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為啥犟嘴?

2020-08-28 點點滴滴369

有一則小幽默:父親因兒子學習成績不好,就責罵兒子說:「像你這般年紀,人家華盛頓已經是全校第一名的高材生了。可你呢,真沒出息!」兒子不服氣地望了望父親:「您現在有多大歲數了?」父親說:「有40多歲了。」兒子聽後,不慌不忙地說:「爸爸,像您這般年紀,人家華盛頓已經當上總統了。可您呢?」這就是一種孩子跟家長「犟嘴」的情形

許多家長都遭遇過孩子「犟嘴」,甚至頂撞,恐怕沒有家長會不生氣。尤其在中國的家庭,孩子跟家長「犟嘴」是不允許的,認為是孩子不服教導,不尊重大人,有些家長、長輩還會因此訓斥孩子。但是不知道有沒有家長在孩子犟嘴後想過孩子為什麼會犟嘴,其實,孩子&34;有很多不同的情況,家長應當明白什麼是犟嘴,應認真分析孩子&34;的原因,找準&34;所在,這樣才能對孩子實行有效的教育,否則,只會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不服氣,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無論是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還是對孩子的性格發展都有很大的危害。

犟嘴,指頂嘴,強辯,即使錯了也反對。康濯《災難的明天》三:「光會啼哭的兩片嘴唇,忽然學得一天比一天硬,時不時嘴一噘,身子狠狠一扭,背轉過去,犟嘴。」

孩子喜歡犟嘴,跟做爸爸媽媽的有很大關係,因為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會犟嘴,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長大之後,都會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犟嘴。

1、父母沒有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古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要讓父母對孩子產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身教勝於言教,在孩子面前做出榜樣,樹立威信。要留心自己的言行,成為影響孩子學習做人的榜樣。家長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帶頭做一個高尚的、有責任心、有愛心、表裡如一、遵紀守法的人,以自己 良好的形象去影響教育孩子。比如,要糾正孩子亂放東西的壞習慣,你光靠一遍遍地說還不行,要具體教給孩子怎麼做才行,孩子看到父母的行為自然會模仿,同時也就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身的行為就是無聲的命令,是真正的權威。

一位母親發現孩子上學試卷忘記帶了,怕孩子上課要用,於是她來到學校給孩子送試卷,孩子的班級在四樓,正是上課的時間,她穿著高跟鞋怕走路聲音打擾到其他孩子和老師上課,於是她脫下高跟鞋在冰冷的地上赤腳來到四樓,正好被一位老師拍到了背景,很快消息在學校裡傳開了。有位老師這樣說的「這個細微的動作是對我們老師和學生的尊重,往大了說,是對教育的尊重」!其實,良好的家校關係,直接受益的是我們的孩子,這位母親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上了一課,真正有教養的人,會時刻心懷一份: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很多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找到最好的老師,接受最好的教育,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但卻往往忽略了,我們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我們父母的言傳身教!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為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的家長,能有幾個?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多讀書,自己卻一年都讀不到5本書。

如果做爸爸媽媽的經常在家裡看電視,又怎麼能指責孩子,不讓孩子看電視呢?在指責孩子的錯誤之前,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凡事都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跟你犟嘴。

2、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樹立威信

一天去朋友家做客,家裡有個四歲的可愛的女兒,大大的眼睛漂亮可愛,做客的兩個小時,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手機。

期間,母親說象徵性說過一次「不要看啦,今天已經看了很久了,對眼睛不好。」孩子敷衍的說「知道啦,再看一會」。

之後,友人就跟我抱怨,「這孩子就喜歡看喜歡看電視、ipad、手機等,每次說他就像沒聽到一樣,不把我的話當話,真是愁人。」

孩子對家長的管教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是困擾大多數家長的育兒問題。孩子之所以會不聽從家長的管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在發出要求時,大多是只打雷不下雨。

雖然有時嚷嚷的動靜特別大,但並沒有堅持讓孩子執行這些命令,或者有時雖然對孩子發出了這樣那樣的要求,但當另一些不方便情況出現的時候(例如家裡很忙,自己很疲憊)家長放任了孩子的行為,不作出任何堅持。

做爸爸媽媽的平時可以在孩子面前嘻嘻哈哈,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還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但當孩子的行為與規則規矩不相符合,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必須堅決糾正,一定要嚴肅起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可取,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聽從爸爸媽媽的管教,總之爸爸媽媽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除此之外,爸爸媽媽還要在孩子面前做到說話算數,不能出爾反爾。

