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是軍旅女作家劉靜於1993年發表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以父母的第七個子女老七的視角寫成,講述了父親秦德福和母親安傑幾十年相伴的婚姻故事,在父母的婚姻中有互相的妥協、有生活方式的磨合、有突發事件的危機、有兒女終身大事引發的家庭地震……父母兩人就在這些吵鬧磕碰中走出了婚姻最美的樣子,相濡以沫白首偕老。該小說由劉靜親自改編成了電視劇《父母愛情》,播出以後大受好評。今年還以小品的形式搬上了春晚的舞臺,可見這個故事的受歡迎程度。
據作者劉靜自述,這部中篇小說是她與其丈夫吵架時被激將出來的,當時她佔盡了吵架的上風,可是當丈夫質疑她有什麼資格這麼猖狂,軍藝畢業的還不是沒有作品的時候,她就啞火了,決定在最短的時間內炮製出最強有力的武器讓他閉嘴。於是,《父母愛情》這個武器就在作者吵鬧的婚姻生活中誕生了,頗有意思。
在這個小說中,劉靜用幽默的語言講述了父母在婚姻中的磨合與堅守,真實生動地展現了那個時代背景下父母輩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沒有卿卿我我,卻令我們心嚮往之。也許,最好的婚姻就是不斷修行當中能夠相互妥協、彼此扶持、相守一生。
一、婚姻是一場長途跋涉的修行
「我怎麼看,怎麼覺得他倆不般配。我就想,這月下老人也有辦糊塗事的時候。」
小說的開頭老七寫的第一句話就挑明了自己對父母婚姻的疑惑,為什麼看起來存在巨大差異的兩個人能夠走到一起,並勤勤懇懇地開始了漫長的生兒育女的婚姻生活。
父親秦德福是一位農村出身的海軍軍官,母親安傑是一位資本家家庭出身的大小姐。經媒人介紹的初識並不愉快,在父親那股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好勝心和母親的哥哥姐姐現實考量的推波助瀾下,母親在這場戰爭中寡不敵眾地向父親舉起了纖纖玉手。父親母親自此開始了持續一生的婚姻生活,開啟了一場長途跋涉的修行。
1.最初互相的妥協
父親母親是在青島這座景色秀麗的海濱城市結婚的,剛結婚的時候母親對婚後安逸的生活還是基本滿意的,但是得知父親要去一個邊防要塞任職時,氣憤地罵父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十足的大騙子」,在父親獨自去要塞赴任時,母親甚至連出門送他一送都不肯。
不到半年,母親還是妥協了,拖兒帶女踏上了千裡尋夫的路程,成了沒有工作的隨軍家屬,慢慢度過了艱難的適應時期。而父親婚後也心甘情願地接受了諸如飯前便後洗手,飯後用溫開水漱口用溼毛巾擦嘴、睡前要洗臉洗腳洗屁股等後天行為的改造。
婚姻是兩個人的共同體,不是一個人的事,在婚姻當中的雙方為了讓這個共同體健康發展都應該選擇做出互相的妥協,在妥協中可以加強對彼此的愛與尊重,讓婚姻更穩固地發展下去。
2.生活習慣的磨合
母親在生活中比較強勢、還有些潔癖,對父親的樸實總是嗤之以鼻,總想對父親先天的習慣進行徹底的清除。而父親看來,母親身上一大堆毛病,更讓人彆扭。
母親最不能忍受的是父親吃飯時雄壯有力的吧嗒吧嗒聲,父親可以改生活上的各種毛病,但是誓死捍衛吃飯隨意的權利。
因為母親的潔癖也曾和父親爆發過一次爭吵,父親從老家回來餓極了急著進門吃飯,但是母親要求父親洗完澡換了衣服再進家門,父親大發脾氣闖進了家門。
成長環境的不同讓父母的生活習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婚姻生活中的磨合吵鬧在所難免。最終父親在看到鄉下親戚的吃相後終於改掉了吃飯吧嗒聲的毛病,母親胳膊上被蝨子咬的紅疙瘩讓父親心懷愧疚,慢慢接受了母親的潔癖。
3.一張私藏的照片、一個冒出的「兒子」讓父母的婚姻經受考驗
老七在母親的書裡發現了一張穿著西裝的年輕男人的半身照,出於驚人的幻想認為母親有可能是個女特務,把照片上交給了父親。父親質問母親照片是怎麼回事,母親說是高中同學送的,寫的是送給密司安(Mrs.An)留念,父親把密司安說得怪腔怪調,問是怎麼意思,母親把檯燈掃翻在地,歇斯底裡地喊著:「安小姐!安小姐!安小姐!……」
父親在用錯誤的方式表達在乎,他的嫉妒恰恰是愛的表現。而母親在用激動的方式表達憤懣,「安小姐」三個字充滿著母親對青春年華逝去的悲痛與不甘。當晚父親喝得大醉,借著酒勁數落著母親,母親雖然氣憤,但還是用冷毛巾給他擦臉。母親對父親沒有外露的情感表達,但從細節上看她對父親的照顧,那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如果說私藏照片的事件是父母婚姻中的一個小風浪,那麼冒出的「兒子」簡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個長相和父親酷似的農村青年找到父親,一進門就喊爹。母親的震怒和委屈可想而知,第二天就坐客船回了青島娘家。一個月後母親選擇了忍耐,重新回到了家中。
結束一段婚姻比重塑一段關係更容易,母親選擇接受了父親的「錯誤」,冷靜一段時間以後重新面對。時隔多年這件事終於真相大白,原來那個農村青年算是父親的侄子,母親心中潛伏的心結徹底解開了。
二、婚姻最美的樣子是你變成了我,而我成為了你
「他們互相滋潤著,也就是互相影響著,悄無聲息,連他們自己也覺察不到。你父親對你母親是『引黃灌溉』,你母親對你父親是『引灤入津』。這樣你母親就成了農村的土地,有了黃土的質樸;你父親卻在城市飲用水的處理中,成了有漂白粉味道的自來水。」
父母從結婚那天起就開始了相向而行漫長艱苦的長途跋涉,他們慢慢向對方靠攏,卻不小心擦身而過,父親秦德福走上了城市的柏油馬路,母親安傑卻走進了鄉下的田間小道。他們最終變成了對方的樣子。
1.「門當戶對」觀念的認知互換
