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這個超長梅雨季,城市「安全堤壩」是怎樣築牢的

2020-12-17 澎湃新聞

▲7月24日《南通日報》頭版

7月22日,南通宣告出梅。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梅開二度」的感覺揮之不去,因為天氣預報本月內降雨依然頻繁,部分地區還有大雨暴雨。

南通的沿江堤岸上,一直有人在巡邏堅守。「汛情不除,我們不退!」馳援到龍爪巖防汛的市區學田專職消防隊中隊長劉維對記者說,學田地區以老舊小區為主,今年梅期卻沒有一件需消防到場的排澇活兒,半數消防員得以抽身至防汛一線。據市消防支隊統計,今年入梅以來,該支隊一共接到排澇求助26起,大多是道路樹葉或雜物阻礙排水。崇川區和平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陸志明介紹,前幾年他最擔心過夏,因為轄內寺街、西南營幾乎逢雨必澇,如今,因雨汙分流、管網改造到位,通城唯一歷史文化街區的32條街巷告別了雨季「水漫金山」,著實令人欣慰。

這個長達43天的「超長梅雨季」,讓南通城市的建設者、管理者和守護者,受到越來越多的市民點讚。

「大網鐵」,治水排澇「一呼百應」

崇川路58號,南通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這個6月19日剛剛運行的新機構,整合原12345政府公共服務中心職責、市委政法委網格化服務管理職責和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數字城管職責,同時與市大數據管理局實行「一體化運行」,是市委市政府對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按照「城市大腦、智慧中樞」定位,創新打造的市域治理綜合性指揮調度平臺。

22日下午,記者來到指揮中心4樓大廳,看到二三十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查看重點沿岸視頻,監測無人飛機回傳圖像。第一時間收集全市汛情、雨情影響,作出研判預警,是該中心近期晝夜進行的重點工作。

「今年梅期降水量大、持續時間長,給公眾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中心業務受理處負責人施筱筱介紹,據統計,今年梅期該中心「12345」共受理市區涉雨涉汛類訴求495件,集中在房屋滲漏、小區積水、道路積水、農田積水等方面。與2019年同期反映的積水區域主要集中在各小區和施工路段不同,今年訴求焦點在個別重點小區,其中五山新苑地下車庫積水、南山國際一間車庫滲水地面塌陷等問題,被群眾多次重複反映。

「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是南通城市社會治理的法寶。目前,南通市區共計有專職網格員1196人,平均一個社區6名網格員,另外還有數以千計兼職網格員及平安志願者。「今年梅期,網格員們的『鐵腳板』功效顯著,不僅讓暴雨造成的安全隱患能夠在第一時間詳細上報,還對空巢獨居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重點關注,及時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專班錢華介紹,15日上午,中南苑9幢獨居老人吳漢芳家的客廳、陽臺受暴雨影響發生滲漏,網格員第一時間與物業上門察看,妥善解決問題,老人很是滿意。

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副主任黃榮介紹,為了讓各方及時排除群眾反映問題, 中心第一時間啟動重大天氣應急響應機制,提級涉汛類訴求處置全流程監管,建立網絡成員單位應急聯絡工作機制。該中心科學統籌、靠前指導,在確保24小時全天候服務基礎上,及時協調水利、住建、市政園林、水務集團和屬地街道(鄉鎮)等網絡成員單位快速到達、快速處置、快速排險。在統一調度之下,通城今年入梅以來未發生重大安全風險事件,重點區域、主次路段均未出現大面積長時間積水。中心12345平臺回訪信息表明,即便是反映問題的老百姓,對城市排澇工作總體是滿意的。

▲21日下午,軌道交通1號線中鐵十四局世紀大道站工地場外道路無積水,交通秩序井然。

科技利器,智慧防澇顯身手

智慧防汛,是今年汛期頻頻被提及的熱門詞。應用CCTV檢測機器人、聲吶等現代技術手段有效提升管網運行能力,已是南通城市排澇和處理汙水的科技利器。

▲南通市區東快速路與人民中路交叉口,市政人員組成的管網勘測小組,正在操作一臺14公斤重的「爬行機器人」。

雨汙混流、管道破損……不僅會導致水澇漫溢,也影響河道水質。當前,我市採購了一批小型「爬行機器人」潛入地下管網,深入到城市「毛細血管」,查排「疑難雜症」,為管網健康運行提供科技支撐。20日,南通市區東快速路與人民中路交叉口,4名市政人員組成的管網勘測小組,正在操作一臺14公斤重的「爬行機器人」。這臺機器人由爬行器、鏡頭、電纜盤、控制系統四部分組成,工作人員張曉明將鏡頭擦拭一遍,另外兩人小心翼翼地把機器人放進下水道。機器人「下去」半分鐘,就勘測了28米。「在相鄰管口接口處,機器人可通過抬升鏡頭座並360°C旋轉,檢測管口接口情況;此外,還實時獲取管道坡度曲線,判斷淤泥沉積情況。剛才勘測顯示,雨水管道沒有淤積和結構病害。」配合操作監控臺的工作人員劉剛告訴記者。

