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美食記:閩南人都知道的清明寒食——潤餅

2020-12-18 思創分享2

清明將近百花笑,新綠枝頭雁歸巢。

荒冢孤丘烏鴉叫,似為亡魂鳴寂寥。

尤其受到疫情洗禮後,逐步復工的人們,馬上要迎來中國的又一大節日---清明節;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討論下,每年清明前後,福建、臺灣地區人們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種食物----潤餅。

薄薄的麵皮,包括多種時令原料和北方的春餅同根同源。

潤餅,是中國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及臺灣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筍絲、胡蘿蔔絲等,潤餅嫩脆甜潤,醇香多味。亦可將包好的潤餅經油炸酥,俗稱「春卷」,別有一番風味。

相傳它的由來,與明朝名臣的蔡復一有關。

蔡復,字敬夫,號元履,金門人,後移居廈門,是一位不可貌相的傳奇人物,獨眼、麻子臉、手瘸腳跛、彎腰駝背,卻官拜兵部右侍郎,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貴州巡撫,賜尚方寶劍,節制五省。

蔡復任雲貴湖廣總督時,節制五省,整日忙於公務,批閱公文而無暇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就想出個法子,將魚、蝦、豬肉、香菇、冬筍、胡蘿蔔、豆乾等食材,切絲後炒香成餡料,再用麵粉製成薄餅皮包卷餡料成圓筒狀,每到用餐時,她就捧著「薄餅」餵食丈夫,這樣飯也吃了,也不影響丈夫辦公,真是方便又可口,這就是最早的潤餅由來了。所以小編在這裡就要感嘆一句,真的是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惠貼心的女人呀!

後來薄餅就在閩南地區流傳,成為當地的家常小吃,餡料也多樣化,想吃什麼就炒什麼。尤其過年或清明節時,一家人圍著餐桌,用薄餅皮包卷各種餡料,想吃什麼就挾什麼,有說有笑,全家幸福美滿。

荊楚歲時記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有吃春盤及五辛盤的傳統。唐宋以來,泉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帶動了當地的繁榮,傅師傅在泉州西街經營一家鋪子,以賣潤餅皮為主業,潤餅皮的口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潤餅的質量。西街是泉州老街傅師傅這家潤餅店,鋪面是父親盤的,手藝是爺爺傳的,算下來傅家攤餅的手藝也該有100年了。你乍看之下,做餅皮的步驟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秘訣的確存在。

第1步,和面。第2步攤餅,這是傅師傅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父親傳下來的7口鑄鐵平底鍋鎮守店中,傅師傅得靠手掌去感受鍋底是否受熱均勻,只有保持適當的熱度烙制的餅皮,才能不粘鍋不澇澆。1攤一談,就這兩個簡單的動作,傅師傅做了整整40年!一攤麵皮分攤均勻,一談麵皮和麵團分離又不會破洞,重複了40年,讓他右手手臂比左手手臂足足粗了4釐米,為了運功方便,傅師傅一年四季灘嶺時只穿短袖或背心。

近幾年西街改造成了旅遊區,本來只賣麵皮的店鋪,增加了一項新業務,售賣潤餅,讓外地遊客也常常泉州的春蔚作為古代農業生產的重要節氣,清明吃潤餅的原因之一就是實力!

潤餅餡可以有很多種搭配,其中胡蘿蔔、海苔、海蠣必不可少。清明前這段時間,這三種原料最為肥美,過了時節先為南潯炒制過程按部就班,海蠣煎、五花肉、胡蘿蔔、扁豆等原料各自炒熟,最後再一起翻炒潤頂線就成型了。

泉州市僑鄉每年清明回來祭祖的海外遊子,許多都要到他這兒來買潤餅皮,嘗嘗家鄉味,也借著這些清淡的傳統食物,懷思先人,附加攤餅的手藝,也隨著清明吃潤餅的習俗代代相承。

