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閒下來,打算自製一批烏梅丸出來,如下記錄步驟:
1 準備材料
烏梅(45g)
細辛(15g)
乾薑(25g)
黃連(40g)
當歸(10g)
附子(15g,炮)
川椒(10g,去汗)
桂枝(15g)
人參(15g)
黃柏(15g)
原方確實不止這個量,我想如果自製的話,可以少做些,按比例調整就好。做下來確實是這樣,雖然這個量看起來只有湯劑一兩副的量,但是成品量足夠多了,剛開始千萬不能貪多。另外我用2g桂枝換了桂皮,傷寒論裡用桂枝,有的去皮有的不去皮。現在市面上的桂枝用的都是桂枝尖,這次我用的是桂枝尖的尖,更接近去皮桂枝。原文烏梅丸裡桂枝沒有去皮,也應該會有桂皮的成分
2 除了花椒,材料都清洗一遍,稍微晾乾
3 花椒去汗,用鍋炒制
4 粗打粉(幹的材料非常硬,比如我用的川黃乾薑是一整塊姜,和去皮炮附,家裡的破壁機打起來跟打石頭一樣,這樣半乾的狀態還是比較好打的,就是打不細,只能粗打了)。除了烏梅,所有材料一起打粉。
打粉的時候,材料的味道撲面而來非常濃烈,烏梅丸用的每一種料都是極具個性的,幾個像冬天幾個像夏天,極寒極熱的碰撞。也不知道市面上有些味道很淡或者只有甜味的丸子是怎麼做出來的
4 晾曬,趕上梅雨季節,沒有太陽,正好用上家裡的神器,烘乾機
5 苦酒泡烏梅一宿,苦酒即醋
6 烏梅去核
7 精打粉,過篩
8 混合烏梅和制好的粉,再打粉
9 熬蜜,我爸在家裡養的蜜蜂,包裝撿漏,但是純。(想到這裡還是覺得在鄉下有個基地特別好,不用費勁心思跟中間商鬥智鬥勇才能找到真正來自大自然的東西)
熬蜜最好不用鐵鍋,我用的搪瓷熬的中蜜
10 混合蜂蜜搓丸,一丸9g,每個都精心過稱的,做了正好三十九丸
心得:做丸子用料少,主要是耗費人工,選材的話,完全值得選用最上乘的,出丸率極高。
歷時一天半,終於完工,於是我買了野生山藥幹,下次做薯蕷丸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