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附郭一帆:總想起在華附拼盡全力的日子

2020-08-09 廣州天河家長幫

▊郭一帆

總想起

在華附拼盡全力的日子

和那些「比你更優秀還比你更努力」的人

郭一帆,華南師大附中2016屆奧林匹克班畢業生(初中畢業學校:華南師大附中初中奧校),2016年廣東高考理科第33名。2020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榮獲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畢業後將繼續攻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碩士學位。

大學本科在校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大學一等獎學金」、「經濟學院溫氏獎學金」、「經濟學院集體貢獻獎」等獎勵和稱號;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生會文化部部長、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主席團成員;曾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商學院交換,曾於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聯合證券、BCG等多家知名金融、諮詢機構實習。

「華附學習之星」

成為最好的自己

2016屆高中畢業生 郭一帆

郭一帆同學是高二1班裡面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一個女生,高高瘦瘦的身板裡卻似乎可以迸發出無限的能量。她熱愛著學習,似乎可以在知識中找到一種奇妙的感覺,那是一種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之後的努力攝取,是發現自己腦子裡的精神食糧在一天天累積的欣喜若狂,年級第一對她來說大概是最好的肯定。

她起初並不起眼。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她僅僅排在40名,但是卻一步一步地來到了三十幾、二十幾、前十,再到第一。這是一種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的體驗,她並不總是期望做到最好,只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自己定下更好的目標,因為她相信,只要穩穩地走下去了,一點一滴的進步在積累著,終有一天她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在平時的學習中,她不是最勤奮的那一個,在眾大神埋頭刷題的時候她可能在和同學聊得正開心。但這便是屬於她的方法——最重要的不是簡單的時間保障,而是效率

當她靜下心來學習的時候,她會盡力把自己的效率提高至百分之百,做到心無旁騖,全身貫注。晚上回到家她也會刷刷朋友圈,但一旦開始學習手機就會被她丟到看不見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她同時還會注意對常規學習的規劃,大到每科的重點,小到每天的任務。她的一本專門的日程本上密密麻麻的寫著她每天對自己的計劃,量不在多而在於合適與適合自己。高中以來,她已經大概摸清了對各科學習的思路,有區別地對待每一個不同而各有特色的學科,形成了她的一套學習的方法。

除了常規學習,作為奧班數學組的一員,她還積極投入學科競賽,高一高二均獲得了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在課餘時間,她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在美國高中數學建模大賽、校OM頭腦大賽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便是她,一個踏實的女孩,在學習中快樂著,發現最好的自己。

自覺自律,才能做好

學習與生活的平衡

高中三年班主任鐘鳴老師

好像摘金奪銀都是奧班男神的天下,奧班的女神們又有怎樣的精彩呢?

郭一帆也是2016屆奧班數學組為數不多的女生之一,這位師姐的特點就是四平八穩,心態超好,遇到挫折,大哭一場之後就雨過天晴。平時會上網打卡,與同伴分享心情,偶爾還拍點黑照和老師開玩笑。

但人家可是有度有節,父母說今天娛樂到點了,她會配合地交出手機,繼續沉迷學習。人家就是微信QQ露一下臉,年級大考前十光榮榜也露一下臉。對比有同學沒日沒夜地手遊掛Q,一到考試就神遊掛科,師姐的自覺自律,在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值得大家學習。

面對高三一次接一次的考試,郭一凡有一句經驗之談——「就一道接一道題做唄」,這反映出她強大的內心。最後以總分優勢擠進省理科第33名,進入北大經管學院,與奧班同班的秦穎繼續做同學。

每個人特點不同,在華附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走對自己的路,不驕傲自大,不妄自菲薄,自律學習,開心生活,郭一帆擁有著屬於自己的精彩。

畢業合影(前排居中即左9為鐘鳴老師,二排右10為郭一帆)