「雨水管網高質量智慧養護工作主要是採用先進的管道清疏車、吸汙車、CCTV檢測機器人等設備對管道設施進行管道清淤衝洗、功能和結構狀況檢查。」市市政設施管理處副主任邵雪軍介紹,自2018年底啟動雨水管道高質量智慧養護工作以來,目前已經完成雨水管道養護700餘公裡,今年將基本完成南通市區主次幹道的雨水管道智慧養護工作。

智慧防汛,同樣被越來越多企業看重。20日,當記者走進由華榮建設集團承建的南通理工學院圖書檔案館和人防地下室工程現場,映入眼帘的是基坑旁邊停放著4臺移動式汽油機抽水泵,地面和基坑沒有積水。華榮建設總經理陸峰告訴記者:「新型抽水泵的優勢在於小型便捷,且不需要接電源線,可以隨時抽水,排澇便捷。」這個工地通過降排水信息化控制技術、深基坑監測預警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在基坑及坑壁安裝了47個沉降傳感器、12個測斜儀、6個投入式液位計和5個雙軸傾角傳感器,時時監控水位變化,同時增設集水井等蓄水排水設施。今年梅雨季,工地沒有因強降水影響工程進度。

▲華榮建設集團承建的南通理工學院圖書檔案館和人防地下室工程工地上的移動式汽油機抽水泵。

今年防汛期間,各式各樣的科技手段廣泛運用到防汛排澇之中,為高效調度處置提供科學依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市水利局局長吳曉春說,這是我市大力推進智慧治水的一項重要舉措,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科學治水的深度融合。

責任心,城市安全的「壓艙石」

對於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責任心,是保障城市安全的安全網,也是「壓艙石」。

昨天8時58分,南通氣象臺發布梅雨汛期以來的第24次雷暴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6小時我市北部地區將出現雷電活動,並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請加強防範。」針對當前嚴峻的防汛形勢,市氣象局部門黨員爭先,全員值班,24小時「枕戈待旦」,確保在全市防汛指揮系統「前哨崗」打好防汛「發令槍」。市氣象臺副臺長張樹民說,預報員們工作高度緊張,必須緊盯監測圖,根據雷達、地面自動監測站監測實況以及各類數據分析來綜合判斷,確保第一時間將預警信號告知社會大眾,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若是碰上強對流等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從預判到發出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考慮,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才能起到預警作用。」

市氣象臺臺長彭小燕介紹,目前雖然出梅,但防汛仍處於關鍵時期。未來一段時間,每一次強降水過程都是對汛情的再一次「考驗」。市氣象部門已啟動內部二級應急響應,加密服務頻次,三個小時製作一期雨情實況和天氣趨勢預測報告,為及時有效應對災害險情提供決策支撐。儘管現在QQ、微信、電話等溝通渠道非常方便,但每有降水等天氣過程,他們堅持一天至少與市防汛辦兩次當面會商。

南通軌道交通工程為市民廣為關注,近期的密集強降水,給防汛施工造成不小壓力。在軌道交通1號線中鐵十四局世紀大道站項目部,安全總監李春明向記者介紹,這個梅雨季,曾是通城易澇點之一的世紀大道站工地經受了考驗。項目部派專人每日24小時在項目監控中心對現場和周邊的重點防汛排澇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大暴雨來臨時,一旦場外道路產生積水,項目部應急隊員會立即用水馬予以隔離警示,用沙袋阻斷積水向非機動車道擴散,並緊急抽排積水,確保過往車輛行人安全。李春明還介紹,場外大量積水抽入場內的排水系統,會經過三級沉澱後排入市政雨水井,保證安全排暢。

世紀大道站隧道在地下約20米深處,記者現場看到已經成形的地鐵隧道並沒有人們擔心的積水,運輸軌道車輛在裡面安全運行。原來,為確保施工安全,尤其在汛期不澇不淹,他們採用了一系列的科學安全施工方法,將地下連續牆一直建到五六十米深處,形成一個獨立的擋水防水基坑安全系統,做到外面能擋水,裡面能防水,一旦積水迅速排至地上管網,確保安全施工和隧道安全。

「我們牢固樹立『寧可十防十空,不可一次失守』的防禦意識,各項目負責人任第一責任人,每日對工地展開安全巡查,確保汛期建設萬無一失。」軌道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智向記者介紹,目前軌道交通1、2號線19個項目部正不斷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工期正常推進。

