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葉子農「見路不走」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2020-12-20 祁華勝

《天幕紅塵》是豆豆的最後一篇長篇小說,講述了葉子農如何在複雜的商業環境、經濟環境、政治文化中,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辦法,合理合法地幫羅佳明還清債務,以及他自己人生追求的選擇。原來生命的意義是超越生死的。

普希金以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原來比生命更重要,以前不覺得家國情懷,以及大是大非,大愛小愛,大義小義這些詞,以為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近在咫尺。

宋一坤是一個在商業社會中縱橫捭闔的人物,但是他生命的意義就是為更多人創造價值,起初可能是因為超額利益,甚至鋌而走險,但行將就木的時候,他還是守護住了浩然天下。

但是葉子農比丁元英強的部分,就是丁元英是一個浸淫在自由經濟的商業社會,哲學、文化和藝術,都是他為了克制自己心念和慾念的工具,本質上是極致理性,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葉子農並不是和宋一坤和丁元英一樣的人,同樣屬於精英階層,葉子農的起點和環境要好很多,部隊大院的生活,像極了《血色浪漫》裡面的鐘躍民,同樣有那個年代該有的血色和浪漫。

葉子農是真正意義上不願意執著出人頭地的那種人,丁元英也許只是想賺些錢,然後小農意識立馬跳出來,他就想靜靜,但是葉子農更像一個做學問,死磕一樣的人,有工匠精神,自己就是匠人,和尼採說的一樣,把自己雕刻成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從葉子農的成長曆程來看,受到父母信仰影響比較大,他完全不明白父母可以為信仰犧牲、奉獻、甚至超越生死,其實和本能是矛盾的,無論是觀念還是本能,都是貪生怕死的。

葉子農見路不走是一個完整的「方法論」,是由本體論和意識論方面構成,以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架構起來的科學方法論。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相對立的一個概念就是事與道,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就要在見路不走和事於道之間找一條實事求是,見路非路的道出來。

和丁元英道法自然、如來、異曲同工,但又有差異,葉子農更喜歡究竟和圓滿,不是執著究竟和圓滿,目的一個是得「道」,一個是「般若」,得「道」是超越生死,般若是當下,看透生死,是心無外物,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如果說丁元英對於世俗文化的偏見和傲慢深入骨子裡,那麼就是鑽牛角尖了,丁元英被世俗文化的相所迷,沒有看到真相,只是在萬事萬物皆有道,需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個層次上。

而葉子農清楚道的特性,有、無、空、大、術、法、器、勢、心、意)葉子農完全究竟佛法,由內而外懂,一物一太極,一花一世界。葉子農才是儒釋道集大成者,而且還賦予了新的文化密碼和文化基因在裡面,儒家講格一物而窺大道,明白中庸之道的本來,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丁元英受到尼採影響和心學的影響更大,而心學屬於外佛外道,屬於劍走偏鋒,適合丁元英這樣喜歡冒險的人去參悟,其實丁元英之所以能點石成金,因為他膽子大,有魄力,而且執行能力和落地能力都比較強。

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通常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在不同學術體系的作用是一樣的,但是承前啟後的順序是不一樣的。太極是道家概念,無極是儒家理學,溯本求源,都來自《易經》,只不過源頭一樣,方向不一樣而已,但是出奇的是,在某種情況上是契合的。

易有三易,簡易、不易和變易。而先天八卦講的就是簡易,大道至簡,通過八卦來看天地能量變化和空間變化。

先天八卦,是古人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它是乾坤定南北,坎離定東西,是天南地北為序,上為天為乾,下為地為坤,左為東為離,右為西為坎。故先天八卦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的中間數為0,以代表五或十。0象徵著宇宙的元氣。

八卦講的是對立統一的規律,是道的運轉規律,如果葉子農陷入到玄、空、無、有、這些名詞或者觀念中,就不可能生出般若智慧。佛家講無始則無終,空也是般若智。空和無極都講道性,般若是認識道性的智慧,無極和空是對道本身狀態的形容,般若是認識道的最高智慧的形容。

除了對立統一的規律之外,因果律如影隨形,道就像是一個高階空間魔方,不同立場看到不同的側面,但是不是有錯,而是有漏,道是先天地生的本源,意識是後天生的念。

既要承認客觀世界是物質的,也要相信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無論天人合一也好,還是太極本無極,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

