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10月28日,
記者來到城南鎮大田村
採訪大田譜師任華多。
高橙產業為大田村的主要產業,
村裡大學生也較多,
任佩瑤、任華森、任鵬、任嬌雲、
任天遊、任文杰、任增輝、
應金祥等多人畢業於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西安交大、華東師大等名校。
大田任氏:四代傳承木活字印製宗譜
在任華多家,記者請任華多拿出《大田任氏宗譜》,他又叫來了同輩任立賡和侄輩任樵漁等人。記者翻閱《大田任氏宗譜》,並聽任家叔侄講述,溫嶺任氏的來龍去脈及任氏修譜傳承譜系漸漸清晰起來。
《大田任氏宗譜》。
據《大田任氏宗譜》記載,任氏祖先是從湖州霅川遷移到黃巖黃山(黃巖任氏譜上寫為璜山)後,再遷移到太平大田的。黃巖任氏始祖任譽,字聞道,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從湖州遷居黃巖黃山,藥山還保存始祖聞道公的千年古墓。現在,每年清明節,大田任氏都要派代表去藥山祭掃始祖墓。
大田任氏始祖三代墓墓碑。
《大田任氏宗譜》保存完好,譜中還有商鉻、方孝孺、謝鐸等名家所作文章。任華多等人說,任氏修宗譜,是從任襄卿即任邦直開始的。任允懋是任襄卿之兄,秀才任琴山之父,任琴山是大田任氏修譜世家第二代,是任華多的祖父,譜名高熾。琴山生三子,其中長子鍾秀(用帆)是任華多之父,第三子任用恩。
任氏修譜第三代傳人為任用恩。「民國時期,我的叔叔曾經在當時的《溫嶺日報》從事排版工作,解放後《溫嶺報》也聘請他去當排版工。」任立賡說,任用恩13歲時就到了報社印刷廠學排版,那時候他用的名字是笛舟,15歲就當老師頭了。與任用恩一起在民國《溫嶺日報》印刷廠的,還有管機械的任用恆,兩人都住在牛軛街。
任用恩書寫的賀聯。
據說,任用恩「捉字」很快,在任華多等人的記憶中,後來排版印宗譜,任用恩「捉字」時沒電,煤油燈點起來,照樣「捉字」飛快。在任華多等人印象中,任用恩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但會寫一手好字,生前經常為村裡人寫春聯,1986年版《大田任氏宗譜》封面的字也是他寫的。任用恩還會畫畫,畫的是才子畫,就是畫梅蘭竹菊之類的花鳥畫,也會做龍燈和其他一些花燈,大田村過去滾龍的龍燈,都是他做的,只是沒有照片留下來。他在98歲高齡時去世。
生於1945年的任華多等是任氏修譜的第四代傳人,小時候曾在田基鄭丙生(詩人,清舉人趙佩茳學生,民國梅社社員,《花山續志》有傳略)家的私塾裡讀過半年書,後來轉到沿坑小學讀書。初中時考入溫嶺縣第一中學(即溫嶺中學前身)。到高中時,1962年,因糧食困難,還沒有畢業,就回家務農了。
任華多是跟著任用恩開始修譜生涯的。因為種種原因,修譜被當成封建之事,很長時間都不能修,任華多記得他們所修的第一堂宗譜是龍潭村嚴氏(當時是沿坑村)的宗譜,是在1984年左右。一兩年後,大田任氏也開始修譜,1986年修成。與任華多同輩的任立賡、侄輩的任樵漁等也參與,如任立賡就做過「挈丁」(即抄丁,修譜術語,登記入譜人口信息)的活。
「嚴氏共修過兩次譜,都是我修的。還有東遼王家、朱家兩家,也修過兩次,山岙陳家、縣城西門外王家、城東河邊王家、洋河葉家、橫山鄭家、松門蒼山施家,都是我修的。」
「捉字」口訣:快速排版的奧秘
許多人知道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作坊,殊不知,在大田村,竟也保留著木活字印刷術。任華多等印譜所用的木活字,是上代傳下來的。