當下,江城南通的防汛壓力依然不減,防汛「大考」仍在繼續,治澇防汛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南通城市的建設者、管理者和守護者,在百萬市民的理解支持之下,正以爭先豪情、克難勇氣、科學態度、創新思維、實幹作風,用智、用心、用情接續築牢城市的「安全堤壩」。

採寫:南通報業全媒體記者郭小平 吳銀華 蔣嬌嬌 俞慧娟

攝影:南通報業全媒體記者尤煉

原標題:《南通:這個超長梅雨季,城市「安全堤壩」是怎樣築牢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年南通梅雨季「超長待機」,近期仍有降水
    進入7月以來,經常有小夥伴來問,南通什麼時候能出梅?記者從南通市氣象臺了解到,根據目前氣象資料分析,南通本月中旬仍有降水過程,出梅時間暫時還不確定。自6月9日入梅以來,截至7月11日,今年梅雨期已達33天。
  • 超長梅雨季,8個細節體驗上海城市管理的「繡花功夫」
    超長梅雨季,8個細節體驗上海城市管理的「繡花功夫」 2020-07-16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江南迎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超長梅雨季
    上海氣象部門最新信息顯示,自6月9日入梅以來,梅雨天已超過33天,創造了上海本世紀以來梅雨季最長紀錄。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雨傘+口罩」成為這個梅雨季的獨有特色。潮溼悶熱的梅雨季,加之還不能隨意摘掉的口罩,讓一些人出現急躁、易怒情緒。
  • 告別超長待機梅雨季 這「三道壩」對杭州意味著什麼
    回首這個超長待機的梅雨季,2020年的梅汛,依然猛烈得讓人揪心。這是一個註定會被載入杭州史冊的7月。梅雨季整整「待機」50天,史上罕見的雨量,投諸在杭州的江河之上:截至7月17日,全市面雨量815毫米,為常年梅雨量的3倍, 列歷史第二位。
  • 這個超長的梅雨季,武漢人的菜籃子仍然很豐富
    今年,武漢的梅雨「水龍頭」一擰開就是40多天,在這個超長梅雨季,武漢人的菜籃子並沒有特別受到降雨的影響。「感覺今年梅雨天蔬菜供應挺平穩的。你看周六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也沒有缺菜」。記者採訪劉阿姨時,她直言如果不是記者提醒,她壓根沒有想到梅雨也會對蔬菜供應造成影響。
  • 超長梅雨季致浙江41萬人受災 直接經濟損失逾38億元
    王麗瑋攝 人民網杭州7月20日電 (王麗瑋)今天上午,記者從浙江省2020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曆時50天的超長梅雨季造成共浙江41.01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53萬公頃,倒損房屋3100餘間,直接經濟損失38.4億元。 據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趙孟進介紹,今年梅雨期比常年偏多20天,列1951年以來梅雨期第6位。
  • 超長梅雨季,你的生活節奏被打亂了嗎?
    截至當天, 宜興今年的梅雨季已達34天。 今年梅雨季「超長待機」 今天起,梅雨帶緩慢南落,陣雨或雷雨又將在宜興連續「播出」。截至今天上午8點,我市梅雨量為452.4毫米,超過常年整個梅雨季平均(275.3毫米)降雨量。 今年6月10日,我市正式進入梅雨季。截至今天,「梅姑娘」已在宜停留了34天。
  • 超長梅雨季導致蚊子增多,上海將集中滅蚊三個月
    超長梅雨季導致蚊子增多,上海將集中滅蚊三個月 2020-07-14 1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超長梅雨季告別城市「看海」
    4年前,武漢遭遇疊加強降雨,由於抽排能力不足、骨幹排水通道不完善,中心城區共162處道路出現漬水,城市局部交通受影響較重,被詬病為城市「看海」。2016年開始,武漢市委、市政府開啟了城市「治水」模式。今年,全市61項防洪重點工程在今年汛前按目標節點完成工作任務。在21世紀以來的最長梅雨季,市民們告別了城市「看海」。
  • 超長!暴力!破極值!大數據復盤2020年梅雨季
    中國天氣網訊 2020年的梅雨季已接近尾聲,這是一次必定被記錄的雨季:雨不停地下,無數的紀錄被打破,更有無數勇敢的人讓我們溼了眼眶。中國天氣網梳理今年入梅以來強降雨數據及影響,記錄今年不同尋常的梅雨季。
  • 超長!暴力!破極值!大數據解讀2020年梅雨季
    2020年的梅雨季已接近尾聲,這是一次必定被記錄的雨季:雨不停地下,無數的紀錄被打破,更有無數勇敢的人讓我們溼了眼眶。中國天氣網梳理今年入梅以來強降雨數據及影響,記錄今年不同尋常的梅雨季。入梅早 出梅晚 超長版梅雨季尚未結束2020年第一場梅雨比以往來的都偏早。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顯示,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在6月1日、6月9日和6月10日先後入梅,分別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目前江南區已經在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偏長10天。
