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958為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籌款事件持續發酵。1月16日,@新京報 記者從中華兒慈會獲得了吳花燕本人在9958 的救助申請表。申請表末尾附有吳花燕及吳花燕弟弟的籤字。
1月17日上午,9958西南救助團隊負責人趙俊霞告訴記者,「申請表上吳花燕的籤字是由弟弟吳江龍代籤。」但據此前央視財經報導,吳江龍曾表示對於9958為姐姐吳花燕的籌款「不知情」。
中華兒慈會為「吳花燕事件」致歉 回應募捐質疑
「吳花燕事件」持續引起公眾質疑,1月16日晚和17日上午,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中華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副秘書長姜瑩、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以下簡稱「9958」)主任王昱,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詳細回應了設定100萬元募款額度設定、撥付2萬元等公眾質疑的問題。
王林代表中華兒慈會向社會鄭重致歉,承認存在操作上不規範、工作上不嚴謹的問題。
同時,面對包括吳花燕弟弟吳江龍、當地基層政府對9958參與救助的情況持基本否認的態度,9958方面表示非常不解,並向本報記者提供了相關文件、視頻、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
焦點一:是否超額募款 募款100萬元為何只撥付2萬元
有媒體報導,吳花燕的病情治療費用並不需要一百多萬元,9958疑似超額進行網絡募捐,備受公眾質疑。
王昱表示,患者通過9958申請救助前,9958執行團隊需對申請人的病情、家庭情況進行核實,並有基層政府的相關證明,醫療部分要和醫生溝通,拿到診斷證明,高額預算還需要主任參與一起評估。
9958西南中心執行團隊負責人趙俊霞回憶說,2019年10月25日團隊在醫院對其他患兒救助時,「病友說有個大學生很瘦,像中小學生,病得很重,我們順便去看了,與主治醫生、患者、患者家屬,一起溝通病情。」
有關評估募款的過程,趙俊霞說,一般人做心臟瓣膜手術需要25萬元左右,當時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向9958團隊反饋,吳花燕病情複雜,除了心臟病,還存在自身免疫缺陷、骨頭緊繃,以及胸牆積液、肺部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一系列問題,身體各項機能達不到手術條件,無法準確預估。
隨後,趙俊霞將吳花燕的情況提供給9958北京項目部。
王昱表示,北京團隊看了相關匯報後,9958確定對吳花燕進行長期救助。
9958項目醫療組根據救助心臟病的相關案例,預算主要集中在四方面:手術費25萬元;術後在重症監護室(ICU)每天1-2萬元,一個月需要20萬元;包括自身免疫系統造成骨頭變形等其他病症的治療,需25萬元;手術之前的調整治療,以及4-5年的術後康復期,總計19萬餘元;在治療上學期間,助困費5萬元,總計近一百萬元預算。
9958西南中心的工作人員將這個數字反饋給了吳花燕。
趙俊霞提供的微信聊天截圖顯示,2019年10月26日,她將生成的募捐文案連結發給吳花燕及其弟弟,並稱「不要放棄,一起努力」。吳花燕回復「謝謝姐姐」。
2019年10月27日,趙俊霞將連結轉發至名為「花燕幫扶群」微信群,吳花燕在群內對群友表示感謝和想念。
同日,9958為吳花燕開通了「水滴公益」網絡募捐;10月28日,又開通了「微公益」平臺籌款。
吳江龍向媒體表示,吳花燕在水滴籌上籌得的約20萬元善款,都打到了她個人帳戶上,除掉已花去的兩萬餘元,其餘善款並未取出或花銷,對9958的款項去哪裡和捐了多少錢都不知道。
趙俊霞說,吳花燕自主在水滴籌的籌款行為9958團隊並不知曉。當9958的100萬籌款目標達成時,吳花燕的同村人士報稱,外面還有平臺在以吳花燕的名義募捐。
在吳花燕、吳江龍籤署的《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中載明了事前條款:已申請9958救助中心的患兒家屬,不得在中華兒慈會的其他項目重複申請;如在其他救助機構申請,須告知。
