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孕婦遭車禍,昏迷中生下女嬰「小堅強」!90天後,奇蹟真的出現了!)
還記得那個艱難降生的寶寶「小堅強」嗎?去年12月12日,「小堅強」的媽媽小英在車禍後重度昏迷的狀態下剖宮產生下了她。
此前,錢江晚報連續報導了這對母女的感人故事,感動了眾多讀者。大家都驚嘆於母愛的偉大和生命的頑強。
馬上就要過年了,位於義烏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傳來好消息:小英在昏迷了90多天後終於甦醒了!
由於「小堅強」已被送回貴州老家,所以她只能通過照片來見一見從未謀面的女兒。小小的手機屏幕穿越了義烏和貴州一千多公裡的距離,母女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實現了團圓。
昏迷九十多天?突然對護士說了聲「好」
浙大四院綜合病房,下午三點柔和的陽光照在靠窗的病床上,小英看著手機屏幕笑著,那上面是女兒「小堅強」剛出生時的照片。
小英在看女兒的照片
「可不可愛,好不好看,要不要去見她?」綜合病房護士陳天驕引導著問她。她從插著氣管插管的嗓子裡艱難地擠出一聲堅定的回答,「嗯!」
這是「小堅強」出生一個多月以來,她第一次見到女兒的樣子:小小的、粉嫩的,兩手握拳,乖巧地躺在新生兒監護室。
小英看的是女兒這張剛出生時的照片
可能是出於為人母的本能,小英對照片裡的小嬰兒流露出天然的愛意。但其實,由於大腦尚未完全恢復,她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那是她在昏迷時艱難生下的女兒。
1月25日,陳天驕的同事值夜班時發現,昏迷了90多天的小英突然輕輕揮動了一下雙手,並試圖抓什麼東西。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立馬在病房傳開了。
綜合病房護士長侯冠華告訴錢報記者,她們對小英的甦醒有一定的預感:幾天前,護士們給她做肌力測試的時候就發現,她的右手已經不再是爪形,能檢測到肌肉收縮,但還不能產生動作。
小英現在時刻握著握力器,這能幫她鍛鍊手指力量
1月27日晚上,陳天驕在交換班時例行公事地喊了一聲小英的名字,這個程序她已經重複了幾十遍。
但這一次,小英竟然回了一句「好」!「雖然我們有心理準備,但叫了幾個月都沒有反應,突然回我一聲,還真是被嚇了一跳。」
可以簡單交流 但智力水平相當於幼兒
當然,病房裡的護士、護工都打心底裡替她高興。
張阿姨是醫院派來照顧小英的護工,每天為她翻身、擦身,朝夕相處了二十多天,「我自己也有女兒,看她這個樣子實在是太可憐了。」
張阿姨在照顧小英
小英甦醒後,能通過胃管簡單吃點東西,張阿姨就自掏腰包,買了水果、麥片、餅乾餵她。蘋果切成薄片,香蕉打成泥,餅乾和麥片用水泡軟。
「但她不吃粥,不吃湯,挑食的哦。」張阿姨的語氣裡沒有嫌棄,倒像是打趣自家的女兒。吃完之後,她就用一個海綿棒給小英清潔牙齒。
侯冠華說,小英的肌力和語言能力每天都在進步。右上肢的肌力可達到4級,也就是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左側稍微差一些,可以達到3級水平,能微微離開床面。
她的詞彙量也慢慢豐富起來,一開始只是重複別人的話,比如醒後第一句話是「好了」,很可能是因為護工阿姨每天重複這個詞。現在,她會主動表達「餓了」、「冷了」等感受。
但有時候也會鬧笑話 ,比如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蔣磊問她,「你幾歲了?」她的答案是「七歲」,「她現在的智力水平,基本上跟一個幼兒差不多。」
經過正規、完善的康復治療後 有望恢復生活能力
蔣磊告訴錢報記者,小英的大腦基本上已經度過危險期,如果順利的話,有望在年後拔掉氣管插管,恢復自主呼吸,那時候就可以達到出院標準了。
接下來,小英將面臨漫長的康復期,經過正規、完善的康復治療後,她還是有希望恢復自主表達、自主生活能力的。醫生把這些告知了家屬,但家屬均表示無力承擔接下來的治療費用。
小英甦醒後,醫院第一時間聯繫了她的丈夫小丁,但小丁已經回貴州老家過年。
錢報記者聯繫到小丁時,他正在市裡的銀行辦理業務。他說,「小堅強」已經比出生時胖了許多,小手小腳都長了不少肉。她現在一天能喝近500毫升的奶,每天香香地睡覺,不哭不鬧。
妻子甦醒後,他有何打算?小丁支支吾吾說,現在肯定回不了義烏,打算年後再回來看望。
而張阿姨過兩天就要回東陽老家過年,這兩天她嘴裡總是念叨,這個年小英要怎麼度過。好在醫院已經安排了其他護工替她的班。
經歷了三個多月的昏迷,小英以後還能否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浙大四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陳毅力告訴錢報記者,按照小英現在的情況,她的智力、情感、手腳等功能有待進一步康復,她年紀比較輕,預期如果後期康復得比較好的話,很有希望實現自理,回歸家庭生活。
「三個月醒過來算是比較快的,期間她又經歷了剖宮產手術、腦積液手術,可以說是磨難重重,好在在醫院多學科共同合作的努力下,在她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下,她都挺過來了!在後期康復這方面,家屬也要給予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