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偉大技術發明之一水稻栽培

2020-12-13 其知網

古稻栽培始於何,

起源發展看中國。

遠古神農傳於民,

當代袁老精於勤。

傳承改良萬千載,

種植遍及田地海。

谷種無華凝神韻,

華夏文化見其境。

在眾多糧食作物中,水稻是僅次於玉米的第二大糧食作物,以其作為主食的人口最多。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產於亞洲,我國當屬產量之最。水稻在我國屬於直接經濟作物,是東北與南方居民的主食。故我國科學家們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對雜交水稻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朱英國院士,發明「越年再生稻」的農民代表胡代書等。正因如此重要,水稻之源起對於生物學者和人文學者來說都有重要意義。而加入這場紛爭的就有「開掛三哥/薩瓦迪卡/斯密達」等,然真實起源地已呼之欲出。下面就讓其知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古代重要技術發明之一的水稻栽培」。

我國的水稻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2萬-1.6萬年前的湖南地區,1993年中美聯合科考隊道縣玉蟾巖發現了最早的古栽培稻。大禹時期就已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東漢時,南方的人口逐漸增加,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長江流域,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時帶來了北方各地區較高的生產技術,這對於長江中下遊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但是南方的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許多區別。稻對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的要求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適量的水,南方雖然雨量比較多,還是需要講求水利,以便灌溉。由於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又有不少低洼地,容易被水淹沒,這就給南方的土地利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儘管春秋戰國到秦漢的長時期內,黃河流域的經濟文化那樣發達,而南方還是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的發展比不上中原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及長期人工和自然的選擇,水稻的品種和種植技術愈發的先進成熟,南方成為主要種植區域,我國廣為栽種後一路向西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

種植技術,相傳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雖然現在國家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全機械化耕種,但有些山地丘陵地帶還是只能人工。比如其知小的時候,老家的水稻收割都是人工的方式,那時每個暑假都要回家幫忙「打穀子」,現在某些田埂高的地方收割機下不去也得人工。不管是機械還是人工,基本都包括下列步驟: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收割,乾燥,篩選進倉。在以上繁瑣且重要的環節,催生了許多當時先進的生產方法及製作工藝。其中:西漢汜勝之《汜勝之書》,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宋-陳敷《陳敷農書》,元-王禎《王禎農書》,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並稱為「中國五大農書」。

主要工藝/方法發明創造:

《陳旉農書》中對於早稻田、晚稻田、山區低溼寒冷田和平原稻田等已提出整地的具體標準和操作方法。

《氾勝之書》提出用進水口和出水口相直或相錯的方法調節灌溉水的溫度。

《齊民要術》中首次提到稻田排水乾田對於防止倒伏、促進髮根和養分吸收的作用,為「烤田」之術開端。

Ps:以上就相當於是古代的發明專利,當時也是沒有專利權這一說,不然對糧食技術進行壟斷或許可得多恐怖啊!不過著作權還是屬於各位以上傑出的農學家,且千古流傳。

古有「神農氏」,今有「當代神農」袁老及其科研團隊。經過不懈的研發嘗試,如今稻種的品類已經非常豐富,世界上可能有超過14萬種。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別:秈(xian)稻,粳(jing)稻,早稻,中稻,晚稻,非糯稻,糯稻,人工稻,懶人稻,巨型稻,海水稻等。我國的種植劃分目前主要以:華南稻作區(閩粵桂臺/滇南/瓊),華中稻作區(長江中下遊平原/川陝盆地/東南丘陵平原),西南水稻作區(黔東/湘西/滇川高原/青藏高寒河谷),華北稻作區,東北單季稻,西北乾燥區為主。也正是因為袁老團隊的不懈努力與傑出貢獻,人民豐衣足食,國家安定繁榮。然其仍然奮鬥在科研第一線,「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心為國為民,勤懇奉獻,乃吾輩之楷模也!

既是發明創造,當然少不了專利技術,下面給大家簡單列舉袁老科研團隊發明創造成果:

1.專利號:CN201711157798.0(有效)

一種可去除稻田或制種田落粒穀苗及雜草的種植方法

有益效果:有效解決了水稻耕作模式發展過程中田間落粒穀苗及雜草對水稻整體產量與品質影響和雜交水稻制種田的落粒谷(雜谷)苗串粉影響雜交種子純度等問題。

2.專利號:CN201710182626.2(有效)

水稻田全降解液體膜及其製備方法

有益效果:液體膜能提高地溫、保水性好,矽酸鉀分解為水稻吸收利用的矽肥和鉀肥,徹底解決了地膜對土壤環境汙染,省去了清理地膜所產生的勞動成本,同時又增添了植物營養,起到強杆、抗倒、抗病、增產的作用。製作工藝簡單,穩定性好,針對性強,運輸方便,成本低,節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操作簡單,易於推廣,可促進水稻早熟710天,將對水稻的產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專利號:CN201510253259.1(有效)

