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動中國的"暫停時刻": 一個集體反思的難得契機 | 文化縱橫

2021-03-04 文化縱橫

CSSCI中文核心期刊

《文化縱橫》2019年12月新刊上市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在微店訂閱

✪ 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

(本文為中心集體研討成果,由劉炳輝執筆,熊萬勝審定)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2020年開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作為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此次疫情防控涉及國家治理的諸多問題。《文化縱橫》雜誌長期關注治理現代化問題,我們相信疫情防控定能取得勝利,也認為這一事件為我們理解國家治理在高速流動時代所面臨的規律和挑戰,提供了難得的反思契機。本文是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於1月28日開展的線上集體研討的綜述,文章發問:我們到底在經歷一場什麼樣的疫情及其帶來的社會巨變?在國際格局大重組大變動的時代,類似這種突發重大風險會如何演變?文章圍繞「大流動時代」特點、「大城市為王」思路、移動新媒體時代的治理難題、危急時刻的社會運轉等問題展開了深入分析,僅代表作者觀點,感謝授權,特此編發,供諸君思考。《文化縱橫》雜誌也歡迎廣大學人賜稿(投稿方式見文末郵箱),就相關新現象和新問題發表深度見解,以期共同拓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研究視野和智識空間。

2020年伊始,江城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迅速吸引了全國的關注,高速流動的中國突然從武漢按下了「暫停鍵」,傳承數千年熱熱鬧鬧訪親拜友的春節,頓時被「封城」和「隔離」等熱詞取代。我們到底在經歷一場什麼樣的疫情及其帶來的社會巨變?在國際格局大重組大變動的時代,這種突發重大風險是否會越來越多?我們又該汲取哪些經驗?建國七十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便利,在資本的牽引下,高鐵、高速公路、航空、移動網際網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條件的提升,中國近年以約2.5億流動人口的規模展現著「大流動社會」的震撼與繁榮,「春運」更是其極致體現。恐怕一個月前,還沒有人會認真想像過對一個千萬人口級別的超大城市進行「封城」的具體情形。疫情的迅速擴大,無疑與全社會各種要素的高速流動密切相關。過去三十年,我們積累的所有治理流動社會的經驗,主要是日常管理和服務為主,如治安、教育、醫療和環衛等方面。在重大突發情況下的流動社會治理,我們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然還有很多可以改善提升的地方。本次疫情應對中浮現出了諸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如事權在央地之間的合理分工、條塊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區域間的合作與排斥、城鄉之間的團結與分化、基層社會的組織動員方式等等。在此次疫情防治初期各省的行動可以發現,不同地域和省份的利益自覺要比十七年前的「非典」時期強很多。這看起來和2012年以來中央權威加強的趨勢相悖,其實並行不悖。上世紀九十年代分稅制改革時期,央地博弈說到底主要是在地方官員和中央官員之間的博弈,而且是在數字上錙銖必較的數目字博弈。但這一次,是「群起而較之」,公共安全、公共衛生領域的博弈,跟公共財政上的經濟層面的博弈,又有明顯不同。個體化時代,自保的動力較之以前更強了。這種地方民眾的壓力雖然未必對中央的地方官員選任機制產生什麼影響,但守土有責,哪一個地方大員都不願冒鄉裡之大不韙來「以身涉險」,兩者一拍即合,中央則事後追認默許。就這樣,本位主義、地方主義強化和中央權威的強化同時並存就可以理解了。但也需要注意到,中央迅速再次強調了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性,公安部也迅速強調未經批准擅自斷路等行為將依法處置。現代社會,獨善其身已不可能。風險社會,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大市場、大流動社會格局下,還有何人何地能獨善其身?閉門以自保的結果事實上是「七傷拳」,註定撐不了多久。上海的菜價,這兩天就也是一個大型「翻車」現場。快遞小哥、外來人員隔離在外,白領「在家上班」,可能嗎?城市化之後要後退,一定會進退失據,甚至退一步萬丈深淵,因為整個社會結構和經濟基礎已經變掉了。


