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海潮鎮:水稻制種趕花 無人機來幫忙

2020-12-12 環球無人機

四川在線瀘州消息(曾佐然) 7月8日,天氣晴朗,正是趕花好時節。瀘縣海潮鎮紅合村水稻制種基地一派繁忙。村民們正抓住晴好天氣,兩一組用繩子,或者一人用竹杆、用鋼管「趕花」。

「再不趕,花期就過了。」紅合村1組組長劉玉華說,他種植了水稻制種已經10多年了,「活路雖然多些,收入是要高些。」他一家種植了5畝,入了農業保險,保底收入2300元,遇到好年景,畝收入在3000元以上。

11點過,水稻制種公司給紅合村派來了無人植保機,幫助村民趕花來了。記者看到,在操作手的遙控下,無人植保飛機貼著水稻稻穗飛過,螺旋漿產生的風力,將父本的花粉傳向母本。

「用無人機趕花可節省勞動力,提高制種戶的制種效率。」機手介紹,在相同時間內,如像用竹竿去趕花,一個人只能趕兩到三畝地;而用無人機趕花,則可以趕20畝地左右。

「我們入了保,企業訂單收購,水稻制種是可以說是旱澇保收的脫貧門道。」瀘縣海潮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紅合村村黨支部書記彭汝楷介紹說,每年由合作社與制種企業籤訂了收購合同,並且購買了水稻制種保險。為了保證水稻制種健康有序發展,專業合作社還爭取項目支持,配套建設了烘乾設備。

海潮鎮十分重視水稻制種產業在脫貧攻堅的作用,積極為農戶和種業公司牽好「紅線」,由鎮政府出面協調種子公司與村委會、合作社和制種大戶籤訂合同,形成了以紅合村、龍塘村為中心的1100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水稻制種已成為紅合村農戶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

