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我做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題,只有69分,還沒有初中生分高

2020-12-13 抱膝先生

周國平(1945—),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採的著名學者之一。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本文源自周國平先生的一次演講,原題為《閱讀與成長》,標題為編者所加。

我想重點講講怎麼讀的問題。現在語文教育我是不滿意的,我2017年寫了一本書叫做《對標準答案說不》,小學課本沒有我的文章,但中學課本和中學語文測試卷子經常選我的文章。有個編輯收集了55篇這樣的語文測試卷子,都是用我的一篇文章作閱讀理解題,有測試的題目,有參考答案,實際上就是標準答案,我給每份試卷寫了一個點評,表達我的看法。經常有中學生吐槽說,周老師,你把我們害苦了。有一回我朋友上初中的女兒拿一份試卷給我,說周叔叔你自己做一下。題目是《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我按照考題來做,做完後她按照標準答案給我打分,打了69分,她說你還不如我呢,我得了71分。這裡就有問題了,作者讀了之後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當然,作者自己的理解也不是標準。可是現在這種考試的方式真正能考出一個人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嗎?我覺得不能。

這就是對語文的定位發生了錯誤,現在這種測試的方式,把語文定位為知識,這是錯的。起碼語文不僅僅是知識。現在,語文主要考三種知識。第一,語詞,要寫對,不能寫錯。字寫對是應該的,但這個不是很重要,這是遲早都會的事。我兒子現在五年級,很不耐煩背生詞、背單詞,他經常錯。錯了以後,每個字都要抄五遍、十遍,我經常看見他含著眼淚在抄,有那麼重要嗎?這遲早都會的。

第二,語法修辭。有的卷子裡提問:這段文字用了什麼樣的論證方法?都是我的文字,我說不出來什麼論證方法,寫的時候哪想到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後來我一看,大開眼界,這麼多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正反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等等。太可怕了。如果人寫作時要想這麼多,這篇文章就寫不下去了。讓孩子知道是什麼論證方法,很重要嗎?那段話他理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讓他說出是什麼論證方法。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都是默會的,用不著死記硬背。沒一個作家是因為牢記了這些修辭和語法知識成為一個好作家。

第三,把內容歸結為一些知識的要點。一篇課文,要記住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然後再問你某幾句話的含義是什麼。這些東西拿給我,我自己真說不清楚。

這樣把語文歸結為知識,問題在什麼地方?第一,把理解簡單化了。理解一個文本並不是把這些語法、修辭、段落大意等知識要點拎出來,記住了就算理解了。文本的意義遠遠大於這些知識的總和,意義在這些知識之外,反而被漏掉了。

第二,阻礙了理解。語文教學往往逼迫學生去找標準答案,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理解課文上面。真正的理解過程是什麼樣子的?德國哲學家伽德默爾(Gadamer,1900—2002)提出了一個視界融合的理論,他是哲學解釋學的創始人。他說,面對一個文本,剛接觸時文本的意義對於你來說是外在的,同時,如果一個人的心靈是一片空白,什麼也沒讀過和感受過、思考過,讀一個文本是完全讀不懂的。一個人一定是帶著自己的心靈積累去讀任何文本的,這是閱讀不可違背的一個規律。這恰恰是閱讀的一個前提、一個條件,是件好事情。閱讀理解的過程就是你的心靈積累和文本的意義兩者相互作用的過程,文本的視界和接受者的視界發生了融合。

一個好的閱讀是閱讀者的心靈積累和文本的意義在進行熱烈有效的對話,這才是好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者的心靈積累和文本的意義都在增長。最後你得到的東西並不是文本的一個客觀的意義,沒有的。我相信一個好的文本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它可以讓一代一代人不斷重新理解,這才是好文本。僅僅包含幾個知識要點,那是非常糟糕的文本。

我們在自然的狀態中閱讀時,哪個人會去想語法關係、主題思想是什麼?你會這麼想嗎?想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的人,我覺得是一個傻瓜。自然的閱讀狀態就是一個好文章你讀了以後高興,讀進去了,調動了很多你自己的感受。我們應該讓孩子們享受這樣的自然閱讀過程,不要用那些知識點去敗壞他們的閱讀興趣。