總想起

在華附拼盡全力的日子

和那些

「比你更優秀還比你更努力」的人

前言:我與附中

2016屆高中畢業生 郭一帆

今年,我以優秀畢業生身份從北大本科畢業,非常榮幸收到華附的邀請,分享我大學四年的經歷與感悟。

四年前,我亦作為優秀畢業生從附中畢業,在此之前,我在華附度過了六年時光。華附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六年對我的塑造和培養,為我目前所能達到的一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初中以來,兼顧競賽和課內學習,鍛鍊了我較強的multi-task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華附,豐富度和成熟度堪比一流大學的學生會、社團組織和各種學生活動,讓我提前收穫了許多學習之外的寶貴的實踐技能和溝通協調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裡有一群優秀的老師和同學:仍記得無數個高三晚自習的夜晚,老師們不辭辛苦地為我們答疑解惑,明裡暗裡地給我們加油股勁;仍記得無數個課間和各位奧班大神熱火朝天地討論問題,攻克難題也好像也變成了一種樂趣……我們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一起接受挑戰,在一起成長。

北大經院學生會照片-郭一帆(左四)

從附中畢業四年後的今天,我看到朋友圈裡附中的同學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小有成就,老師們也依舊與我們保持著聯繫,關心我們大學生活的點滴,我深刻地感受到「華附人」這三個字是會伴隨我們一生的

華附所教會我們的是「優秀是一種習慣」。我永遠都會記得入學第一天就聽到的那句話,「今天我以附中為榮,明天附中以我為榮」,我想每一個附中人都會為這後半句而不懈努力。

我的大學生活之一:

越努力越幸運

2016屆高中畢業生 郭一帆

進入北京大學,我能感受到自己身上 依舊帶著 華附 的影子 ,始終 像 華附 教會我的一樣,多元發展、不斷嘗試、追求興趣、不輕言放棄

我的大學前半程基本在大學校園裡摸爬滾打,在熱愛的學生活動中收穫了數個高光時刻。大學的半途,到外面的世界看了看,走過半個歐洲,認識一群有趣的夥伴,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談天說地。大學的後半程,收拾好心情走出校園開始接受社會的考驗,實習中兜兜轉轉有幸遇到無數善良的恩師,也總算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我的大學四年,我覺得就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想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該踩的坑也沒少踩,好在也算是印證了「越努力越幸運」的那句老話,一路上總能收穫驚喜。

愛丁堡大學交換照片

我的大學生活之二:

學生活動的高光時刻

2016屆高中畢業生 郭一帆

我從小就有那麼一點文藝情懷,初中時便和好朋友一起參加過華附的「小歌手」大賽,還幸運地闖進了決賽;高中時,我又加入了華附學生會文體部,參與舉辦了棋藝大賽、器樂大賽等活動。華附多種多樣的學生活動讓我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組織上的經驗,也點燃了我對於各種學生活動的熱情

所以一入北京大學,我也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學生會、團委、社團等等許多學生組織的懷抱,並撿起了我的「老本行」。在校學生會文藝部,我們舉辦了北大最大型的學生活動之一——十佳歌手大賽。

在那段為十佳忙碌的時間裡,我摸透了學校表演場地的後臺,結識了校園裡會唱跳rap的紅人們,還認識了一群最酷的小夥伴一起k歌宵夜、一起過平安夜。

而因為擁有了相似的工作經歷,當時同時還在學院學生會文化部的我,在學院新年晚會的籌備中也很快顯露出經驗上的優勢,成為了文化部裡的導演組小組長,協助起部長負責彩排、節目和嘉賓聯絡等瑣碎但重要的任務。我的能力也最終得到了認可,在大一結束時,我成功當選新任文化部部長。

當大二時再一次開始為新年晚會奔忙,我的角色卻發生了轉變,成為了上下近百人團隊的核心協調人之一。我笑稱這個「部長」是我從小到大當過的最大的「官」。一次次在院樓開會到深夜才散,回到宿舍還要趕緊看看計量、線代。

但是不管再忙再累,當舞臺上燈光亮起的一刻我還是幸福得想要流淚,因為只有自己知道,在過去短短的一年時間裡,自己如何完成了從一個剛進大學的小朋友到一個能夠挑起大梁的晚會負責人的轉變,從面對一堆事情時手忙腳亂,到晚會第二天就是期末考但依然淡定自若的轉變。而在那個學期我的成績也並沒有受到影響,取得了專業排名第一的總績點