9958工作人員當時對吳花燕的其他籌款行為不知情。2019年10月30日,趙俊霞通過微信向吳花燕提示,「務必把水滴籌關了,籌滿了治療費已經」。
吳花燕表示次日關閉水滴籌的籌款,同時發出「已籌足預期的醫療費用,特聲明停止籌款」的聲明。
中華兒慈會在1月14日的回應中稱,「2019年11月4日,9958救助中心轉款2萬元(微公益平臺1萬元,水滴公益平臺1萬元)至醫院,用於吳花燕的治療」。
但醫院向趙俊霞表示,醫院開通了綠色通道,可以先進行治療,再付費。
9958後續聲明中提到,當地政府也已啟動救助機制,吳花燕及家屬同時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餘下款項希望預留至手術和康復治療再使用(經核實,吳花燕病情有反覆,尚未達到手術條件)」。因此餘下善款未能撥付至醫院。
撥付的這筆款項,則被院方否認收到過。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宣傳科工作人員1月15日通過媒體表示,醫院並沒有收到這2萬元。
中華兒慈會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出示了中國銀行《國內支付業務付款回單》。
中華兒慈會向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付款回單。
該單據顯示:2019年11月4日,中華兒慈會通過網上銀行向名為「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帳戶支付了2萬元,用途為「9958吳花燕P124275醫療費」( P124275為吳花燕住院編號)。
9958方面表示,不知為何醫院會否認收到付款。
焦點二:9958網絡募捐過程吳花燕姐弟是否知情
依據「微公益」上的吳花燕項目進展報告,2019年10月25日,吳花燕及家屬籤署了《申請表》,進入9958救助流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申請表》上看到,填表日期為「2019年10月25日」,患者為吳花燕、病種為「心臟病」,籤字處的「患兒姓名」為吳花燕、「患兒監護人」為吳江龍。
據媒體報導,吳花燕的家屬多次表示對有關募捐事項並不知情。
吳江龍說,家人對9958平臺以姐姐的名義組織捐助並不知情。
吳花燕的姐姐稱,9958先後發起兩期的總計40萬元的愛心籌款,「吳花燕本人並不知曉」。
9958方面則堅稱,吳花燕姐弟對9958的救助是完全知情的。
趙俊霞說,填表當日,《申請表》是吳江龍去列印的,包含吳花燕名字的《申請表》封面籤字、落款籤字處的姐弟倆名字均為吳江龍所籤。
一位9958的王姓義工說,上午11時左右,曾看到過吳江龍趴在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護士臺上填寫《申請表》,因為吳花燕已經動不了筆,「當時醫院應該有監控,可以調取」。
對於100萬元的募捐數額和在水滴籌上進行的籌款情況,趙俊霞表示,吳花燕姐弟倆同樣知情,「當時吳花燕的嬸嬸,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些醫生、護士也在場」。
因吳花燕病情複雜,2019年10月25日下午,9958工作人員陪同吳花燕姐弟前往條件更好的貴州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查。
「本來想請120送過去,花燕擔心多花錢,堅持坐了計程車。」趙俊霞回憶說,在計程車上,吳花燕出現了兩次短暫而強烈的胃抽搐反應,9958工作人員擔心出現意外,在安撫的同時錄下了幾秒視頻。
記者看到視頻中,吳花燕身穿淺灰色棉服,倚靠在計程車後座上,頭歪向窗戶、雙眼緊閉,左手緊抓計程車後門扶手,身體劇烈起伏,十分痛苦。
到貴州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後,吳江龍背起了吳花燕辦理相關手續。出於工作記錄需要,9958工作人員拍下了兩張現場照片。
住院過程中,由於吳江龍壓力過大,從11月開始,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在後期負責照顧吳花燕。
9958工作人員的募捐情況、票據收集等後續工作,從11月1日起主要與吳花燕的老師侯志雄對接。
在9958拍攝的救助進展視頻中,侯志雄介紹,「目前我們每天有一位老師、一位同學照顧她(吳花燕),總共有三組,每兩天輪流一次」。