相關焦點

  • 周國平談高考:拿我文章當考題,我都答不對(圖)
    周國平自己修改了不少重複的內容,又新增了許多系統的見解。「全都是我自己一點點弄的,都沒有讓助手給我改。」  周國平在現場面對著排了幾個小時隊的讀者說,自己並不適合演講。「我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別說做講演了,十幾人的討論會我都能躲就躲。」周國平說,「很多善於講演的人,都有很大的表演性,談笑風生,這個我做不到。因為我講的是哲學,講人生道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談心。」
  • 初中英語閱讀題總是失分?送你一句話,幫你遊刃有餘做閱讀!
    各省初中英語試卷題目不太一樣,有的上來就是單選題,有的開篇閱讀理解。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閱讀類題型在初中英語考試中,佔的比重很大!閱讀題其實考察的就是你的閱讀力和理解力。想要翻譯過關首先背單詞,整個初中課本單詞全部背熟,想要人前顯貴,就得背後遭罪,每個單詞什麼漢語意思,不光課本的,課外單詞也需要擴充。腦子裡要有充足的詞彙量才行。閱讀理解一般包括4篇小文章,每篇文章問4個問題。當然這裡我說的是大多數題型。
  • 閱讀理解概述內容的6種方法,熟練掌握一個,得分能提升一個檔次
    9月6號頭條號發布的一篇名為的文章,反響很大,在文中學霸天下君做了個關於閱讀和寫作上的問題調查問卷,發現同學在作答時表達不完整這一項的佔比高達87%;主題不夠明確,寫作思路不清晰的佔80%;不能完整的理解題意佔79%。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遇到閱讀理解和寫作時,表達和理解的問題最為突出。而這兩項要求,也是閱讀寫作的核心。
  • 對話周國平:學語文能力比知識重要 堅持寫日記受益匪淺
    」 觀察當下語文教學:能力更重要 「答語文考卷,我才拿了69分」 2017年春末,長江新世紀推出周國平新書《對標準答案說不:試卷中的周國平》,被譽為是「一份語文教改的意見書」。周國平從這本書的創作初衷說起,與現場的中學生們分享了他對於語文學習的認識。
  • 連文章原作者都猜不透出題老師想什麼,閱讀理解分數怎麼拿?
    這次給大家分享的是: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公式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笑話,某一年高考語文閱讀理解特別難,很多同學做出來的答案與標準答案大相逕庭,就有記者去採訪閱讀理解原文的作者為什麼這麼寫,並讓他做了遍自己的閱讀理解題,結果他只拿了6分,作者說:「我壓根沒想那麼多。」可見出題老師想得比作者還多啊。
  • 對於初中生來說,這份英語閱讀理解題精選100篇,很有必要做一遍
    對於初中生來說,這份英語閱讀理解題精選100篇,很有必要做一遍,因為初中英語考試經常會考!初中英語考試中丟分最多的永遠是閱讀理解題,題量大、分值高、題型多,因此很多同學都會在閱讀理解題上摔跟頭。一張初中英語試卷總分150分,其中與閱讀理解題相關的題目分值佔了總分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閱讀理解題是同學不得不首要解決的重點知識!很多同學在閱讀理解題的時候,總是會因為閱讀短文內容長而放棄,事實上如果文章太長,你可以先把文章後面的問題看一遍,帶著問題去看文章。這樣可以幫助你去掉雜念,提高閱讀速度和解題的正確性。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易忽視細碎知識點匯總
    初中語文大閱讀一般為16分,考生得分主要集中在9-12分數段,然而語文成績想要保證100+,大閱讀需要13分以上。不少學生在考完試後會有這樣的困惑和疑問:我明明已經把老師講的閱讀重點都複習到了,為什麼還有題型不知如何作答?或者覺得自己考得不錯,結果對答案時傻了眼。
  • 英語閱讀理解失分多!如何提高中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水平?
    一個平時英語學習成績很不錯的七年級學生,在最近一次的月考中沒有達到理想的分數,導致整體成績的下滑,看了她的答題卡和她自己對於這次考試發揮不好的原因分析以後,發現她最大的失分部分就在三篇閱讀理解上,三篇閱讀理解一共是15道選擇題,分值一共是30分,只要錯超過五道題以上,就別想著考到100
  • 初中語文:100篇閱讀理解練習題,期末中考複習都用得上,收藏!
    初中語文:100篇閱讀理解練習題,刷完這些題,期末中考複習都用得上,建議同學們收藏!初中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候學生沒有積累下足夠紮實的基礎知識,那麼對於高中語文的學習繼續學習,其實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真題彙編,做完這些題,就知道考試中如何得分了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真題彙編,做完這些題,就知道考試中如何得分了!很多家長都很納悶兒,明明自己孩子在小學時學習成績還不錯,怎麼等到升入初中之後,語文成績就開始直線下降呢?是因為孩子上課不認真嗎?其實只要我們拿一張孩子的語文試卷就可以知道成績下降的原因,在語文考試中,大多數孩子都是在閱讀理解上丟的分!為何會在閱讀理解上丟分呢?主要原因是不重視!還認為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學習一樣,課堂上隨便聽一聽,考試高分!
