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2月13日電(許曉青 王婧媛 楊愷)「我需要脫下口罩嗎?嗯,我還是戴上為好。」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傑弗裡·雷蒙教授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回到了中國國內,要與學校教職員工一起共渡難關。
雷蒙(右二)從紐約飛回上海,與上紐大教職工並肩戰「疫」。
面對新華社記者的鏡頭,雷蒙起初想脫下口罩以表示禮貌,後來又想想,要以標準的姿勢戴上口罩,來一次示範。
2月初的上海紐約大學校園還有些春寒料峭。按照中國教育部門規定,這間中美合辦的標誌性高校仍在等待開學的最後通知,一切以防疫為重。
雷蒙從紐約飛回上海,最大的擔心之一是「學校的防疫物資夠不夠」。在校門口,他迫不及待打開行李箱,防護服、無菌手套和電子體溫計等,裝了滿滿一箱。他立即交給學校行政和後勤部門,落實防疫細節。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說:「雷蒙對中國的感情很深,我們一度勸他可以在美國再等等,等疫情控制得更好一些,再回來看望大家也不遲,不過他實在按捺不住了。」
「我們都在這裡,請放心!」雷蒙說:「所有人都很關心中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對疫情十分關切。我在美國的朋友深深感動於中國一線工作者們在疫情面前所表現出的必勝決心與毅力,大家急切地想要為中國提供幫助。」
有人選擇飛回上海戰「疫」,也有人從春節起就一直堅持當一名戰「疫」志願者。在有「小小聯合國」之稱的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總有外籍志願者忙著翻譯各種公告,從居家隔離的說明書到預約口罩的通知,有時是中英雙語,有時是日、韓、西等更多語種齊上陣。
「我們的外籍志願者著實讓大家感動,他們不僅承擔了大量的翻譯工作,成為社區和居民的橋梁,他們還為社區防疫出謀劃策,有的金點子已經被我們採納。」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說。
與榮華居民區毗連,仙霞街道也是滬上外國人日常休閒的好去處,如今相當一部分中小店家仍在歇業中,在此居住的尼泊爾醫生阿思勢一家三口也加入到普及疫情防控小知識的行列。
上海市血液中心志願者、尼泊爾醫生阿思勢(左)一家三口參與普及疫情防控小知識。
阿思勢是滬上某外資醫院的外科醫生,同時也是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志願者。這個春節他在家手工製作了一批戴上口罩和手套的卡通公仔玩具,配上自製的防控疫情英文說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他說,在非常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一邊在家中通過網際網路普及防控知識,一邊也鼓勵大家參加無償獻血,要支持我們的醫療系統在每個環節都順暢運轉。
當一名抗擊疫情的志願者有很多種方式。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近日向上海市紅十字會捐贈一批急缺的防疫用品。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伊藤幸孝及多名日方管理人員於2月初趕回中國。伊藤說:「儘早回到中國,可以確保公司在特殊時期仍能為中國地區的客戶提供一如既往的優質服務。」
進入2月,滬上不少外籍人士陸續開工,他們或直接回到企業上班,或居家「雲辦公」,這其中還有在滬多年的「歪果仁」UP主。
常住上海的德國UP主阿福(左)正在錄製防疫科普短視頻。
「上海現在沒有食物?」「白菜賣60元?」在中國抗擊疫情期間,面對遠在德國的家人對中國產生的種種誤解,現居上海的嗶哩嗶哩平臺「網紅」UP主「阿福Thomas」亮相街頭,錄製短視頻「直播上海」。16個雞蛋一盒13.9元、娃娃菜4.6元,真實的物價通過他拍攝的畫面一一呈現。從阿福的鏡頭中,網友感受到上海日常生活的井然有序。
在短視頻中,阿福向所有外國網友呼籲,不要因為疫情對中國人產生歧視。「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不是中國!」他說。
他在春節期間也上傳了自製視頻,為抗擊疫情加油,並視頻連線了一名德國專家,向大眾科普關於防控病毒傳播的小常識。
與阿福相似,不少居住在上海的外國人近日紛紛自製短視頻,講一講自己的戰「疫」故事。
「街道很乾淨,人們都戴著口罩。」斯洛伐克UP主「PopMatta」走訪了上海人民廣場、南京東路、外灘等地標。在她的鏡頭中,上海儘管不如往常熱鬧,但街上行人淡定、從容。
「在地鐵站、公路道口都有人測量你的體溫,檢查非常嚴格。隨著時間流逝,相信一切會越來越好。」她說,上海的防疫措施讓她感到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