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令人揪心的學生跳樓事件。揪心的同時不免讓人遐想,學生為何「一言不合就跳樓」?在學生跳樓前沉默的幾分鐘,他在想些什麼?
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年僅14歲的初三男生張某銳,因和同學在教室打牌被叫家長,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
「家長」、「扇耳光」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個標題,都覺得是家長的處理方式「過激」了,沒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等等。的確如此,不管怎麼看,家長的行為都是導致學生做出跳樓行為的直接原因,在「怪罪」家長的同時,不妨思考一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從視頻不難看出,家長的反應很「狂風暴雨」。
從扇耳光到掐喉,步步緊逼,劇烈的行為甚至讓靠牆的學生「站不穩」。在學校的走廊對孩子做出如此激烈的行為,誠然可以解釋為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對孩子打牌行為的憤怒,但是
在公共場合尚且如此,那麼在家裡呢?
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家長的縮影。有人覺得是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但家長的反應未嘗不能解釋為「心理承受能力差」,她不能容忍孩子的錯誤行為,或許是覺得被叫到學校很丟臉,才會如此激動。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習慣使然。在家裡習慣了對孩子的打罵,習慣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教育,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習慣性的行為。孩子受到長時間的打罵積累的情緒,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
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可能。而我的猜測是:
他在想報復的方式
沒錯,就是報復,很冷血的一個詞。或許他想過跳樓的後果,知道家長會痛心後悔,但他還是跳了,因為這是他想要的結果——讓母親悔恨。用自己的生命,來報復父母。
14歲,血氣方剛,叛逆,反抗,自尊心。
他會像一個成年人一樣瞻前顧後嗎?不會。想到了,就去做了。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曾拿「生你」、「養你」來作為教育子女的話語。或許你覺得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孩子應該對你感恩戴德。但,孩子不會。你給我的,我還你就是了。這就是孩子的原始思維方式——我不欠你了。
家長總是習慣通過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想法壓迫孩子的想法,覺得自己握有孩子的「生殺大權」,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孩子跳樓,就是最極端的反抗。
為啥將孩子當成成年人?
你會對一個成年人動輒打罵嗎?你會對一個成年人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嗎?你會對一個成年人有居高臨下的感覺嗎?
孩子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你的孩子。是人都渴望被平等對待,孩子也一樣。為什麼很多教育家教育機構都倡導和孩子溝通?何為溝通?雙方平等交流就是溝通。將孩子當成一個成年人對待,你會發現,也許你們能做「朋友」。
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將孩子的情緒當回事。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通過輔助手段如學習音樂、舞蹈等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這不是營銷!這不是營銷!這不是!
人一旦有了愛好,生活就更容易充滿陽光。
關注華彩,領略舞蹈考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