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 亟待監管升級

2020-12-24 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蔡佳文)又見預付充值後商家關門,消費者該如何保障自身的權益?

北京的消費者彭女士此前在望京一家美容美髮店辦理了儲值會員卡,但預付充值後商家卻關了門。「卡倒是給我轉了店,但轉後的店離我太遠了,且卡裡的幾千元只能用於最基礎的剪髮,燙染等其他項目都不行。」

在實際生活中,像彭女士這種預付式消費並不少見,但由此引發的消費糾紛也屢見不鮮。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一些實體店商家現金流承壓,進一步加劇了原本就存在的預付式消費亂象風險。對此,一些地方和相關部門已通過推進相關立法、設消費冷靜期等措施,為預付式消費亂象立規矩。

預付卡變廢卡

今年以來,優勝教育、韋博英語、巨石達陣等教育培訓機構陸續出現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關門的情況,涉及眾多消費者,財產損失巨大。消費者手中本應享受折扣優惠的預付卡,變成了一張無法使用的「廢卡」。

事實上,不僅是教育培訓機構,理髮、餐飲、美容、健身等多個行業,都存在企業在收到預付費後跑路的現象。

今年4月,有不少消費者發現餐廳一茶一坐多地門店暫停營業。在一茶一坐的官方微博中,不少辦理過預付充值卡的消費者也在不斷留言詢問退卡退款的事宜。12月16日,一茶一坐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針對因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表示消費者可以2021年3月19日之前進行退卡在線登記。但中國商報記者致電一茶一坐餐飲集團了解具體情況時,電話卻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據了解,諸如理髮店、健身房、洗車店之類的商家,收取消費者預付款的情況較為普遍。一旦出現老闆「捲款跑路」的情形,消費者預交充值卡裡的錢就很難追回,且維權成本很高,消費者往往不了了之,這更加劇了預付式消費市場的混亂。為此,廣大消費者強烈呼籲有關部門能儘快出臺相關法規,對預付卡市場進行規範,保護消費者權益。

多地完善相關立法

一些地方和相關部門已著手推進相關立法、設消費冷靜期等措施,為預付式消費亂象立規矩。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回應消費者關於「老闆捲款跑路,充值卡錢難追回」的相關問詢時說,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協作,積極推動預付式消費立法,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在預付式消費治理上,有的地方通過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為預付式消費建起「防火牆」。如,上海施行《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提出了信息對接、風險警示和信用治理三大核心制度設計,抓住協同監管服務平臺這一關鍵環節,對系統信息對接、資金風險防控、信用管理、社會共治等作出規定,變「被動監管」為「主動預警」;江蘇則通過立法規定「經營者未事先通知已交預付款的消費者並作出妥善安排,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服務又無法聯絡的,視為欺詐行為」,明確將預付式消費捲款逃逸納入欺詐行為;湖南也針對預付式消費存在的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立法探討,規範預付式消費活動,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另外,還有部分地方探索健全完善預付式消費治理體系。如,北京市正在修訂預付式消費服務合同行為指引,推動單用途預付卡立法進程,並在教育培訓、美容美髮等領域探索引入保險機制;江西則通過試點家裝資金存管機制,為消費者建立家裝消費事前保障機制。同時,擇機向其他預付式消費重點領域推廣,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消費環境。

此外,多地還試點推行「消費冷靜期」等措施,探索治理預付卡亂象。例如,今年10月,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倡導健身行業「付款後的7天內未消費無理由退費」,當地10多家健身企業積極參加,向消費者承諾:「付款後的7天內未消費可全額退款。」。不僅是在健身行業,今年《江蘇省預付卡管理辦法》提出消費者付款後有15天「冷靜期」的規定,還對企業發預付卡要提供擔保、預付卡不得設有限期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

還需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如果消費者不小心中了商家預付卡的「套路」,該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權呢?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在退卡退款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備戰建議,要對預付卡合同的內容進行規範,以避免發售商家以格式條款的形式損害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同時,鑑於在預付式消費當中消費者的弱勢地位,以及消費者難取證的實際問題,有關預付式消費的訴訟當中應採取「舉證責任倒置」,即由侵權人負責舉證,證明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或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的舉證責任制度。