「制種企業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及技術指導,除了勞動力,貧困家庭基本上是零投入,但收入卻能夠得到保障。」海潮鎮副書記張存勇介紹,「鎮裡還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安排農技站技術人員與駐村幹部、村幹部一道發展制種面積,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農技站也會全程監控制種過程,協調安排好各個環節的技術指導,保證農戶正直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無人機「趕花」為水稻授粉
    近日,在安州區河清鎮同盛村水稻制種基地內,微風掀起綠色的稻浪,稻花暗香浮動。水稻的父本、母本在田間交錯栽種,排列整齊,放眼望去,仿佛一張張綠毯。一架無人機在雜交水稻上空約一兩米處低飛,無人機產生的風力讓稻浪翻湧,父本水稻的花粉被高高揚起,均勻地飄向母本水稻。
  • 四川梓潼開展水稻制種無人機授粉技術研究
    四川梓潼開展水稻制種無人機授粉技術研究 2015年08月06日 16:17作者:畢小菊編輯:畢小菊   為應對農村勞動力日益短缺問題,著力提升水稻制種效率,加快推進水稻制種機械化進程,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梓潼縣農業局從2012年起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聯合西南科技大學、無人機研製單位和水稻制種企業,組建了「水稻制種機械化授粉技術公關
  • 水稻制種無人機授粉,一個機手輕鬆搞定百畝稻田
    一架無人機在雜交水稻上方約一兩米處低飛,螺旋槳捲起的氣流在稻田裡劃出一道道波浪,激揚起每一株雄性父本水稻花粉,使花粉均勻地飄向雌性母本水稻。無人機噴灑植物生長激素。黑石 攝以前水稻制種靠人工用竹竿或繩子趕粉,1名工人每天能趕3至6畝,速度慢、費用高。
  • 綏寧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使用植保農用無人機輔助授粉
    8月21日,綏寧縣李熙橋鎮大龍村的雜交水稻制種示範基地,工作人員使用植保農用無人機輔助授粉。該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10餘萬畝,年產種子2000多萬公斤,種植規模居全國首位。
  • 瀘縣海潮鎮:洪峰來臨,民警、防汛隊員靠前拉起警戒線
    瀘縣海潮鎮洪峰逐步逼近,民警、防汛隊員拉起警戒線,站在洪水最前端。郭慧琳攝。瀘縣海潮鎮洪峰逐步逼近,民警、防汛隊員拉起警戒線,站在洪水最前端。高啟龍攝。在海潮鎮海湖街洪水一線,瀘縣巡邏防控警察大隊的警員、瀘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的隊員站成一排並拉上警戒線,緊盯著水位逐步逼近。在警戒線外,不少鎮上居民「聞水而來」看漲水,有的還拿出手機拍照,而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和民警則及時勸著圍觀居民退回到安全地帶。
  • 祁陽: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趕花忙 預計每畝收益逾2000元
    紅網時刻8月20日訊(祁陽縣分站記者 唐志強)當前,正是雜交稻制種抽穗揚花的關鍵時節,8月20日,記者在祁陽縣三口塘鎮?山村看到,農戶們正頂著烈日,兩人一組忙著在水稻田裡來回掀動趕花授粉,提高雜交水稻制種的授粉率和產量。
  • 瀘縣海潮鎮、龍馬潭區胡市鎮要提高警惕
    瀘縣海潮鎮、龍馬潭區胡市鎮要提高警惕 2020-08-12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加工企業+電商銷售+鄉村採摘 瀘縣海潮鎮多措並舉破解桂圓銷路
    瀘縣海潮鎮地處沱江下遊,川南唯一活水湖海潮湖岸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有「川南桂圓之鄉」的美稱。現有的100萬株桂圓樹3.5萬畝,上百年的桂圓樹有11.5萬株,常年年產鮮果6000-8000噸,是川南重要的桂圓生產集散地。海潮桂圓有很多品種,有香桂圓、蜀冠、瀘豐、瀘早、晚香一號等,其中香桂圓是海潮桂圓中的珍品,榮獲 「中華名果」的稱號。
  • 四川瀘縣海潮鎮中心幼兒園26歲男老師涉嫌強姦被逮捕
    13日下午,瀘縣縣委、縣政府、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公安局、縣教育局等部門聯合就瀘縣海潮鎮中心幼兒園教師王盛涉嫌強姦案進行情況通報。瀘縣公安局在會上通報了相關情況。2012年4月26日,瀘縣公安局接到受害者家屬周某某報案稱海潮中心幼兒園教師王盛(男,26歲,河南省輝縣城關鎮人)涉嫌強姦一案,立即組織專人展開調查,於5月3日將王盛抓獲歸案,並於當日將其刑事拘留。5月14日,王盛被瀘縣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強姦犯罪批准逮捕,該案已於5月22日移送瀘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 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可稻種產量過低,有權威斷言,過不去制種關
    面對著雜交水稻研製培育的巨大成功,袁隆平雖然欣喜異常,卻還是為一個問題而擔憂,這便是水稻的制種問題。眾所周知,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而雜交水稻之所以稱之為「雜交」,就是因為它需要不同的父本與母本。雜交水稻所結出的稻穀,並不能被當作水稻種子來用,只能作為糧食食用,而想要得到雜交水稻的種子,必須經過專業培育才行。在1970年時,國際水稻研究所就曾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可是僅僅兩年之後,便不得不放棄該項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制種產量低的問題無法解決。
  • 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可稻種產量不高,他用這個辦法過了制種關