(即刻起預訂2020年《文化縱橫》雜誌,可獲贈文化縱橫電子刊6個月VIP權限,免費暢讀、暢聽所有已出版的雜誌,數量有限,先到先得)相比於城市的「精細治理」,農村還是非常粗放的。從網上披露以及部分河南籍成員的親身觀察來看,河南有的村莊自發行動起來,有的在政府組織下行動起來,但最初應對的方式都是最直接的——堵路、封村。河南農村地區的行動能力在這次事件中彰顯得淋漓盡致,但顯然這還不夠科學。在人口大流動時代,作為人口流出大省又比鄰湖北的河南,面臨大規模春節「返鄉」的人潮,防疫壓力空前巨大。雖然網上有「硬核」一說,但其實農村基層組織的基礎信息統計能力還遠遠不夠,而只能凸顯出堵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相比城市的精細治理,農村更多採取的是封村堵路的策略)
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城鄉基層社會確實是都動員起來了,但動員的機制是什麼?我們現在的治理是要精細、精準到區塊、網格、人員上,城市和農村的動員機制有共同之處——城鄉基層組織,但區別仍是根本性的。中心成員也介紹了近期親身體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鄉土社會,一種以基層組織為引導嚴防疫情,另一種是以人情禮俗為主導,共謀「生死之交」。以豫北某村為例,首先,大年初一緊急通知,以村級組織為主力,封路、拉起紅色布條全面戒嚴等等,一系列的行動讓村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其實紅色布條和封路的大土堆並不能徹底阻斷村民進出的通道,它們更大意義上是一種信號——危險,這種危險的信號由正式組織為代表來傳達。加上網絡媒體的更新和朋友圈微信群裡關於疫情的渲染,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二就開始了足不出戶的自我隔離與保護。隨後,村組織只是下發了疫情防控傳單,通過喇叭進行疫情防禦的廣播,但是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舉措時,鄉土人情就會徘徊在鄉村。人情的維繫來自於禮尚往來的情感和面子文化,有來無往會得罪人,不給面子也會令雙方限於難堪的境地。尤其是「走親戚」並不是單家獨戶的事情,是生長在親屬網中的複雜關係結構。這就出現了很多「不得不」。兩種現象的明顯對比,其實證實了我們治理體制中一直強調的,社會的力量往哪裡走,是需要正面而有力引導的。這種引導是行動性的,而不單單是宣傳。農村中老年人一輩活在世俗的現實世界中,他們的權威信息來源主要依賴於村委。網絡信息極其發達,他們沒辦法辨認其真偽,所以只能靠傳統的正式組織權威為標杆。隨著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場化的縱深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引擎越來越依賴於大城市,發展大都市圈成為各國的共識。中國近期也明顯傾向於依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的經濟活力,完善改革開放的空間布局。大城市和城市群帶給我們的是「效率」,這種效率既有經濟發展的「正功能」,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雖然我們一直對此有理論上的討論和警惕,但全國不分東西南北的真切感受這種「風險社會」的威力,還是罕見的。武漢為九省通衢,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還是常住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此次武漢的疫情直接帶動了全國30個省區進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充分揭示了現代大都市的風險傳播力和影響力。我們不會因噎廢食,但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已經刻不容緩。大城市帶來給我們更多地是生產效率和消費能力,凸顯的是一個「力與欲」;我們阻斷疫情的方法是降低流動和切斷傳播,入手之處是「關係」。如果僅僅從「關係」(社會組織)上反思和入手,則終究還是沒有觸及深層次的問題。我們或許需要的一場改變中國人生活習慣的「行為革命」,也即「生活治理」。「病從口入」依然有效,如果按照流行的說法,疫情源於大量的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所致,則新時代中國人的生活治理或許還是要從「吃」開始。我們過往比較重視「社會治理」,強調社會組織與社會動員等,但其實中國的治國理政傳統中包含著大量的「移風易俗」的「生活治理」,直接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脫離開「生活治理」的社會治理是片面的,也往往是不細緻的。此次疫情發展迅速,但全國範圍內關注此事,還是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採訪為轉折點,此後形勢發展超出所有人的預料,輿情沸騰,各類真假信息短時間裡天量湧現。在人人都可以做信息源的時代,信息的真假分別頓時成了難題,我們越來越難以認清這個世界。這也是本次疫情與十七年前「非典」時期的重大不同。面對洶湧的輿情與民情,國家如何適當引領和傳播正能量?如果由輿情引發的恐慌難以遏制,其帶來的潛在社會風險(如搶購生活物資等)將難以估量,也必將產生遠超過疫情本身的社會代價。信息的權威發布,本身是為了保持社會穩定,但保障信息的權威性、真實性和準確性,一定是謹慎而需要時間的。但這種謹慎和時間周期性,在新媒體時代恰恰遭遇了嚴重的挑戰,廣大網民在等不到權威信息的時候,往往被各類魚龍混雜的信息所困擾。同時,此次事件中反映出來網絡在農村社會中的功能,也值得關注。之前農村社會生活中的聯繫,主要是串門、大街上閒聊等方式。這次事件的出現,強烈的改變了村民獲得信息的方式並重塑了其觀念意識,除了村幹部的喇叭廣播之外,多是從網絡平臺(抖音、西瓜等自媒體平臺)獲得疫情的相關信息,並迅速調整了自己的觀念與行為。所以,農村社會生活的聯結方式,跟網絡或自媒體就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了。此外,微信也成了這次嚴控聚會空間之後,所出現的一個虛擬的網絡空間,人際之間的交往、信息流動,多是通過微信實現的。所以,從現實的面對面的交往到虛擬空間的交往,是目前農村社會交往的一個巨大變化,而在此次防疫過程中又被強力加速了。(即刻起預訂2020年《文化縱橫》雜誌,可獲贈文化縱橫電子刊6個月VIP權限,免費暢讀、暢聽所有已出版的雜誌,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如武漢市長在電視採訪中所言,此前人類歷史上都從來沒有對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進行過「封城」。從目前的情況下,依託強大的物質保障、組織動員和技術條件,武漢市依然能夠正常運轉,這種史無前例的現代條件下的緊急時刻生活經驗和治理經驗,值得我們深入總結思考。而且城鄉之間也體現出較多的差別,城市更多依賴技術,鄉村更多依賴組織。現代中國社會的正常運轉依賴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力量的協調發力,「封城」、交通管制和禁止群體性活動,更多體現的是社會交往的「暫停」,物質、信息和能源的輸送依然正常,這是技術發達和物質豐裕的體現,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但「暫停鍵」顯然不能長久為之,社會的持續正常運轉,依然需要恢復市場和社會的活力。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高度城市化的時代,但又是一個城鄉關係極為密切的城市化階段,「春運」及其帶來的疫情傳播也是一個集中體現。我們需要適應城市生活,我們需要提升文明習慣,我們需要與大自然更為和諧的相處,我們需要更為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我們還需要更多勇於擔當的幹部和專業人員。這或許是此次疫情帶給我們的一個集體反思的難得契機,當然疫情仍在繼續,事態還需要持續關注,相信我們能夠化危為機,克難攻關。