一種水稻工程保持系的構建方法及其應用

有益效果:將外源報告基因定點整合到野生型水稻的染色體上,解決了轉化受體材料受限制的問題。本發明的水稻工程保持系可用於水稻普通隱性雄性核不育系繁殖中。

ps關於「水稻栽培技術」,其知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如若不足請見諒,實乃拙見。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其知或「其知網」搜索搜索查看,後續還將為大家帶來更多古代偉大發明的連載介紹,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稱廣西是人類栽培水稻的起源地
    資料圖片廣西新聞網記者 楊鄭寶 劉月 劉洋  水稻和小麥是全人類的主糧,水稻的馴化、栽培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是關於栽培水稻的起源地在哪裡,數百年來一直沒有定論。近日,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研究方法,獲得了一項極其重要的研究成果,解開了水稻馴化之謎:廣西是人類栽培水稻的起源地。
  • 專家:指紋技術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多位指紋、掌紋等皮紋學研究專家12日相聚一堂展開研討時指出,指紋技術是中國古代早於四大發明的另一項偉大發明,在中國廣泛應用於各類契約文書約
  • ...想一萬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創造繪本,見證古代發明的偉大和神奇
    也正是因為這些奇思妙想,構成的了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曾經或者仍然在改變和影響著整個世界。而今天,我們將帶領大家再次見證屬於我國古代文明的科技發明創造的偉大和神奇,去感受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先人的不懈努力。
  • 中國栽培水稻起源於一萬年前
    科技日報江西萬年11月9日電 (記者寇勇)在今天舉行的「第54期中國科技論壇——中國稻作起源地學術研討會」上,科學家們發出中國稻作起源的學術建議書,一致認為,中國栽培水稻起源於一萬年前,以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為中心區域的長江中下遊及以南地區,應為教科書、歷史論著、對內宣傳、對外交流等所共同認知和採用。
  • 雨菠讀史札記之四:栽培水稻在中國的源起
    水稻是種植面積世界排名第二,產量世界第二的農作物(產量第一的是玉米、小麥排第三),有超過100個國家種植,全球超過一半人以稻米為主食。水稻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的?它的馴化,始於何時?
  • 水稻種植模式取得革命性突破 新疆滴灌水稻栽培成功
    2002年6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考察新疆天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節水灌溉技術時,對公司董事長郭慶人提出"水稻是否也能夠用滴灌栽培"這個課題。郭慶人就這個問題諮詢了石河子中亞乾旱農業環境研究所的王培武博士及夫人李治遠研究員,在確認了該項目的可行性後,他們於2005年開始實施田間試驗,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不用水田、完全不淹水、田間不建立水層的條件下種植水稻獲得成功。栽培技術日趨成熟,包括膜下滴灌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水稻滴灌栽培全機械化生產技術等,已基本形成滴灌水稻配套技術操作規程。
  • 什麼是水稻超高產?其生理特徵與栽培技術有哪些?看完你就明白了
    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的突破研究必須建立在對水稻生長的群體特徵及水稻的生理特徵基礎之上,只有充分掌握水稻的生長特徵及生長規律才能讓水稻栽培研究的技術發展方向更為科學、合理。分析水稻超高產的生理特徵及水稻生長的群體特徵,基於水稻的生理特徵,對水稻的栽培技術進行初步探討。
  • 水稻產業大會告訴你廣東水稻有多牛!
    「中山1號」選育成功的同年,丁穎發表《廣東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的新種》,正式論證我國是栽培稻種的原產地,千百年來,養育了億萬人的水稻,被證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1957,丁穎通過生態學觀點對稻種起源演變、稻種分類、稻作區域劃分、農家品種系統選育以及栽培技術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發表《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及其演變》,闡明了中國栽培稻種及各類型間的關係,為稻種分類奠定了理論基礎,為中國稻作區域劃分提供了科學依據。丁穎的研究成果成為栽培稻種起源的重要學說之一,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認可。
  • 中國水稻研究所提耐冷新方法 秈粳雜交稻有望穩產栽培
    同樣,對於中國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玉屏而言,9月不僅僅是邁入實驗田最舒適的季節,也是收穫科研碩果的時機。  在位於富陽的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實驗田裡,張玉屏悉心照料著的幾十畝水稻即將進入成熟期,有的已經開始「低下了」頭。她告訴記者,這些採用大田分期播種精心護理的水稻,對於水稻低溫的研究將帶來豐富的數據,有望讓水稻結實不再害怕低溫。
  • 問吧精選 | 歷史知道皇帝私生子是誰, 也記錄水稻從哪來
    · 想知道我國的溫室栽培是何時起源的麼?· 想知道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是如何進入中國人的餐桌的麼?· 想知道中國最早的「複合肥」是誰發明的麼?鄰家大哥:想問一下,中國種殖水稻的歷史。謝謝!杜新豪:我國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史前栽培稻遺存的出土地點已達一百六、七十處。
  • 中國十大偉大發明