因此,我無比感激那個勇於嘗試和挑戰的自己,也感謝華附曾經教會過我如何平衡學習與生活,提高專注和效率,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我的大學生活之三:

海外交流,更懂世界也更懂自己

2016屆高中畢業生 郭一帆

我的大學四年,還有一些美妙而珍貴的日子,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度過的。

北大有著非常豐富的國際交流活動,而華附亦是一所非常重視國際化的學校。在中學,我們不僅有每周固定的外教課、聚清園的英語角以及和海外姐妹學校的交流,就連我們的英語課也不「循規蹈矩」。

還記得我的高中英語老師梁厚富Howard老師,一直讓我們把英語真正當作一門語言、一種技能而學習,而非僅僅應付考試。我特別喜歡去找Howard老師改作文,因為即使面對高考某種程度上有些「八股文」的英語作文,老師也總在努力教我們一些最地道、最專業的表達,而非刻意追求過於華麗的句式。這種培養方式在我看來是非常難得的,對我的英語水平提升也有較大幫助,讓我更加自信、從容地參與到國際交流活動中。

畢業謝師宴上郭一帆(左)與梁厚富老師(中)的合影

我在大一時加入了北大學生國際交流協會(SICA),現任該協會的主席團成員。大一暑假,我跟隨SICA的聖加侖項目前往瑞士,十幾天的深度交流訪問讓我完全愛上了這個童話般的國家。不論是大開眼界的政商界參訪和討論,還是一起爬雪山看星星,都是太過於美好的回憶,而同行的小夥伴很多也成為了我在大學裡最交心的朋友。

後來,懷著繼續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我申請了北大國際合作部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交換項目,有幸獲國際合作部的推薦並獲得歐盟伊拉斯姆斯獎學金,於是在愛丁堡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又度過了小半年的時光。這半年對我來說應當是成長最快的半年,也是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獨立」——在異國他鄉獨自生活,獨自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邁出腳步去認識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那裡,我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聽他們講述各個地方的故事,和俄英法挪威四國同學組成小組一起完成project,品嘗印度朋友從家鄉帶來的特殊點心,和泰國室友一起在宿舍煮餃子,在local小姐姐的帶領下去參加復活節的蘇格蘭舞會。我還有幸結識了蘇格蘭中國文化交流協會的主席,幫助他們舉辦當地小學的中國文化藝術比賽。

在感受豐富而多元的文化的同時,最最重要的是,我開始學會柴米油鹽經營自己的生活,克服孤獨和恐懼,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去生活。

這半年時光帶給我的遠遠不止是一學期課堂裡學到的知識,而是真正讓我懂得了什麼叫作「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畢業後返回華附

我的大學生活之四:

在實習中褪去稚嫩

2016屆高中畢業生 郭一帆

隨著年級的提升,節奏也逐漸開始變得緊張。該認真考慮未來的去向時,我發現相比起學術,性格外向、享受變化的我更希望前往金融業界工作,因此確立了國內保研金融碩的目標,並開始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習當中。

在一份份實習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天都是新的,新的挑戰、新的收穫、新的教訓,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從未經歷過的第一次,也正是在這過程中,在不斷的壓力和挑戰下,我們逐漸褪去學生的稚嫩。

仍然記得上學期在實習時需要固定前往高鐵半小時車程的河北保定出差,同時還要兼顧學校的課程,於是每周兩次往返、四趟高鐵,往往早上天還沒亮便開始起床準備趕往高鐵站,高鐵票攢了厚厚一沓。

也還記得在自己生日當天,從凌晨開始直到當晚深夜都在和團隊一起趕一份材料,最後形成一份大幾十頁的匯報PPT,度過了一個最難忘的生日。

這樣的奔波忙碌換來的是難能可貴的項目執行經歷,無數寶貴的工作技能、工作習慣和對各個行業、各個市場的一線認知,並且這些東西是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只用通過自己親身實踐才能收穫和體會。

