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還是過得有點快,自從上了這個班(不能叫新崗位了,已經快兩個月了,都不新了)就從來沒有熬著等周末的,這個星期還上了六天班,還總想著要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看來這個崗位真的很適合我,看來我還是有些激情的。
搬進新院後,抽血也像銀行一樣用上了取號機,
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總有不盡人意之處。今天,有同事說,這取號機都用了兩年了,還是有很多人不會操作,武義的人還是蠻多的嘛,還沒有全部普及過來。我的想法是大多數人都已經會操作了,只是少數人還是不熟悉,就好比說一天幾百號人,其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沒問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不會,就感覺有很多很多人不會了。以往有志願者還好,近兩天,經常沒有志願者,於是就頗廢口舌了。
但其實這個取號機是很有些缺陷的,
看著啥接口都有,刷卡的、刷身份證的、掃條碼的……但其實真正有用的只有掃打碼的,前面兩個就當擺設也就罷了,不幸的是說如果哪位將卡強塞進去,要拿出來還非常的費勁。我是想如果這些取號的功能都可以用,那麼不會的人一定會少很多,我又想,讓這些功能都活起來,大約也不是什麼難事,對於專業人員來說,對於有心者來說。
最近做新冠核酸檢測者較多,醫院專門開設了一個核酸門診,就在我們邊上,這個設置還是相當合理的,我們這邊抽完抗體、打好條碼,順帶到隔壁取個核酸,但不合理的是門窗的設置,一般的人一定以為這個門與這個窗是對應的,
但其實不是,這窗口的門在後面,如果只在窗口採集的話,一點毛病都沒有,但問題是要走進房間採集,這樣就要繞一大圈,於是問題也就多了起來。我是想:就算不就近開個門,只要將窗戶稍加改造,可以讓工作人員在窗口進行取樣操作,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的。
現在的這個崗位的職責是接收標本,住院的標本有急診與非急診之分,急診的送一樓,非急診的送二樓,原本應該是急診的裝在紅袋子,
反之則裝在黃色的袋子,這樣送標本的工友就可以一目了然準確送達,但現實是,兩者時常反裝或者混裝,造成的後果是送標本的工友要跑不少冤枉路,我們也多了一些麻煩。某天吃早飯,碰到護理部的負責人,說起了此事,負責人表示已經強調了N次,但因為沒有具體的科室與人員,說了也如同隔靴搔癢,因為大家都認為沒有錯。也對,於是決定收集具體的證據,就算再忙也要擠擠。兩天下來,將數據上交,其實也沒期望會有多大的改變,更不用說徹底了,有些事再怎麼注意也還是會出錯,這不,前天又將一個非外送標本外送了,還好結果沒問題。
今天的話題有些挑刺,有些暗淡,趕緊來一點紛色點綴一下,瞧,這是我們家後院開出的第一朵喇叭花,
花型很小,但盛開的時間較大花型的長,過了中午也沒蔫,看來,再不起眼也還是頗有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