推送相關信息。 我們在安裝手機軟體時,經常遇到軟體要獲取某些權限,比如通訊錄、麥克風、錄音權限等。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就直接同意了,或者不授予這些權限,軟體就不能正常使用,無奈也就只能同意了。
  • APP正在偷聽你的談話,是真的假的?
    過了一會我打開手機購物軟體,大米赫然出現在了推薦列表靠前位置。而我最近從沒在網上搜索或購買過大米。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正在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聊天中出現一個詞,馬上會出現在各種APP的推薦列表裡。此時,出現在腦海裡的一定是,我是不是被竊聽了?APP被頻繁吐槽「偷聽」APP偷聽用戶講話?
  • 想吃什麼,外賣APP立馬給你推薦,手機APP是否在「偷聽」我們說話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你和朋友商量今天要吃什麼的時候,結果你打開你的外賣APP,立馬給你推薦的就是這個。可能一次兩次,很多人認為是巧合,但是次數多了之後,很多人就開始懷疑了。這些手機APP,是否在「偷聽」我的說話。
  • 你知道麼,手機可能在偷聽你說話哦
    軟體推薦的東西正好適合你,聽起來方便嗎? 但是轉念一想,這是個極度恐懼的問題! 一、移動應用會在後臺偷聽你的話嗎?
  • 壽星勸人小聲說話全家遭打 女人老人未倖免(圖)
    張先生的父親在縫合時,張先生一直牽著他的手 攝/記者黑克     生日當天和家人朋友聚會 認為包間外一男子打電話聲音大 怕吵醒倆月大孩子進行提醒勸人小聲說話壽星全家遭打
  • 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記得在別人面前說話要小聲
    李敖說過:「沒有錢,你會變得沒有獨來獨往的人格,隨時被老闆,家庭,朋友等等這些社會因素宰割,甚至徵服,因為你完全沒有抵抗力。」一句話,沒有錢,你就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你就沒有話語權。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記得在別人面前說話要小聲,無錢休入眾,言輕莫勸人,千古人情無不如此,一句話,沒有錢,別在別人面前裝逼。
  • 就小聲說話
    哈哈,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很有趣啊快來看看為什麼 因為心理專家研究發現了,說話的音量,和我們對對方的相信成反比。說話的聲音越大,越是代表了一種不信任,而說話的音量越小,裡面的信任度越高。孩子就會認為,我是個粗心的孩子,做不好這件需要細心的事是正常的。比如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吃菜啊。」孩子就會認為:菜不好吃,我不愛吃。再讓他吃菜,他會覺得都是為了爸爸媽媽才吃的,不是蔬菜本身很好吃,不是為了他自己。
  • 還在懷疑手機app監聽你對話?闢謠最終版在此-虎嗅網
    為什麼我沒有瀏覽的東西,淘寶,頭條,微博一些app可以在feed流裡給我推薦?知道了這些東西實現的技術原理,我相信這個謠言就不攻自破了。如果你對ios的app進行了錄音或者語音授權,之後再次錄音確實可以不需要用戶相應的二次授權,但是會在前臺屏幕的狀態欄會顯示藍色、綠色等不同的變化。綠色代表正在打電話,紅色代表正在錄音或者錄製屏幕。所以基本上ios上在後臺錄音偷聽的實現在技術上是不可能做到偷偷靜默的。
  • 手機真會「偷聽」嗎?美團餓了麼否認「偷聽」!那為何我們說啥APP就推薦啥?咋防範?
    要想去當老師,你得有教師資格證書吧;要想去做主持人,你得有普通話級別證書吧;證書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吧!想想,當我們老了,翻出從小到大考過的證書,也是一種別樣體驗吧!        在前幾年黃宏演的小品裡面,有這麼一段經典臺詞「我從小到大所有的證件都在這存著呢,出生證、學生證、畢業證、工作證、結婚證、獨生子女證、絕育證、計劃生育光榮證、糧油證、副食證、購油證、購煤證、自行車證、三輪車證、摩託車證、汽車駕駛證、下崗待業證、上崗培訓證、公費醫療證、養老保險證、房產證、股權證、身份證,人這輩子怎麼這麼多的證,我不相信這麼多的證證明不了我的身份
  • 報告老師,水晶說她在聽音樂,讓你說話小聲一點,無語了吧
    報告老師,水晶說她在聽音樂,讓你說話小聲一點,無語了吧 2020-12-12 00
  • 惜春一句話,解釋了林黛玉2次偷聽後為何都是無動於衷!
