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感冒發燒患者增加!超長梅雨季,你的身體可能真的「發黴」了

2020-12-20 瀟湘晨報

今年的梅雨季超長待機,眼看著上海梅雨已經持續了30多天,依舊是「梅」完「梅」了,接下來幾天依舊是雨雨雨雨。而且今年的梅雨偏愛早高峰,上班一族都沒能躲過暴雨侵襲。這段時間,醫院的門急診來了不少發燒咳嗽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醫生一問發現他們都有這個共同經歷↓↓

前幾天,20多歲的鐘先生突然咽喉疼痛、發燒咳嗽,而且渾身肌肉酸痛。

「會不會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想到這裡,鍾先生立馬慌了,腦子裡很多不好的想法一個接一個出來,他趕緊前往家附近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以下簡稱嶽陽醫院)就診。

到醫院後,他在醫護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量了體溫,做了核酸檢測,查了CT,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顯示,他沒有感染新冠病毒,而是感冒了。

醫生一番詢問後了解到,原來鍾先生生病前淋了場雨。當天早上,他乘地鐵前往公司,出站時卻發現外面下起了大雨,急匆匆出門的他忘了帶傘。在地鐵口等了幾分鐘後,他看到大雨依舊沒有要停的意思,想著離公司只有幾百米,馬上就到上班時間了,他就一頭衝進了雨裡。

由於雨太大,鍾先生的衣服很快就溼了大半。對此,他並沒有太在意,穿著半溼的衣服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空調房裡,身上溼噠噠的衣服也慢慢被吹乾了。當天晚上,鍾先生就開始覺得整個人有些不舒服。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他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渾身肌肉酸痛,咽痛咳嗽。

嶽陽醫院老年科主任醫師陳鹹川介紹說:

梅雨季裡,醫院裡這類病人很多,而且年輕人居多,基本上都是淋了雨之後因為急著上班沒有及時換乾爽的衣服,辦公室裡又一直開著空調。這些年輕人一般平時工作也很忙,經常熬夜,飲食也不太健康,導致身體透支,在梅雨季裡淋了雨就很容易感冒。」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溼氣」過重今年的超長梅雨季裡,除了像鍾先生這樣淋雨發燒的,還有很多人都反映,不僅家裡的衣服曬不幹,整個人也感覺要發黴了,渾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整個人黏糊糊的,身體有種拖不動的感覺。

陳鹹川表示,這些都和溼氣重有關。如果相比平時,梅雨季裡出現明顯的身體疲乏、頭痛頭重、口苦口膩、食欲不振、大便乾結或溏薄等症狀,就很可能是體內溼邪過重了。

我們常說的溼氣重,分為內生溼邪和外感溼邪。內生溼邪和脾胃虛弱、運化不暢等有關,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但這個季節更容易內生溼邪。還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加重內溼,比如經常熬夜,飲食不節,三餐不規律或是暴飲暴食;經常喝一些冰鎮的、過分寒涼的飲料、啤酒等;抽菸飲酒等。另外,陰雨綿綿、氣候潮溼悶熱等則容易外感溼邪。梅雨季裡,內外溼邪交加,所以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

她表示,從個人體質來說,溼氣又有寒熱之分,寒溼多為肢體困重、口膩、大便溏薄等症狀,溼熱則多為口乾口苦、大便乾結、胃脹噯氣等症狀。

溼氣重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對於本身就有一些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比如慢性消化道疾病等,溼氣重會引發或者加重疾病;對於沒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溼氣重可能不會導致疾病發作,但會引發渾身乏力、頭暈頭痛等症狀,影響工作生活。

陳鹹川建議,出現頭痛頭重,口苦口膩、大便乾結或溏薄等症狀後,可以前往醫院檢查一下,先確認是否因其他疾病導致,以免延誤病情;如果是因為溼氣過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祛祛溼。

跟著醫生學習如何祛溼養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簡單的茶飲等也可以讓我們祛溼養生,跟著醫生一起學習下吧!

1、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陳鹹川提醒,千萬不要熬夜,要保持規律作息。飲食上,清淡飲食,不要過度大魚大肉,這個季節脾胃功能較弱,過多過油的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負擔,難以消化,產生溼邪。多吃新鮮蔬果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切忌過量,切忌暴飲暴食。

同時,不要吃過夜食物,梅雨季裡天氣潮溼悶熱,食物容易變質。一旦吃了變質食物,容易出現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2、切忌穿溼衣服不下雨時,應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衣物、床上用品等要保持乾燥,尤其不可淋雨後長時間穿著溼衣服。對於上班族來說,建議梅雨季裡在公司常備一套衣服和鞋子,以免著涼。

3、了解自身體質陳鹹川表示,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大家對自身體質應有所了解,比如寒性體質的人就不宜吃冰鎮的、過分寒涼的食物飲料;對於溼熱體質的人來說,就不宜吃燒烤、火鍋等辛辣食物。一旦吃反了,就相當於「火上澆油」,會加重溼氣,引發身體不適甚至出現疾病。

