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欣紅
(作者胡欣紅,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衢州市歷史名師;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貴州43斤女大學生去世後揭開的「捐款亂象」,有了最新進展。
1月14日晚,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中華兒慈會」)就媒體報導43斤女大學生獲捐百萬僅收到2萬一事做出回應,稱2019年11月4日,9958救助中心轉款2萬元(微公益平臺1萬元,水滴公益平臺1萬元)至醫院,用於吳花燕的治療。此後,吳花燕及家屬同時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餘下款項希望預留至手術和康復治療再使用(經核實,吳花燕病情有反覆,尚未達到手術條件),因此餘下善款未能撥付至醫院。
中華兒慈會積極面對輿情,固然值得點讚,但這樣的回應,並沒能完全消弭公眾的質疑。
根據此前的報導,吳花燕父母雙亡,與弟弟相依為命。她生活上極度節儉,為省錢長期吃糟辣椒拌飯,很少打飯菜。高中時代的她基本不吃早餐,有時中餐、晚餐也僅吃饅頭,以致營養不良,23歲的她僅1.35米高,體重43斤,且眉毛脫落。
吳花燕的故事經媒體報導後,愛心迅速湧來。短短5天,為吳花燕籌集的治療款就超過了100萬元。而這中間,一些慈善機構或媒體、個人的做法,也遭到了家屬的質疑。
比如,中華兒慈會旗下的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雖然回應了募捐100萬僅轉款2萬的問題,但仍有不少疑點有待說明。
經過受助人授權和確保「專款專用」,是籌集善款的基本前提。但是,9958卻在吳花燕和家屬不知情的情況下,用兩個籌款平臺籌款,並且多籌集了40萬元善款,意欲何為?按照《慈善法》的規定,慈善機構在籌集善款時,應公布負責人個人信息、聯繫方式以及辦公地址,為何在9958緊急救助中心的籌款項目中,並無上述任何信息?此外,在籌款平臺上發布未經吳花燕核實的不完全真實的描述,究竟是真心幫助吳花燕,還是利用她來博眼球和流量?失真的求助信息讓樸實的吳花燕內疚不已甚至徹夜難眠,這樣的「幫忙」到底是幫人還是害人?
一個叫「XX聽新聞」抖音帳號,更是令人莫名其妙。在吳花燕不知情的情況下,以「護燕行動」之名,在抖音平臺上用二維碼收款的方式,為吳花燕籌款,並發布視頻,稱45萬餘元愛心款「已親自交至吳花燕手上」。但吳花燕及親屬表示,沒有收過這筆錢。這筆錢現在何處?
這些事情曾讓吳花燕寒心,也讓家屬失去了對慈善機構的信任。吳花燕的去世令公眾心痛不已,消費悲情的慈善亂象更讓人無比痛心。吳花燕走了,但上述一系列問號,都有待拉直,其中的違規違法行為,也應該嚴肅追責。否則,就會不斷透支社會信任,甚至引發公眾對整個慈善行業的質疑。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的今天,社會公益慈善領域的救助,本是一種有效的彌補方式。但問題是,現實中的慈善活動卻常常泥沙俱下,甚至不乏借公益之名行生意之實的「帶血營銷」。僅以去年為例,就有水滴籌「掃樓」勸病人募捐,扶貧公益平臺發布「幫我兒子買房子」需求等慈善亂象多次引爆輿論。
圍繞吳花燕的慈善亂象再次提醒我們,切實規範公益慈善活動,刻不容緩。在健全、細化相關法律,保證慈善事業有法可依的基礎上,建立並完善多層次的監管體系,構築專業透明的公益慈善運作體系,是關鍵所系。斯人已逝,但消耗和傷害社會愛心的事件絕不能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