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南京、武漢這兩座城市常常被人拿來比較一樣,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也常被人拿來做對比。兩校都是我國頂尖高校,其中南大是「C9」聯盟成員,武大雖未進入「C9」,實力卻不輸「C9」中的部分高校。兩校性格似乎相反,無論是現實中還是網絡上,南大都相當低調,而武大每年都要因為櫻花「火」一把,其近年來發展相當強勢,儼然是985高校中的「網紅」。
在國家政策上,兩校享有同樣的待遇,並備受地方支持。在學科實力上,南大有A類學科21個,武大有19個;南大有A+學科3個,武大有4個;南大有A學科11個,武大為4個。綜上所述,南大綜合實力較強,潛力極大,武大在頂尖學科上略勝一籌。
在資源配置上,南大有一級國家重點學科8個,「雙一流」學科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實驗室(籌)1個,武大對應的數據分別是5(不含培育)、10、4和0。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南大的資源是優於武大的,而這些資源正是實力的客觀反映。
對於考生來說,判斷一所高校實力如何最直觀的莫關於高招分數線。2019年,南大在安徽理科投檔分為659,武大為637;南大在安徽文科投檔分為641,武大為633;南大在河南理科投檔分為663,武大為635;南大在河南文科投檔分為634,武大為622;南大在河北理科投檔分為677,武大為653……
動輒20分以上的差距,武大在錄取分上「完敗」。其實,國內高校情況與武大最為相似的是浙江大學,同樣的四校合併,浙大卻以驚人的態勢生長,在浙大面前南大各省錄取分基本上處於「完敗」境地。為何武大會在這一輪較量中處於下風?其實近幾次的學科評估很說明問題。
中國電氣領域有著「四龍二虎」之說,併入武大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就是其中一虎。「中國電氣、武大電力」,這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在第三輪、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武大電氣成績均不理想,第四輪僅獲得B成績,而其他五校都保持A類成績。由此可見,武大的合併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而南大也因為「牛奶與水」理論的影響,實力增長緩慢,這在競爭中非常不利。在這種背景下南大還能有如此實力,實為難得。
武大分數低於南大,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錄取人數。2019年,武大在安徽理科投檔人數為186,南大為45;武大在安徽文科投檔人數為53,南大為16;武大在河南理科投檔人數為400,南大為40;武大在河南文科投檔人數為107,南大為16。很明顯,武大更「大氣」,這也註定其在分數線上「吃虧」。
人們也不禁遐想,倘若武大、南大招生人數相同,分數線又會呈現出怎樣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