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是豆豆的紅塵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而其敏感性讓所有影視改編團隊和製作人「望而卻步」,是因為極度敏感,可以敏感到把上個世紀「冷戰」,以及全球文化格局發展「新局面」。
其實葉子農是和普通人有距離的,因為他底層的需要是滿足了的,沒有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和養家餬口,因為他不用拼爹就可以很成功,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起點決定上層建築,那麼葉子農的上層建築是比較高的,他核心需要是自我實現,而不是社會實現,是價值實現,而不是作為價值,在葉子農世界裡面,沒有該不該,只有自己想不想,他有能力賺到錢,但是他不羈放縱愛自由。
每個人都被束縛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所有人,會把局限當一生無法逾越的高峰,但是他永遠不會鑽牛角尖,很清楚是因為自己水平、認知的局限,而不是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強,他從來不和別人比高論短,他在乎自己到底是否走近真相。
天機:法則之力有兩個,社會法則、自然法則
《周易》是一個不信神的學說,可以說在周易世界裡面沒有「主」和立場、角色、以及觀念,有的只有道,就是自然法則。
但是從有人開始,就存在一個問題,社會,社會作為一個單獨的角色,它有自己的生命力,以自己的方式成長著,我們人也是社會的一部分,
其實在豆豆的另兩部小說,也闡述了社會的基本面問題,以及社會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相協調的一個過程。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還有灰
《背叛》裡面,宋一坤面對自己自我實現通道受阻之後,果斷利用龐氏騙局,架起來一個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然後通過經濟槓桿,把原本資本抵債的化工廠進行所有制改革,通過低價做空的操盤策略,以少量資金獲得化工廠地皮和相關政策扶持。
那麼社會法則就是成王敗寇,社會達爾文進化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毫無疑問,站在道德、倫理、文化,顯然不合乎道義,同時也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的,這個社會整體的文化屬性就是需要有人做這些事,但是絕大部分人要不明哲保身,要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人敢為天下先,不自吹法螺,宋一坤其實也是梟雄,一個從小到大,站著尿尿的人。
智者和光同塵
《遙遠的救世主》裡面,丁元英關於社會法則有以下論述:
第一、每個人民族的文化、科學、藝術,都是由文化屬性決定的,社會要走什麼路,最容易掣肘的因素就是文化,但是最先開始變革的也是文化。
第二、社會法則下的文化是有次第和順序的,有傳統文化、哲人文化、英雄文化和市井文化,以及世俗文化。當然這些文化是守業的文化,還有創業的文化,科技文化、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文明碰撞和交流出來的文化。
第三、文化僅僅是社會這架馬車的一匹馬,另外兩匹是生產力和制度,那麼社會變革的信號就是三者不協調,或者出現老弱病殘,這樣對於社會衍化是不好的。
問題是,所有人都以為傳統文化可以讓中國度過一次次大的社會變革,實際上,自從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之後,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讓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矛盾爆發,但是就像火山爆發一樣,這個過程看起來慢,實際上兵敗如山倒,骨子裡的局限和不相適應的社會現實,和社會存在的矛盾。
《天幕紅塵》葉子農教會我們什麼「社會法則」,見路不走對嗎?
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葉子農的認知和見識,甚至是修行是不得了的,毫無疑問,葉子農有少年馬克思的影子,以及我們偉人毛澤東的精神,可以說,見路不走的精神實質上,讓我們的文明,從風雲激蕩的三十年,一直走到了現在。
但是問題又出現了,精神需求旺盛,物質生活低迷,時代需要有人對意識形態和精神信仰做出一個更好的表率,因為國人思想裡面,有一個很大的路徑依賴,就是對儒釋道、老莊易得依賴,後期對於理性科學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信仰,普通人有這樣的認知,情有可原,作為一個能夠影響周圍環境和時代格局的人,也是這樣的思想,無意是災難。
但是《天幕紅塵》裡面,對於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以及發現真理的這個路徑,有一個科學的探索過程,同樣指出了我們並沒有遵守規律,違背自然發展之後的代價,就是愚昧和無知,麻木且脆弱。
我們個人的文化屬性牽引著整體的感覺,系統的文明建設,毫無疑問,我們現在主流的價值觀是沒有領袖的,沒有一個道德聖人,以及一個行業標杆,時代精神。
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網紅、內容創作者,毫無疑問扮演這樣的角色,撫慰靈魂的慈悲,以貪治貪,以幻制幻,但是治標不治本。方法只有一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順勢而為,道法自然。
同樣也需要我們對社會法則的認知提高一個相對高度,無論是人情世故,還是社會關係,不要太相信人脈和圈子,當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學會沉澱自己,讓自己在生活中,紅塵中修行。
葉子農為信仰佔位,為家國情懷佔位,犧牲了,但是葉子農不是最後一個人,哲學家、智者,聖賢,哪一個都不是倒在時代的洪流和歷史的塵埃中,而是世俗中、紅塵中、市井中,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是無明的,無明之天,亦有天道。
所以豆豆想要說的,絕對不是對於強勢文化、西方文化、甚至是救世主文化的擁躉者,相反她倡導覺悟,倡導境界提升,以及自強不息。
葉子農的原罪就是有能力改變社會,顛覆認知,以及讓意識形態的護城河,開倉放糧,所以莫須有,他必須死,不能為布蘭迪所用,一定會被布蘭迪所殺。
我們需要聖人、賢人,更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創造文明生態,每個人都有覺悟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樣底層的精神能量才能富足起來,才能真正的見路不走。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如《天道》中的丁元英,當一個人經歷滄桑,穿越黑暗,透過紛呈的世相,領悟自己與他人文化屬性與精神特質,那種真正豁達爽朗的心境,便是靜水流深。
書是人生必須的精神食糧,但人的一生太短了,不可能把所有時間用在讀書上。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精選一小部分開啟靈魂意義上的好書,邊看,邊思,邊幹,在事上磨鍊自己,升華人生,這的確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智慧。
人生最幸運的,莫過於靈魂得救。豆豆的書,文學性算不上頂級精品,但哲學意味濃厚,絕對是那種可以引發心靈深處思考的人生意義上的好書。我個人非常喜歡她的作品,反覆讀了很多遍,受益匪淺。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轉折處,或正遭受挫折與磨難,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讀讀她的小說。
作家豆豆寫完小說天道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之後,就相忘於江湖,不再出頭露面,只留下無數話頭引人遐想。好在我們可以讀她寫的這些書,點擊下方橫條「去看看」,三本經典原著無刪減版,僅89元,少點一次外賣,少喝兩杯咖啡,便可打開豆豆神秘的精神殿堂,讓你通透生活,改變人生。
靜水深流,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悄悄地活成自己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