相關焦點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過清明 吃寒食「潤餅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時節必吃的傳統古早味久而久之,許多地方便在寒食節中創造出各式的「寒食」,歷經數代沿承至今,成了一道道獨特的清明時令小吃。在閩南地區,「潤餅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後,人們常吃的傳統古早味,它們都包含著初春時節的應季食材,通過不同的做法,製成兩道「春意盎然」且帶有閩南風味的特色美食。
  • 清明寒食,閩南人用潤餅包盡萬物
    「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自寒食節與清明相融合後清明吃寒食也漸成定例在閩南,保留寒食食俗之遺風的非潤餅菜>尤其是清明期間潤「餅」的講究包裹蔬菜餡料的潤餅皮是有薄厚之分的薄餅\拭餅\擦餅清明前後來到菜市潤餅菜作為寒食節的傳統小吃在清明前後食用最是應景除此之外,潤餅的食俗還與年節時令、祭祖酬神有關舊時人們認為潤餅菜中的菜料預示著農苗興旺、六畜茁壯
  • 泉州的清明,是潤餅菜和青團的味道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不過今年的情況特殊,還是要減少出門,多陪陪家人,多通通電話,也不辜負清明的節日意義。寒食習俗清明寒食,一是為了懷念子推,二是為了飲食養生。甜鹹黨之爭,真是躲也躲不掉~.潤餅菜 .對於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清明節和潤餅菜幾乎可以劃等號。潤餅菜,又被老一輩稱為「思鄉菜」。薄餅裡卷的不僅是美食美味,還有泉州人的故鄉情結。
  • 閩南人的清明傳統美食——潤餅
    春卷,又稱春餅、潤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卷和芝麻湯圓。閩南一帶清明時節也吃春卷,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卷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
  • 清明時節 潤餅......皮飄香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在這個節日,大家除了祭奠祖先外,更是會想起在清明時節必吃的潤餅菜。這不,市區糖房街的潤餅皮店,已經飄出了陣陣的餅香。  上午,記者來到我市的糖房街,在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潤餅皮店前,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吳先生剛從廣州回來不久,家鄉潤餅菜的滋味一直是他難以忘懷的美味。  市民 吳友挺:先買一斤,吃吃看,兩三個人吃,就是喜歡吃,最喜歡吃的就是潤餅菜。
  • 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原標題: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
  • 清明時節懷念的少年錦時,閩南美食-潤餅
    在外出求學之前,每年的清明,媽媽都會早早去菜市場的賣潤餅皮的老店排隊買好潤餅,回來就帶好餅皮,做一大鍋的菜用潤餅皮卷著包給我們吃,其實那麼多我們是吃不完的,媽媽做多了其實都是想讓鄰裡,親戚都嘗嘗,但更多時候是還沒做完,鄰居和親戚就已經把做好的潤餅送到我們家來了。
  • 【閩南四句】每年清明你吃「潤餅菜」嗎?
    閩南四句:  清明節,清明兜,  無閒叱吒亂糟糟;  煮五味,辦炊操,  菜蔬發落幾落甌。  潤餅皮,買來包,  未孝囝仔先來偷;  掃墓埕,清水溝,  緬懷祖先排頭摳!  閩南四句:  清明風俗看海沿,  特別深滬尚堅持。  親人哭墓毋轉移,  山頂掃墓獻紙錢。  厝內潤餅包滸苔,  一桌五味臊菜魚。  孝敬祖先無躊躇,  已經延續數百年!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
  • 清明傳統美食清單,品類繁多看花你的眼,趕緊收藏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除了青團,原來還有這麼多,看花眼了,趕緊補課清明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對於國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既是個掃墓祭祖的莊嚴日子,也是踏青遊春的輕鬆時刻,當然,還少不了眾多的傳統美食讓人一飽口福。至於還不知道有哪些傳統美食的,可要趕緊補課了呢。
  • 以「清明」之名品嘗春天:潮汕做時粿 閩南潤餅菜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王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至,清明時節除掃墓祭祖外,也是許多春季時令食材和美食上市之時。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所謂「民以食為天」,清明節也在全國各地逐漸演化成一場以「春」為主題的別樣「美食節」。  廣州:青嫩蕎菜擔綱  廣東人的清明祭祖活動,拜祭品大多為燒豬,蕎菜炒火腩可謂最傳統而美味的做法。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粵語裡面「蕎」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卻受乍暖還寒之苦,此時此刻,蕎菜架起了我們思念的橋梁。
  • 清明美食多種多樣,你家鄉又有哪些美食呢?
    每年的4月4日,大家都知道是清明節的一天,清明節又稱作是踏青節,祭祖節等等,也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節日,在仲春和暮春的交接段。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傳統的節日裡也是往往伴隨著傳統的美食。並且不同的地方的飲食也是各不相同的,那麼都有哪些傳統意義上的美食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塊來探索一下吧。1、青糰子。
  •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4月3日電 (吳世榮郭斌)清明臨近,在福建泉州,家家戶戶除了去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  3日下午,位於福建泉州市西街的一家老字號「潤餅皮」鋪人頭攢動,市民排起幾十米的長隊爭購「潤餅皮」。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福建清明食俗:烏稔飯、潤餅和艾餈
    福建省自古就有「吃清明」的說法,清明節的食俗也是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比如福州人必吃清明粿,廈門、漳州、泉州必備潤餅菜,畲族人必做烏稔飯,客家人的餐桌上必見艾餈等,採用的都是應季的新鮮材料,既養生又健康。
  • 泉州清明節要吃什麼食物 閩南清明潤餅菜麥餡粿做法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
  • 泉州潤餅今天你吃了嗎?清明小長假餐桌的必備食物
    看著這個排隊的架勢,不難想像潤餅在泉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好吃的潤餅莫過於自家做的!這是一道一定要家人一起做的清明節氣美食將主料擺滿整整一桌肉絲、蚵煎、米粉、魷魚切絲的胡蘿蔔、荷蘭豆、豆乾……除此之外,這些配料也不是不可少的
  • 福建人舌尖上的清明美食 這些你都吃過嗎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鼠粬粿 南安德化兩地做法不同昨日,家住德化楊梅鄉雲溪村的林女士趁著天晴,來到田間地頭拔鼠粬草。很快,她拔了滿滿一籮筐,原來,這些都是做「鼠粬粿」的材料。在德化,這是一種清明時節才會製作的小吃。
  • 靜象|青團、春餅、子推饃,古人清明吃什麼
    「寒食」就是清明這天不能有煙火,只能吃冷食和熟食。但是這種習俗怎麼能管得住大家的嘴呢,不要說現在,就連古人也是不甘寂寞,研究出了各式各樣的清明節限定、特供、專屬美食。No.1 青團青團可以說是江南清明的代表。
  • 古詩詞裡話清明——小摘唐代詩詞以饗清明及寒食
    既然清明寒食是中國由古至今的傳統節日,那麼在唐朝時人們是怎麼過這個節的呢?具體細節也許已不可考,不過由這首首膾炙人口的唐朝詩詞或許可以得窺一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寒食節,這些特色小吃是清明節的代表,寒食不寒心,致敬英雄
    清明節中國人都知道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古代清明節的前一天被稱之為「寒食節」,在這一天全國禁火,冷食,故而又被古人稱為「冷節」,「禁菸節」。當然清明節現如今是掃墓祭祖,祭奠祖先,不過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全國人民都在祭奠為了人民安全犧牲的英雄,寒食不寒心,致敬英雄清明節發展至今,各地的清明節的延續也誕生出了許多的習俗,各地的食俗也是十分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