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網友:這樣的父母,真不該養

2020-08-02 稱心胡

前言

父母生育孩子的恩情是值得每個孩子都需要回報的,然而卻有些父母在生完孩子之後,對孩子的缺乏照顧,以至於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這也導致了這類孩子在長大之後選擇棄養父母。

「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網友:這樣的父母,真不該養


案例

鄭小姐出生在一個父母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因為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所以在弟弟出生後,鄭小姐在家中經常受到父母的壓迫。而且父母還只會將好東西留給弟弟,而家裡有什麼活就只會指使自己去幹。父母對於鄭小姐的感受從來不會主動關心,久而久之,家裡的生活層一度讓鄭小姐喘不過氣。

在弟弟要結婚的時候,父母要求鄭小姐要給她們購置一套房子。而實際上父母是為了弟弟在結婚之後能夠有一套新的房子可以住,這種行為讓鄭小姐徹底對父母死心,並在弟弟婚禮上表示:"我寧願養條狗,也願不養父母。"

「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網友:這樣的父母,真不該養


而網友在了解了鄭小姐的生活經歷後表示:這樣的父母,真不該養。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家庭中出現重男輕女的思想呢?重男輕女會產生什麼樣的不良後果呢?

重男輕女的思想來源

1)女性能力不足

在一些父母的思想觀念中,女孩子出生後,由於體力等方面的局限,所以在工作能力上會比男孩子差。在父母的觀念中,女性都主要負責家裡的家務活,而男性則是出去賺錢養家。所以他們認為男孩子才是家裡的頂梁柱,是家中的經濟來源,以至於對男孩子就會格外的看重。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高,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工作能力。而由於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無法準確的認知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能力,所以就容易重男輕女。

「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網友:這樣的父母,真不該養


2)男性是家庭繼承

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就會嫁為人婦,而有重男輕女思想的父母則認為,女孩子嫁人之後和家裡的來往就會比較少,對父母就會比較疏遠。所以女孩子嫁人之後難以承擔起孝順和照顧父母的義務。

兒子則恰恰相反,兒子是家裡的繼承。兒子成家立業以後,會壯大家族。而且兒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身邊,所以在父母年老之後必然會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而"養兒防老"就是重男輕女思想的重要根源。

重男輕女的弊端

1)孩子的性格受影響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可以清楚的感知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女孩子長久的被父母忽略,缺乏父母的關心。她很容易會對自身產生懷疑,變得自卑且缺乏安全感。嚴重的還會導致女孩子對於自己的性別地位產生懷疑,久而久之也會認為女性的地位低下,樹立起錯誤的思想觀念。

除了女孩子外,男孩子也容易恃寵而驕,認為自己的男性地位優越。久而久之的,他們容易變得目中無人,且以自我為中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網友:這樣的父母,真不該養


2)孩子長大後對父母態度冷淡

由於父母的重男輕女,孩子間可以會形成一種對比。所以孩子之間容易因此產生敵對的態度,無法和諧共處。而女孩子由於受到父母的區別對待,對於父母就會出現怨恨的心理。

而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是影響家庭氛圍的重要原因,如果家庭成員間彼此有矛盾和隔閡,那麼就難以在一個空間內和諧共處。而且女兒容易產生遠離父母、逃離家庭的想法。在孩子長大以後,對親情就會變得比較冷淡,甚至於對父母會不管不顧。