3、父母平時給孩子的陪伴太少

如果做爸爸媽媽的平時給孩子的陪伴太少,孩子的心中就會對爸爸媽媽的管教充滿了牴觸情緒,甚至還會有爸爸媽媽就愛和自己做對的想法。如果做爸爸媽媽的平時很少陪伴孩子,每次和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是在指責孩子的錯誤,孩子的心裡自然就會有很多不服氣。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平時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愛,不要總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才開始管教孩子。

4、父母對孩子的批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家長會經常因為孩子犯錯誤而對孩子進行教育、批評,但是,家長也做不到每次都是正確的,有時候,家長的說法和實際情況不符合,小孩子認為家長說的不對,就會想將事情解釋清楚,所以出現了「犟嘴」的情況。這是孩子為澄清事實而進行的「自我辯」。

這時候,孩子有話要說。不管他是否同意家長的意見,恐怕都是有自己的意見想發表。比如家長誤會了他,他的表現與家長批評的有出入等等。

這時候,孩子有氣要出。不是一般情況下所說的出氣。人是感情動物,是有七情六慾的,即使再有修養的人,也有情緒的起伏,有難以抑制的時候。孩子雖然不一定佔理,雖然犟嘴只是絮叨一些沒用的話,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但他需要疏洩自己的情緒,犟嘴可能本意上並不是對著家長,而是自己心理上的一種需要。

犟嘴,孩子自身因素不可忽視。

1、孩子想用「犟嘴」掩蓋過失。

在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往往很難容忍孩子的這種「犟嘴」。有許多父母在這時往往會以拳頭代替教育。因為在父母看來,這種「犟嘴」就是撒謊。

如果我們能冷靜地分析一下,也能從這種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緣由。當孩子開始掩飾自己過失時,一方面,說明他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標準,並且學會拿它來和自己的行為相對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評價。另一方面,由於孩子的道德觀念並不十分穩定,在一定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事後,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評價能力起作用了。他們往往知道自己錯了,可又怕承認錯誤,因為他們怕被權威--大人認為是壞孩子,於是就通過犟嘴來掩飾過失,力圖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2、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的道德評價。

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犟嘴。比如,家裡來了小朋友,孩子卻不讓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說他,他還認為自己的玩具就有權不給別人玩。這樣情況說明孩子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評價能力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這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就能解決的,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如看圖書、講故事等來幫助孩子提高道德認識。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3、孩子想引起大人的關注

在特殊情況下,當孩子出現頂嘴、逆反情況時,也許父母最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孩子只是為了用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如果父母常常陪伴著孩子,和其有親子之間的交流、溝通,那麼孩子會認為自己受到了重視,不會感受到失落。相反如果孩子感覺被家長忽略了,就會認為做什麼事都不需要家長管,以這種對抗的方式來激起家長的關注。

4、孩子想表明自己長大了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他們逐漸學習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並急於向大人表現「我已經長大了,我可以」,於是他們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現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較早,看書看報多,接受知識多,他們的知識面比父母當年要寬得多。這直接的結果是判斷是非的能力強了,要求獨立的心理強了。

還應該看到,頂嘴也是他們表達自己的判斷的一種特定方式。孩子追求獨立性,要加強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這和孩子的「品行」並不能相提並論。孩子表達自己的判斷,不可能像大人那樣圓滑和委婉。所以對孩子的頂嘴,不要一概斥之為不禮貌,不尊敬長輩,要區別對待。

5、想擁有和家長一樣的權益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可能忽視了自身的榜樣作用,例如不讓孩子看電視,自己卻看到很晚才睡;要求孩子早起鍛鍊,自己卻可能在睡懶覺……父母自身存在這樣的錯誤做法,在要求孩子時,自然會受到孩子的反抗,他們只是覺得自己擁有和大人一樣的權利,犟嘴只是維護自己權益的方式。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做的就是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發揮榜樣的力量。

家長面對孩子犟嘴時,應當更加冷靜地對待,想一想,孩子這幾天是否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對他的管束是否方法不當或沒有講清道理,如果感覺把握不了他此時的心理,不妨找時間平心靜氣地交流一次,使自己做到有的放矢。現在家長們總覺得他是小孩子,常常忽略了他的地位和水平,這一方面可能讓他自己也這麼認為,釋放幼稚任性的一面,一方面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對家長的水平和教育方式不認同,使你的教育陷入徒勞,陷入困境,這都是任何一個家長所不願意看到的。