趙俊霞還出示了9958與吳花燕、吳江龍、侯志雄以及在有30人的「花燕幫扶群」同學微信群眾聊天記錄。
2019年10月31日18時58分,吳花燕在朋友圈中發了感謝信(落款時間為10月29日)中,提到了「感謝中華兒慈會對我伸出援助之手」。這封感謝信吳江龍同樣也在朋友圈中發過。
「這些都能證明9958一直在參與救助,花燕和江龍對9958的籌款全程都是知悉和同意的」。趙俊霞稱,她對吳江龍稱「家人對9958平臺以姐姐的名義組織捐助並不知情」、「拒絕9958」的態度表示非常不理解。
即便在吳花燕去世的當天,吳江龍還主動與趙俊霞溝通。
據趙俊霞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與吳江龍的最後一次溝通在吳花燕去世的2019年1月13日下午13時許。
吳江龍以微信名「龍遊天下」對趙俊霞說,「姐姐昏迷不醒,可能堅持不來多久,就要走了」。
趙俊霞在微信中回覆說,「怎麼突然這麼嚴重?你們在醫院嗎?我方便去看嗎?」並連續問了兩次「錢夠用不」。
吳江龍說,「夠了」。
趙俊霞表示,這些聊天記錄、視頻和錄音都可以請有關部門依法鑑定,且兩家大醫院都應該有監控,有關部門可以調看當時9958工作人員和吳花燕及親屬在一起的監控記錄,還原事實。
記者今天多次致電吳江龍並簡訊表明了採訪意圖,起初對面無人接聽,後來語音提示已關機。
人民網評:善款豈能是筆糊塗帳?
吳花燕募捐事件還在發酵。近日,民政部對公眾質疑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為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募捐一事作出回應,約談並督促兒慈會向社會公布募捐和善款使用的情況,表示將進一步調查了解,根據情況依法依規採取必要措施。從關注到同情再到質疑甚至憤慨,愛心人士的心情何以坐上了「過山車」?
毋庸諱言,吳花燕的遭遇令人惋惜,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比如媒體報導有失偏頗,自媒體募捐缺乏公信,別有用心之人消費悲劇,等等。然而,相比之下,以公益眾籌為核心的慈善機制的表現尤其讓人失望。公眾不禁要懷疑,如果沒有輿論的關注,剩餘的善款是不是就要石沉大海;倘若沒有監管部門的介入,是不是誰都能發一筆「慈善財」?
回應公眾的這些疑惑,說難其實並不難,把善款明細一曬便知。問題就出在,從發起人資格,到資金使用透明度,再到餘款處理,公益募捐的整個鏈條如同「黑箱作業」,即便是愛心捐贈者對善款的去向和用途也很難掌握。這其中,固然有善款流轉、管理、使用方面的成本考量,但也給藉機圈錢之人以可乘之機。一旦善款或挪用、或截留,肥的是不法之徒,傷的卻是捐贈者,最終受害的將是全社會。
慈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不是一門鑽營的生意,更不能是一本糊塗帳。不可否認,近些年來慈善領域消費悲情、善款不善用等現象呈高發態勢。比如,羅爾事件中當事人涉嫌騙捐、詐捐;再比如,水滴籌員工在醫院掃樓籌款、按單提成;又比如,吳花燕的籌款界面上全憑發起人9958一家之言。我們固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因為慈善個案而拒絕釋放善意。但反過來看,只有嚴查「貓膩」,堵住漏洞,才能讓愛心有處安放,而不是白白流失。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好的說明書。為什麼能擅自打著當事人的名義展開募捐?為什麼籌款百萬餘元卻僅撥款兩萬元用於救助?高達6%的項目執行成本經不經得住推敲?「用於0-18歲困境大病兒童的醫療資助、心理關懷及生活助困費用」的慈善機構為什麼能夠為23歲的吳花燕募捐?民政部此番回應的關鍵,也正是要讓陽光碟機散迷霧。如果反覆消費透支、捂著事實真相、任由謠言四起,那麼就會陷入「塔西佗陷阱」,顏面掃地、公信盡失。
沒有公開就沒有監督,沒有監督,權力就會無限膨脹。慈善是一種基於人性光輝的高尚選擇,而回報這份高尚,既需要善款善用,更需要公開透明。只有更多的公開透明,才能更大程度的守護社會的公義。善款不應再是一筆糊塗帳,慈善不該「燈下黑」。把善款明細公之於眾,才能讓更多人的參與進來。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網 微博 中國青年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