易有太極,太極分兩儀,陽者為儒,陰者為道,太極本無極,無極為道,道本空性,是為無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靜之端,陰陽無始。

任何思想和學術都是路,是經驗,是教條,是本本,葉子農說見路不走,何為見路不走,就是見相非相,即見因果,見路非路,即見如來。想要生出般若智慧,那麼只有實事求是,只有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因素在一起,加一個貫徹執行的人,就不會偏離規律(走向真理的路),不要被立場、觀念、道德、文化、這些錢左右你的思維,下意識的做決定。要如實觀照,明心見性,要順勢而為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無論擁立那種學說,流派,都已經見路不走了,當你站立場的那一刻,就偏離了方向。

況且人也好,思維也好,認識道的方式也好,都有路徑依賴,就是按照自己本能的、喜歡的、接受的、穩定的路徑去走,這就不究竟,不極致求真了,因為已經有左右了,本能的左右,觀念的左右。

見路不走意思很簡單,不受外物影響,既包括自己的邏輯思維,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客觀學術已經形成的路,也許當時這個路是通的,條件、要素、因素都變了。

馬克思主義不一定馬克思穿越到如今就能夠接觸真理真相,他們沒有創造規律,而是發現和解釋規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跪任何人,任何學說,任何事情,事物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節奏,何故自尋煩惱,道法自然背後,是對於客觀實際的尊重。

見路不走不要看成一個詞,看成一個多維度的思辨模型,無論是對立統一,還是因果律,還是周期發展律,還是其他規律。我們需要的是這種生發般若智慧的方法,以及實事求是見路不走的方法論,以及解決問題的成熟解決方案。

