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下的中國工夫——中國原子筆的創芯之路

2020-12-16 央廣網

你知道嗎?中國每年生產400億原子筆,首尾相接的長度可以繞地球100多圈,但卻沒有一支是中國完全自主製造的。

中國能造航母,卻造不出原子筆頭

大部分人都以為原子筆的製造難在圓珠,其實不然,製造原子筆最貴、最難的部分並不是圓珠,而是圓珠背後的球座體,其加工精度達到了千分之一毫米。製造這個球座體的鋼材,俗稱筆尖鋼,既要能削鐵如泥,又不能軟爛如泥。但這種鋼材工藝一直掌握在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手裡,每年僅從日本等國就要買上千噸的筆尖用不鏽鋼絲。

2010年,日本把筆尖鋼材價格上漲了15%,國內3000多家制筆企業只能勒緊褲腰帶咬牙接受。如果中國自己不能製造筆尖鋼,那只能接受別人的市場價格壟斷,只能是裝配者的角色。

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能造出航母,為何卻無法實現一個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產?「原子筆之問」,更是「中國製造業之問」!

受技術封鎖、無可借鑑資料,從零開始摸索配方

為了給數百億支原子筆安上「國產筆頭」,國家在2011年就開啟了重點技術攻關。太鋼集團參與其中,決心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筆頭最頂端的厚度僅0.3-0.4毫米,極高的加工精度,對不鏽鋼原材料提出了極苛刻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還必須在加工時不能開裂。

任何元素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鋼材的性能,要得到符合要求的鋼材,就要研究鋼材中微量元素的配比。進口筆尖鋼的元素成分可通過化學檢測得到,而鋼材的加工工藝卻是核心的技術機密。

受到國外技術封鎖,太鋼集團的工程在沒有任何可借鑑資料的條件下,只能不斷地積累數據、調整參數、設計工藝方法,成分配比從幾十公斤開始測試,到用成噸的鋼材開始煉製,經歷過的失敗不可計數。

經歷五年不間斷的磨鍊,終究突破世界性難題

一次次地失敗,打擊著所有人的信心。工程師們一籌莫展,家常的「和面」的靈感給他們點明了思路:面要想和得軟硬適中,就要在揉搓的過程中,不斷加入新「料」,慢慢調試平衡。同樣道理,在鋼水裡加入工業「添加劑」,慢慢地提升材料的性能,不也行得通嗎 ?普通的添加劑都是塊狀,如果能把塊狀兒變細變薄,鋼水和添加劑就會融合的更加均勻,就可以增強材料的切削性!

太鋼集團的工程師們堅信努力終究能帶來回報,經過五年來數不清的失敗,終於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了「添加劑」分布均勻的筆尖鋼,試驗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規模煉鋼十多次後,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鋼材終於出爐了。這批直徑2.3毫米的不鏽鋼鋼絲,終於可以驕傲的寫上了「中國製造」。

可貴的創「芯」工匠精神

誓將筆底起風雲,太鋼堅持從小處做大文章,正是憑著創「芯」的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工藝技術、裝備和人才的優勢,聚力攻堅,終於生產出直徑2.3毫米的不鏽鋼鋼絲,將有望完全替代進口筆頭!

從0到1,工程師花費了整整5年時光與無數次測試,終於造出「中國筆頭」,為筆頭用不鏽鋼材料的國產化、自主化進程邁出了關鍵一步。

我們看到,為了實現原子筆的「中國製造」,背後是無數太鋼人一次次的嘗試和突破,這種堅持不懈、探索不止的精神著實讓人感動。勁酒人30年來堅守初心,堅持匠心以及對品質的不斷創新也同樣值得細細品味。

三十年來,勁酒堅持做好一件事,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的產品和服務,始終秉承著「以匠心,守初心」的工匠精神,從原始浸泡到數位化提取,從傳統工藝到智能化釀造,中國勁酒堅守高品質釀造的同時,不斷創新,以匠心為國民健康品質生活助力,只為消費者身體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9月2日第一期太鋼集團工程師的筆尖鋼突圍之路節目已上線。9月9日,鎖定CCTV-10《走進科學》(15:42播出)、西瓜視頻(12:00播出),中國勁酒邀您一起觀看《中國工夫》第二期「鐵軌尋針」,一起探尋磁懸浮列車上的疑點!

