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餘檔綜藝同期廝殺 競爭倒逼節目尋求創新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4月20餘檔綜藝同期廝殺 競爭倒逼節目尋求創新
2015-04-10 14:28:44來源:齊魯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萌

2015年04月10日 14:28 來源:齊魯晚報 

參與互動

(

)

  第一季度綜藝節目的硝煙還未散去,第二季度綜藝混戰又打響。8日,第三季《媽媽咪呀》正式啟動,金星再次回歸觀察員,與黃舒駿、程雷共同把關媽媽的才藝,又一檔老牌綜藝加入戰鬥。4月份起有超過20檔節目與觀眾見面,搶明星、搶時段的綜藝大戰瀰漫螢屏。

  本報記者 邱禕

  20餘檔綜藝同期廝殺

  第三季《媽媽咪呀》,毒舌評委金星再次回歸,在發布會上金星表示,將摒棄一貫的毒舌風格,也不走第一季的溫情路線:「兩條路都不走,今年我要另闢蹊徑,走知性路線。」

  這一季,江蘇、浙江、東方、湖南等幾大衛視均準備了充足的綜藝節目,擺明了要爭奪觀眾眼球。據了解,4月份起有超過20檔節目與觀眾見面,東方衛視《花樣姐姐》邀請了宋茜、林志玲、徐帆、王琳、奚美娟等明星,湖南衛視同類型節目《花兒與少年2》,除了邀請楊洋、陳意涵、鄭爽等偶像外,更有網友爆出孫儷也將加入,競爭更加白熱化。此外,東方衛視喜劇節目《歡樂喜劇人》,浙江衛視《我看你有戲》和《奔跑吧兄弟》,央視的《校花與學神》,江蘇衛視的《為她而戰》、《世界青年說》,湖南衛視《真正男子漢》等都將在同期開播。

  「一劇兩星」成綜藝救星

  東方衛視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第一季度是衛視變局的「過渡期」,第二季度螢屏之爭徹底引爆,各大衛視新節目數量明顯增多,4月的20餘檔綜藝節目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詞:大片化、戶外挑戰和韓式綜藝。「今年二季度的節目類型可謂百花齊放,去年二季度節目還處於『爸爸熱』的階段,不少衛視一窩蜂地推出了一系列親子、旅遊主題的節目,但今年這一現象明顯改變,綜藝節目的題材比較分散,涉及各行各業,而且今年的節目質量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

  這位負責人表示,「一劇兩星」給電視劇帶來了很多調整和變化,各家電視臺有人歡喜有人憂,但這對綜藝節目卻是利好,由於價格上漲,二、三線衛視無力購買首輪劇,造成很多節目時段出現真空,需要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來填補,所以近期不少二、三線衛視一口氣連推多檔綜藝節目。面對二、三線衛視的發力,一線衛視自然坐不住了,也紛紛上馬新節目,由此導致了4月份綜藝節目雲集,和去年同期相比,無論是數量還是題材的豐富程度,都堪稱「逆天」。

  競爭倒逼綜藝節目創新

  如此多的節目上馬,也改變了綜藝節目扎堆周末的傳統格局。原先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主要是安排在周五、周六這兩天,從4月開始,綜藝節目已經不局限在周末,而是一周7天每天都有。據悉,除了《真正男子漢》、《奔跑吧兄弟2》、《前往世界的盡頭》繼續在周五晚混戰外,周六、周日晚上的競爭也相當慘烈,江蘇衛視明星婚戀真人秀《我們相愛吧》、東方衛視的《花樣姐姐》將形成周日同時段競爭之勢;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2》與浙江衛視《爸爸回來了2》則在周六狹路相逢。同時《非首腦會談》、《我們都愛笑》等則集中在周一到周四檔。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綜藝節目在投入、製作和呈現上都越來越「大片化」,一線衛視基本達到了雙季播的實力,雖然一定程度上存在泡沫,但受益的依然是觀眾。對所有衛視頻道而言,同期廝殺拼是平臺實力的綜合較量,有助於二、三線衛視扭轉電視劇方面的劣勢。

  今年激烈的綜藝競爭讓節目出現了很多創新的新方向。首先,文化類節目出了新模式,也開拓了新領域。其中最典型的是,演講類節目熱起來,這些有利於表達價值觀和思想的節目,有正能量、很感染人也很受歡迎。其次,紀實性節目開始被觀眾接受。例如《急診室的故事》、《來吧孩子》等節目,既是內容創新,又是形式創新,沿著紀實性這個方向,綜藝節目也許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改變過度依賴國外版權的現狀。

