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大夥要求,今天詳細說下這件倒黴事,好讓大家再多開心開心——我兒子期末考試作文跑題了。
他以駟馬難追、當仁不讓之勢,把作文寫得非常自嗨並跑題,直接扣了一半的分!哈哈哈哈,怎麼樣,開不開心,欣不欣慰?
這篇駟馬難追的作文是怎麼寫的呢。
題目要求:閱讀讓我xxx......半命題作文,簡直是送分題。
看到這標題,我心目中燃起了熊熊火焰,數百篇滿分作文在我腦海中前呼後擁,拿起兒子作文題目一看,人家寫的《閱讀讓我大開眼界》。
也行啊,也可以,也不錯。
然而,從標題之後的第一行開始,他就不是那個狀態了......
「這幾個月,學校讀書節熱烈開展,各種活動異彩紛呈,同學們踴躍參與,絡繹不絕,爭先恐後,讓我大開眼界。」
您這是參加成語大賽呢?
看到這兒,我懂了,10分已經沒了。
「最熱門的活動莫過於辯論賽,精心設計的辯題,有面對性格迥異的君主的選擇,有遵循前任還是獨闢蹊徑的人生規劃,還有對鳳尾還是雞頭的判斷,選手們唇槍舌劍,引經據典,奇壟規則與幽靈選手,都是人為之一驚。」
成語大賽冠軍出線了。但是您到底為之一驚個什麼啊請問?一百多字寫完了,閱讀還沒出現呢。看到這兒就知道15分已經沒了。
接著他又繪聲繪色、如臨其境得描繪了一個又一個讀書節裡的活動,詞彙量倒挺豐富,就是一句都沒提「閱讀」,也沒提「我」。要是改個標題《一次難忘的讀書節》興許能獲獎。
標題一共八個字,其中最主要的四個字都消失了......
最後的結尾,以又颯又硬的小學生式感嘆句收尾——
「讀書節,既讓人看盡選手英姿,又讓我了解各種新知,真是精彩萬分,大開眼界!」
深情點題,終於把跑掉的題給重重地點了一頓!這是在提醒閱卷老師:請注意,我寫了半天都沒點題,但是我用大師筆法把讀書節活動描寫得繪聲繪色,令人嚮往,字裡行間都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多少也給點人道主義分數吧?
呵呵,寫啥啥不行,跑題第一名。
我拿著這篇千瘡百孔的作文對兒子說:「你寫作文不用看著標題寫嗎?」
他說:「我覺得我寫得挺有特色的。」
我竟無言以對,確實有特色,特色就是跑題。
我說:「你這個暑假就跟著我來練習寫作!」
他說:「我覺得作文這個東西是一個很自我的東西。」
???
呵呵,孩子大了,哲學思辨能力和他爹一樣強。真是寫啥啥不行,跑題和叛逆並列第一名。
當你拿起你家娃那蹩腳的作文朗讀一遍,然後先別急著扔孩子,在心裡默默想一想我兒子那十分有特色的作文,你是不是會忽然覺得自己孩子還挺優秀的?
一瞬間家庭和睦了,親子關係融洽了,整個暑假熠熠生輝了。
然而,作文跑題這件事發生在我家......你品,你細品。用十三姐夫的話來說:「難以啟齒,難以啟齒。」
一秒鐘之後他趾高氣昂地佇立在我面前,對我說:「你看,我輔導的數學,考得不錯吧,你再看看,你輔導的作文,嘖嘖嘖......」
唉,這事他能循環播放一個暑假。但這能怪我麼,作文寫不好不是我的錯,是孩子他爹稀釋了我優良的文學基因,導致了娃不開竅。
我跟孩子爸說:「暑假看來要猛攻作文了!」
他用溫柔的餘光瞥著我:「暑假就是用來玩的,玩好,作文才能寫好。」
呵呵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至理名言又出洞了——「暑假就是用來玩的」。
沒有錯,論叛逆,孩子他爹真是一枚鼻祖。
放暑假,一般老母都要關照孩子幾句注意事項,但我通常是先關照孩子他爹,畢竟他心裡住著一個叛逆少年,平時就不走尋常路,寒暑假尤甚。
在娃放假之前,就要給爸爸宣教一下「假期三條硬規」:
1. 不得宣揚「放暑假就是應該玩」的理論;
2. 不得誘導孩子把作業堆積到最後一周再做;
3. 不得在孩子面前跟媽媽唱反調。
放暑假之前,把這三大方針列印出來,一式兩份,掛門口可闢邪,貼床頭可避孕。
一個老母走到今天這般硬核,是確實代表了成熟。
曾幾何時,以上三條硬規也正是我自己的軟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事到如今,我已經成為一個不叛逆、不另類、不非主流的正常老母,凡事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跟孩子對話都帶著新聞聯播的口吻。我進步了,但孩子他爹依然在原地踏步,所以我要帶帶他。
然而,出發點是好的,執行力是差的。孩子他爹能做到的極限,頂多是配合捧哏。
我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你趕緊的,把暑假作業抓緊完成。
孩子他爹:嗯,對!