總結

家長一定要學會端正自己對於兒子和女兒的看法,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孩子對於父母的回報絕對不會受到性別的阻礙,孩子只要真心地感受到父母的愛,也會付出自己的愛回報父母。就像居裡夫人曾說的:"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不孝女一席話,卻得到眾人支持
    而樂樂在和村領導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直接落淚表示: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此話一出,王婆婆直接倒地大哭,罵其不孝女,而周圍村民卻出乎意料的支持樂樂。更有人站出來說:「這樣的老人,樂樂不養她是對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原以為「不孝」,卻獲得眾人支持
    」的一席話,卻出奇地得到了眾人的力挺,更讓眾人直呼:「這樣的老人,根本就不配為人父母,也不配得到子女孝順。」「我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眾人支持隔壁小區的周阿姨年輕時育有兩男一女三個孩子。可前段時間,周阿姨生病住院時,大女兒卻拒絕支付醫藥費,也拒絕去醫院照顧。不僅如此,大女兒在周阿姨住院期間,更是連面都沒露一次。
  •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養父母」,不孝女一席話,卻獲得眾人力挺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敢明目張胆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往往都會受到眾人的唾棄和譴責,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前段時間一位「不孝女」在網上宣稱「寧願養條狗,也不養父母」,卻得到了眾人的力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01「我就是養條狗,也不養父母」,不孝女一席話,卻獲得眾人力挺今年53歲的王大媽膝下有一兒一女,按理說兒女雙全的她晚年生活應該很幸福
  • 「寧願養狗也不想養你」,別怪孩子不養老,多半是你年輕時犯了錯
    「我寧願養條狗都不願養你,梅梅都會應允,但是對於媽媽這次過分的要求,她徹底寒了心,直言:「我寧願養一條狗也不願養父母」。:我為什麼不想贍養父母網友A: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並不是我有多優秀,而是我一直在各個親戚家流浪,今天在這家住,明天在那家吃飯,雖然看盡了他們眼底的嫌棄,但是爹不疼娘不愛,為了生存我也沒辦法,等他們老了,我肯定不會看一眼。
  • 我是收養的,因為去見了我親生父母,養父母不高興了,怎麼辦?
    養父母最大的錯就是不該收養他,有那錢和功夫再生一個不得了,又不是不能生,實在喜歡孩子,將來看孫子好不好,還是自己的後代,幹嘛去照顧別人孩子,最後有點兒不高興還錯了。每個人知道了,都會這麼做,只是養父母沒有站在你的角度想,至於女朋友實話實說,養父母你最好不提,看情況等他們說。
  • 自小被遺棄,被養父母養大並成家,生父母要我養老,還告我,咋辦
    小時候被生父母遺棄,養父母把我拉扯大,並幫助成家,我對養父母有再生之恩。生父母年輕時沒有盡到撫養之責,老了卻要孩子給他們養老,這無論在哪裡都說不通。如果我有多餘的錢,可以給予他們幫助,也是出於人道,不贍養他們也是本分。現在,他們還告上了。他們上法院起訴,最終會敗訴,註定徒勞無功。
  •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會養我父母」,女兒「不孝」發言被眾人力挺
    如今李阿姨因病住院,希望讓女兒來養她,支付醫藥費,但女兒卻表示:我就是養條狗,也不會養我父母。而這位女兒的"不孝"發言卻獲得了眾人力挺,網友們都非常支持她的決定。
  • 「為什麼拋棄我」!20年前被遺棄女嬰質問父母,網友:不養就別生
    現代社會一個生育問題,一個教養問題都是大眾比較關心的焦點問題,它們的集中點是在孩子和父母身上。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國內還是國外我們總會聽說到哪哪的孩子又被遺棄了,在十幾年前,女孩的遺棄率比男孩高出很多倍,而到了男女平等的今天被遺棄的男孩女孩沒有差別。每次看到這些孩子被遺棄的消息我們都會想"這種人還配當父母?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了為什麼不養她?"
  • 「你們就是告我,我也不養弟弟」,判決結果:姐姐確有扶養義務
    近幾天,一篇名為《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遭父母起訴》登上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搜,引起網友們的一片爭議,大致經過如下:麗麗的父母靠低保生活,大學期間的費用都是靠獎學金和助學金解決的。眼看畢業後可以闖蕩一番,卻被身體和經濟不支的父母告知要其撫養2歲的弟弟。麗麗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憑什麼讓我養弟弟?你們就是告我,我也不養!」,最終夫妻倆真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告上了法庭,而且以勝訴告終,告知麗麗有扶養義務。
  • 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是不孝,這樣想正確嗎?