相關焦點

  • 400億支原子筆有望安上中國芯,「造不如買」的心態不能有
    來源:澎湃新聞 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我國原子筆長期承受缺「芯」之痛。
  • 國產原子筆頭,可貴的創「芯」精神
    「一支司空見慣的中國筆,書寫出的是創新驅動的中國力量。」小小筆尖迸發出的創「芯」精神成為振奮人心的正能量。9日,消息一公開,上市公司太鋼不鏽立刻成為市場贏家。  小小筆芯之所以引起關注,緣於李克強總理的「原子筆芯之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筆生產國,我國每年的原子筆產量高達380億支,筆芯的核心材料卻完全依賴日本進口,每年為此要付出外匯1500萬美元。
  • 【履職成績單】國產原子筆芯 創「芯」精神助推升級
    【履職成績單】國產原子筆芯 創「芯」精神助推升級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召開在即,來自從今天起,央視新聞推出《履職成績單》系列報導,講述提案背後基層委員們來自一線的調研故事,用鏡頭記錄委員們眼中的中國腳步。全國政協的老委員徐曉蘭,已經連續履職2屆,她沒想到,6年前的一個偶然發現,竟讓她與小小的原子筆芯結下了不解之緣。
  • 連原子筆芯都造不了?被視為科研難題的「筆尖鋼」,後來咋樣了?
    原子筆的由來與發展 1943年,匈牙利一家印刷廠的校對員拉茲羅·約瑟夫·比克為了解決筆尖劃壞稿紙、油墨太多不易幹的問題,腦洞大開。 他找來一根圓管,裝上油質顏料,把筆尖換成鋼珠,經過無數次試驗以後,世界上第一支原子筆誕生了。
  • 原子筆芯國產化凸顯核心技術價值-新華網
    估計好多人都不知道,中國制筆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產品泛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原子筆筆頭的「球珠」還需要進口。中國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核心材料卻高度依賴進口。太鋼集團耗時五年,終於生產出了「中國製造」的筆芯。現在,一些筆頭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在未來兩年有望完全替代進口。
  • 蘇州「筆王」:「死磕」技術打磨出中國筆尖
    但是,耀眼成績面前,小小的一個「筆頭問題」卻折射出了中國製造的尷尬。目前,中國已經佔領了全球80%的原子筆市場,卻仍然集中在筆桿生產組裝產業鏈的低端,筆頭90%以上依賴進口。當這個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引起熱議,在江南的一個小鎮——崑山千燈,一個被同行譽為「筆王」的人,正伴隨機器的轟鳴聲中,在生產線上檢查著剛剛生產出來的「真彩魔力擦」和「真彩滑利芯」這兩款國產原子筆。
  • 中國人造不出原子筆筆尖?看完這篇文章就清楚了,原先還真不行!
    之前網上一直流傳著一段言論,中國連原子筆筆尖都造不出來。上到空間站下到蛟龍,都有著我們的身影,為何如此小的原子筆,我們就製造不出來?究竟有沒有這個能力?當時中國的製造條件確實簡陋,製造原子筆也確實成問題。因為想要製造出原子筆容易,但是可以長時間正常使用就比較困難了。不過你也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目前中國生產筆尖的廠家超過3000多家,光產值就將近150多億。每年超過400多億支原子筆生產出來,被運送到世界各地。
  • 中國生產不出原子筆芯?別開玩笑,中國「芯」幾年前就能製造!
    很多人都說中國連最常用的原子筆筆芯都生產不出來,而且有時候也會看到這方面的報導,甚至有一次小編無意間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現在還生產不出原子筆筆芯?原子筆筆芯雖然要求的精度非常高,但是早在幾年前我國就能獨自生產,而且還是全自動化的,因為要求的精度過高手工完全無法達到要求,筆芯生產當中的誤差是以微米(μm)來測量的,1毫米(mm)=1000微米(μm)精度之高肉眼根本不能分辨,所以它的檢測工具就是放大鏡和顯微鏡,放大鏡只是做粗略的檢查,顯微鏡才能更準確的檢測出加工過程當中存在的毛病
  • 缺少核心技術的原子筆如何突圍「金榜題名」?
    2015年冬季達沃斯期間,李克強總理發現國外製造的筆很好用,特意問到中國製造的筆能不能做到書寫那麼流暢;2017年1月中旬,李克強總理髮出的原子筆之問有了答案:山西太原鋼鐵集團耗時5年,生產出了中國製造的原子筆頭,邁出技術自主化關鍵一步,未來兩年有望代替進口;2019年央視科教推出的《中國工夫》第一期《原子筆突圍》又讓人們關注起這個小小「筆尖」拷問的中國製造業的詩與遠方
  •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筆生產國 中國終於能生產原子筆頭了……
    3000多家制筆企業、20餘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後,卻是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產品泛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原子筆筆頭的「球珠」還需要進口。
  • 一周產業洞察 | 缺少核心技術的原子筆如何突圍「金榜題名」?
    能造火箭的中國卻造不出原子筆頭,「原子筆之問」這一讓中國尷尬的製造業難題曾一度引起熱議。2015年冬季達沃斯期間,李克強總理發現國外製造的筆很好用,特意問到中國製造的筆能不能做到書寫那麼流暢;2017年1月中旬,李克強總理髮出的原子筆之問有了答案:山西太原鋼鐵集團耗時5年,生產出了中國製造的原子筆頭,邁出技術自主化關鍵一步,未來兩年有望代替進口;2019年央視科教推出的《中國工夫》第一期《原子筆突圍》又讓人們關注起這個小小「筆尖」拷問的中國製造業的詩與遠方