我:早點完成作業,你就可以多讀讀課外書,彎道超車!
他爹:沒錯!
我:做事不能拖,早點做完早解脫。
他爹:可不是麼!
我:你媽我小時候,暑假作業用了兩個禮拜都完成了,後面一個半月純玩!
他爹:就是!
說完這些,感覺兒子若有所思(和以前每一次暑假之初的表情一樣),但我覺得他只是若有所思而已,並不一定真的聽我的(和以前每一次暑假結束時的糟亂情況一樣)。
我話音剛落,偉大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孩兒他爹拍拍兒子肩膀說:「走,我們先騎車去逛個黃浦江」。
你看,孩子不貫徹,他爹不落實,我一個人叨逼叨,常年cosplay獨孤求敗。
我覺得在這個家裡,我就代表著偉光正,代表國家的教育方針,百年大計,代表著人類進步的方向,而孩子他爹,永遠扮演著那個叛逆少年。
這個叛逆少年,十幾年了,一直沒有出離青春期。
十年前,三九嚴寒我要給孩子加件衣服預防著涼,他都要叛逆:小孩子要多凍凍,多著涼幾次不就習慣了?
上了小學,孩子寫作業拖拉被我教訓,他也要叛逆:作業有什麼好做的,考試能考出來不就得了?
小升初,我焦頭爛額憂心忡忡,他也要叛逆:有什麼好焦慮的,家門口的學校讀讀不也挺好?
進了初中讀書壓力大,他也要叛逆:成績有什麼重要的,能順利畢業長大成人不就行了?
更別說每次寒暑假了,他把這當成是保留曲目:暑假就是玩的,為什麼要趴在家裡做作業?
沒錯,叛逆很好,你很有個性,小夥子。
可惜你還是輸給了一個人,那就是你兒子他媽。
因為只有孩子他媽才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而你這個叛逆小子理解不了這種陣痛,反正每年8月的最後一周連夜陪娃瘋狂趕作業的人不是你……
為了讓孩子爹理解暑假作業的嚴肅性,昨天我發了一張閱讀清單給孩子他爹,讓他在暑假結束前把這些書讀完,並且每本書寫8篇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
《人類群星閃耀時》
《堂·吉訶德》
《我這一輩子》
《偷影子的人》
《擺渡人》
《霧都孤兒》
《錢穆談中國歷史文化》
以及英文原版的以下書籍,每本做完整閱讀筆記和讀後感:
《夏洛的網》(Charlotte's web)
《追風箏的人》(The kite runner)
《在月亮下面》(Under the Moon)
《歌劇院的幽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The Coldest Place on Earth)
《象人》(The Elephant Man)
《別了,好萊塢先生》(Goodbye Mr Hollywood)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五鎮故事》(Stories from the Five Towns)
孩子爹盯著看了足足五分鐘,然後他說:「給我3年時間,也許我能看完。」
沒錯,畢竟他的《百年孤獨》看了六年多,《白鹿原》看了四年多,《槍炮、病菌與鋼鐵》看了三年,《從一到無窮大》看了快兩年了,才看到第80頁,全書共293頁......
看著他失落的如同loser一般的表情,想必已經陷入了對自己閱讀毅力和時間管理的否定與自責之中,我掐著秒表,時機正好,在他情緒陷入低谷的一剎那,我驕傲地告訴他:
「你覺得困難嗎?你感覺沒時間看嗎?你認為太多太難了嗎?告訴你吧,這些都是你兒子的暑假作業,還不包括數學及其它......」
孩子他爹抱著這張清單熱淚盈眶,這是什麼?還有我插手的地方嗎?
唉,作為一個家長,無助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我不陪孩子學習,而是我想陪他學習的時候根本插不上手。
此刻,他終於意識到,他的名言「暑假就是玩的」這句充滿叛逆與傲嬌的狂言,此刻顯得多麼不現實,何等幼稚。
暑假是一項大工程,完成它需要家長(主要是媽媽)孜孜不倦地摸索(看看還有什麼補習班可以上)以及糾錯(制止爸爸的不良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