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行丨溫嶺這個小山村竟藏著木活字印刷術,傳承至今已有上百年

2020-12-25 騰訊網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10月28日,

記者來到城南鎮大田村

採訪大田譜師任華多。

高橙產業為大田村的主要產業,

村裡大學生也較多,

任佩瑤、任華森、任鵬、任嬌雲、

任天遊、任文杰、任增輝、

應金祥等多人畢業於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西安交大、華東師大等名校。

大田任氏:四代傳承木活字印製宗譜

在任華多家,記者請任華多拿出《大田任氏宗譜》,他又叫來了同輩任立賡和侄輩任樵漁等人。記者翻閱《大田任氏宗譜》,並聽任家叔侄講述,溫嶺任氏的來龍去脈及任氏修譜傳承譜系漸漸清晰起來。

《大田任氏宗譜》。

據《大田任氏宗譜》記載,任氏祖先是從湖州霅川遷移到黃巖黃山(黃巖任氏譜上寫為璜山)後,再遷移到太平大田的。黃巖任氏始祖任譽,字聞道,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從湖州遷居黃巖黃山,藥山還保存始祖聞道公的千年古墓。現在,每年清明節,大田任氏都要派代表去藥山祭掃始祖墓。

大田任氏始祖三代墓墓碑。

《大田任氏宗譜》保存完好,譜中還有商鉻、方孝孺、謝鐸等名家所作文章。任華多等人說,任氏修宗譜,是從任襄卿即任邦直開始的。任允懋是任襄卿之兄,秀才任琴山之父,任琴山是大田任氏修譜世家第二代,是任華多的祖父,譜名高熾。琴山生三子,其中長子鍾秀(用帆)是任華多之父,第三子任用恩。

任氏修譜第三代傳人為任用恩。「民國時期,我的叔叔曾經在當時的《溫嶺日報》從事排版工作,解放後《溫嶺報》也聘請他去當排版工。」任立賡說,任用恩13歲時就到了報社印刷廠學排版,那時候他用的名字是笛舟,15歲就當老師頭了。與任用恩一起在民國《溫嶺日報》印刷廠的,還有管機械的任用恆,兩人都住在牛軛街。

任用恩書寫的賀聯。

據說,任用恩「捉字」很快,在任華多等人的記憶中,後來排版印宗譜,任用恩「捉字」時沒電,煤油燈點起來,照樣「捉字」飛快。在任華多等人印象中,任用恩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但會寫一手好字,生前經常為村裡人寫春聯,1986年版《大田任氏宗譜》封面的字也是他寫的。任用恩還會畫畫,畫的是才子畫,就是畫梅蘭竹菊之類的花鳥畫,也會做龍燈和其他一些花燈,大田村過去滾龍的龍燈,都是他做的,只是沒有照片留下來。他在98歲高齡時去世。

生於1945年的任華多等是任氏修譜的第四代傳人,小時候曾在田基鄭丙生(詩人,清舉人趙佩茳學生,民國梅社社員,《花山續志》有傳略)家的私塾裡讀過半年書,後來轉到沿坑小學讀書。初中時考入溫嶺縣第一中學(即溫嶺中學前身)。到高中時,1962年,因糧食困難,還沒有畢業,就回家務農了。

任華多是跟著任用恩開始修譜生涯的。因為種種原因,修譜被當成封建之事,很長時間都不能修,任華多記得他們所修的第一堂宗譜是龍潭村嚴氏(當時是沿坑村)的宗譜,是在1984年左右。一兩年後,大田任氏也開始修譜,1986年修成。與任華多同輩的任立賡、侄輩的任樵漁等也參與,如任立賡就做過「挈丁」(即抄丁,修譜術語,登記入譜人口信息)的活。

「嚴氏共修過兩次譜,都是我修的。還有東遼王家、朱家兩家,也修過兩次,山岙陳家、縣城西門外王家、城東河邊王家、洋河葉家、橫山鄭家、松門蒼山施家,都是我修的。」

「捉字」口訣:快速排版的奧秘

許多人知道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作坊,殊不知,在大田村,竟也保留著木活字印刷術。任華多等印譜所用的木活字,是上代傳下來的。

排版「捉字」口訣。

對於木活字排版,原來,有一套專門「捉字」的口訣。他們為記者拿來任用恩手寫的「捉字」口訣,據說與網上的版本大同小異,口訣共150多字:

「君王立殿堂,朝輔盡純良。庶民娛律禮,平太淨封疆。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西無所有,聊贈數支春。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士窮見節義,國破別堅貞……玄黃赤白,父母叔孫,老小去來……(以上均為繁體字)」

口訣中的字,代表的是各個偏旁或常用字,像「折梅逢驛使」,折字就代表提手旁,梅字代表木字旁,不過,林、森、楚另列在林字(口訣是「林叢威虎豹」一句)所在的字盤內。

「『君王立殿堂』,這五個字所指的偏旁的字,都在第一盤裡,『朝輔』也在第一盤裡。像排『任太孺人』這幾個字,任字是單人旁,對應的是『折梅逢驛使』的使字所在的字盤裡,太字即『平太淨封疆』的太字所在的字盤裡……」