本文為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成員於1月28日開展的線上集體討論的綜述,討論由中心主任熊萬勝教授主持,參與討論成員有葉敏、曹東勃、馬流輝、李寬、楊君、張建雷、王陽、田雄、王欣、程秋萍、申騰、張貫磊、劉炳輝等,綜述由劉炳輝執筆,熊萬勝審定。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長按下方二維碼打賞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學上看程璐思文離婚:兩個"好人"是很難維繫婚姻的
    不管以後能不能真的做得到,但世間的離婚夫妻,幾人能在分開時還這麼仗義,實屬難得。可見他們都是&34;。但我認為導致他們離婚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們是兩個好人,那好人為什麼會離婚呢?婚姻中很大的一個功課,那就是陪伴。特別是關鍵時刻專心的陪伴,非常重要。程璐也公開袒露了因為工作忙碌,在婚姻生活中很多重要時刻,對思文缺乏陪伴,給思文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有一些人在長久的婚姻中其實只是存在在對方的世界裡。但&34;不等於陪伴。這種存在,更可能是&34;,這個&34;有時是手機,是電視,是視而不見。
  • 曾子對「吾道一以貫之"之體悟認知與實踐探究(一)
    曾子是繼孔子之後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7海峽兩岸(嘉祥)曾子思想暨禮孝文化研討會在曾子故裡嘉祥舉辦,海峽兩岸49位專家學者參加,提交論文47篇。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中國高考題 VS 加拿大"省考":這難度差的豈止一個高中三年?!
    6月7日,史詩級大片:高考在中國上映了。現在,大家終於只剩下坐等結果了。。。為了這"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中國學子們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今朝。啥,你說:"但是我們也有省考啊!"。(抱歉,和高考那就不能叫考試啦~)省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省考是一個學生能否畢業的標準,省考科目有一門沒過,就意味著不能畢業。然後省考成績是申請大學的指標之一,尤其是English 12(佔總成績比重40%)。
  • "我,36歲,和甜蜜男談了一場戀愛,傾家蕩產!"
    殺豬盤,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豬,建立戀愛關係叫做養豬,最後的詐騙行為叫做殺豬。」內心深處渴望的是簡單幸福,為愛情甘心做一個傻子,到最後卻成了傻缺。一場戀愛,就傾家蕩產,小琳的經歷令人唏噓。"殺豬盤"騙錢騙情,讓受害人最後輸的一無所有,真是太可惡了!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顏值氣質"俱佳:蔣勤勤、殷桃、呂一、沈鐵梅等明星是校友,而且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可能誰也沒想到,蔣勤勤、殷桃、呂一、汪子涵、周莉、王弋、沈鐵梅……這些知名藝術家和影視明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母校——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這是重慶唯一公辦綜合性高等職業藝術學院,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培養了眾多藝術人才
  • 遠離心理疾病,就要大膽的和這類人說"不"
    "習得性無助"是心理學裡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發現的。要了解什麼是「習得性無助」,首先得從他做的一項經典的實驗說起:一隻狗被他關在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後,狗就被施於令其痛苦的電擊。
  • 沈國威|近代東亞語境中的文明和野蠻 ──以「野蠻"的詞史為中心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總稱。(《辭海》不收「野蠻")《漢語大詞典》(1995)文明:(3)謂文治教化。(6)社會發展水平高、有文化的狀態。(7)新的,現代的。文化:(1)文治教化。(2)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書本知識。(3)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野蠻:(1)不文明、沒有開化。(2)蠻橫。
