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在不斷發展,這一方面有國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是國內的很多企業,無論公司規模大小,在做慈善這件事上一直都很積極。
而對於企業而言,做慈善的第一目的自然是為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除此以外,其實很多企業熱衷於慈善事業還有另外3個目的:
一、稅收減免
眾所周知,企業每年都會為營收交稅,這是必要的支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企業為公益資產的捐贈是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稅收的。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當然,這種公益性捐贈並不是直接捐給其他企業或者是個人,而是捐給國家稅法規定的那些非營利性的機構組織,並且取得捐贈的發票憑證。
例如,一個公司實現收入320萬,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需要繳納80萬的稅。但如果企業捐出去30萬,公司的收入就變成了290萬,這種時候企業的所得稅標準就降了一個級別,按照10%繳納,而捐出去的30萬還可以抵消一部分稅收,這樣的話公司通過捐款的方式在稅收上就能省不少錢。
二、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
一般來說,在每個企業捐款的時候,都會媒體曝光出來,就算是沒有媒體曝光,這些捐款的企業在向外宣傳公司的時候,往往也會把自己做過的公益慈善事業一一列舉出來。
而這就是一個打造品牌效應的好機會,通過對捐款事件的宣傳,企業的知名度會提升,消費者在這種時候會注意到企業所銷售的產品,這能在很大程度上帶動產品銷量的上漲。
不僅如此,公益慈善對於一個企業的上市也是有好處的,一方面是因為捐款讓企業的品牌在社會上的口碑較好,這有利於上市後融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企業形象得到了良性推廣,這更加符合上市公司的標準。
三、建立健康企業文化,有利於吸引人才
一個企業到底好不好,既要看其資產實力,也要看其企業文化,在求職者眼裡,一個企業的文化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而如果一個企業熱衷於捐款的話,不僅能體現其手裡資金富裕,同樣也能體現出領導者有涵養,往往這一類公司招人要更容易一些。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絕大多數做過慈善事業的企業都會把以前捐過多少錢標註在公司介紹中,以此來彰顯良性的企業文化,從而吸引更多優質的人才。
當然,除了這3個「目的」之外, 相信絕大多數企業做慈善主要是為了為社會做貢獻,畢竟這是一個企業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在盈利之後能夠幫助他人,這就是每個企業最值得推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