的確有很多感到辛苦的時候,但在這些時刻也總會想起那些在華附同樣拼盡全力的日子,和那些「比你更優秀還比你更努力」的人們。我的高中政治老師黃華林老師日常加班到深夜;我的高中班主任鐘鳴老師作為物理組教練甚至微信頭像都是高深的物理模型公式——他們都是我的榜樣,讓我看到在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的道路上所必然要付出的努力,也就更加擁有了繼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畢業後返校與黃華林老師(中)的合影

所以,到最後回頭看,其實所有的故事都串了起來,從華附到大學生活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割裂的,他們都是構成現如今這個我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我最最寶貴的財富,讓我逐漸變得更強大也更勇敢,讓我遇見了一路上值得感激的所有人,也讓我始終願意相信這個世界的善良,相信只要肯付出,就會有回報。

謝謝華附六年、北大四年,讓我看過更多世界,遇見美好的人們,也迎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成人典禮時郭一帆(右一)與肖朝雲副校長的合影

相關焦點

  • 中山華附現代優質教育的一朵奇葩
    面對新的形勢,中山華附人必將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全力推進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向著更高、更遠、更宏偉的目標邁進,以此回報上級領導的關懷和全市人民的厚愛。憶往昔矢志拼搏歷經崢嶸多歲月,看明朝我主沉浮譽滿南粵更風流。在此,謹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中山華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各級各部門領導、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 此'華附'非彼'華附',校名中暗藏玄機,小心別進錯了學校!
    部分街坊的擔憂,當然不是擔憂學校的性質——姓「公」,還是姓「私」,也不是擔憂「公辦」與「民辦」的教學質量,事實上,縱觀華附的各類學校,本部華師附中自不必說了,其他學校單從成績而言,在學校所在區域中排名也是靠前的。華附的幾所民辦學校中,華附新世界的中考成績較為突出,在白雲區排名靠前;番禺華附中考成績在番禺區排在第三位,生源中60%來自於其附屬小學,生源質量可把控。
  • 華附宣布重磅消息
    」)舉行宣布華附落戶黃埔區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校區開辦省屬公辦中學覆蓋初中、高中階段華附位於天河的本部繼續招生總投入18億元,對標世界一流華附知識城校區的規劃與建設將對標世界一流、國內領先、適度超前,工程總投資估算18億元,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的頂尖名校
  • 華附還是原來的華附,高優率卻已經不是原來的高優率?
    根據官方或非官方的喜報數據統計,華附再不是廣州第一,高優率跌至第三;另外高優率超過95%的學校就有7所,作為廣州四大傳統名校的廣雅中學未公布具體數據!2020年的相關數據統計如下表:
  • 聊聊華附,匯景實驗、黃埔知識城和天河
    2001年,華附與合生聯合創辦華附番禺學校,這也是華附的第一所分校。第二所分校是2002年和新世界地產在白雲的合作,創辦了華附新世界。華附還有三個在建的校區,尚未招生,分別位於:海珠鳳和,黃埔知識城,增城荔湖新城。加上前日透露的將全面託管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華附的擴張之路駛入快車道。
  • 省屬公辦華附中學落戶知識城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繆璟 劉曉星 通訊員許婉 王琪 黃曉雪)昨日上午,廣州市黃埔區與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舉行合作辦學籤約儀式。華附將落戶黃埔區,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以下簡稱「知識城」)開辦省屬公辦中學,設置78個班,覆蓋初中、高中階段,共提供學位3900個。
  • 華附「鍾南山塑像」揭幕
    揭幕活動現場華附校長姚訓琪表示,鍾南山院士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是華附的驕傲,希望學生們以學長鍾南山為榜樣,在學習和各個領域的工作中,追求真理,成為國之棟梁。揭幕活動現場鍾南山為塑像揭幕後,感謝母校並表示,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世界新冠患者已經超過7000多萬,形勢嚴峻,但中國情況平和。
  • 要做世界一流的深圳中學,跟神學院華附,誰才是廣東NO.1?
    拼師資、拼競賽?深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雖然深中近幾年在高考成績上不斷拉開與華附的距離,但從師資力量、學科競賽的表現來看,深中與華附的差距依舊雖然兩所學校的博士教師、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數量都差不多,深中高級教師的數量還比華附要多出44人,但華附專任教師有