4、吃些健脾化溼的食物梅雨季裡,不少人都會自己煮些祛溼湯。

陳鹹川提醒,祛溼首先要了解自身是溼熱還是寒溼。溼熱體質可以用荷葉、蓮子蓮心、薄荷等熬湯或者代茶飲,這些都有清新化溼之功效,還可以喝些紅豆薏米粥,但注意煮的時候不要放過多的糖。寒溼體質的人,可以適量用些生薑茶等祛溼。

如果自己在家調養一段時間後,不適症狀依舊沒有改善,則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有其他疾病,遵醫囑進行調理。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專家:梅雨季淋雨易感冒 渾身乏力、沒精神或因溼氣重
    今年梅雨季超長待機,且今年的梅雨偏愛早高峰,不少上班族都沒能躲過暴雨侵襲。這段時間,醫院的門急診來了不少發燒咳嗽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醫生一問發現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經歷——淋了一場不小的雨。梅雨季「淋雨」患者很多前幾天,20多歲的鐘先生突然咽喉疼痛、發燒咳嗽,而且渾身肌肉酸痛。鍾先生趕緊前往家附近的嶽陽醫院就診。到醫院後,他在醫護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量了體溫,做了核酸檢測,查了CT,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排除感染新冠病毒,是感冒了。
  • 中國江南迎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超長梅雨季
    上海氣象部門最新信息顯示,自6月9日入梅以來,梅雨天已超過33天,創造了上海本世紀以來梅雨季最長紀錄。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雨傘+口罩」成為這個梅雨季的獨有特色。潮溼悶熱的梅雨季,加之還不能隨意摘掉的口罩,讓一些人出現急躁、易怒情緒。
  • 梅雨季來臨,不想家裡潮溼發黴,這些防黴技巧你一定要會
    家具防潮定製家具像衣櫃、櫥櫃、鞋櫃等,它們的材質一般都是木板,木板一旦受潮發黴,不僅容易變形開裂,還會影響柜子裡的鞋子、衣服、包包啥的。所以,梅雨季做好家具的防潮很重要。地板防潮空氣溼度過高,地板表面容易凝結成小水珠,除溼不及時的話,不僅容易打滑,還會導致地板發生不規則的膨脹從而翹起,發黴變黑,嚴重時更有可能生蟲,破壞地板木材。
  • 超長梅雨季,你的生活節奏被打亂了嗎?
    今年梅雨季「超長待機」 今天起,梅雨帶緩慢南落,陣雨或雷雨又將在宜興連續「播出」。截至今天上午8點,我市梅雨量為452.4毫米,超過常年整個梅雨季平均(275.3毫米)降雨量。 今年6月10日,我市正式進入梅雨季。截至今天,「梅姑娘」已在宜停留了34天。
  • Brother不怕梅雨季,因為Brother有 「小雨衣」
    梅雨季節一直不受人們的歡迎,悶熱潮溼感時常令人感到窒息,窗外的顏色也變得像發黴了一樣陰沉。這時候你可能就需要一臺小巧可愛的Brother標籤機。許多東西都經不住梅雨季的侵襲開始黴變發黃。特別是粘貼在食物儲存罐上的標籤,一到梅雨時期就容易發黑黴變,標籤上的字也因為潮溼而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但Brother標籤則根本不用擔心梅雨天的考驗。Brother TZe覆膜標籤擁有的六大特性,可以使它能夠抵抗多種惡劣環境,除了梅雨天,高溫、寒冷都不懼怕。
  • 專家:江南梅雨季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 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孫冰潔)目前,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先後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是否會變身「暴力梅」?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1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江中下遊地區從12日起將進入強降水極其明顯和頻繁的階段,有可能在梅雨季出現極端強降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五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強降水頻發,部分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乾旱、高溫等天氣。
  • 梅雨天TA該「C位」出道了
    近日,各地都已經正式進入梅雨期,連續下一禮拜的雨已經是常態,讓人煩心的莫過於溼漉漉的天氣了,家有寶貝,千萬要注意:孩子衣物換洗要頻繁,不然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尤其是寶寶貼身穿的小內褲,潮溼悶熱襠部很容易滋生細菌,紅腫瘙癢,嚴重還得去醫院。
  • 梅雨季襲來,這些防黴防潮小知識你知道嗎?
    用木箱裝好石灰打開蓋子並將報紙鋪在衣櫥底部和側門可以有效降低潮氣聚集,減少黴菌滋生空調、吸溼器除黴不可少現在的空調大多都具有除溼功能梅雨季節適當增加空調除溼功能的使用頻率據專家介紹梅雨季節很容易誘發和加重多種病情潮溼天氣腸胃易「鬧事」空氣溼度大讓風溼病有機可乘忽晴忽雨容易得溼疹等皮膚病黃梅天心情也有可能「
  • 南方的梅雨天啥時候能走?
