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2020-12-20 東南網泉州頻道

過清明 吃寒食

「潤餅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時節必吃的傳統古早味

每年清明前後,泉州的許多人家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

【核心提示】

轉眼清明將至,在這一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祖外,因清明前一兩日,恰逢古時的「寒食節」,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選擇在「寒食節」禁火吃冷食,直至清明當天中午才能重新舉炊。久而久之,許多地方便在寒食節中創造出各式的「寒食」,歷經數代沿承至今,成了一道道獨特的清明時令小吃。

在閩南地區,「潤餅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後,人們常吃的傳統古早味,它們都包含著初春時節的應季食材,通過不同的做法,製成兩道「春意盎然」且帶有閩南風味的特色美食。

本期《美食》帶大家一起來回味下這些清明節推出的「限定版寒食」。

□本報記者 陳士奇 張九強 通訊員 黃瑜鵬 黃小燕 文/圖

將鼠粬草磨碎後加入花生油、砂糖拌炒的鼠粬草糊。

鼠粬草制粿 鹹甜兩相宜

每年立春過後,時晴時雨的天氣,總會催生山區田壟上的鼠粬草快速地生長,與艾草一樣,它成了許多南方地區人們拿來製作「鼠粬粿」的原材料。

鼠粬草,因生長的季節一直延續到清明時節,而常被喚做「清明草」。鼠粬草入菜的做法,自古有之。早在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裡就有記載:「是日(三月初三),取鼠粬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謂之龍舌柈,以厭時氣。」而清人顧景星在《野菜贊》也曾提及:「二月生,葉如鼠耳,和米搗作餅。北人寒食尚之。」此外,關於鼠粬草,還有個傳說是在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馬亂,民眾饑寒交迫,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經意間,人們便發現了生長在田間野地裡的鼠粬草,後有人將它取來製成粿,並將其命名為「鼠粬粿」。

說起「鼠粬粿」,不少閩南人家習慣稱之為「餈殼粿」。每年清明節前的一個月,楊躍進開在南安金枝村的糕點作坊會格外忙碌,為了滿足老顧客們對於「鼠粬粿」的大量需求,楊師傅總得提前去採購一些鼠粬草。若趕不上搶購到山農們從山林採回來的新鮮鼠粬草嫩芽,他則會去挑選一些已晾曬成幹的鼠粬草幹來備用,他解釋說,只需將其泡水復原,這些乾草的滋味便與新鮮的鼠粬草無太多差別。

洗淨後的鼠粬草,需先放到杵臼裡搗爛成泥,楊師傅說,如果鼠粬草的數量不足,還可以加點芥菜搗汁,由此來幫助染色,也能增添香氣。搗碎的鼠粬草泥,要加入花生油、白砂糖一同入鍋翻炒成漿,最後加入磨好的糯米粉反覆攪拌,方可製成擁有翠綠色澤且散發糯米香氣的「鼠粬粿皮」。

關於鼠粬粿的內餡, 楊師傅說,自己習慣用加入紅蔥頭提香的綠豆沙來制餡,但這並非是僅有的一種內餡,他舉例說,鼠粬粿的內餡通常「五花八門」,可以是蘿蔔菜脯、香菇丁、肉香、筍乾、蝦米及花生組合成鹹香內餡,也可以是各種豆子磨碎製成的甜味餡料,鹹甜不一的內餡與彈性十足的「鼠粬粿皮」都十分「合拍」。而用竹葉包裹包餡的鼠粬粿,放入蒸籠中蒸煮半個小時,趁熱品嘗一下,草香、竹香與內餡或甜或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口感與滋味層層分明,回味無窮。

清明前後,許多古早糕點鋪都要趕做「清明粿」。

小麥「清明粿」 豌豆餡最地道

除了用鼠粬草製成的「清明粿」,在泉州,用小麥製成的「麥餡粿」亦是許多本地人青睞的另一款清明冷食。

清明時節恰逢小麥、甘蔗收割完成,這也為製作「麥餡粿」提供了天然的原料。關於「麥餡粿」的來歷,民間也相傳,舊時勞動人民因生活拮据,只能將麥粉與蔗糖混合揉團蒸煮,以此作為祭品,久而久之,便也成了泉州當地清明節的一樣傳統食物。

帶有細小顆粒的小麥粉,混入白糖拌勻,用木棍反覆攪拌成團的麥皮,在販售了30多年清明粿的魏阿姨看來,依照這樣的傳統做法,麥皮不僅留存著濃鬱的麥香,入口時還能嘗到小麥的細小顆粒,如此別致的口感,才可算得上地道的「清明粿」。

至於包裹在麥皮下的餡料,魏阿姨則認為,若想嘗到古早味,還需以豌豆為餡。其做法是要將豌豆去除雜質後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製軟爛後,接著用手揉擦豆去殼濾水,取出細膩的豆沙後加上白糖入鍋翻炒,如此製成的餡心,加熱後會有入口即化的獨特口感。且散發著麥香、豆香的清明粿用慄子葉包裹後蒸熟,有別於「鼠粬粿」帶有的竹香味,「麥餡粿」的香氣中還會混入一股淡淡的慄香,讓愛好甜食的人僅是聞香,便已食指大動,欲罷不能。