  • 華附落戶黃埔,3900個學位覆蓋初高中
    華附將落戶黃埔區,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開辦省屬公辦中學,設置78個班,覆蓋初中、高中階段,共提供學位3900個。時代周報記者獲悉,華附採用「一校兩區」的模式,在知識城開設新校區。初中採用就近入學模式,高中面向全市招生,部分面向全省招生。
  • 華附落戶黃埔,3900個學位覆蓋初高中
    華附將落戶黃埔區,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開辦省屬公辦中學,設置78個班,覆蓋初中、高中階段,共提供學位3900個。時代周報記者獲悉,華附採用「一校兩區」的模式,在知識城開設新校區。初中採用就近入學模式,高中面向全市招生,部分面向全省招生。
  • 華附憑什麼被稱為「神學院」?
    華附有5個校區,其中4個是分校,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校本部高中,位於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1號。華附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和自主發展,以個別化為發端,以個性化為歸宿,構建多元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新課程體系。其中,在班級設置上,有奧班、省創班、海航班、大先班以及普通班。目前,官網僅海航班公布了招生簡章,招生人數待定↓↓
  • 華附「日常生活勞動」進課表
    華附學生挑擔。10月30日至31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學農30年」暨全國中學勞動教育研討會在華附舉行。  會議聚焦「以勞動教育 樹時代新人」主題,勞動教育專家和全國各地中小學代表100多人齊聚研討如何推動勞動教育的課程建設,探索勞動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 華附落戶知識城,是廣州在下的一盤大棋
    今天的大新聞,相信大家都聽說了,華附在知識城設立校區,提供3900個初高中學位。詳情可以戳這裡:官宣!華附落戶知識城,片區業主迎重大利好!雖說近段時間以來,很多區域都傳出牛校分校落戶的消息,但華附此次落戶知識城,從層級和定位上,都不一樣。
  • 華附學子奪國際奧數金牌!華附校長和奧數教練這樣說
    帶著這些疑問,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華附校長及華附奧數教練。 國際奧數冠軍如何煉成? IMO是世界範圍影響最大、級別最高的中學生數學競賽,今年中國隊以215分的成績獲得團隊總分第一名,饒睿是中國隊6名隊員之一,以31分拿下金牌。
  • 華附132周年校慶 鍾南山回母校華附如大型追星現場
    鍾南山的到來,引發了華附學子的「追星熱潮」。鍾院士說:「華附學子是精英中的精英,你們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希望大家為祖國的科技創新奉獻自己的力量。」作為「大師兄」,他勉勵更多小「學弟」和小「學妹」學醫,並表示當醫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更好地為大家服務。有這樣的精神,就能在面對困難時,始終勇往直前。華附校長姚訓琪表示,舉行鍾院士塑像揭幕儀式主要是為了號召全體附中人見賢思齊,向鍾院士學習。
  • 華附校慶立鍾南山塑像
    雕塑位於華附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截為長方體碑身,上半截為鍾南山半身胸像,鍾南山院士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  校長姚訓琪表示,鍾南山院士是華附的驕傲、最美逆行者,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希望同學們以鍾南山為榜樣,今後在學習和各個領域的工作中,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成為國之棟梁。
  • 【特大喜訊】汕尾華附簡偉哲被北京大學錄取!
    班主任李老師:偉哲同學是一位集顏值與智慧於一身的陽光男孩,他說話的時候露出潔白的牙齒,總帶著笑容,讓人倍感親切。偉哲最終成為今年汕尾市的理科總分狀元,雖說有些不確定的因素,但他確實有這種實力,也在情理之中。這種實力或許就來自他的專注和淡定。
  • 「華附」和「華師附」,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上周,房產君寫了一篇《傳華附9月落戶知識城,匯悅臺業主緊急入手,有盤欲漲價15%》,結果沒想到後臺留言炸了,滿屏都是「華師附,華附,有區別?」。
  • 名校行 | 2020年,中山華附終於飄了嗎?
    優秀的教師團隊為中山華附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山華附先後獲得全國民辦學校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2019年10月,中山華附被清華大學授予「優質生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