相關焦點

  • 「犟嘴」和「不犟嘴」的孩子,差距有多大?多年後的現狀截然不同
    「犟嘴」和「不犟嘴」的孩子,多年後差距有多大?兩人的現狀說明一切小孩並不是可以把全部事兒達到家長都認同,家長難免會指責小孩。當小孩遭受指責的時候,孩子們反映的反應就各有不同了。陸女士的兩個孩子便是如此,
  • 孩子總是犟嘴,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做?
    前兩天鄰居家的孩子又和他媽媽在吵架,孩子的媽媽在聊起自己孩子的時候,說自己的孩子總是跟自己對著幹,你說什麼他就不做什麼,犟嘴犟的弄不成,一句話就是非常不聽話。而孩子現在才只有七歲,是一個調皮的小男生!,如果我們的孩子犟嘴,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 不打不罵輕鬆解決孩子犟嘴的問題
    不打不罵輕鬆解決孩子犟嘴的問題現如今,家裡條件都是相對不錯的,伴隨著孩子的生活條件也比以前大有提高現在的孩子,很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很多事情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每當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就來了,孩子開始和家長犟嘴了,家長不論怎麼說教,怎麼管理,孩子就是不願意多聽一句,反而極力的反駁父母的話,那麼,這種狀態下我們怎麼管理犟嘴的孩子呢?首先,我們要傾聽孩子的解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從而做出積極正確的引導。
  • 孩子總和父母犟嘴怎麼辦?李玫瑾:學會這三句話,孩子不再頂嘴
    孩子總和父母犟嘴怎麼辦?李玫瑾:學會這三句話,孩子不再頂嘴現在的孩子們,內心都比較脆弱,再加上現在的家庭條件都有所改善了,對孩子的愛有時候也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很多孩子們都養成了「三從四得」的毛病。你以為打罵孩子會聽話,其實只會引起反效果,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輕生。那麼,孩子們頂嘴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掌握這三句話,你也可以和孩子平和的溝通1、「我知道你覺得委屈,心情也不太好,但是你做的也不完全正確。這樣吧,你先自己冷靜一下,我們待會兒再說好嗎?
  • 孩子為啥愛頂嘴?爸爸媽媽如何輕鬆帶出好好說話的娃?
    有不少爸爸媽媽樂於和孩子鬥嘴、,或是覺得那樣很好玩,或是覺得可以增加親子交流的樂趣。有的爸爸媽媽,不和孩子鬥嘴,但彼此之間經常鬥嘴、抬扛,並以此為樂,「你洗碗!」「為什麼老是我洗碗,該你洗了!」「你這個笨蛋!」「你才笨蛋呢!」爸媽經常這樣,孩子也會認為這些無意義的「閒磕牙」,是很好玩、沒什麼不妥,自然就會對別人這麼做,首當其衝的,就是孩子每天接觸的老師、同學。
  • 李玫瑾:孩子頂嘴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輕鬆管教「犟嘴」娃
    個技巧,輕鬆管教「犟嘴」娃第一個:家長要控制好情緒,給孩子制定規矩 當孩子頂嘴時,家長們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發火吼罵孩子,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惡劣。,孩子的情緒也很糟糕和激動。這時候父母們就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給孩子冷靜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學會去平復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沉下心後,他也會發現自己的行為做得太過分,從而也會反省自己的行為並對父母感到抱歉,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為啥人在臨終前都喊母親?百歲老農民:世上只有媽媽好
    為啥人在臨終前都喊母親?或者在昏迷不醒時嘴裡不停地喊「媽媽」?百歲老農民說:「因為世上只有媽媽好!」曾經有個男孩,任憑北風呼嘯寒冷刺骨,只要是月圓之夜,如果到處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他就會情不自禁地獨自到野外站著,多次面臨著凍傷、凍死。
  • 孩子與家長之間不得不說的微妙心思,彼此依戀,有時候又互相排斥
    作者曾經問過一對父子相同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犟嘴?」父親答:「孩子不懂事」;而孩子給出的答案又不同「因為家長不聽我說話」,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雙方理解不夠的問題。我們不能玩麵粉,不能玩花生油,不能玩廚房裡的吃食,你怎麼又來玩了?媽媽生氣了!」雙雙一看媽媽生氣了,有點無措也有點茫然,漂亮的大眼睛非常無辜地看著媽媽,似乎在說「什麼時候說過呀?我怎麼不記得了?」
  • 【電子心晴】 「黎暉熱線」答疑:為啥俺家裡有個「小槓精」?
    本來,我們可能工作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與孩子呆在一起,這次疫情讓大家一直困在一個小空間裡,這個問題就變得突出了。但其實這也是一個好事,我們可以靜下心來,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也把之前缺失的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做法藉機補償一下。「槓精」是怎樣的一種心理呢?尤其是為啥我們家長分明沒有說錯,孩子就是要犟嘴呢?為什麼家裡的兩個人會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吵呢?