相關焦點

  • 百餘檔綜藝角逐2020下半場,網臺都有哪些節目值得期待?
    電視綜藝方面,多檔節目成績喜人,根據CSM59城收視數據顯示,上半年7檔電視綜藝平均收視率破2%,《歌手當打之年》《奔跑吧4》《極限挑戰6》《王牌對王牌5》等老牌綜藝仍舊佔據收視率榜單前列。網綜方面,上半年偶像選秀類綜藝表現出色,《青春有你2》《乘風破浪的姐姐》《創造營2020》三檔女團選秀節目撐足了網絡綜藝播放數據量和話題度。
  • 2016年4月好看的綜藝節目有哪些? 4月好看的綜藝節目推薦(圖)
    2016年4月好看的綜藝節目:《我們相愛吧第二季》2016年4月好看的綜藝節目:《我們相愛吧第二季》首播時間:2016年3月20日播出頻道:江蘇衛視播出時間:每周日晚20:20播出《我們相愛吧第二季》由陳柏霖搭檔宋智孝,餘文樂搭檔周冬雨
  • 【綜藝大專題】文化綜藝節目
    --分割線---新傳考研禿頭研究所:打個賭!
  • 六月綜藝節目:相似的節目錯峰,團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
    夏季是綜藝節目的旺季。在此之前,許多節目已經提前錄製,等待gear上線。從四家衛視和四家視頻網站的布局來看,僅第二季度,就有50多個新的綜藝節目,其中70%是在線整合的。衛星電視產生了王牌綜合N代,視頻平臺內容豐富,新頻率更好。由此可見Q2綜藝節目全面復甦。
  • 6月綜藝:同類節目「錯峰而來」,團體綜藝「乘風破浪」丨鮮聞
    可以看出Q2綜藝已經全面回暖,到了6月各大平臺同題材、內容競爭才剛剛開始,且將愈演愈烈。我們整理了6月新播以及待播綜藝,和大家一起梳理接下來綜藝的亮點和發展脈絡。綜藝新節目類型的創新越來越不容易,對於平臺來說,在觀眾已經接受的節目類型不斷深耕,是其強化節目印象,實現突圍的重要方式。就題材來說,選秀、舞蹈、歌唱、觀察真人秀等大類仍然是綜藝的主要內容形式。同時,各節目也力求聚焦細分人群、實現差異化發展。
  • Q1綜藝贊助評估:品牌數量減少13%,創新節目受追捧
    據秒針系統內容娛樂營銷負責人姚慧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綜藝節目數量驟降30%,贊助品牌數量減少13%。從品牌類型上來看,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大幅下降,去年一季度較為常見的網際網路APP如最右、珍愛、皮皮蝦、火山等在今年都已不見蹤影。由於節目播出數量不及預期,品牌主的投放選擇也變得更為謹慎。
  • 「抄襲」綜藝節目侵犯著作權了嗎?
    今年5月韓國政府指責中國某些節目的抄襲行為,聲明將嚴懲中國綜藝節目抄襲行為,保護韓方節目的著作權。MBC率先在節目中公開指責上海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抄襲《無限挑戰》。前不久熱播的中餐廳也被指抄襲韓國熱門綜藝尹食堂,對此尹食堂的製作人羅PD回應,「限韓令使得之前購買節目的模式不再」。
  • 綜藝節目模式版權保護之道探析
    2015年4月15日,為了加強對綜藝節目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解決日益增多的綜藝糾紛,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涉及綜藝節目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下簡稱「解答」),明確指出「綜藝節目是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綜藝節目模式屬於思想的,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 在一檔綜藝節目的背後,到底有多少個高以翔?
    而在2019年的11月,人們在圍觀了暴恐、家暴、自殺、猝死事件之後,壓迫與悲涼之感,和寒風一同襲來......可愛的紳士男,去天堂了27日凌晨,演員高以翔在錄製《追我吧》綜藝時,意外猝死,年僅35歲。而近些年來,我國綜藝節目成了「香餑餑」。據統計,2018年中國綜藝市場規模約為331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21.3%。同時,九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市場規模接近22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12%,環比增長10.15%。
  • 韓國綜藝節目競爭激烈?女明星為了獲得收視率,簡直「不擇手段」
    眾所周知,近年來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已成為當今不少觀眾的「下飯必備」,甚至不少明星靠綜藝翻紅,綜藝節目的形式和花樣也越來越多,也日益受到觀眾認可。不過提到綜藝節目,最出名的就是韓國的綜藝節目,韓國的綜藝節目一直都發展得十分好,有一些甚至知名度高的節目我們國人都耳熟能詳,由此可見其發展程度和熱度,可以說韓國綜藝節目在娛樂方面這塊收視率高,佔比重大,與此同時競爭也會因此激烈。
  • 2020五大衛視Q1綜藝節目速遞
    經歷2019年綜藝市場激烈的競爭與「廝殺」,面對嶄新的2020年,無論是臺綜還是網綜早已蓄勢待發,逐漸進行全新一輪的綜藝節目布局。其中就五大衛視近日紛紛官宣出的Q1綜藝節目單來看,「綜N代」節目依舊是打響2020年綜藝市場的「不變」內容,與此同時,在五大衛視逐漸試水「新節目」,凸顯「變」的創新態度。
  • 綜藝節目求突破:真人秀節目盯上小動物