    眾所周知,中國有一段古老而輝煌的歷史,從公元前222年的封建時期到三個帝國時代和中級時代,再到現代時代-長達4000年的朝代統治。眾所周知,從義大利麵條到火藥,中國是許多奇妙而有用的發明的發源地。但是,該清單的主題稍有不同:西方(歐洲)世界幾十年不為人所知或採用的中國發明和發展,在它們在中國很普遍後的幾個世紀後才出現。您可能熟悉的有些人,可能不那麼熟悉。
  • 安徽省地方標準《單季水稻壟作旱管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發布
    從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獲悉,近日,由貴池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池州市忠友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主持起草的安徽省地方標準《單季水稻壟作旱管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獲省質監局批准發布。該標準規定了單季水稻壟作旱管的品種選擇、播種育秧、整地起壟、移栽操作、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等技術要求。
  • 水稻哪兒來的?中國終於KO了印度-水稻,起源,中國,印度,考古 ——快...
    不過,這些新工具還沒有來得及用到分類學和生物地理學領域,這也就怪不得德康多爾在討論栽培作物的起源時,主要用的還是宏觀形態和歷史、語文證據了。在他看來,中國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度,理由是早在公元前2800年「神農皇帝」統治的時期,這種作物在河渠縱橫的中國就已經被尊為「五穀」之一了。
  • 古代在科學發明有突出貢獻的人物
    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名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
  •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什麼樣的歷史,它們都是誰發明出來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而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甚至是對於世界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它們分別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活字印刷術。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留下的這四大發明匯集了無數古人智慧的結晶,對我們古代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乃知道現在,全世界各地還在受它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四大發明,看看這四大發明到底是誰,又是怎樣一步步發明出來的。
  • 新疆旱地試種水稻新聞被忽略 打破浸泡栽培模式
    而且,隨需滴水、隨水滴肥和隨水滴藥,不僅有效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還增強了水稻抗旱、抗倒伏,抗病蟲害的能力。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介紹,這項革命性技術的誕生,徹底打破了千百年來水稻只能「浸泡」栽培的傳統模式,是中國水稻生產史的突破。
  • 大棚西瓜一水稻1年2收栽培技術,實現雙豐收
    大棚西瓜一水稻1年2收栽培模式,可以減輕西瓜連作易發的病蟲害,西瓜藤蔓可以粉碎翻耕作為水稻的綠肥,這種栽培模式正常667㎡西瓜產量2500kg,667㎡水稻產量500kg。由於西瓜品質好,果個大小適宜,上市早,賣價高,667㎡兩項收入在7000~10000元,是目前替代傳統水稻棉花輪作的最佳模式之一,既顯著提高了水稻種植地區種植效益,克服傳統栽培稻麥兩熟效益不高的缺點,又能促進水稻增產,確保糧食安全,因此經濟效益很高,目前在蘇北沿海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
  • 他「發明」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漢字之一,如今每個人每天都在用
    他「發明」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漢字之一,如今每個人每天都在用漢字是自古以來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是自上古時期唯一傳承下來的文字體系,它無疑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也無疑是世界上最富有魅力的文字。在將近十萬個漢字中,少不了的是前輩們的智慧和努力,不管是在古代還是近代,漢字的創新從未停止過,每一個創新性的文字都是對中國漢字文化的巨大貢獻,其舉動堪稱偉大,有的新創漢字能被人所熟知牢記,甚至人們每天都在使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所創之子無疑又是最偉大的漢字之一,說到此處就不得不提近代的一個人。
  • 中國古代最牛的3個發明家,其中一個發明機關槍,卻被康熙坑死
    說到發明,我泱泱中華可謂是令世界敬仰,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等,尤其是火藥可以說說名震海內外,當時可以說是領先其他國家不下10幾年,而且中國的發明不僅限於一哥領域,在建築上,數學,天文學,地質,地理學等造詣頗深,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盤點盤點3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最牛發明家吧
  •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實他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放在現代的話,諸葛亮應該算得上是位發明達人。今天和您分享一下諸葛亮的那些經典的發明。諸葛連弩: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這是一項使用至今的偉大發明,也是現代熱氣球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