母親物色了一位陝西籍農村的政治處主任介紹給小姐亞瓊,亞瓊堅決不同意,說是已經和王海洋交往了。母親看不上王海洋,也是堅決不同意,抗爭的壓力下亞瓊吃安眠藥尋短見了。
亞瓊的自殺讓母親迅速衰老了,父親寬慰母親,母親自知理虧一言不發,直到父親說道你也是老糊塗了,亞瓊和那個人門不當戶不對的,他倆怎麼能成一對?聽到這句話後母親爆發了,像個農村潑婦似地大喊大叫:「秦德福,你也配說門當戶對?三十年前你跟我門當戶對嗎?那時候你是什麼,你不也跟那人一樣是個農村人嗎?農村人怎麼啦?農村人就不該也不配娶個城市女人做老婆嗎?」
在父母初次見面時,父親臉上在過春節,而母親認為父親一副鄉巴佬樣兒,很是看不上。如今父母對「門當戶對」觀念的認知徹底互換了。母親原來對「門當戶對」婚姻的渴望已經消失了,而父親卻認為婚姻還是要「門當戶對」的好。
2.對兒女婚姻的態度互換
在小姐亞瓊自殺的事情發生以後,老七的婚姻問題也提上了日程,老七鼓起勇氣和母親坦誠自己有男朋友的事情,母親的表現很淡然,問男朋友是誰。老七說是王海洋。母親僅僅是覺得有點奇怪,說道:「你們都大了,這事該你們自己拿主意,我們同意不同意都無關緊要。」父親的反應就很大了,認定王海洋配不上老七,堅決不同意。在老七想要做父親思想工作的時候,母親搶先一步替她做通了父親的思想工作。
母親在兒女婚姻的問題上變得寬容了,放棄了從自身經歷出發得出的「強擰的瓜也甜」的想法,而父親卻忘了自己曾用「強擰的瓜不甜」來勸解母親不要幹涉兒女的婚姻。
3.父母的角色完全互換了,他們成為了對方的樣子
老七要生孩子的時候,請求父母來幫忙。父親熟悉了下老七住的房子後,挑剔著房子的擁擠和要蹲坑的公廁,而母親馬上檢查老七的產前準備工作,整理著尚未出世的孩子的小東小西,嘴裡還絮絮叨叨些家長裡短,和別人慈祥的媽媽一個樣子。
經過漫長的婚姻生活,樸實的父親變得挑剔和講究了,身上有了母親原來的樣子,而母親反而變得樸實了,不再挺著個腰板緊著張臉,像極了原來的父親。父母在婚姻中慢慢地受著對方的影響,慢慢向對方靠近,在相向而行、艱苦的長途跋涉的修行當中走出了婚姻最美的樣子,你變成了我,而我成為了你。
三、對現代婚姻的啟示
現代社會中,離婚率越來越高,據統計,2020年離婚率較2019年同比增長7.8%,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攀升。現在的婚姻關係越來越脆弱。反觀《父母愛情》中描繪的父母婚姻,雖然有磕碰吵鬧,但是卻能攜手一生,白頭偕老。到底是什麼讓父輩的婚姻更加的穩固?《父母愛情》中給了我們以下幾點的啟示。
1. 接納對方的不完美
秦德福在面對老婆安傑時經常會感覺到她的強勢以及很多彆扭的毛病,他認為對這個給他生育了七個兒女的女人再去計較什麼有失男人的風度,對安傑基本上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這種態度其實都是在接納對方的不完美,在婚姻中我們不應該用應該思維,用自己的標準去認定對方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在婚姻生活中對配偶看不慣的地方,不妨也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放對方一馬也放自己一馬。
2. 要學會妥協與包容
溫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則》裡曾說:「在這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這句話說出了婚姻的真相——沒有不需要磨合的婚姻。
秦德福和安傑的差異可以算得上巨大了,但是他們在婚姻中都學會了互相妥協與包容,克服了因為差異而產生的各種矛盾,使得他們能夠度過婚姻中的各種危機,終於攜手走到最後。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妥協與包容不是一味的退讓,而是學會一種相處的智慧,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正如余光中所說:「夫妻相處是靠妥協,婚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是一對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
3.試著為對方改變
在強調個性強調自我的時代,堅持自我仿佛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是這樣的,你愛我就應該接受我的全部。」言外之意是指責對方要求的改變。在婚姻中的確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但是可以試著改變自己來影響對方。就像父母愛情中「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自己改變了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對方,達到相互尊重、相互適應的目的。
結語
《父母愛情》這部小說和改編後的電視劇比起來,似乎少了一份愛的溫馨,但是多表現出了一份婚姻中的真實。易卜生曾說:「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考驗。」如何能夠通過考驗,這部小說其實告訴了我們答案:用心經營。
父母兩人的婚姻中沒有浪漫的愛的表達,只有不斷為對方付出、改變的實際行動,這些行動都是父母用心經營婚姻的表現,也是一種愛的表達。在悠長的婚姻歲月中,父母兩人相向而行努力向對方靠近的艱難旅途中慢慢變成了對方,走出了婚姻最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