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父母與孩子溝通可參考這些方式

2020-09-19 北晚新視覺網

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令人惋惜。當天下午,該同學因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請家長,後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乘人不備跳樓。

父母無不愛其子女,但家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也值得認真思考,不要說傷感情的話,更不應因小事釀成大禍。

延伸閱讀

蔡朝陽:開學後家長焦慮在所難免,爹媽最好能在自己身上克服

開學第一天我接到了好幾個家長的求助信息。一個家長問我,孩子新入學一年級,不想去學校怎麼辦。另一個則抱怨,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夠,學習總是不夠主動,問我該如何引導。與此同時,我所在的一個以小學生家長為主的微信群裡,大家正在激烈地吐槽學校家庭以及孩子的學業等各種問題。一旦有一位家長開頭,大家紛紛前來附和,表示深有同感。簡而言之,這就是一次焦慮的大爆發。

我作為一個新初三的家長,當然很理解家長的感受,也就參與了一下,表達了「孩子的成長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不過呢,眾說紛紜之下,聽我的人不多,他們之中很多都被一個每一科都優秀的牛娃的故事吸引了,紛紛要求加到牛娃的媽媽所在的微信群裡。這也帶給我小小的挫敗感。

但我理解這就是所謂的「開學焦慮」。這個詞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固定搭配的詞組了,用以形容孩子們開學之前的緊張情緒。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現在家長的「開學焦慮」似乎比孩子們還嚴重。

當然,也會有人說,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焦慮成了爹媽的標配。原因一,一開學,作息時間緊繃起來,突然告別暑假的休閒模式,家長孩子都會有壓力。原因二,對於一些高年級的孩子而言,入學之初就會面臨考試,分數揭曉的時候,也是家長孩子壓力最大的時候。為孩子的未來計,家長能不揪心嗎?

我家的娃娃菜蟲開學的頭兩天就是「回頭考」。考完那天傍晚,我在校門口接孩子,遇到一個相識的家長(孩子也是初三,在兒子的隔壁班)跟我談她女兒的考試分數、班級名次,擔心能不能考進重點高中。她臉上寫滿焦慮。我在想,你這麼焦慮,你的孩子恐怕也會感同身受。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裡說,孩子的痛苦在母親身上會加倍的。我想說,爹媽的焦慮也會在孩子身上被放大。爹媽要是處理不好自己的焦慮,對孩子的學業怕是會起到反作用。

當然,像我這樣的父親恐怕也不多見,因為我相識的那位家長,她對自家孩子的分數和名次如數家珍。問起我,我居然張口結舌。兩天考了幾門、孩子分別考了幾分,居然一問三不知。看來我真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

不過分關注孩子的分數和名次,這也是我作為家長對自己的要求。孩子的學業,那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不必越俎代庖的。歸根到底,考試是孩子自己考的,你又不能替代他去考。即便可以替代,恐怕也未必考得過孩子。我看過菜蟲的語文試卷,我覺得像我這樣當了20年高中語文教師的人,也考不到幾分,那還這麼著急幹嗎呢?

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也不容易。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事情得由孩子自己去完成,但有時候看著不爽,還是要越界的。這裡所謂的越界,就是代替孩子去做。小時候,孩子不會吃飯,那就餵;孩子不會收拾玩具,那就媽媽收拾;孩子不能早起,那就爹媽直接把孩子從床上拎起來……這些事都可以替代,唯有學習替代不了。

但是,在一直以來的越俎代庖之中,孩子已經被養育成了一個不能主動自我安排的孩子了,還怎麼讓他有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呢?這就是今天問我「孩子不主動學習」的媽媽所焦慮的問題癥結之所在——你不能其他事情都包辦,但是唯獨學習讓他自己來。

今天,菜蟲的一個課外補習老師來找我聊天,聊天過程中,他跟我說了對菜蟲的看法:「菜蟲這個孩子跟我接觸過的別的孩子都不一樣。其他的孩子,都是爹媽逼著學習,只有菜蟲,是興趣驅動的。」作為菜蟲的家長聽到這些話,我是很開心的,因為,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教育原則。

我堅持的教育原則的核心是信任孩子,讓孩子自我管理。當然,話說出來很簡單,要實現也不容易。比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跟爹媽自己身上的焦慮作鬥爭。焦慮在所難免,重要的是,作為爹媽,最好能在自己身上克服這種焦慮。

我有時候也會伸長手臂,突破父子之間的邊際,但反躬自省,明白到邊界所在,就會及時縮手。給予孩子信任,爹媽不再越界,孩子自然學會自我管理,學習這件事也就漸漸成為他自己的事,爹媽可能就不用那麼操心了。

家長如何逞強與示弱?