除了上面這些字對應的偏旁所在字盤,還有序盤和門前盤,序盤是排譜序常用的字,如「之乎者也」等,而乾隆、道光、順治、宣統之類的年號用字,一二三四、年月日時、天幹地支用字都在門前盤。

大田村民居。

同一偏旁的字很多,「捉字」時是如何快速找到想要的字呢?任華多說,還有一套口訣是:「橫豎撇勾點框」,就是一個字最後的構件,如果是橫的,排在前面,如果是方框的,排在最後,像譜字,最後一個部位是口,所以排在言字旁的最後面,任字最後的部位是橫,排在人字旁所有字的前面。

任華多說,鴻雪文社所編排的宗譜,基本上都是歐式的,這是宋代歐陽修傳下來的譜式,只有山岙陳家改用蘇式編排。而六本歐式的家譜,修成蘇式的,只要四本就夠了。

關於修譜的工價,任華多估算了一下,一天200元也賺不到了。任華多的兒孫生活都比較好,也不想從事這個職業,他有點擔心這門古老的技藝無人傳承。他也知道,有些譜師已改用電腦排版,工效提高,但是他已70多歲,不想再折騰了。

果樹花卉種植有特色

大田村有關橙子的牆繪。

高橙是原大田村的特產,多種植在殿咀頭塘內,大田人還包田種植,村口的高橙雕塑顯然也讓人感覺到他們的自信。

紅美人豐收。

任立賡之子和任德貴的兩個兒子共同組建了奮躍果蔬專業合作社,承包了村裡的60多畝復耕地,種植了葡萄柚、紅美人、黃梨、桑葚、水蜜桃、珍珠李、黃桃、春香柚等。現在,葡萄柚和紅美人掛滿了枝頭,紅美人已可上市。

建設中的杭紹臺鐵路,將穿過這片果園,也經過田雞背路廊上邊(高架橋)。大田任氏的始祖克燕公及子孫三代墓,也將因鐵路建設而遷移。

錦尚多肉基地。

在原田基村,則有溫嶺市錦尚花卉專業合作社,田基人鄭亮寶、鄭休亮兄弟投資三四百萬元在村裡承包了40多畝地,以大棚種植三色堇、姬朧月、粉紅女郎、琦羅、淡雪、紫霧等2000多個品種的多肉植物,暢銷路橋等地。

原大田村的保界廟為阮六山魈廟,「山魈,我們這裡也稱之為獨腳山魈,是山裡的一種妖怪。」山魈壽日是八月十四,阮六壽日是二月初五,大田村的阮六山魈廟主祀山魈,因此,演戲慶賀也大部分選在八月十四山魈壽日。原田基村的保界廟為楊府廟。