    梅雨季也不用出門買菜,家裡就是一個野生蘑菇園,牆角長蘑菇、拖把上也長蘑菇。南方的梅雨天,到最後都是拼內褲的庫存此前數據顯示,天貓 618 兩天時間就售出了828萬條內褲。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這些天全都還給你。梅雨天究竟咋來的?
  • 感冒發燒,該多吃還是該忌口?哪些食物感冒發燒患者忌吃
    感冒發燒在人體疾病中是很常見的,如果季節一變化,或者不小心受涼,都會發生感冒發燒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會選擇忌口,會選擇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而不會像平時一樣大吃特吃。那麼,感冒發燒後,到底是「忌口」還是「多吃」呢?
  • 這個超長的梅雨季,武漢人的菜籃子仍然很豐富
    今年,武漢的梅雨「水龍頭」一擰開就是40多天,在這個超長梅雨季,武漢人的菜籃子並沒有特別受到降雨的影響。「感覺今年梅雨天蔬菜供應挺平穩的。你看周六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也沒有缺菜」。記者採訪劉阿姨時,她直言如果不是記者提醒,她壓根沒有想到梅雨也會對蔬菜供應造成影響。
  • 上海:受梅雨季影響 康乃馨等品種跌價近一半
    記者走訪了滬上部分花市了解到,雖然梅雨天鮮花的成本都有所增加,但不少花店因急於出手「易爛易發黴」的鮮花,並沒有上調價格,反而紛紛打出了「低價銷售」的牌子。不過,部分性喜潮溼環境的「易養」植物的銷量卻有所增長,在個別店鋪中中,紅掌已經脫銷。
  • 20年以來的超長梅雨季,網上平臺的除溼機、除溼盒賣瘋了!
    20年以來的超長梅雨季,網上平臺的除溼機、除溼盒賣瘋了!40天以上,打破了去年自21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33天的紀錄。家住寶山區某商品房小區2樓的王女士給周到君看照片,家裡的牆紙黴了不說,居然連滑鼠墊都發黴了?「我媽給了我好幾個除溼盒。」朱先生表示,家裡的衣櫃現在都放上了除溼盒。「現在條件好了,我們家都開帶除溼功能的空調。」家住老房子的周奶奶似乎覺得現在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
  • 感冒不發燒,是身體不好?長沙專家:沒有好與不好之說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朱文青)「我十年沒發燒了,即使感冒也只是頭痛流鼻涕。網上不少文章稱『長期不發燒,身體反而不好』,這是真的嗎?」胡佳慶介紹,從醫學定義而言,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果把感冒病毒想像成一個入侵者,人體免疫系統就是捍衛我們身體健康的戰士。從感冒病毒入侵身體那一刻,戰爭就開始了!感冒初期,會流鼻涕和打噴嚏,這都是為了把感冒病毒趕出體外。接下來,白細胞開始和病毒戰鬥,並且吃掉它們。
  • 梅雨天不做「潮人」!記住這幾招 梅雨潮溼發黴不用慌!
    但現實卻是……可怕梅雨季節,你準備好了嗎?梅雨季其實每年都要來這一波,翻開教科書,正經的說法是——從我國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常常出現的一段降水量較大、降水次數較頻繁的連陰雨天氣,因為正值梅子黃熟,故名梅雨。
  • 伊島除溼機,一個增加幸福感的小家電,再也不怕潮溼的梅雨季了
    你在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南方的陰雨裡四季發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每年6月下旬開始到7月中旬都是最難熬的時候,梅雨季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 這個時候南方的小夥伴是最痛苦的,一直在默默忍著,如今好了,除溼器的誕生帶來了非常神奇的效果,尤其在南方梅雨季節使用效果更好。
  • 梅雨季來襲,大金溫溼平衡助你安穩換季
    掐指一算,梅雨季又又又又來了啊!「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進入炎炎夏日前的這場梅雨戰,你和你的家,做好對抗準備了嗎?開空調來解除你的悶熱危機,會不會覺得冷?別擔心,大金溫溼平衡了解一下?依託革命性技術,突破普通空調溫溼互相牽制的限制,實現溫度和溼度的獨立控制。
  • 感冒發燒優先選擇輸液?醫生負責的告訴你,這樣做才是對的
    就連日常生活中最常發生的感冒、發燒,有的患者都會直接到醫院通過輸液的方式來進行治療,因為這類患者認為輸液可以讓人的身體更快的恢復健康,比起吃藥來講更加方便快捷。實際上,感冒、發燒之後輸液真的可以讓身體好的更快嗎?答案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感冒發燒之後輸液治療好得快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這種情況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
  • 感冒發燒又中暑?三伏天身體「吃不消」
    近日,記者走訪區內醫院獲悉,近期受到前期雨水後期高溫等天氣影響,感冒發燒的人群較多。此外,也有市民因高溫而中暑。市民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做好相關的應對措施,多喝水和勞逸結合是兩大主要預防途徑。/組圖由佛山日報記者黎漢沿攝(資料圖片)感冒發燒中午時分 輸液室仍滿員記者於7月12日和7月13日將近中午12時分別走訪了區人民醫院總院區和文明院區的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