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周國平:閱讀經典 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2021-01-15 央廣網

  周國平,中國著名學者、哲學家。上世紀90年代,他以《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一書,漸入大眾視野,其娓娓道來的文學風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辨,形成了獨特的「周氏哲理散文」,集聚了大批的女粉絲。因此,坊間有言,「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19日上午,周國平做客「中國圖書館第十一屆全民閱讀論壇」,以「閱讀與人生」為題演講,並接受華聲在線記者專訪。那麼,閱讀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讀什麼,應該怎麼讀?且聽聽周國平怎麼說。

  問:我們都說,閱讀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在您看來,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周國平:文化競爭力取決於整體精神素質,文化大國必是閱讀大國

  讀書有三種目的:實用(比如讀與職業相關的書);消遣;吸取精神生長的營養,得到精神上的啟迪、享受和提高。第三種是作為精神生活的閱讀,這才是我們所說的閱讀的本義。只有前兩種,沒有第三種,就不能說這個人是有閱讀生活的。

  精神生活是人之為人的高級屬性,人類因此而區別於動物,個人因此而真正作為人而生活。書籍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主要載體,閱讀便是個人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通過閱讀,個人超越時空的限制,與一切時代的優秀靈魂交談,從全人類的精神土壤中吸取營養。

  精神生活分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道德和信仰生活三個方面。人生價值歸根到底取決於精神生活的品質,即精神素質,而閱讀是提高精神素質的主要途徑。閱讀使我們獲得人生最珍貴的價值:優秀,幸福,寧靜。

  閱讀使人優秀。通過閱讀,我們獲取知識,激活理性,頭腦變得聰明。通過閱讀,我們體驗情感,感悟生命,心靈變得豐富;閱讀使人幸福。精神的快樂,滿足人的高級屬性,享受做人的快樂,是幸福的最主要內涵;閱讀使人寧靜。養成了閱讀習慣的人,擁有內在的自足和充實,往往淡薄名利,不易受外界的誘惑,因為他擁有好得多的東西。

  人們常說:閱讀改變人生。這句話很對,但要辨清改變什麼,改變的不是人生的外觀和表象,而是人生的格調、氣象、境界。優秀是成功的前提,在優秀的基礎上,才是真成功、大成功。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民族也是如此,文化競爭力取決於國民的整體精神素質,文化大國必是閱讀大國。

  問:當下,浩瀚的書籍擺在讀者面前,我們卻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您有什麼建議?

  周國平:閱讀經典就是跨越時空去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從精神生活的角度出發,可以把書分為三大類。一是不可讀的書,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啟示或有用的知識;二是可讀可不讀的書,不讀肯定不會有遺憾,世上的書大多屬於此類。三是必讀的書,所謂必讀,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個關心人類精神歷程和自身生命意義的人都應該讀。

  第三類書就是通常所說的經典。閱讀作為精神生活,最合適的讀物是經典。在人類精神探索的道路上,經典原著最可靠、最鮮活、最有趣,也是集中了人類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的寶庫,這個寶庫屬於一切人而又不屬於任何人,你必須走進去,自己去佔有適合於你的那一份寶藏,而閱讀是佔有的唯一方式。

  經典的價值已得到許多世代的公認。書的好壞,誠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鑑別,但古往今來,書籍無數,沒有人能夠單憑一己之力從中篩選出最好的作品來。幸虧我們有時間這位相對來說最智慧和最公正的批評家,經典就是時間這位批評家向我們提供的建議。

  讀經典,要把功夫下在讀原著上,直接向大師學習,少讀甚至不讀那些第二手、第三手的所謂心得、解讀、教輔一類的書。叔本華說:「只有從那些哲學思想的首創人那裡,人們才能接受哲學思想。因此,誰要是嚮往哲學,就得親自到原著那肅穆的聖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師。」對於每一個有志於閱讀的人,叔本華的這一指點都是適用的。

  在名著的範圍內,你會有一個嘗試和選擇的過程。重要的是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非最好的書不讀,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穫。事實上,對於每個具有獨特個性和追求的人來說,他的必讀書書單決非照抄別人的,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個書單本身也體現出了他的個性。我相信在靈魂和靈魂之間存在著某種親緣關係,閱讀經典就是跨越時空去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問:讀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技巧。您認為我們應該掌握怎樣的閱讀方式?

