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懷揣著教師夢的文勁芳,當年高考如願被瓊州學院英語教育專業錄取。2007年臨近畢業,她從學長唐遠生口中得知,福和希望小學缺英語教師。
福和希望小學是一所地處吊羅山南麓的偏遠山區小學,學生大多是黎族、苗族孩子。「學校沒有一個專業的英語老師,有的老師被逼得照著光碟自學英語,甚至讓家裡上中學的孩子先教自己英語,回頭再教學生。」聽到這裡,文勁芳有了自己的畢業打算:到福和希望小學去,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唐遠生提醒文勁芳學校條件很艱苦:沒有教師宿舍,他們幾個男教師都住在廢棄的破教室裡;沒有自來水,每天需到井邊提水;一颳風下雨就停電……老師來了一批又一批,真正能留下來的沒幾個。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讓文勁芳卻步。2007年8月26日下午,文勁芳拉著行李到福和希望小學報到,成了學校歷史上第一名專業英語教師。
當晚,文勁芳被安排和另外4名教師擠在一間學生宿舍裡。第一個晚上她失眠了。「整晚都是蟲子和鳥在叫,很不習慣。」不過,此時的她已經開始在心裡盤算著第二天上哪買教學參考書,如何開始備課。
作為學校第一位英語專業畢業的英語老師,文勁芳被校領導寄予厚望,安排教六年級。可第一次上課時,她就被「嚇」到了:讓學生默寫26個英文字母,全班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寫全!
「這是畢業班嗎?」文勁芳急得直掉眼淚。
同時,她發現孩子們普遍膽小拘謹,缺乏自信,羞於開口說英語。文勁芳就從營造快樂的課堂氣氛入手。她從網上下載了英文字母歌拿到課堂上去播放。「你們覺得這首歌好聽嗎?好聽的話我們就一起來學著唱!」文勁芳用英文兒歌喚起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基礎太差,學校發的6年級英語課本根本用不上,只能從頭學起。文勁芳就從其他老師那借來3~5年級的英語課本,自創題目。她利用午休時間抄在黑板上,學生到了以後再抄下來。她還自製英語卡片,編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幫助學生快速記憶。
在黎苗山區,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習英語是初中的事,小學只要學好語文、數學等最基礎的科目就足夠了。因此,當孩子在學習英語上取得進步時,父母很少鼓勵,甚至懷疑地問:「這麼小的孩子,能學好嗎?」對此,文勁芳一到周末就帶著當地同事充當「翻譯」走村串寨去家訪。隨著接觸增多,文勁芳越來越融入山區的生活。「那時候我還沒結婚,過節沒地兒去。孩子、家長們就請我到家裡玩,摘椰子、荔枝、龍眼。」
轉眼3年特崗教師任期已滿,面對回湖南老家或者調回陵水縣城工作的機會,文勁芳選擇了留在福和希望小學,紮根黎鄉。
8年來,在文勁芳的努力下,福和希望小學的英語成績進步之快讓縣裡其他小學刮目相看。校長謝創華說:「每批學生經過文勁芳一年的教學後,都能取得可喜的成績。」
2010年,文勁芳教的一名學生獲得全縣英語競賽的二等獎,獲得去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學習的機會,這在校史上是破天荒的。2014年,憑藉文勁芳任教畢業班的出色成績,在全縣中心校英語成績排名中,學校由過去的倒數升至第六名。
文勁芳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福和希望小學一名英語特崗教師,曾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縣級英語知識能力競賽和口語競賽並獲獎。
(本報記者 王曉櫻 魏月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