    在國內做綜藝節目也是蠻拼的,就拿這兩年大紅的真人秀來說,從親子類的《爸爸去哪兒》,到重口味的《來吧孩子》,再到《奔跑吧兄弟》等一眾明星受虐節目,為拼收視製作方無所不用其極。  然而,歌唱選秀、親子、益智、情感、戶外、美食……各類型真人秀被各大衛視變著花樣「玩」了個遍後,難免大同小異。如何打破傳統,跳出固有模式框架便成難題。今年,各家衛視綜藝紛紛求變。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文章以之為代表,分析其在節目內容、節目形式、節目元素運用的創新點和成功之處,希望能為綜藝節目的發展帶來一些思考與啟示。 關鍵詞:《朗讀者》;人文綜藝;情感交流;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0-0112-02 縱觀當前的綜藝節目市場,內容同質化、創新力不足、文化內涵缺失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幽默搞笑、親子、遊戲、真人秀為主題的節目佔據了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然而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的熱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格局。
  • 地方衛視晚間時段首播綜藝節目收視亮點盤點(2020年4月24日)
    導 語: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4月24日周五晚,多檔地方衛視綜藝節目主題鮮明、內容創新、各有特色,取得不俗收視表現。除此之外,還有一批有情懷、有溫度的綜藝節目在周五晚間給觀眾獻上多樣化的選擇。《歌手·當打之年》創新運用「雲直播」,吸引大批觀眾湖南衛視音樂類綜藝節目《歌手·當打之年》圓滿收官。
  • 光明日報:《全員》創新綜藝節目敘事形式
    ,在習慣以單一內容為主線推進的眾多綜藝節目挑戰觀眾審美底線之時,開啟了電視綜藝節目雙線敘事的「拓荒」之路。《全員加速中》不僅追求畫面製作的電影級水準,更秉承以內容取勝的原則,是首個將電影敘事手法和複雜劇情完美融入節目進程的綜藝「群像戲」。嘉賓在參與過程中,需要面對智慧與力量的雙重挑戰;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也會被劇情潛移默化地影響,獲得「協同合作、自我奉獻、勇敢堅毅」的正能量。最近一期節目更是以全國網收視率2.09、收視份額5.99%的同時段收視第一的好成績,受到全國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和網民的追捧。
  • 論綜藝節目著作權保護的急迫性
    綜上所述,抄襲節目比購買版權成本低,效果好。如果正版的綜藝節目的權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電視臺自然不會選擇用高成本換取低回報,電視綜藝圈的抄襲現象便會越來越嚴重。這不僅使得國內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能力萎縮,也損害了他國節目製作者的利益。
  • 2015年電視綜藝節目數量多類型雜 進入「黃金時代」
    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節目製作過於依賴海外模式,文化自信與原創精神不足;有些節目一味追求市場價值,大把「燒錢」、明星作秀、炒作話題,過度娛樂化傾向嚴重,雖然「有意思」卻缺少價值引領和文化內涵。針對這些問題,2015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在政策引導和行業自律之下,電視綜藝節目的不良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發展漸趨理性。
  • 人文關懷—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創新之本
    摘 要: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伴隨著受眾精神需求的持續增長,一直在摸索中進行著內容和模式上的創新,近年來,國內的很多電視媒體紛紛走上了引進、購買國外綜藝節目的道路。這些節目的相繼播出,一方面增加了收視率,但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其「過度利益化」的特徵,在利益的驅動下向庸俗、甚至惡俗演變,導致受眾在熱鬧中精神更加空虛。
  • 那些隱藏在綜藝節目真人秀裡的「小貓膩」
    自2013年湖南衛視成功引進韓國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之後,大量的韓國綜藝節目開始進入中國電視市場,《我是歌手》、《兩天一夜》、《一路上有你》、《奔跑吧兄弟》等等。在整個IP資源不斷被挖掘的同時,國內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節目,開始逐漸走向拼大腕、拼「大片化」精良製作的「燒錢」時代。
  • 又一個劉在石綜藝節目結束了!這個國民MC要去哪裡?
    2020年4月上旬《Happy Together4》播出本季最後一集KBS由三大電視臺播出王牌綜藝節目,主要以訪談為主,以劉在石為核心,自2001首集播出至今已近20年,所以長壽綜藝節目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韓國,實屬罕見,但是這個節目也遭受了挫折節目已經修改了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