「還是要探索治本之道。治理亂象涉及到金融部門、司法部門等多部門聯動,也涉及多個地區之間的協調聯動。因此,需要建立部門、地區之間的聯動機制,以及與此相關的信息共享機制。另外,單一部門的規章效力有限,相關法律法規亟須上升至更高層面,從頂層設計上來防範風險。」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車寧表示。

相關焦點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亂象
    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在於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由此導致商家使用資金的行為缺乏監管、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建議對預付費問題進行專門立法,針對第三方資金託管、預付費使用、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從源頭解決此類亂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 預付消費能否引入第三方監管 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研討會舉行
    預付消費能否引入第三方監管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研討會舉行;調查顯示14%持預付卡消費者有過維權經歷瀟湘晨報長沙訊 會員卡裡充了一年的錢,健身房倒了;錢交了,裝修還沒開始,裝修公司跑了;一口氣給培訓機構交了上萬元的學費,發現退款無門……近年來,伴隨著預付式消費的興起,大量消費亂象也隨之產生。
  • 辦卡容易退卡近乎無門 預付消費竟成「吸金利器」
    趙女士和班女士「踩」的均是預付式消費的「坑」。所謂預付式消費,是指消費者預先向預付卡的發行者支付一定的資金,獲得消費憑證,按次或按期獲得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方式,消費者從中享受一定的優惠。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亂象層出不窮,尤其是去年以來,國內多家知名健身、培訓和早教機構頻現跑路,將備受詬病的預付式消費再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低門檻滋生行業亂象近年來,在私教健身、美容美髮、教育培訓、兒童遊樂等服務行業,預付式消費模式被商家廣泛應用。然而,因市場覆蓋面廣、準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等因素,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並存在維權難問題。家住北京的路女士的女兒今年讀初中三年級。
  • 線上教育狂歡與隱憂:嗨學網等機構誘導式消費亂象叢生
    叢生的亂象4月,上海市消保委聯合多家機構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城進行的調查研究表明,由於培訓機構對相應信息公開不足等原因,對於教育培訓消費,有65.8%的家庭表示遇到過「非常不滿意」的問題。亂象一:誘導式消費。
  • 「韋博英語」轟然倒下 「預付消費」還靠譜嗎?
    韋博英語這種提前交納學費的模式即「預付消費」, 「預付消費」也叫提前消費,是指顧客預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額度消費金額就可以類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到服務,有時還可以獲得商家承諾的額外優惠。從美容美髮辦理儲蓄卡,到超市會員卡,再到健身中心預售年卡,這種消費模式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預付消費」有其積極意義,例如有利於商家籌措資金,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實惠。
  • 跑路頻發,「預付消費」還有多少信用可以透支
    韋博英語這種提前交納學費的模式即「預付消費」,「預付消費」也叫提前消費,是指顧客預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額度消費金額就可以類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到服務,有時還可以獲得商家承諾的額外優惠。從美容美髮辦理儲蓄卡,到超市會員卡,再到健身中心預售年卡,這種消費模式正在中國蓬勃發展。
  • 監管有盲區、發卡無約束等原因導致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維權難
    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發布《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東預付式消費投訴多發存在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有盲區,準入門檻過低、發卡無約束,信用機制不健全,維權成本高,消費者維權觀念不強,風險意識較差等4個方面的原因。
  • 山東預付式消費具有群體性等特點 一宗預付式就業培訓案件...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發布了《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山東省預付式消費呈現「預付式消費具有群體性、涉及人數多、預付費數額巨大」等特點,需公權力介入解決預付式消費中的問題。
  • 兒童近視治療亂象亟待整治
    針灸按摩「降度鏡」宣稱治近視,打著「高科技」旗號推銷治眼神器,眼鏡店開「瞎處方」違規兜售保健品……有媒體近日調查發現,兒童近視治療市場亂象叢生,近視「治癒系」騙局多,亟待加強整治和規範。面對近視治療市場中存在的亂象,相關專家的提示當引起警醒,所謂能治療近視的高科技眼鏡,不過是商家自我炒作。這也就意味著,家長一旦聽信商家的無底線宣傳,不惜花高價嘗試,非但對孩子視力恢復沒有好處,更有可能加重孩子眼疾。比如,有的孩子就因為嘗試所謂「高科技眼罩」配合獨家中藥治療近視,非但視力沒有改善,眼睛周圍還患上了過敏性皮炎。