  • 三年級語文考試考了93.5分,閱讀理解滿分,這一題卻扣分嚴重!
    在本學期第六單元的考試中,小文同學考了93.5分,基礎知識做得非常好,只有聽力題錯了一題,閱讀理解得了滿分。但是最後一題習作,被扣了5.5分,而且沒有看到孩子任何進步,這讓家長有點不知所措。下面我們通過試卷分析,來看看本單元所考的內容都有哪些,有哪些需要提升的。
  •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和作文如何複習?怎樣做才能拿高分?
    對於即將面臨中考的同學來說,可能沒有過多的時間閱讀課外材料,那麼完全可以通過做《初中英語自診斷》的閱讀理解來獲得提高。這些精選自歷年真題模擬題中的閱讀理解能最大限度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水平,做完掃描二維碼聽老師講解,看老師是如何分析長難句?如何搞懂句子間的邏輯關係?如何找到解題的切入點?如何糾正錯誤的解題思維的?
  •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兩大解題技巧
    每一部分的分數分別為:聽力理解30分、知識運用25分、閱讀理解50分、書面表達15分。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發現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閱讀的佔分比竟然如此之大,約佔41.7%。所以我們常說"得閱讀者的天下"。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因為從北京的中考試卷上分析,聽力和知識運用(單選)幾乎不能拉開考生間的差距,幾乎為送分題。
  • 專訪周國平:閱讀經典 尋找自己的靈魂親人
    周國平:文化競爭力取決於整體精神素質,文化大國必是閱讀大國  讀書有三種目的:實用(比如讀與職業相關的書);消遣;吸取精神生長的營養,得到精神上的啟迪、享受和提高。第三種是作為精神生活的閱讀,這才是我們所說的閱讀的本義。只有前兩種,沒有第三種,就不能說這個人是有閱讀生活的。
  • 報紙文章成高考閱讀題 原作者僅得1分
    近日,一篇博客《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而我卻不會做》在網絡上傳播,引起不少網民對出題人甚至高考的抨擊。本報發表於2008年12月24日的《寂靜錢鍾書》被選為福建省2009年高考語文閱讀題,作為作者的本報前實習生周南(化名)自己試做了一遍題,總分15分中只拿了1分。
  • 小學生如何做閱讀理解題
    合理的閱讀理解解題方向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正確率。許多小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往往不知從何處入手,漏題,錯題,偏題比比皆是,失分現象很嚴重,那麼如何提高小學生解答閱讀理解的正確率呢?    一、閱讀是關鍵。
  • 作者回應"高考題打敗原作者":出題者理解我的文章
    文章最後寫道,從鍋裡跳出來的魚「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而閱讀理解的最後一題,正是要求考生對「詭異的光」進行理解。  考試結束後,這套閱讀理解題遭遇不少浙江考生「喊難」,而伴隨著考生一頭霧水,「詭異的光」以及文章原作者鞏高峰隨即走紅。鞏高峰在微博回復一名網友的提問時稱「本來是搞笑的,誰知道有這麼一出」,隨即被理解為「高考閱讀打敗原作者」,並被指其批判試卷出題人。
  • 閱讀理解題原作者20分只得6分 命題者被指"耍流氓"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剛剛結束的蘇州高二年級語文統考中,有一道現代文閱讀理解題目,文章摘選自作家王亞的一篇散文《清明》。有學生考後通過微博直接聯繫上了王亞,並請她作答,王亞也很快作了回應。沒想到對照標準答案,20分的題目,王亞也僅僅能拿6分。
  • 過度解讀作者意思,日本作家做自己的閱讀理解懷疑人生.我當初咋想的來著?
    語文考試中,大家肯定沒少做過關於作者想法、文章中心思想等閱讀理解的題目吧?
  • 2018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1、沒有把握閱讀的根本     針對這一點,我滲透了自己的的吸收創造性閱讀理念及方法,讓學生讀寫結合,從鑑賞文本的角度來學會讀懂文章,如我的圖解構思就是一種解讀文本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能直觀地感知文章的構思與立意:     2、不會將龐雜的閱讀題型進行分類     初中的學習我們就盯著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