  • "我談了一場戀愛卻傾家蕩產!"比仙人跳悲劇 10000倍的,居然是這種騙局!
    內心深處渴望的是簡單幸福,為愛情甘心做一個傻子,到最後卻成了傻缺。一場戀愛,就傾家蕩產,小琳的經歷令人唏噓。"殺豬盤"騙錢騙情,讓受害人最後輸的一無所有,真是太可惡了!不錯,騙子終究是騙子,手法再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只有一個:騙錢。有人說能夠真正走在時代的前列,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科學家,一種是騙子。2017年有數據顯示,中國單身女性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億。
  • 【簡訊】吉林省大安市兩家一中舉辦"我的研——學之旅"​校本主題研修匯報交流活動
    為了總結和反思年初以來的研學工作,也為了樹立典型,讓研修教師進行對比參照,9月17日,我校開展了"我的研——學之旅匯報交流活動"。  匯報交流活動由業務校長李春豔主持 道阻且長,活動初衷:為了總結和反思年初以來的研修工作,也為了樹立典型,讓大家有參照,同時也為了評選出兩位優秀教師上報大安市主題研修優秀成果評選。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便將這故事當新聞說與朋友聽。朋友聽後一陣哈哈大笑,我被朋友笑懵了,問他很好笑嗎?
  • 從"高級保姆"帶大的皇帝朱由校看:保姆與老人帶孩子有何區別?
    於是很多家庭,都在請保姆帶孩子;也有些家庭,是讓自己的爺爺奶奶,"老人"來帶孩子。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是請保姆帶孩子好?還是讓爺爺奶奶,老人們帶孩子好?保姆帶大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首先說誰帶孩子更好的問題。其實爺爺奶奶帶,保姆帶,都不如媽媽爸爸親自帶,因為父母帶大的孩子更自信,開朗,與孩子的親密感更強。
  • "兒臣" 的帳單與 "額娘" 的神回復火了 !
    只是深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的起點是父母懷抱,你的未來是修齊治平,弘毅致遠。所以額娘才狠心讓你歷練,吾兒可知"有多殘忍有多愛"。當然,吾兒自立並非始於今年今日,是家風使然。額娘一介弱女,尚能十九歲離家三千裡獨自求學,深信吾兒勝之。
  • 兩歲半寶寶和她的動物"牧場",二十多隻動物友好相處
    最近幾天,又玩上了動物"牧場"的小遊戲,常常把我們逗的哈哈大笑。先把動物們一個一個拿過來排好隊,再把食物一個一個找好擺在動物們面前,粘在一起的水果還要切開分給兩個動物。看看這些動物們,不論吃草的還是食肉的,都親親蜜蜜一起吃著飯,這是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大聯歡啊。
  • 這個母親的"瘋狂"舉動,卻引得旁人拍手稱讚
    1 啼哭的女孩和"瘋狂"的母親 幾天前,我正陪著孩子購物,突然聽到一陣小孩的哭聲。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四、五歲的女孩,吵著要讓媽媽買樂高玩具。 見媽媽沒有買的意思,小女孩索性嚎啕起來,一屁股坐在地上,怎麼也不肯走了。
  • 最強COSTCO"黑5"攻略 在國內想特價,照著它搶就對了!
    "黑色星期五"狂歡之日。對的,還有三天。但真正的"天生購物狂"並不會拘泥於這兩天,因為所有的超值折扣已經上線!小編帶著北美的妹子們早就幫您盤點了COSTCO,Superstore最超值的折扣商品。前方高能,請錢包君緊急充值!
  • 中國留學生開豪華賓利遭加拿大警察"暴打"後說:"要停止600萬美元投資!"
    倒不是判斷加拿大警方是否真有對中國留學生"暴力執法"(各說各理,最終還得法官判定。我們不好妄下結論)。但,本文中賓利車、3萬現金,600萬美元投資等要素發生在一個中國留學生身上,著實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
  • 「I love You」的真正意思其實不是 "我愛你"
    肯定會有人說:"這個啊,地球人都是知道!"我愛你"唄是的,我們知道這是一句告白的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它是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宣言,既是世界最美的語言,也是情人之間表達情感最直接的語言. 但是,你知道嗎,這8個字母其實是有特殊意義的.當你聽到或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它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