  • 李玫瑾:當孩子愛犟嘴時,家長要多說這三句話,他們將來會感激你
    想讓孩子走你給他選擇的路卻沒想到這條路剛開始你也走過,這種「為你好」式育兒方法真的對孩子有益嗎?如果家長檢查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性格發展,還有可能會影響他們世界觀的建立,甚至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做家長的就會遇見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頂嘴,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可當你聽到孩子跟你犟嘴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 關於"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真實故事)
    從小我們就聽長輩教導: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兩句話都很好理解,被淹死的都是自認為遊泳遊得好的。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因為很多喜歡拆卸的孩子,他們往往都能把這個物品在拼完整,這說明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在拆卸時需要孩子動腦去想、思考,孩子的大腦會一直在運轉。所以,愛拆家並不全是一件不好的事。如果孩子有這個強項,家長不妨給孩子準備一些拆卸類玩具,讓孩子把愛「拆家」臭毛病,變成優勢。
  • 爸爸媽媽們,你們天天在培養著孩子的叛逆能力
    叛逆的孩子令爸爸吐血,媽媽犯心臟病。他們犟嘴、逃課、舉止另類,可以這樣說:只有你想像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出的叛逆行為。孩子的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現的有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以前很聽話,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變得這麼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行為,是一個逐漸遞增的過程,只不過在沒有超出家長容忍限度的時候,往往會被忽略。同事的小孩剛剛6歲,下午4點跟他媽媽有這樣一段對話:媽媽:你該寫作業了!
  • 家庭的溫度,決定孩子的溫度
    你侵犯我的肖像權。」波波推開椅子,趔著身子往一邊躲。「波波,陪媽媽照一張吧!你們現在是長得最快的時候,一年一個樣,多照幾張照片,可以留住你青春的模樣。」我勸波波。「好,我陪你照一張,你回家讓我玩一個小時的手機!」波波瞪著大眼睛,斜睨著媽媽。「不照就不照!反正我是不會讓你玩手機嘞。」白露氣呼呼地扭頭走了。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孩子下意識出現犟嘴的情況也實屬正常。家長若是遇到孩子犟嘴時,先不要阻止孩子,據心理學教授表示:孩子雖然是在與孩子頂=犟嘴,但腦細胞在飛速的運轉,特別是「記憶神經突觸,會呈爆發式增進」,才能使用語言去拒絕家長,孩子在做這樣的舉動是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腦部發育,還能鍛鍊孩子的整體語言表達能力。
  • 為啥你家孩子飯盒裡的午飯,和我們的不一樣?
    文/趙主任我們全班終於鼓起了勇氣,要求校長馬上打開他兒子的飯盒,我們要看看,為何只允許他家孩子自己從家帶飯?為啥只有他兒子有這樣的「特權」!飯菜到底和我們有什麼不同!校長樂呵呵沒搭理我們話茬:你們這是揍啥呀!
  • 愛犟嘴的孩子該怎麼引導?
    其實這是孩子特有年齡階段會出現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會在青春期,或者說在幼兒早期,也就是3-6歲這個階段會有的現象。為什麼會在這兩個階段出現的比較多呢?因為這兩個階段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階段,孩子通過犟嘴頂嘴的方式來建立自己的自我感。
  • 孩子頂嘴,你該高興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裡,一向提倡孩子順從父母,聽父母的話。跟父母犟嘴,違逆父母的意思就是大逆不道,是不孝順。父母希望孩子聽話,本質上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這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孩子開始犟嘴,也說明了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需要脫離父母的控制。
  • 孩子為何總愛頂嘴?如何改變愛頂嘴的孩子,實施有效的教育?
    孩子愛頂嘴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和父母頂嘴的事就多了起來,孩子為什麼容易和父母頂嘴呢?細想起來,大凡孩子與父母頂嘴,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孩子做錯了事,但對父母的批評不服氣時。(2)孩子沒做錯事,父母冤枉了他時。(3)孩子做錯了事,他感到處理不公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