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爸做給鄭媽的髮簪。
蛐蛐籠:小時候在塘栖,大家喜歡鬥蛐蛐玩。比較考究的人家會用這種蛐蛐籠。鄭爸做了一隻古箏造型的小木籠,頂部凸起的三塊木片可以抽出來,左右兩邊各放一隻蛐蛐,抽掉中間那塊板就開鬥了。
七夕節,鄭爸做給鄭媽的項鍊。
鄭爸做給鄭媽的兩把木劍。
鄭爸鄭媽老家家具的微縮版。
浙江在線1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雯 王璐)24集,每集短短3分鐘,一部叫《爸爸的木匠小屋》的紀錄片最近開始走紅網絡。它講述的是一個曾經是木匠的爸爸,在漫長的歲月裡,怎樣用愛為妻子為女兒親手製作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木藝手工。在女兒的眼裡,父親對母親的寵愛,就是為妻子純手工打造的木藝生活。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個杭州姑娘,叫鄭若行,現在在上海創業。
片子主角就是她的爸爸,叫鄭安全,年少時在老家塘栖做過木匠。今年61歲有餘,與鄭媽媽婚姻32載,實打實的寵妻狂魔一枚。他從年少就愛捯飭木匠活,最喜琢磨些浪漫木器送給妻子,鄭媽媽身邊的小物件幾乎全是他親手做出來,件件真心,千金不換,一做,就是一輩子。
在豆瓣上,網友們為它打出了9.1的高分。「好羨慕被鄭爸寵愛著的鄭媽,也羨慕導演有這麼一個好爸爸!」片子在網上播出後,圈粉無數。大家還發現,酷酷的鄭爸爸,居然還和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撞臉!
由於網友們呼聲太高,本來已經殺青的《爸爸的木匠小屋》決定開拍第三季。
近日,記者來到杭州城中他們的家,見到了這位塘栖木匠爸爸,還有人人羨慕的鄭媽媽。
為女兒,撿起荒廢已久的手藝
女兒是學電影的,從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後,留港工作過,結婚後在上海和同學開了家傳媒公司。最初接到女兒的拍攝邀請時,鄭爸爸並未多想,做木工是自己擅長的,無非就是照著傳統的做做凳子之類的。但他沒想到的是,女兒對他的要求是打破傳統,要和節氣掛鈎,每個節氣發明一樣作品。
「讓我做木工可以,但要跟節氣掛鈎,這有點難。」鄭爸說。
片子開拍時,是芒種。
女兒說,爸爸,你可以做只鳥窩。於是,鄭爸做了一隻可以拆卸的鳥窩。鄭媽媽說,真可愛。
「要不是她讓我這麼做,我是不會去做這些東西的。」爸爸嘴上這麼說,行動卻截然相反。
重陽時,女兒建議:「爸,你就做個拐杖得了。」
「拐杖,也太沒意思了。」鄭爸冥思苦想,敲敲打打了兩天,居然把拐杖做成三折式,打開就是一個小板凳。
快七夕了,爸爸又削了六根小木棍,交錯穿插成項鍊,送給鄭媽媽,簡單而美麗。
片子要收尾時,女兒說,爸爸做個有機關的東西吧。於是,鄭爸又絞盡腦汁,做了個讓人猜不透的密碼盒。最近,鄭爸又開動腦筋,把密碼盒升級成了四位數。他悄悄告訴記者:「密碼的設置,其實利用的是榫卯結構。」
退休後的鄭爸,要籌備拍第三季《爸爸的木匠小屋》,還要開課教年輕人學木工,比從前更忙碌。鄭爸下過鄉,後來參加工作就不再做木匠了。閒來做點小手工,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2018年,61歲的鄭安全退休了。
因為女兒的片子,鄭爸成了網紅,現在還時不時開木藝課堂,教年輕人學木工。「木匠這個行當,年輕人不願意做。我想,太傳統的東西,可能年輕人不喜歡,就想著要改變,做點大家喜歡的。」鄭爸說,他最欣慰的,還是片子播出後,許多80後、90後告訴他,自己也想學做木工了。
他們的愛情,是純手工打造的生活
鄭爸來杭州30年,但他覺得,塘栖才是自己魂牽夢縈的家,「古鎮水北街上的老房子很小,我們正在裝修,打算要搬回去住。」
他們在杭州的家,處處是記憶的氣息——臥房掛著兩人當年的結婚照、女兒五六歲時的家庭合影以及結婚十年紀念照。
打開客廳的櫥窗,鄭爸比較得意的,還是自己鼓搗的小木藝,「塘栖老房子裡的家具,她(鄭媽)很喜歡,可惜帶不來杭州,我就仿製了一套迷你的。」
「我老家是餘杭五杭的。那會兒,家裡要做套家具。」鄭媽回憶,「他17歲時,來我家做木匠,吃住了一個月。我當時覺得這個木匠人挺聰明的。」
後來,鄭爸下鄉去了崇賢,之後又回塘栖工作。鄭媽讀完書,卻去了杭州上班。那個年代,交通不便。兩人談了十幾年戀愛,卻沒在一個地方待過。鄭爸只好寫了無數封信,寄給心愛的人。
鄭爸30歲的時候,終於和心愛的人結了婚。塘栖水北街的老宅,就是兩人的婚房。當年,房間裡的家具,每一件都是鄭爸設計、親手打造的。
家裡的雨傘架、檯燈,還有很多送妻子的小玩意,都是鄭爸的手作。鄭媽拿出一根「老頭樂」,「你看,他做的東西,就是和別人不一樣。人家的都是有齒的,他做這把沒有齒,更好看,用起來也更舒服。」「這個中國結形狀的東西是被撣。我們家的被撣壞了,他就做了這個給我用。」鄭媽笑著說。
40年前,鄭爸初識鄭媽時,送給她一把親手做的木劍,因為她喜歡舞劍。幾年前,鄭媽退休了,鄭爸做了一把更輕盈的木劍送她,劍柄上是妻子的生肖——狗。「還有他給我做的髮簪,真的很好用,上面還有一隻小狗,很可愛吧。」鄭媽如數家珍般介紹著鄭爸的手工,眼裡滿滿地都是愛意。
不過,這麼多有設計有造型的作品,都是鄭爸廢物利用,用家裡裝修剩下的地板料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