排版「捉字」口訣。
對於木活字排版,原來,有一套專門「捉字」的口訣。他們為記者拿來任用恩手寫的「捉字」口訣,據說與網上的版本大同小異,口訣共150多字:
「君王立殿堂,朝輔盡純良。庶民娛律禮,平太淨封疆。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西無所有,聊贈數支春。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士窮見節義,國破別堅貞……玄黃赤白,父母叔孫,老小去來……(以上均為繁體字)」
口訣中的字,代表的是各個偏旁或常用字,像「折梅逢驛使」,折字就代表提手旁,梅字代表木字旁,不過,林、森、楚另列在林字(口訣是「林叢威虎豹」一句)所在的字盤內。
「『君王立殿堂』,這五個字所指的偏旁的字,都在第一盤裡,『朝輔』也在第一盤裡。像排『任太孺人』這幾個字,任字是單人旁,對應的是『折梅逢驛使』的使字所在的字盤裡,太字即『平太淨封疆』的太字所在的字盤裡……」
除了上面這些字對應的偏旁所在字盤,還有序盤和門前盤,序盤是排譜序常用的字,如「之乎者也」等,而乾隆、道光、順治、宣統之類的年號用字,一二三四、年月日時、天幹地支用字都在門前盤。
大田村民居。
同一偏旁的字很多,「捉字」時是如何快速找到想要的字呢?任華多說,還有一套口訣是:「橫豎撇勾點框」,就是一個字最後的構件,如果是橫的,排在前面,如果是方框的,排在最後,像譜字,最後一個部位是口,所以排在言字旁的最後面,任字最後的部位是橫,排在人字旁所有字的前面。
任華多說,鴻雪文社所編排的宗譜,基本上都是歐式的,這是宋代歐陽修傳下來的譜式,只有山岙陳家改用蘇式編排。而六本歐式的家譜,修成蘇式的,只要四本就夠了。
關於修譜的工價,任華多估算了一下,一天200元也賺不到了。任華多的兒孫生活都比較好,也不想從事這個職業,他有點擔心這門古老的技藝無人傳承。他也知道,有些譜師已改用電腦排版,工效提高,但是他已70多歲,不想再折騰了。
果樹花卉種植有特色
大田村有關橙子的牆繪。
高橙是原大田村的特產,多種植在殿咀頭塘內,大田人還包田種植,村口的高橙雕塑顯然也讓人感覺到他們的自信。
紅美人豐收。
任立賡之子和任德貴的兩個兒子共同組建了奮躍果蔬專業合作社,承包了村裡的60多畝復耕地,種植了葡萄柚、紅美人、黃梨、桑葚、水蜜桃、珍珠李、黃桃、春香柚等。現在,葡萄柚和紅美人掛滿了枝頭,紅美人已可上市。
建設中的杭紹臺鐵路,將穿過這片果園,也經過田雞背路廊上邊(高架橋)。大田任氏的始祖克燕公及子孫三代墓,也將因鐵路建設而遷移。
錦尚多肉基地。
在原田基村,則有溫嶺市錦尚花卉專業合作社,田基人鄭亮寶、鄭休亮兄弟投資三四百萬元在村裡承包了40多畝地,以大棚種植三色堇、姬朧月、粉紅女郎、琦羅、淡雪、紫霧等2000多個品種的多肉植物,暢銷路橋等地。
原大田村的保界廟為阮六山魈廟,「山魈,我們這裡也稱之為獨腳山魈,是山裡的一種妖怪。」山魈壽日是八月十四,阮六壽日是二月初五,大田村的阮六山魈廟主祀山魈,因此,演戲慶賀也大部分選在八月十四山魈壽日。原田基村的保界廟為楊府廟。
溫淑承徽匾。
大田村任氏上間,保留著一塊「溫淑承徽」四字匾,匾是為表彰任允懋之母而送的,宗譜中有光緒三十三年孫婿陳鑑所作《林母任太孺人傳》。
- End -
文圖丨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曉慧
編輯丨蔣路婭 審核 | 黃慧慧 校對丨季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