    生了孩子把他撫養長大,就覺得他就應該養我,否則他就是不孝順的理論,不過是一種耍無賴的行為,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凡事都有兩面性,無論父母生養孩子,或是將來孩子長大了贍養父母,都屬於是親子關係中血脈相連互相成全的責任義務。孩子養父母應該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而不是由父母決定說該不該。但凡父母做好自己撫養孩子的責任,為孩子做出積極的表率,孩子長大後自然懂得感恩父母孝順他們。倘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本身就有過失行為,嚴重的傷害過孩子,孩子長大了怨恨父母不想贍養,這都是人之常情的事。
  • 爸媽不讓養貓?三個小故事驗證父母養貓的真香定律。
    故事一、伊莉莎白鏟屎女王的誕生 女兒:媽,我超級想養只貓咪,爸爸也同意了,是吧,老爸~ 爸爸:沒有寵物陪伴的童年是缺失的童年,就讓她養一隻吧。
  • 男孩子一定要養條狗,別問我為什麼
    1.你打我,我躲,是因為我想讓著你,不想你難看,但是你要是不知進退,那就休怪我無理了……看招吧。2.大叔這甩鋸動作再多用幾分力,就可以領獎了!11.這個門設計得真大氣啊!17.我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 就不出去工作,我爸媽有養老金,養我綽綽有餘!網友:都養廢了
    就不出去工作,我爸媽有養老金,養我綽綽有餘!網友:養廢了(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這一緩就2年多,父母讓他出去找工作,他就鬧,反正就是不出去打工,嫌棄自己父母迂腐無知。後來他父母央求親戚朋友對兒子說教,起初兒子還有耐心,時間一長,他兒子直接說:就不出去工作,我爸媽有養老金,養我綽綽有餘!
  • 主人為了圖省事,將1頭牛和6條狗養在一起,幾年後
    就像《亮劍》裡面的趙剛同志,不也是被李雲龍所帶偏了,逐漸驢化了嗎?哈哈哈哈。那麼品種不同的動物如果從小就養在一起的話,會不會性格也受到影響呢?來看看下面這個網友分享的小故事吧。這位主人是個獸醫,他平時的工作就是幫助和救助不同的動物,因此他的家裡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宛如一個動物園一樣,熱鬧極了。
  • 該不該跟遺棄我的親生父母相認?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刊
    該不該跟遺棄我的親生父母相認  她 剛生下20天的時候,親生父母遺棄了她。11歲的時候,當她得知自己的身世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為了報答養父母的養育之恩,她甘當乖乖女,失去了孩子天真活潑的個性;現在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為了不遠離年老貧寒的養父母,她放棄了愛情,含淚與內地男友分手……  如今,當家境富裕的親生父母要與她相認,面對這份從天而降的親情,她卻難以接受———無法叫他們一聲「爸爸媽媽」。  小範老師該不該跟親生父母相認?
  • 「你們讓我養弟弟,誰來養我的孩子?」女兒的質問讓父母無言以對
    小芹當時就惱了,說道:「你們讓我養弟弟,誰來養我的孩子?」女兒的質問,讓父母無言以對。父母要求子女養育弟弟或妹妹,到底該不該呢?所以說,父母一時衝動,等到發現自己養不起二胎的時候,直接甩鍋給老大:「父母把你養這麼大,作為哥哥姐姐,養弟弟妹妹怎麼了?」是可行的。但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確實讓人不敢苟同。畢竟,自己生的孩子還是要自己養,用一個孩子去拖累另一個孩子是對倆孩子都不負責。所以,生得起,也要考慮養得起,否則就是在給孩子的人生「添麻煩」。
  • 孤獨的人更應該養一條狗而不是一隻貓
    有的人是因為喜愛,從小就喜歡小動物,長大之後就自然而然地養了一隻貓或者一條狗;有的人卻僅僅是因為從眾,看見別人家都養了,感覺好玩,有趣,如果養一隻寵物,也會跟他們有更多的話題,於是就養了一隻寵物;還有的人是因為孤獨,需要陪伴,而養一隻寵物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朋友最近就想養一隻貓或者一條狗,詢問我到底養貓好還是養狗好?
  • 姐姐拒養2歲的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生為女孩,我很抱歉
    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這句話,直擊靈魂。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配做父母,更不是所有人都會做父母。有句話說:「生而不養,父母之罪;養而不教,父母之禍;教而不善,父母之過。」
  • 孩子該富養還是窮養?
    富養就是父母將對生活的希望與豐盛等光明的一面傳遞給孩子;窮養則是把父母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內心的匱乏感傳遞給孩子!所以富養與窮養本質上與貧富無關,而與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有關,與父母內心對匱乏感的自我覺察有關。愛孩子就愛他本來的模樣,不要以愛之名來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真正的愛是祝福和給予,讓孩子成為單純快樂的孩子!而前提是,作為父母,能否放下執著,快樂生活。
  • 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起訴?網友:做的對
    我覺得「美好」這個詞,就好像是為女孩量身定製的,就像是一朵小小的白雲,本應該在太空中自由自在,但卻不想突然其來的暴風雨,打的她措手不及。比電視劇還狗血的是,父母作為低保戶,生二胎不和大女兒商量,卻在生後讓大女兒撫養,大女兒不肯,還將親女兒告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