家長該逞強的時候要逞強,尤其是跟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逞強的時候要有智慧,有選擇,要在確實能逞強的地方逞強,要用一些他能服你的方法。

孩子不吃蔬菜,如果我們直接教訓他,他除了頂嘴大概就是沉默、扭著脖子不愛聽。如果說營養或健康知識,他學校裡都學過,不會當回事。

家長坦承自己沒懂的事情,我就把它總結為這個叫「示弱」。在跟這些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有一個當老師的機會。對青春期的孩子,尤其不要不懂裝懂,他們很能分辨出來。如果家長不懂裝懂,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憤怒、輕蔑、敵對。

對小小孩,家長有時候也可以通過「示弱」,鼓勵孩子來說話。記得我小學一二年級時,回家後,有時候父親問起學校講了什麼,他會假裝不懂,讓我解釋一番。那時我還挺得意的,很喜歡給父親講功課。當然,三年級這招就不靈了。

這方面我先生做得也很好,很用心,尤其是這一兩年。他非常不吝惜地勇敢地誇讚孩子,當然不是盲目地誇,而是每當孩子做了一個什麼事,他發現確實很好,就會像朋友一樣由衷地佩服。

他有一個比較複雜的護腰,沒有找到完全正確的佩戴方法。迪迪拿著玩,一戴就戴好了。我先生就特別佩服說:「真不錯!這個東西我怎麼戴都不順暢。原來應該像你這樣戴。」

娃爹是真心誇孩子,不是應付。從他的眼神、語氣上都能感知到。小孩一天天大了,雖然我經常會說要把孩子當成朋友,可是能不能真的做成朋友,還是要看父母的表現。

我們跟朋友相處也是一樣的。如果朋友做的比我們好、懂的比我們多、修正了我們的建議、指出了我們言行中的一些漏洞給了指導,我們應該是什麼態度?講真,現實生活中,許多成年人道理都明白,卻做得不夠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說了很多年,真正能不能做到,還是要看自己。總之,家長面對青春期的孩子,要敢於逞強,也要敢於示弱。「逞強」的前提一定是家長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示弱」是以真誠、平等心與孩子相處。

(原標題:痛心!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網友關注孩子的自尊心)