  • 立法遏制預付卡亂象,效果值得期待
    (11月17日《現代快報》)眼下,「預付式」消費已成為一種新型的消費趨勢。一些商家正是瞅準這一「商機」,推出「充值多少返利多少」「多消費多優惠」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服務,不但讓消費者從中獲取一定的「實惠」,而且商家也能通過「預付式」消費方式留住消費者,並從中獲取利潤。可以說,「預付式」消費方式對消費者和商家而言,這都是一種「雙贏」「共贏」「多贏」之舉。
  • 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 「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
  • 千億級遊學市場亂象叢生:品類龐雜、分段外包、機構亟待監管
    近一個月的新聞報導中,遊學行業亂象叢生。7月21日,某培訓機構遊學團40餘人違規進入昆楚高速公路,參加搭順風車從昆明至大理窮遊的培訓體驗活動。負責人因此舉受到當地交警嚴肅批評。除了令人咂舌的項目環節設置,頻發的安全事件更令家長們惴惴不安。
  • 山東消協提出這6條對策破解預付式消費套路多
    制定地方性法規 彌補立法不足在國家尚未出臺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的背景下,山東省應儘快制定關於預付式消費的辦法或地方性法規,建立預付式消費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包括準入制度、備案制度、交易保證金制度、監管制度、救濟制度等,對預付卡的發行、監管、法律責任等做出明確規定。
  • 又一省開展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看看提出哪些立法建議?
    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預付式消費模式被各個行業充分運用,在為消費者帶來相應便利和優惠的同時,消費糾紛也日益凸顯。為提振消費信心、規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在近日舉行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研討會,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第一屆律師團全體律師就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據、規範內容、發卡信息管理、資金風險控制、信用綜合治理、監管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昆明派菲特健身等多家健身房集體「跑路」 預付式消費有風險
    「今年出現大量預付卡違約甚至老闆『跑路』的現象,再一次暴露了預付式消費長期存在的監管空白。」雲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春坦言:預付式消費已經成為比較普遍的消費方式,但是相關部門對預付式消費的監管機制和對消費者的保護制度還未建立,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預付式消費的經營者、經營過程缺乏有效全面的監管;二是違法成本低以及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導致經營者有恃無恐、消費者維權艱難。
  •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
    預付了一兩年學費,課沒上幾節,校外培訓機構卻「跑路」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頻頻出現,刺痛了家長的神經。據市商務局等部門對市人大代表建議的答覆,我市各部門正採取行動,規範預付式消費。其中,教育局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
  • 消費警示!掌握這些辦法遠離預付式消費陷阱!
    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針對預付式消費等領域投訴易發多發、維權難等問題,發布了《預付式消費需謹慎,籤訂合同是關鍵》的消費警示。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已在美容美髮、健身、餐飲、教育培訓等諸多行業中廣泛應用,新冠疫情讓一些個體私營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遇到一定困難,預付式消費投訴量增加。為更好地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不要貪圖便宜和折扣優惠,謹慎辦理預付卡,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式消費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 消費維權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對消費維權的滿意度依然較低,測試成績已經連續3年墊底,消費維權難題亟待破解。其中,消費執法、消費宣傳、交易安全和權益維護是消費者最希望改進的地方。劉俊海建議,企業要慎獨自律,踐行契約精神,規範經營行為,主動承擔先行賠償責任;行業協會要加強行業自律,制定完善的行業標準,主動清除霸王條款;消費者要理性消費,不要貪圖小便宜;當企業不能慎獨自律的時候,監管部門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實現跨部門跨產業的信息共享,清除監管盲區,形成監管合力,實現協同監管、精準監管、信用監管、能動監管。
  • 切實遏制預付卡行業亂象
    眼下,預付式消費已成為一種新型消費方式。一些商家瞅準這一商機,推出「充值多少返利多少」「多消費多優惠」等舉措,不僅讓消費者得到一定實惠,而且商家也能從中獲取利潤。如果管理規範,預付式消費對消費者和商家而言是一種雙贏。然而,目前預付式消費存在著不少「霸王條款」,飽受消費者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