與敵人強大不強大沒有關係,與市場地位是不是寡頭沒有關係,唯一與自己修行的境界和萬事萬物皆有道的「道」有關係。

相關焦點

  • 《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懂
    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本書沒有《遙遠的救世主》那麼多精煉,一針見血的詞句,多了細碎閒聊般的親切口語,但也讓讀者更易領會那看似龐博艱深實則純粹質樸的原始自然規律。
  • 作家豆豆《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悟不透
    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本書沒有《遙遠的救世主》那麼多精煉,一針見血的詞句,多了細碎閒聊般的親切口語,但也讓讀者更易領會那看似龐博艱深實則純粹質樸的原始自然規律。
  • 《天幕紅塵》:老九悟懂「見路不走」後賺大錢,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創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之前說到《遙遠的救世主》可以看作是一本「創業指南」,那麼《天幕紅塵》我們就可以看成一本「興業指南」。老九是《天幕紅塵》一書中的一個小人物,他在紐約開了一家手工麵館,但是生意一直不好,時刻在破產邊緣徘徊。
  • 《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真的是萬事適用的靈丹妙藥嗎?
    《天幕紅塵》中「見路不走」真的是萬事適用的靈藥嗎?可以賺錢,可以還債,順道還收穫友誼和愛情?最近看了豆豆的《天幕紅塵》,給人的感覺還是挺震撼的。豆瓣評分8.3。以下書評會有大量劇透,介意的小夥伴可以先收藏再看。
  • 《天幕紅塵》葉子農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天幕紅塵》是豆豆封筆之作,也是繼《遙遠的救世主》和《背叛》之後的另一部巨著,可以說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地給我們道明社會發展普遍規律,以及容易把我們搞迷糊的一些主義,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毛澤東、鄧小平,都是對於社會實踐中啟迪智慧,不會被所謂主義和經驗裹挾向前走的神人。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大隱隱於世,內聖而外王
    既然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天幕紅塵》乾脆就不再討論救贖的事情,而是直接去拷問天幕,審視紅塵了,然後給出答案:馬克思主義,也就是事實求是、見路不走的思想方法。豆豆的小說之所以讓人震撼,就在於把習以為常的實事求是,換成了耳目一新的見路不走,把高高在上的政治理論,拉近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讀了豆豆的小說才醍醐灌頂,原來不只國家發展要實事求是,個體的發展也要實事求是,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見路不走了,那這個社會就離共產主義不遠了。
  • 《天幕紅塵》葉子農教會我們什麼「社會法則」,見路不走對嗎?
    《天幕紅塵》是豆豆的紅塵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而其敏感性讓所有影視改編團隊和製作人「望而卻步」,是因為極度敏感,可以敏感到把上個世紀「冷戰」,以及全球文化格局發展「新局面」。其實葉子農是和普通人有距離的,因為他底層的需要是滿足了的,沒有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和養家餬口,因為他不用拼爹就可以很成功,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 《天幕紅塵》:我做了我想做的,就受我該受的
    《天幕紅塵》如果說故事,很簡單,雖然故事裡的傳奇性仍然很強,甚至有些失實——丁元英遇上芮小丹,做格律詩公司的整體設計,這雖然高出了生活,但是是對現實的提煉,用這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主題,《天幕紅塵》裡的故事,就有些牽強。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
    在天幕紅塵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九說:手擀麵比機器面好吃,這是不是路?葉子農:那我給你手擀一個試試。老就說:你這不是抬槓嗎?葉子農說:這不是抬槓,你不能說我的手就不是手。葉子說:因缺有需呀,看你缺什麼了,所以服裝才會有那麼多風格。有缺才有需,無缺則無需。不知道缺什麼,自然就不會知道需要什麼。市場經濟講供需平衡,這是一個很基礎的理念,但又是最根本的理念。因缺有需,有點類似木桶理論。
  • 《天幕紅塵》:讓生意從門可羅雀到日進鬥金,「見路不走」足矣!
    老九禪面如願開張了,與葉子農取完「真經」的老九,在生意上踐行了「見路不走」把自己從父親那裡接手的麵館重新帶領了輝煌。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一碗麵,一個百姓日常吃到的東西,只是因為做到了實事求是,便讓自己的夢想實現,可見實事求是的威力多麼大,可就是這個詞語雖然我們已經聽出了老繭,但在實際中卻忽視不見,足可以看到能夠做到見路不走與實事求是是多麼難的一條路!
  • 《天幕紅塵》葉子農帶給我們的智慧是什麼?
    電視劇《天幕紅塵》是由豆豆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擁有血色浪漫背景的「guan二代」葉子農,在追求自我幸福路上的點點滴滴,而且通過父母走過的路,完全理解父母信仰背後的邏輯,更深層次到解答了自己對於生命和人生價值的「困惑」。
  • 經典電視劇《天道》原著作者豆豆《天幕紅塵》文章裡的主要思想
    天幕紅塵講的是葉子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幫助朋友發家致富的故事,也同時通過和美國公司的矛盾為主線,闡述作者關於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態度。整個理論的引子是「見路不走」。路,可以理解為成功者的經驗和方法,見路不走,就是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按規律辦事,不依經驗教條。總的來說,就是不拘於經驗,教條,如實觀照,按照當下的實際情況,走因果。見路不走四個字基本上形象概括了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所學習的是什麼?
  • 《天幕紅塵》:道理作為果存在是有條件的,取決你的覺悟和認知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1所謂的見路不走,跟你有關係嗎?你沒有聽過很多道理,並不妨礙你當下生活,妨礙你自身條件的可能,去經營你想經營的生活狀態。可是你聽過了,見路不走,也不過是提個醒,告訴你還有這麼一條路可以走。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於是倆人吃了一頓飯,推心置腹談了一場,原來這就是本書的主人公葉子農,一個像丁元英一樣的高人,為了去柏林而籌錢。臨別,羅家明說什麼都不要那 50萬,說我不要你的錢,你要真想謝我,就送我一句比 50 萬還值錢的話吧。葉子農想了想,說那我就送你四個字吧:見路不走。
  • 評小說《天幕紅塵》:女性的最大弱點就是企圖像男人那樣洞察世事
    應該說豆豆撰寫《天幕紅塵》的這幾年,對於政治問題是有較多思考的,所以會以主角研究馬克思主義為一個背景來突出這點,那麼豆豆肯定本人也是在這幾年內花了點時間研究了馬克思,並以此為視角,反過來觀察目前的整個全球化的政治發展與博弈,在這點上,豆豆有了很好的嘗試,但可惜的就是女性視角在捕捉感情方面細膩,在拿捏商業方面還算中規中矩的話,如果一旦涉及到政治層面,作為女人本身的弱點就暴露無遺了
  • 見路不走,實事求是
    ----《沉思錄》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請證明0.999……=1,乍一看似乎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無限循環小數怎麼可能和1相等。是呀,直觀上看是這樣的,可是我們也應該知道,1/3 = 0.333……,那麼既然1/3 + 1/3 +1/3 =1,不也可以說0.333……+0.333……+0.333…… = 0.999……=1嗎?可見生活中許多事情的真相是反直覺的,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被直觀的思維所操控是非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