    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在研究雜交水稻之時,袁隆平曾遇到不少坎坷,甚至連國際性的農業權威專家都對其進行否定,斷言他過不去制種的難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袁隆平又該怎樣解決眼前的難題?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平凡老師的三十三年——記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瀘縣海潮鎮高寨...
    1983年,劉定欣從合江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瀘縣海潮鎮陳灣村小任教。不到一年,又被調到更為偏僻的大中村小。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家有一缸糧,不來中小上。」劉定欣雖然很捨不得自己帶了一年剛取得了進步的班級,但一想到大中村小更需要老師,還是收拾了行李趕往大中村小。一年過去後,劉定欣把手上的班帶到了中上遊的水平,沒料到他又要調往龍塘村小……三年,劉定欣輾轉了三所村小。
  • 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流行因素及防控技術,早知早受益,建議收藏
    水稻是中國的重要糧食作物,要想有效提高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必須要提高雜交水稻.制種產量和質量,所以筆者基於此背景下查閱相關資料和報導,為了有效防治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進行了調試與調查,發現對其發病規律有一個初步認知,所以本文探究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的發生規律以及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等綜合性防治方法,旨在有效提高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切實提高社會效益。
  •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瀘州海潮鎮:荔枝紅了 果農笑了
    荔枝紅了(瀘縣宣傳部供圖 曾佐然攝)   四川新聞網瀘州7月10日訊(曾佐然 記者 嶽東)「流灘壩的荔枝熟了,歡迎前來遊玩、採摘。」7月10日,瀘州市瀘縣海潮鎮副書記張存勇向遊客發出熱忱的邀請,「現場採摘5元一斤,不僅能飽口服,還能欣賞沿途美麗的沱江風光。」
  • 科普:為什麼雜交水稻要年年制種?怎樣才能控制植物的性別呢?
    既然雜交水稻能獲得高產,為什麼不能像普通水稻那樣自花傳粉繁育後代,而要年年進行雜交制種呢?因為雜交水稻是由兩個不同遺傳特性的品種雜交產生的,由於它們之間遺傳特性上的不同,通過雜交產生的雜交水稻,在體內結合了兩個品種的不同特性,一方面使不同特性在雜交水稻體內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另一方面使雜交水稻體內產生一定矛盾,因此,雜交水稻能夠表現出較優的性狀和較強的生活力。例如,我國培育的不育系是溫帶地區的秈稻品種,它的特點是生育期短、穗型較大,而分櫱較差。
  • 賺錢不如種西瓜,上海這父女倆卻要種水稻,花200多萬買品種權
    「花優14」目前已成為上海的水稻主推品種。去年,該組合在上海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2萬畝,在全國也成為了種植規模最大的雜交粳稻組合。 面對這樣的重責,農科院憑什麼對一家民企如此放心?育成「花優14」的市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所所長、上海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黎明表示,他知道,老張對這個品種有感情,會好好呵護它。
  • 瀘縣:海潮鎮香桂圓熟了 平均4元一斤
    、「快來嘗嘗,我們家的桂圓個大味好,保證讓你吃了就停不下來,不信你試一試。」見到有人來,農戶們熱忱的招呼道。  「桂圓現即將上市,在市場上口碑很好,銷路順暢,已有部分商家進場訂貨。」村民曾興群忙得不亦樂乎,請人在高高的桂圓老樹上採摘,他忙著將桂圓裝箱。  「這些裝箱的桂圓都是向瀘州、成都、重慶、自貢等各地銷售的。」
  • 袁隆平在菲律賓,面對國外製種專家,他講出一個獨創的制種絕招
    1979年的春天,袁隆平第一次出國來到菲律賓,他面對200多名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開始了一場水稻三系配套的演講,為了讓他們相信,中國水稻制種業,取得的了非凡的成功,他向世界的同行們,講出了自己的一個絕招,那就是——趕粉,外國同行們,當時就聽得愣住了,究竟這個絕招怎麼使用,下面就讓小編給您解密:
  • 江蘇大豐制種基地建設助推種業經濟
    江蘇鹽城大豐區稻麥原種場農戶嚴忠進告訴筆者,「今年,區裡推廣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鼓勵制種企業給我們技術指導。現在我一個人基本就可以搞定200畝田,一畝田比往年還能多賺個400元左右。」  今年以來,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主動策應大循環、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主攻種業經濟,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好消息:三大糧食作物制種被納入中央財政農險保費補貼
    在8月9日,農村農業部、財政部、銀保監會聯合下發通知,將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2018年投保農業保險的三大糧食作物物種,可按照此通知規定來申請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下面來看看三大糧食作物補貼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