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理論,以陰陽對立為出發點,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五大類,分別以水、木、火、土、金作為標誌。這五大類事物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分別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前四種相生關係容易理解,唯獨金生水讓人感到疑惑。
要解開這一疑惑,我們需要先了解五行的本質是什麼,五行的本意並不是五種物質,金並不是指金屬,水也不是單純的水,而是表達了五種變化狀態。分別是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這五種基本變化形態。何為金曰從革,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匯聚堅硬之意,從就是匯聚,革就是切割,什麼能切割,堅硬的東西才行。
那金為什麼能生水呢,很多人都認為是「金銷熔生水」,這是一種片面地理解。我們不妨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古代方士煉丹時一般都使用露水,有專門的承露臺。那些石質的露臺,每天清晨都會凝結露珠,這在古人眼裡,就是金生水。古人還觀察到山間的泉水,這些泉水的源頭都是從山間石縫中滲出的,這又是金生水的佐證。所以,金能生水是建立在古人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基礎上的,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
五行學說跟陰陽理論是一脈相承的,金在五行之中是最堅硬的形態,可以理解為至剛至陽。當這種至剛至陽達到頂點,就會出現化堅為柔,最堅硬的形態轉化為最柔軟的形態。這跟子夜之時,陰極而一陽生,正午之時,陽極而一陰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哪一種五行形態是一直不變的,它們之間隨時會發生轉化,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五行中金還有收斂之意,它收斂的是「氣」,氣聚而為水。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具有五行屬性,肺屬金,腎屬水,肺臟通過呼吸作用,聚氣化水歸腎臟收藏。按照中醫理論,如果肺部出現問題,往往會在腎臟有所表現,這也是臨床當中經常出現的病例。
五行學說看似簡單,其包含的內容卻博大精深,不是看幾篇文字,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透徹理解的。我們不能簡單地望文生義,而應該把握其內涵和延伸,比如金生水,不只是生成,還有變化、轉換、幫扶等更多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