  周國平:不求甚解和為我所用,是閱讀的重要方式

  怎麼讀是由為什麼讀決定的。閱讀是為了內在的生長,讓自己成為精神上優秀的人。根據這個目的,關於閱讀的方法,我提兩條建議。

  一是不求甚解。無論《論語》還是柏拉圖,不妨就當作閒書來讀,閱讀的心態和方式應該是輕鬆的。你不是在做學問,不要刻意求解,不要受阻於暫時讀不懂的地方,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這裡有一個浸染和薰陶的過程,人文修養就是這樣薰染出來的。你內在的東西在積累,你用來理解大師們的資源在積累,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越來越能讀懂,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了。

  二是為我所用。你用不著去死摳大師說的原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對你不重要,讓學者們去爭論去吧。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把它化為你的精神營養,讓你的精神得到生長。讀大師的書,是為了走自己的路。(記者劉玉鋒)

相關焦點

  • 專訪周國平:讀名著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原標題:專訪周國平:讀名著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近日,著名作家、學者周國平在北京參加《琥珀經典文叢》首發式,並於會後接受記者專訪。在談到閱讀經典重要性的問題時,他提出了以上看法。 讀名著就像給一個人的精神「打底子」 當天,面對著臺下朝氣蓬勃的數百名學生,周國平說,他特別羨慕,「現在有出版社把那麼多名著帶到你們面前,我上初中的時候可沒有:少年時代的我,基本上沒讀什麼名著」。
  • 華為閱讀領讀人周國平:幸福是一種能力
    周國平認為,幸福是一種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這種能力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在生命層面上是健康,是家庭,那麼在精神層面上則是事業,是閱讀。此處的閱讀不是為了專業而讀書,是一種為了精神的豐富,心靈的豐富去讀書,主要是指哲學,人文學科,還有文學作品。閱讀是把人類的精神財富變成自己的財富,如果不閱讀,人類創造的這麼多的精神財富是不會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的,如果不閱讀,就不知道有這麼多的好書,錯過了還不知道。
  • 周國平:教育的靈魂是人文精神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國平看來,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靈魂,而人文精神之花應該用三種教育來澆灌,即: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靈魂教育
  • 周國平: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就是幸福的(圖)
    1月9日,著名學者、哲學家、作家周國平應浦發銀行邀請來到南昌,就「超越財富,尋找幸福」這一主題和大家分享幸福哲學。他說,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幸福本身是兩個充滿哲理的字眼,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剛開始人人都以為可以得到,但到了最後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肯定自己已經得到。這點就連常年研究哲學的周國平也不例外。
  • 麥家:去尋找你的「親人」,讀不盡的故事,發現唯一的你
    文:情郵欣賞作家麥家的文章《去尋找你的「親人」》,除了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外,我們還有什麼親人呢?文中幫我們解答:形形色色的書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都有著各自的故事,你在閱讀,你在感受,你不孤獨。讓他們用與你相似的孤獨來溫暖你,活潑你,照耀你,點燃你。
  • 周國平問:誰說「人之初,性本善」?
    周國平問:誰說「人之初,性本善」?1.外在的眼睛看見現象,內在的眼睛看到本質……其實表明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世界的外在運轉與變化,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真理、美、生命、心。2.如果不覺醒,哲學就只是邏輯,信仰就只是姿態,經典就只是文獻,教育就只是培訓,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於自身的……與第一句相似,不同的是突出了大部分人的意志,就是那些短句的最後二字。3.誰說「人之初,性本善」?你見過小孩子殘忍地虐殺小動物嗎?他們能把小鳥活活玩死。
  • 讀往丨專訪周國平:魯迅當年為何會誤讀尼採?
    或者把自己變成圖紙上的一筆,隨意畫上,又被隨意擦去? 閱讀尼採,是現代人的成人式,只有完整經歷了其中的憤怒、刺痛、絕望、興奮,才會真正長大,才會徹底擺脫「類人孩」的狀態,才會真正步入人文世界的殿堂。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上世紀80年代會那場「尼採熱」中,幾乎所有大學生都在閱讀尼採。
  • 「一封家書」寄祝願——周國平三十年文集籤售 女兒啾啾現身
    2017年8月12日下午,由磨鐵圖書、西西弗書店聯合主辦的「一封家書」暨周國平三十年文集(新版)新書籤售會在西西弗書店•北京藍色港灣店舉行。現場周國平先生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家書」,表達自己對女兒大學生活的寄語與希望,同時也傳遞了自己對新一代年輕人成長的關懷與期盼。
  • 感動萬千讀者的「妞妞父親」周國平 只是一個內心平靜的普通人
    周國平這樣描述自己喜歡尼採的理由。在哲學所工作時,他接觸到哲學家徐梵澄先生翻譯的尼採著作《蘇魯支語錄》《尼採自傳》《快樂的知識》等。讀翻譯版尼採著作覺得不過癮,自學德語的周國平自己翻譯了尼採的《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著作。1986年他又出版了研究專著《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用他的話說就是「很大程度上借尼採的話表達『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有生命和思想的自由』的想法」。
