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自有名僧在 大垌山裡藏名穴曾祥裕率弟子考察清代風水名師戴錫綸墓園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粵西行,聽當地人介紹,這一帶有清代風水大師戴錫綸作品,值得觀摩。
說起戴錫綸,其為河南光山縣人,清朝嘉慶年間曾任高州知府,為官清廉,勤政愛民。在職期間大辦學校,用中原文化教化高州寒兒,雅拔才俊,惜苦憐貧,甚得百姓愛戴。
據傳,戴府晚年隱居陽西淨業寺。淨業寺最早建於宋代,始名大垌庵,它改大垌寺,清康熙十六年,曾經大規模重建。直至清道光年間,原任高州知府的戴錫倫來寺當了住持,大垌寺才改名淨業寺。
戴公傾畢生積蓄,重修淨業寺,逝後葬於他鍾情的風水寶地大垌山懷抱裡,與淨業寺一起迎朝陽,看落回,聽鳥語,聞雞鳴。一個城鎮所倚龍脈雄健,擁有秀峰吉水,受益天地靈氣薰陶。
大垌山是廣東省陽西縣城的風水山,位於織篢西北十公裡處,為橫跨三縣的望夫山之餘脈。此處環境清幽,峰巒挺秀,古樹參天,怪石嶙峋,澗水飛湍,蟬鳴鳥語,風景迷人。
戴公風水造詣高,處理公務之餘,曾踏遍大垌山山山水水,也運用一技之長為民祈福。(相傳,戴公在高州為人所扦之穴,稱為掛榜地)他在高州到任之後,認為一地是一個龍脈——即高城的龍脈所在。
於是就在這裡建起一個塔,稱作「鎮龍樓」。同時它也是八卦方位裡的艮位,所以又叫做「艮塔」。塔的門額上面鑲嵌著一塊石匾,其刻有「龍騰天市」四個大字。在第二層的牆上,鑲嵌著三塊石匾,分別刻著「積基樹本」、「科宦俱高」和「群山領袖」幾個大字。塔身每層腰簷下面,幾乎每面都有兩個小洞。
戴公厭倦官場爾虞我詐,遂離任,但對高州人才預言:「高州境內,山水清秀奇偉,三百年間必有雄才崛起輔國 。」他生前酷愛大垌山山水,所以也在淨業寺後山擇一佳穴為自己百年之地。哲人已逝,音容猶在,當下我們腳步沿著戴公足跡尋尋覓覓,親扦安息地,空腹上山,尋尋覓覓,頗費周折,終於峰迴路轉,找到戴太守墓。其墓在臥佛殿後面,方丈樓右側。
我們站在墓地前眺望前方,金星作案,秀峰如屏,氣象萬千。經測,坐庚兼酉,巽方發脈,金星山開帳,行脈左行,起伏跌宕,行至淨業寺後山,左右護砂有情,明堂開闊,左水倒右,水歸金庫。此是典型楊公古法風水案例,說明楊公古法風水在清代戴公手上得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