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勁芳在給學生上課。
從海口到陵水3個多小時的奔波,文勁芳從抱著厚厚一大摞的英語練習冊,準備從陵水車站再坐40分鐘的公交車回到陵水本號鎮的福和希望小學,這已經是文勁芳到這裡教書的第10個年頭。昔日連26個字母都背不全的學生,到如今英語成績全縣第6,文勁芳用10年的堅守和愛心築起了深山孩子的英語夢。
南國都市報記者 譚琦 文/圖
大學畢業扎進深山 「遊戲教學」帶動學生興趣
2007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文勁芳從學長處得知,陵水福和希望小學缺少專業的英語教師,「我讀的就是英語教育專業,那裡的孩子應該需要我。」大學畢業後,文勁芳報名了特崗教師。「學校沒有自來水,教室宿舍都很破舊,條件很艱苦。」學長提醒文勁芳,這些困難沒有阻止她的腳步。2007年8月,文勁芳拉著行李到福和希望小學報到,成了學校歷史上第一名專業英語教師。
山區孩子英語不好,有很多種原因。偏遠地區不注重英語教學,3年級才開設英語課程,學校也沒有專業的英語老師,英語教師都是由語文或數學教師兼任。文勁芳知道孩子的英語基礎差,但第一次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她還是被嚇到了,「畢業班的學生,還沒有一個孩子能背全26個字母。」
學生英語基礎差,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不高,這讓文勁芳感到為難。
但她並沒有因為學生的基礎差而放棄,「我和學生們玩遊戲,背單詞的時候玩『開火車』或『滾雪球』,一聽玩遊戲學生就感興趣了。」文勁芳說,現在學校的設備越來越完善,有了電子畫板,還可以使用課件,英語學習方便了很多。「2012年以前,只有黑板,我只能做一些小卡片讓學生背單詞,還會到海口去買試題帶回來給學生做。」
讓每個孩子都學會英語 10年堅守無怨無悔
2015年9月,文勁芳剛接手六年級的英語教學,班上來了12個什巴小學轉學來的英語零基礎的學生,「什巴小學之前從未開設英語課程,我知道這又是個大挑戰。」經過文勁芳1年的教學,在2016年6月的英語畢業考試中,什巴小學轉學來的12個學生的英語平均分達到了65分,「之前大家都擔心的這12個孩子英語不達標的問題,現在都迎刃而解了。」文勁芳說起來很是驕傲。
在文勁芳的努力下,福和希望小學學生的英語成績也是直線提升。2010年,文勁芳班裡的一名學生獲得全縣英語競賽的二等獎,獲得去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學習的機會,這在校史上是破天荒的。去年,憑藉文勁芳任教畢業班的出色成績,在全縣中心校英語成績排名中,學校由過去的倒數大幅升至第六名。
現在,文勁芳在學校裡教6年級的學生英語,有時還兼任信息技術的課程。「現在學校又多了一個專業的英語老師,輕鬆了一點。」3年特崗期滿後,本有機會走向大城市或者更好的崗位,而文勁芳卻選擇留了下來,而且這一留就是10年。「很多老師都來了又走,我放心不下孩子,也捨不得這些孩子。」文勁芳說,自己已經融入了山區的生活,也在這裡發現了教學的樂趣。
責任編輯: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