  • 武漢結束超長梅雨季 高水位下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7月21日武漢出梅,當日上午部分區域仍有零星降雨 張芹 攝中新網武漢7月21日電 (記者 張芹)經歷了43天超長梅雨季,武漢市21日正式出梅。當日,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通報當前該市防汛形勢。
  • 超長梅雨季導致蚊子增多 上海將集中滅蚊三個月
    今年超長梅雨季,降雨量多,氣溫更適宜蚊蟲的生長。上海最近一次的監測顯示,蚊蟲孳生率已呈上升趨勢,怎麼辦?昨天,上海市愛衛會辦公室傳出消息,已會同市疾控中心在全市部署夏季防滅蚊專項行動:七八九三個月,上海將連續開展集中滅蚊專項行動,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
  • 超長梅雨季,你的身體可能真的「發黴」了
    今年的梅雨季超長待機,眼看著上海梅雨已經持續了30多天,依舊是「梅」完「梅」了,接下來幾天依舊是雨雨雨雨。而且今年的梅雨偏愛早高峰,上班一族都沒能躲過暴雨侵襲。這段時間,醫院的門急診來了不少發燒咳嗽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醫生一問發現他們都有這個共同經歷↓↓前幾天,20多歲的鐘先生突然咽喉疼痛、發燒咳嗽,而且渾身肌肉酸痛。「會不會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 20年以來的超長梅雨季,網上平臺的除溼機、除溼盒賣瘋了!
    20年以來的超長梅雨季,網上平臺的除溼機、除溼盒賣瘋了!40天以上,打破了去年自21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33天的紀錄。在梅雨季,保持衣物乾爽也很重要。很多市民今年在選購洗衣機時會直接選擇洗烘套裝,京東洗烘套裝6月以來成交額環比增長560%。也有很多用戶選擇增加烘乾衣物的電器,烘乾機、乾衣機成交額環比增長165%、119%。對租房一族來說相對廉價的,蘇寧的衣櫃式乾衣機、小型乾衣機同比增長423.7%和857.1%。紫外線消毒燈同比增長2625.08%,雨天裡對陽光的味道特別敏感。
  • 超長梅雨季 背後知多少
    時至7月中旬,2020年的梅雨季,仍在浙江超長待機。  7月15日凌晨,距離梅汛期第八輪強降水結束已一周多,之江大地正翹首盼望著出梅。5時27分,隨著嘉善縣氣象臺發出暴雨橙色預警,梅雨再度浩蕩而來,第九輪強降水按下「啟動鍵」。一天後,長興、嘉善、桐鄉、海鹽、平湖等地氣象部門紛紛將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橙色。暴雨再度席捲浙北。  強降雨一輪接一輪,到底何時才能出梅?
  • 今天 與超長梅雨季說再見
    資料圖「超長待機」的梅雨季終於結束。今年梅雨期長達50天,主要呈現入梅早、梅期長、強降雨區重疊、梅雨總量大等特點。省氣象臺消息,7月18日全省正式出梅,但梅汛帶來的影響卻並沒有結束。
  • 超長版梅雨季還沒走 超長版三伏天又來了
    三伏天「撞上」梅雨季,未來的日子是否要開啟「蒸煮模式」了呢?從目前天氣形勢來看,由於雲系較多,氣溫回升乏力,最近幾天溫度依舊不高,雖已入伏,仍要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昨天鎮江最高氣溫只有27.5℃,早晨的天氣意外地乾燥涼爽,不禁讓人產生了一種「入秋」的錯覺,打開日曆才發現,秋天並沒有來,來的是三伏天。朋友圈就有人發出「入伏好似入秋,史上最涼快三伏天」的感慨。
  • 2020夏令熱線「夏令最行動」|「最長梅雨季」 尋找城市管理8個細節
    第一篇關注「最長梅雨季」的8個城市管理細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應對「最長梅雨季」,如何提高市民群眾的獲得感?我們嘗試從城市管理的8個溫馨細節中去尋找答案。養護人員加強了路況巡查頻次,發現龍翔路部分人行道破損老化日益嚴重,特別是遭遇超長梅雨季,有加快壞損的趨勢。7月13日不下雨,道路養護單位趕緊「見縫插針」,加速改造。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舉一反三,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堤壩
    不過,郫都區這記警鐘再次告誡我們,築牢疫情防控堤壩一刻都不能放鬆。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疫情防控,責任重大。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不僅沒有改觀,相反有加劇趨勢。尤其隨著冬季到來,國內發生零星疫情的風險逐漸增大。在此情況下,就更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進一步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狠抓常規監測,堅持關口前移,細密排查傳染源輸入途徑,堅決築牢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