    便隔窗說道……王熙鳳這個「偷聽」比較意外,算是意外碰上了。比較著名的一起偷聽事件還是薛寶釵在滴翠亭的偷聽。寶釵也無心撲了,剛欲回來,只聽滴翠亭裡邊嘁嘁喳喳有人說話。原來這亭子四面俱是遊廊曲橋,蓋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鏤槅子糊著紙。
  • 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修養
    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不愉快的經歷?當你在茶館悠閒地品茶時,有人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當你在餐廳安靜地吃飯時,有人旁若無人地大聲喧譁;當你在書店聚精會神看書時,有人大聲嬉笑打鬧……在公眾場合,我們應該注意控制說話音量。因為細微之處,正體現出教養。
  • 有一種修養,叫小聲說話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視頻|手機鎖屏了APP能不能竊聽?我親自試了試
    關於演示內容由於時間關係,我只做了後臺無感知監聽,語音轉文字傳到伺服器,做了一些基礎的nlp處理,懂技術的人都了解,無感知拿數據是最麻煩的環節,而後面基於nlp分詞,提取特徵關鍵詞,再做大數據推薦,其實就沒啥難度了,都是時間問題。這個能證明某些app偷聽嗎?
  • 考試作弊偷聽器 只有米粒那麼大(組圖)
    他自稱是海大某學院大四學生,現正在外面實習。他也準備參加明天舉行的英語四級考試。他需要把這些答案再低價賣給別人以收回他的本錢。  記者稱,在外面談這種生意很危險,要求去該男子的學生宿舍談。該男子拒絕了,他對記者說:「做這種事情是違法的,我把你帶去宿舍,你認為我有點傻嗎?如果你告我怎麼辦?」
  • 小聲說話
    你好,新家,我回來啦。我是王四百。你真聰明,知道王四百不可能是一個人的真名。對嘍——王四百是我爸給我起的新綽號。今年暑假,我媽給我找了數學家教,一堂課四百。夏天熱啊,為了省電,我媽捨不得開空調,全家睡覺只好不關門,有一天晚上,我聽見我爸在那屋小聲跟我媽嘀咕:這兒子,補課費也太貴了,以後叫王四百得了。
  • 禮儀必讀:嗓門洪亮的中國人 請你說話小聲點
    在出席家長會的時候,幼兒園老師對這對中國父母說:你兒子聰明禮貌樣樣都好,就是嗓門太大,每次發言都會把教室的警報燈震亮。    嗓音宏亮,在中國歷來是作為美德傳誦的。打孩子一出世,嗓音是否宏亮,那可是衡量孩子將來是否有大作為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標準。
  • 手機變竊聽器 !CIA正在盯著你
    「如果中情局連偷聽的能力都沒有,它就不是在工作。」歐洲刑警組織的顧問艾倫·伍德沃說。他認為,這些洩露的文件表明了CIA的情報獲取能力,這對公眾來說其實是件好事。而且這些工具大部分是關於定點入侵,而非大規模監控。
  • 跟孩子小聲說話,降下的不止是聲調,還有你那浮躁的心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我是他親媽,你以為我想罵他?我罵他也是關心他,也是為他好!你看看他嬉皮笑臉的,一點兒也不怕我,耳朵也跟沒長一樣,不吼她是不會聽的。」你一定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犯了錯孩子還嬉皮笑臉,不吼孩子幾句心理憋得難受!但是「大吼教育」的結果往往是皮孩子越來越皮,膽小孩子越來越自卑。
  • 手機軟體能「偷聽」?朋友剛說想吃炸雞,外賣軟體就給推店鋪
    她的手機似乎能「偷聽」她說話。「我和朋友在午飯時間討論中午要吃什麼,她跟我說中午想吃炸雞,神奇的是沒過多久,當我通過手機點開某外賣軟體後,首頁就有了炸雞店鋪的推薦。」據黃女士講,她之前並沒有通過該平臺購買過炸雞外賣。「覺得挺神奇也挺『害怕』,不知道是這個軟體『投我所好』,還是能聽到我們的談話。」黃女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