  • 周國平:我做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題,只有69分,還沒有初中生分高
    周國平(1945—),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採的著名學者之一。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 若有一個願望能實現,周國平和俞敏洪期望是什麼?
    俞敏洪: 一生只能堅持一個喜歡  陳曉楠:您剛才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最大的困惑就是尋找的過程,這樣一個尋找有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怎麼樣才能真正找到找得準?而給自己創造一個尋找的前提,就是大學期間的一個重要任務。
  • 對話周國平:學語文能力比知識重要 堅持寫日記受益匪淺
    活動上周國平、朱永新與學生們探討語文學習的意義、閱讀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身為多篇文章被收入語文課本及各級試卷的當代作家,周國平說:「語文教學不是培養作家,而是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根的人;語文課要學習的絕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
  • 「立刻說」攜手周國平,解密你的人生哲學
    這是大眾最普遍的哲學問題,當我們一點點剝去自己的思想的混亂,讓所有觀念一起出席這反思的審判,再一點點重新建立起自己認同的價值觀,才能確定出一條滿意的生活出路,至少,是方向。所以生活的滿足遠不止感官的享受,思考生活、領悟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最大的快樂。哲學,也可以成為一種生活的方式。
  • 讀完周國平的語錄,勝讀十年書!
    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周國平的語錄,真的是勝讀十年書!文字如下: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明明不喜歡自己另一半,卻也為了物質和金錢,為了家人跟他在一起生活,苦了自己一輩子。多少人不敢活出真實的自我,都活得很假,很虛偽。其大部分原因,還是沒有錢,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決,註定失敗。其實也有人沒有錢,也活出了真實的自我,但那也只是比較少的一部分。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
  • 周國平:休閒時間在生活中佔的比重越來越高,是社會的趨勢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閱讀尼採有什麼意義?尼採所談的問題是人人都能領會的,特別是現代世界中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尼採哲學所表達的正是現代西方人在傳統價值崩潰時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尋求的渴望,這就是尼採哲學的生命力之所在。——周國平健康的生命狀態和高貴的精神追求本文是《南方都市報》對哲學家周國平的專訪,原載「周國平」微信公號。
  • 《鬼滅之刃》拯救世人的親人靈魂
    《鬼滅之刃》中有著地獄和天堂的說法,而靈魂這一概念在鬼滅之刃當中尤為的重要,無數個人的救贖都是由他們親人的靈魂拯救的。在蜘蛛山的時候,炭治郎陷入苦戰,冥冥之中禰豆子聽到了媽媽的聲音,媽媽的靈魂告訴禰豆子她活著的親人只剩下自己的哥哥了,這個時候的禰豆子覺醒了屬於自己的血鬼術,最終戰勝了強大的鬼,那個鬼也在冥冥之中看到了自己父親母親的靈魂,在父母的陪伴下,一同前往地獄開始自己的贖罪之路。
  • 周國平:永遠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 「我從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沒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不枉此生,意味著要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愛自己,成為自己。 我們不應該為了別人的看法而活。 2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真正不在乎別人的評價,而不只是表面上不在意,內心其實波濤翻滾,被別人的話弄得很難受?
  • 北島、劉慈欣、周國平……給孩子的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憑藉自己的人文積累和智慧,從浩如煙海的經典中,遴選最適合孩子閱讀的經典。 從文學到歷史、從藝術、哲學到科學,打造專屬中國孩子的經典通識書架。如果是孩子自己看,因為文字比較多,大概要小學中高年級(12歲)。如果是親子閱讀,父母讀給孩子聽,那八歲的孩子也能懂。 兒時讀過的好書能影響孩子一輩子。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多是一種浸潤式影響,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 讀書計劃分享室第一期——分享周國平《只有一個人生》
    內容:子墨編輯:紫岸分享一下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周國平的《只有一個人生》,想從幾個方面來講,分別是我為什麼會閱讀這本書,作者的介紹,本書的內容,我最喜歡書中的部分,以及本書對我的影響,還有本書的優點。
  • 周國平:無論人工智慧多發達,人的全面發展還得靠每個人自己
    在此次以「營造教育新生態」為主題的年會上,周國平以《教育新生態中的變與不變》為題,分享了他對「網際網路和自我教育」和「人工智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看法。當談及向人腦植入晶片話題時,周國平表示,把自己的大腦變成一個信息儲存器、文本儲存器,完全放棄閱讀本身的各種快樂、各種享受,這是懶人的理想,結果是變成一個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