來源:綜合@人民網 北京晚報副刊

流程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引發熱議
    近日,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引發熱議。許多網友對該男生的遭遇感到痛心與遺憾,表示青春期時也曾有過類似經歷與感受。值得反思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注意方式方法,不當言行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理。你認為,家長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
  • 武漢初三男生被叫家長,母親扇他耳光,他思考3分鐘跳樓身亡
    武漢初三男生被叫家長,母親當同學面扇他耳光,他思考3分鐘跳樓身亡湖北武漢一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的事情,引發關注。這名男生被打之後,站在走廊上思考了3分鐘,隨即毫不猶豫地一躍而下。這一事件被曝光之後,很快引起熱議。
  • 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家庭教育何去何從?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武漢江夏區一中,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據了解,張某銳今年14歲,當天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跳樓。這則新聞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說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能力差,也有網友指出父母不應大庭廣眾之下打孩子,這樣很傷自尊。其實反觀近年的新聞報導,此類事件層出不求,早就不是個例。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哀
    微博刷到一則這樣的新聞: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這名學生當天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跳樓。既為孩子這麼美好的生命感到惋惜,也為父母感到悲痛。孩子縱身跳下的時候,不知道心裡是何想法。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呢?還是心裡只有被母親扇耳光後的恥辱,不得而知。但是可以預想得到父母該會多麼的傷心痛苦。
  • 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家長該如何正確的教導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打罵教育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教育。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打罵不得。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情緒波動大、敏感。很可能因為一時衝動,做出讓自己後悔,父母傷心難過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很可能會影響孩子跟家長的一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的學生,沉默的幾分鐘他在想些什麼
    又是一起令人揪心的學生跳樓事件。揪心的同時不免讓人遐想,學生為何「一言不合就跳樓」?在學生跳樓前沉默的幾分鐘,他在想些什麼?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年僅14歲的初三男生張某銳,因和同學在教室打牌被叫家長,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
  • 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孩子們最需要補的,是生命教育這...
    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孩子們最需要補的,是生命教育這堂課丨島上說教 2020-09-23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這樣來警醒父母的孩子真讓人心痛
    看了這個新聞,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 ,感覺挺悲痛的。我覺得,這個母親估計一輩子都會活在深深的愧疚和自責裡。她也是氣壞了,收到老師的「邀請」,然後扇了孩子幾巴掌。孩子當時讀初中,正是自尊心比較強的年紀。
  • 初三男生因母親扇了兩耳光跳樓自殺
    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張某銳今年14歲,當天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跳樓。這名初三的男生在母親扇了兩巴掌後,經過短暫猶豫,一時間想不開選擇了跳樓自殺。而旁邊的同學都沒來得及反應,就看見這個年輕的生命離開。
  • 武漢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縱身跳樓身亡: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今天看了一個新聞,是武漢的一個初三男生,因為課間打牌,被老師叫家長,母親來到,在走廊裡看到兒子就是扇耳光。從視頻裡可以看到這位母親不僅扇耳光,還用手指戳男生的腦袋,除此之外應該還有一些語言上的教訓。在這位母親訓斥完之後,這位男生還站了幾分鐘,然後就是。翻上走廊圍牆,然後縱身跳下,最後不治身亡。
  • 初三男生被母親扇耳光跳樓身亡:「叫家長」,怎成老師的殺手鐧?
    男生跳樓前靜立在走廊裡本月17日,武漢江夏某中學一位初三學生(14歲),因在學校與同學玩撲克牌被很多人在看待這場悲劇時,過分強調「兩個耳光」的表象,篤定「兩個耳光」就是壓垮男生最後的稻草。從某種層面上而言,「兩個耳光」肯定是直接的觸因,但是,透過男生被母親「扇耳光」的前前後後,他好像始終沒有任何反抗,而最大的反抗就是「縱身一躍」,讓生命之疼刺穿母親的人生。我們透過「完整視頻」,可以看到他母親走後「他長達三分鐘的站立」。
  • 今日熱點: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小學生未完成作業被打淤青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低自尊的孩子活得有多辛苦
    2020年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年僅14歲的初三男生張某銳,因和同學在教室打牌被叫家長,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當藝媽看完這條長達4分鐘左右完整的視頻後,非常的壓抑與難過。孩子呆立著被母親從扇耳光到掐喉,步步緊逼,劇烈的行為甚至讓孩子一度「站不穩」。
  • 武漢初三男生教室打牌被母親當眾扇耳光掐脖子,從5樓跳下身亡
    9月17日下午5點多,湖北省武漢市江夏一中發生一起悲劇,一名初三學生從教學樓5樓縱身跳下,不幸身亡,當天因為他在教室裡和同學打撲克,被班主任罰站在走廊,班主任還要求三名孩子的家長到校配合管教,母親趕到後當眾扇了他兩巴掌還掐了他的脖子。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後跳樓身亡,中國父母永遠學不會這一點
    大家有沒有被父母的當眾批評過呢? 自尊心,這個詞容易給人無足輕重的感覺,我們在乎情緒是否波動,在乎性格是否溫良,可極少關注自尊心,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你知道嗎?自尊心的重要性高於情緒和性格。 1當眾批評 9月17日,湖北武漢,江夏區一初三學生因在校打牌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不治而亡。
  • 教育觀察丨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上熱搜,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中,初三男生張某銳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據了解,張某銳今年14歲,當天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跳樓。目前當地教育、司法等部門已介入處置善後。
  • 初三男生學校走廊被母親扇耳光,猶豫3分鐘縱身5樓跳下身亡
    初三男生學校走廊被母親扇耳光,猶豫3分鐘縱身5樓跳下身亡 2020-09-19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幾分鐘後,男生突然跳樓,傷勢過重身亡
    9月17日下午,武漢市江夏一中,一名初三學生縱身從教學樓五樓跳下。當晚,跳樓學生搶救無效身亡。,怒氣衝衝,不考慮孩子已經初三,就當眾給了孩子一巴掌,訓斥後,隨即又給了孩子一巴掌。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當也是事實。這起令人心痛的悲劇中,學生與母親未進行任何溝通,家長在被老師叫到學校後就是動手。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身亡,有些家長該醒醒了,好好上個課…
    9月17日,湖北武漢,江夏一中一名初中九年級14歲男生在學校跳樓身亡。據江夏區教育局通報,該男生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老師發現,隨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男生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隨後其母和班主任前往辦公室。幾分鐘後,男生轉身爬上圍牆從五樓跳下,被其他老師與同學發現後,送往醫院搶救。當晚9時,男生傷勢嚴重被宣告不治。當地教育、司法等部門介入處置善後。
  • 14歲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最大的傷害往往來自最親的人
    文/1658字,閱讀時長3分鐘9月17日,武漢有位14歲的男生被母親扇耳光後,乘人不注意從教學樓的五樓跳樓自殺。,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回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在年幼時聽到父母說這些話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想必一定是無助、恐懼、慌張等。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他們一定是希望孩子聽話,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人做事,所以粗暴的教育溝通方式,也許很容易就達到了教育目的,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打罵只能暫時阻止孩子的「錯誤」,因為孩子年齡尚小,無法和家長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