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情原委
近來,一面錦旗讓一個行業迅速在網上火起來了,不過這個「火」,不是紅火的火,而是燒的屁股燙,坐立不安的火,而且坐立不安的不僅僅是收到這錦旗的企業,整個行業也跟著面臨巨大的背鍋壓力。
事情是咋回事兒呢?用幾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小區車位那些事兒。一般來說,小區車位有三種,一種是小區公共區域的車位,歸屬權為小區全體業主;二種是開發商的車位,要麼賣給業主所有,要麼沒賣歸開發商所有;第三種是人防車位,歸當地政府所有,但開發商或物業可從政府手中購買使用權用以出租。
這個送錦旗的小區恰恰是第三種車位的爭端-人防車位。雙方的分歧在於每月的出租價格,7名業主希望月租150-180,物業公司堅持月租240元不變。
幾輪交鋒沒談攏,7位大爺就毛了,老子提出來的,敢不答應,我就小區門口堵門不讓車進出,不給降價,我停不了車,就誰也甭想進出,當然遭到物業的幹涉而未成;這也不行,爺就送你一面錦旗「幹啥啥不行,收錢第一名」。
二、蝴蝶效應
寧波鎮海區「中梁首府」的錦旗事件,幾乎成為了推倒行業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因為有了這個榜樣,有四川、重慶、江蘇等多地業主效仿,贈送寫有同樣內容的錦旗給所在小區物業。
「整個物業行業被『吃瓜式』捲入……一時間只剩下滿屏嘲諷,不見真問題。」13日,寧波萬科發布聲明,稱鑑於事件已給物業行業造成負面影響,擬申請退出該小區物業服務。
三、剪不斷理還亂的現狀
作為一名在親身參與小區業委會工作近三年的自己來說,看到這消息,可能和網友的一邊倒支持業主的態度不同,我是比較痛心,為這個事件的小區業主痛心、為物業痛心,這小區失去了一個很負責任的物業公司,如果真的推出,大概率是新來的物業不會比這個現有物業做得更好。
隨著民主法治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整個國家的國民法律意識尤其是權利意識得到很大的增強,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
但應該看到的是,在部分人哪裡,卻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只強調權利,不承擔義務。從法律關係上來說,小區的主人是業主,物業公司只是給業主服務的打工仔,因此可以類似於掌柜和夥計的關係。即使如此,兩者的關係在人格上來說也應該是平等的,就像你的老闆可以指揮你完成工作內的事情,卻沒有權利侮辱你的人格,幹涉你的個人事項。
但是在現實操作中,這部分業主的思路恰恰是一團漿糊,甚至是人格分裂的。
當別的業主侵犯自己權益或者僅僅自己看不慣時,往往把物業公司看成是政府,是警察,甚至是法院,希望物業公司能夠拿出執行力,迅速按照自己的意願把事情擺平,還要「穩、準、狠」。
但如果物業公司真的以他所期望的效率來行事,並且恰好落在他頭上時,馬上就是另一副嘴臉,「老子才是小區的主人,你憑啥管我?」
而現代的新媒體也助長了這種情緒的蔓延,每當物業和業主有矛盾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邊倒支持業主。罵得也很難聽,比如把保安說成「看門狗咬主人」,估計這素質、這受的教育都給餵到狗肚子裡去了。
其實,正因為我們是小區的主人,我們才要共同遵守小區的規矩,才要共同維護小區的共同利益,才更應該支持物業公司依法開展物業工作,這才是負責的業主,如上面送錦旗的幾位業主的幹法,只會是幾個攪屎棍毀了一群人的利益。
四、為啥會這樣
回到現實中,為啥會出現這種多類似行為?這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件好事,把平時隱藏的現狀給暴露出來了。
以我個人不成熟的眼光看來,小區物業的糾紛問題是一個很嚴重,而且隨時可能大規模爆發的社會問題。
在現有的操作模式下,提起小區物業管理,業主們很多時候都是一肚子氣。比如我有位朋友,提到過自己小區物業費2.1元,卻管理的一塌糊塗,8部電梯一年維修費用高達90萬元,說起來就火冒三丈。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我以前談過業主本身的問題,現有物業費議價機制的問題,規定的問題,今天想談談物業公司的問題。
這行業本身就不是很掙錢的行業,而且物業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就是看看門、打掃下衛生、修修電燈、看看監控、種種菜,表面上看確實不大有技術含量,其實要做好物業工作,不僅需要很專業的管理、專業的知識,更需要很強的耐心,面對的很多事情都是大量的棘手問題(無論怎麼幹,都不可能有圓滿的結果)。
比如,電梯壞了,修還是不修,不修不行,修了也不行(有人會質疑你亂花錢,或者不專業),甚至要你保證不壞,我又不是神仙,我保證你妹。
這是一個也需要高素質、年輕人人進來的行業,但很遺憾的是,因為待遇普遍低下,對這類人群顯然缺乏吸引力,缺少新鮮血液的進入,公司的水平很難有所提升。
路在何方,實在是一個難題。
讓服務者去管理主人,本身就是一個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