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異的學習成績、十三歲憑藉盲填數獨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一戰成名、數次代表國家隊出徵數獨比賽且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孫徹然同學的身上從來不乏讓人豔羨的光環。她年紀雖輕,卻有著超脫年齡的冷靜與定力。
孫徹然
在採訪她之前,我們也曾想像過,這樣一個優秀得讓人產生距離感的人會擁有怎樣的生活,會不會像影視劇裡拍攝的那樣日夜苦練,以求在每一場比賽都擁有無懈可擊的表現。但是採訪之後才發現,事實與我們想像的不盡相同。
2013數獨世界錦標賽個人第五、U18第二、團體第一
2014數獨世界錦標賽個人十二、U18第三、團體第三
2015數獨世界錦標賽個人第七、U18第一、團體第二
2016數獨世界錦標賽個人第八、U18第三、團體第二
2018數獨世界錦標賽個人十四、U18第四、團體第二
探索數獨之路
孫徹然與數獨的結緣意外的簡單。「因為數學成績優異,可以在二十分鐘內做完別人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數學卷子,老師推薦我參加了數獨比賽。」漸漸的,在數獨比賽中的成就感給了她自信,也讓她徹底迷上了這個項目。
「與其他觀賞性較強的項目不同,數獨是個競速遊戲。參賽者既要跟對手競速,也要跟自己競速,需要一定的腦力和定力。」她緩緩地介紹道,「同時,它也是一項極具規則性的項目,雖然解題過程會有困惑和猶豫,但根據既定規律來思考,一定會得出一個確定的結果。」在孫徹然看來,數獨非常有魅力,她在數獨上找到了自己的天賦所在,也找到了無窮的樂趣。數獨的研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挑戰自己、突破自己的過程,憑藉著這股熱情和喜愛,她一直在數獨這條路上探索著。
燈塔與暖陽
孫徹然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父母開明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從她的話語中,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父母的開明與尊重,給了她自由發展的空間。「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數獨就喜歡上了,爸媽得知我想參加數獨比賽的想法後,表示非常贊同,還一起給我做參謀,鼓勵我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印象最深的是高三時的一次比賽,參加比賽就意味著要缺席一周學校課程。但在高考壓力如此之大的時候,我爸媽竟依舊錶示十分支持,並且鼓勵我說:『孩子,想做什麼就去做吧,追尋自己的夢想,學習上爸媽相信你,回來一定能趕上進度的!』」父母的信任與鼓勵驅散了她心頭的猶豫與擔憂,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比賽。而她也沒有辜負家人的期待,取確實得了優異的成績。
如果說家人的關心和教導是她生命中的暖陽,照亮她精彩紛呈的人生,那朋友便是燈塔,為她驅散黑暗中的迷茫,帶領她繼續前行。由於各地比賽,孫徹然收穫了許多好友,他們因比賽相識,卻在生活中延續了這段緣分。大家都是數獨項目的佼佼者,也更能理解彼此的心情,在得意時致以最真摯的祝賀,也在失意時給予更有力的鼓舞和陪伴,「下次比賽見」是他們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
←
Sufer
「雖然國家隊的隊友們年紀並不相仿,但對數獨的熱愛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在一次一次的並肩作戰中,相互鼓勵與支持,彼此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說到這,她滿心歡喜,「在參加世錦賽時,認識了一位來自英國的『戰友』,他總能在我遇到難題時提出一些新穎、有建設性的解法,讓我豁然開朗;在我因比賽失利而沮喪不振時,他也能給予我貼心的安慰,鼓勵我繼續前行。比賽結束後,我們也約定『下次世錦賽見!』。」後來的她也因為學業想過放棄,但每每想起這個約定,便拋開心中的雜念,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
除了熱愛,更是使命
對於她而言,數獨始終是一個她投入了努力與熱情的興趣,並不會因為任何成績而變質。「我從不覺得數獨是為我贏得名利的工具,自始至終對數獨保持著純粹的熱愛,所以我能夠『屏蔽』外界的一些關注,也鮮少受到來自數獨的壓力。」她笑道,「比賽只是一種檢驗我數獨能力的途徑,所以比賽結果不會給我帶來太大的壓力。」在她看來,因熱愛而投入,因突出而參賽,這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事,至於其他種種,並不重要。
在研習數獨之外,她還肩負著推廣數獨的使命。高中的時候,她就組建了數獨社團,徵戰各項比賽,收穫頗豐。「很多人都不了解數獨這個項目,我只是想通過一些途徑可以鼓勵大家參與進來,感受數獨的魅力。」她參加《最強大腦》的初心也來自於此,「我並不是為了電視收視所帶來的外界讚譽和名利浮華,也不是想通過這樣一檔節目來彰顯或證明自己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她與她的許多好友不謀而合。在賽場上他們是對手,賽場外他們便是戰友。「我們會一起謀劃,自發致力於數獨的推廣與宣傳。不管是組織活動還是參加節目,我們都應該努力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希望大家可以走進數獨,了解數獨,享受數獨的樂趣。」說完,她稚嫩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羞澀的笑容。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一次次數獨比賽成功的背後,是她不為人知的努力;今日的種種成績,是在放棄邊緣又咬牙堅持下來的結果。她小小的身體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令人驚嘆的自信,沉穩如她,刻苦如她,願她在逐夢路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薛昱婷樊琳瑄
圖|孫徹然編輯|謝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