溫淑承徽匾。

大田村任氏上間,保留著一塊「溫淑承徽」四字匾,匾是為表彰任允懋之母而送的,宗譜中有光緒三十三年孫婿陳鑑所作《林母任太孺人傳》。

- End -

文圖丨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曉慧

編輯丨蔣路婭 審核 | 黃慧慧 校對丨季虹希

相關焦點

  • 中國木活字印刷術的「活化石」
    木活字排版  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位於瑞安市高樓鎮平陽坑社區東源村,東源木活字印刷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這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  這裡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完整地再現了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業場景,是活字印刷術源於我國的最好實物證明。2008年6月14日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以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為主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8年丨丈量一萬多公裡,他用鏡頭記錄瑞安「中國木活字印刷術」傳承...
    在瑞安市有這麼一位攝影家,他歷時18年,跑遍浙南閩北60多地,行程一萬多公裡,用一張張照片記錄瑞安市木活字薪火傳承的歷程,見證了瑞安市「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名錄後十年的可喜變化。在攝影家吳小淮的家裡,記者看到了這本厚厚的「梨墨春秋」瑞安木活字印刷影像志。翻開書,一張張印刻著歲月的照片映入眼帘,吳小淮向記者介紹起了這一張張影像背後的故事。
  • 「木活字」搬上高校錄取通知書
    資料照片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引發網友熱議。目前該校5200份錄取通知書已印製完成,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將於8月20日前後寄出。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
  • 浙江這所大學把「木活字」搬上錄取通知書
    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引發網友熱議。目前該校5200份錄取通知書已印製完成,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將於8月20日前後寄出。瑞安木活字印刷是浙江省瑞安市的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它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以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為載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化振興|製作老宋體字庫,還想出版教材,這位木活字傳承人最大的...
    這段時間,木活字印刷術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志仁一直在書寫老宋體反字,計劃做一卷老宋體字庫。它以新華字典為原型,將字典收錄的所有單字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成老宋體,形成字庫。「這1萬多個老宋體字,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木活字印刷術中所運用的老宋體,能讓木活字印刷術更好地傳承發展,也是我作為木活字傳承人應該做的。」王志仁說。
  • 「中國活字印刷術」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啟幕
    在11月28日舉行的「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履約實踐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葉菁及溫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湯筱疏相繼發表致辭,對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保護工作表示支持和肯定。
  • 物以載道,撇捺之間展現「溫州經驗」——「中國活字印刷術」履約...
    活動通過舉辦紀念大會、研討會、成果展、溫州文博會瑞安分會場以及平陽坑鎮東源村的木活字文化基因解碼展示、宗譜展、非遺集市等形式,向社會集中展示了「中國活字印刷術」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十年的保護實踐成果,進一步梳理和挖掘活字印刷術保護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為溫州繼續傳承發展包括「木活字印刷術」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堅實的力量。
  •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十站—莆美鎮陽霞村(全程視頻+圖文)
    陽下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陽霞城堡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城堡共闢有大小城門8個:南為「協恭」、北為「拱辰」、東為「若華」、西為「韶鏞」以及4個水門至今依然如故。其中若華門與鴛鴦樹、曲尺池、鼓樓頂,自古以來為陽下村的四大名跡,也是海外尋根問祖的重要標誌。
  • 在溫州傳承800多年的「老宋體」將登陸word!背後有個了不起的故事
    源於傳承800多年的木活字印刷術敲幾下鍵盤,一套「老宋體」字樣的繁體字就出現在電腦屏幕上,橫細豎粗,方正美觀,這套新字體就來自「東源木活字」字體庫。如此便捷的背後是瑞安首個木活字字庫的產生。這個「東源木活字」的字體有什麼神奇呢?它來自於傳承800多年的木活字印刷術。東源木活字全稱是東源木活字印刷術,它的名字來源於浙南飛雲江畔的一個靜謐山村——瑞安市平陽坑村東源村。
  • 活字印刷術是雕版印刷的升級版,那它的優勢有哪些呢?
    但它仍然費時費力,印刷一頁書就要雕刻一塊版,雕印一部書,其製版工藝仍很費時,在總結前人和當時雕版印刷術經驗的基礎上,畢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昇的發明,在著名的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留下了最可靠的記載。
  • 印刷術的發明及影響
    此後印刷術傳到了日本,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地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不懈的研究才發明的。印刷術的發明對文化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乃至於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也極其重要。雕版印刷術是在唐代發明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用刻刀把木板上的繁體字雕刻成凹凸不平的陽文。同時把木板上的其他空白的地方去掉。使文字凹陷,並用墨汁刷上。然後把紙放到木板文字上,就可以把字拓印到紙上。
  • 北宋時期早已發明活字印刷術,為何到了明代人們仍熱衷於雕版印刷
    沈括稱此法「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實際上這種方法亦存在很多局限,不然畢昇也不會反覆研究實踐8年才定型。首先,膠泥字塊的製作難度很高,它不如雕版木刻工藝操作簡便、字體美觀、不需燒制。而且煉製後會有變形開裂的風險,即使勉強能夠使用,字體質量也會下降。
  • IN視頻|這座博物館藏著印刷術的「前世今生」
    印刷,將文字、圖像等附著於某物,對於世界文化的古今傳承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今天,【打卡龍崗博物館】系列推出第三期,我們到深圳市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一起追溯印刷術的「前世今生」。深圳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以中國印刷技術發展史上三個裡程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首創、漢字信息處理雷射照排技術的重大突破為重點,以圖像、實物、仿製品及動畫等形式濃縮、系統地再現了我國印刷術起源、發明、發展過程。世界第一臺印刷機是什麼樣子的?線裝書的線是怎麼裝上去的?紙又是怎麼造出來的?該館古、近代設備展示區內,一臺臺頗有年代的印刷裝訂機器,仿佛可瞬間把觀者拉回到過去。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溫州大學:「木活字」搬上錄取通知書
    光明日報記者 陸 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餘海群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引發網友熱議。目前該校5200份錄取通知書已印製完成,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將於8月20日前後寄出。
  • 溫州旅遊體驗師走進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借著溫州旅遊體驗師參加2020「詩畫浙江溫潤之州」溫州鄉村旅遊文化節,瑞安市鄉村旅遊嘉年華在瑞安曹村的活動為契機,下午體驗師們採取串串走的方法行走了瑞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中國東源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位於瑞安平陽坑鎮東源村。
  • 冒著雨撐著傘 上百媒體人在溫州瑞安看見了啥?
    封面新聞記者席秦嶺12月5日,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細雨紛紛,但擋不出逾百位媒體人的熱情,他們冒雨參加了第五屆中國報業新媒體大會暨「美麗中國行」百媒看瑞安大型採風活動。活字印刷至今活在這裡引發嘉賓連發6條抖音讚嘆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你可知道,在當下,還有一批人在默默傳承著活字印刷技術?
  • 這所大學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到了錄取通知書上
    近日,溫州大學以瑞安市東陽村的木活字印刷技藝為創意點,打造了獨一無二的「木活字」錄取通知書,引發網友熱議。溫州大學2020年本科錄取通知書據悉,瑞安東源村的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迄今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