  • 「硬核科普」原子筆筆尖與高科技晶片的底層科學是一樣的大科技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美國惡意限制中國晶片,引發了國人對於晶片產業的關注。晶片背後的科學技術不是我們隨意討論一番就能夠改變的,晶片行業作為全球最頂尖科技的集大成者,他代表了底層基礎科學的積累與集成,是集合了全球科技的產物。
  • "原子筆頭"火了還有更牛的環保筆尖有望完全替代進口?
    "原子筆頭"火了 還有更牛的環保筆尖 「太鋼集團終於造出原子筆頭 有望完全替代進口」的消息傳出,朋友圈立即被刷屏,特別是為去產能下的鋼鐵行業乃至中國製造大大提了口氣。記者11日從太鋼集團獲悉,我國不僅首次實現了筆頭鋼的批量生產,而且正在開發更為環保的國際頂尖無鉛筆頭。
  • 中國終於造出了自己的原子筆頭,原來我們一直用的都是日本貨!
    ●日本文具品牌盤點原子筆,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從小我們就用原子筆寫作業、做試卷。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用了幾十年的原子筆,竟然是外國貨。3000多家制筆企業、20餘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中國是原子筆第一大國,但尷尬的是這400億支原子筆筆尖上的球座體,卻高度依賴進口。
  • 「硬核科普」原子筆筆尖與高科技晶片的底層科學是一樣的大科技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美國惡意制裁中國,引發了國人對於晶片產業的關注。撇開晶片不談,就說一下我們常用到的書寫工具原子筆,它身上代表工程工藝與基礎材料科學成就的部分——筆尖。我國作為商品出口大國,全國原子筆企業有3000多家,從業人員有20多萬,每年生產原子筆有400億支,約佔據全球原子筆份額的百分之八十。
  • 中國終於造出原子筆頭 有望完全替代進口!(1)
    3000多家制筆企業、20餘萬從業人口、年產原子筆400多億支……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後,卻是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產品泛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原子筆筆頭的「球珠」還需要進口。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為何卻無法實現一個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產?「原子筆之問」,更是「中國製造業之問」!
  • 筆尖上的歷史之「藏筆家」與他的原子筆
    他小學開始收藏鉛筆、鋼筆和自來水筆,以及中國的毛筆和風靡歐洲的鵝毛筆。這些筆,裝了一大柜子。工作中,他便使用號稱當時最先進的自來水筆進行校樣。其實,他曾經嘗試過用其它筆來代替自來水筆,但效果都不好。號稱中國「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既不好用,又不易幹,當然不行;鉛筆筆芯太脆,筆跡容易被擦掉,校樣容易返工;鋼筆的墨水容易浸潤,比自來水筆好不了哪裡去。
  • 國產原子筆「筆尖鋼」研發成功,制筆大戶貝發卻「潑冷水」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連日來,「我國成功研發筆尖鋼」的新聞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筆尖鋼」就是生產原子筆筆尖的原材料,這種材料的研發技術常年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的制筆企業完全依賴進口。前不久,,影響了好幾代人「中國造不出原子筆頭」的說法終於被破了,而就在氣氛一片歡騰之時,中國最大的制筆企業貝發集團卻潑了一盆冷水。山西鋼鐵企業太鋼集團宣布成功研發出筆尖鋼材料貝發集團當家人邱智銘認為,筆尖鋼確實是好東西,但下遊企業如果跟不上,上遊研發的材料再好,這些金貴的材料也只能會「睡大覺」,根本派不上用場。中國筆業的製造現狀究竟如何?
  • 原子筆的滑珠是怎麼放進筆尖裡的呢?為什麼它如此難製造?
    一直到了後來才發明出了鋼筆,鋼筆需要墨水才能夠寫出來字,所以說鋼筆給小編的印象不是很好,因為非常的麻煩,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難題,所以說後來人們又發明了原子筆,原子筆其實寫起來字還是比較費勁的,有一些筆芯不太好,寫出來的字跡不好看,因此後來又出現了一些中性筆,他們寫出來的字非常的流暢,而且也很方便,不用費太多的勁,另外寫出來的字筆畫也不會那麼的粗,現在人們學習或者工作的時候都會用到它
  • 原子筆尖球珠是受哪種運動啟發 螞蟻莊園原子筆尖今日答案
    原子筆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較熟悉了,早些年還被帶出了「中國造不出原子筆芯」的公知節奏。螞蟻莊園小課堂每日一題今天有個題目就是「原子筆尖的珠是寫好字的關鍵,它的發明是受了哪種運動的啟發」,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是什麼吧。 螞蟻莊園12月10日莊園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