包裹成形的潤餅菜,秀色可餐。

薄餅包時蔬 卷出美味來

不同於許多南方城市都有的「清明粿」,「潤餅菜」則更像閩南人們「私藏」的一道清明佳餚。

藉由唐朝詩人杜甫的一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讓人可以循跡找到關於「潤餅菜」出現的點滴線索。關於「潤餅菜」,民間亦有說法是,古代中原祭祀春神要獻「春盤」,盤中有大蔥、小蔥、小蒜、韭菜、芸苔(現叫花椰菜)、胡荽(現叫芫荽或香菜)這五種有辛味的蔬菜。而光吃五辛難以下口,於是人們逐漸將「春盤」發展成春餅,用這五種菜配合其他食材用麵皮卷著吃。直至唐宋時期,因中原人們南下遷徙,春餅隨之流入了閩南地區,由此便成了閩南「潤餅菜」的前身。

在多數老饕眼中,比起內餡,潤餅皮則更像是潤餅菜的一個「靈魂主角」。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泉州西街的幾家潤餅皮作坊的生意也愈加的紅火起來。「好的潤餅皮要求有彈性卻不能破,並且要很薄,薄得可以透光。」在擁有數十年製作潤餅皮經驗的傅師傅看來,要想讓潤餅皮「薄而不破」,就要將麵粉拌和得適度,不能太幹也不能太稀。對此,傅師傅悄悄透露了一個訣竅,那就是在攪拌麵糊時,要用木棍不停地攪拌,並在當中加入調料拌勻,連續不斷地拌上幾十分鐘,這樣才能調出既有黏性又有韌性的麵粉。待到麵粉拌勻,鐵鍋燒熱,傅師傅習慣用手捏著一把麵團往鍋上一貼,一蹭,劃上一個圓圈,手便快速提起,手落手起,粘在鍋底的面湖轉瞬間變成一張薄麵皮,最後再用鏟子輕輕挑起,一張又白又薄的潤餅皮便做成了。

春季的時蔬大量上架,這些五顏六色的蔬菜就是潤餅菜內餡的首選食材。「傳統的潤餅菜裡大多包含了胡蘿蔔絲、春筍絲、高麗菜絲、韭黃、綠豆芽、豌豆、豆腐乾、香菇、豬肉、蝦仁、蛋皮絲等食材,而清明前後正值牡蠣肥美的季節,海蠣煎也是不可或缺的內陷之一。」在民間大廚黃阿實師傅看來,除了烹煮成熟的內餡之外,香菜、大蒜、花生、海苔以及米粉等輔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將這些內餡按順序齊齊鋪在薄薄的潤餅皮中,用手一卷一握,輕輕咬下一口,彈牙又略帶鹹味的餅皮被咬開,各種鹹甜不一的複雜味道一起入口,一時間,脆的、甜的、鹹的、滑的、酥的等各類不同口感的味道溢滿口腔之中,鹹甜鮮美的口感,會讓人一下胃口大開,只想大快朵頤,而若覺得一卷潤餅菜入腹有點膩味,黃阿實師傅說,還可以搭配一碗米湯或白粥,這樣一來,不僅能解膩,亦能促進腸胃的消化,一舉兩得。

清明粿中可以包入豆沙餡,也可以包入蘿蔔菜脯、肉餡等做成鹹甜各異的種類。

相關連結

南北過清明 食俗各不同

清明燕:以忠孝為主題的山西麵食

「清明燕」是山西人清明必做的麵塑之一。用麵粉捏成燕子的形狀,用山西的酸棗樹或者楊柳條串連起來,掛在門楣上,用來表達對先賢的「留念」。這樣的習俗在山西綿延2500年,至今依然栩栩如生、生機勃勃地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用來展示以「忠孝」為主題的內涵思想。通常,清明燕可以製作一隻,也可以製作三隻,堆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形,寓意介子推高尚的品格。

清明螺:浙江民間的時令美味

在浙江民間素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說法。因為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

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包裹起來的潤餅菜,可以握在手上拿著吃,十分方便。

樸籽粿:潮汕地區的傳統寒食

潮汕有一種樹叫樸籽樹(又叫樸丁樹,屬榆科),葉橢圓形,果實大如綠豆,味甘甜。傳說先人在饑荒年,採此樹葉充飢度荒。清明時節,氣候轉暖,草木蔭茂,樸籽樹葉滿叢嫩綠。後人為不忘過去,便在清明節採此樹葉,和米舂搗成粉,發酵配糖,用陶模蒸製成樸籽粿,有梅花形及桃形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菠菠粿:福州獨有的清明小食

「菠菠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的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士奇整理)

相關焦點

  • 潤餅菜 清明粿 吃出「泉州味」
    潤餅皮要薄得可以透光且不能破。 潤餅菜 清明■ 吃出「泉州味」 轉眼清明將至,在這一重要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祖外,泉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和清明粿。本期美食,就帶大家一起回味這兩道頗具「泉州古早味」的清明食品。
  • 泉州的清明,是潤餅菜和青團的味道
    在泉州,春與秋這樣的過渡季節似乎總是很模糊。時令在日曆上不疾不徐地循環著。春分之後,立夏之前,天朗氣清,四野明淨,是謂清明。少時讀詩,清明是牧童短笛,是楊柳流鶯。縱使煙寒露重,也不妨礙它的詩意光景。不過今年的情況特殊,還是要減少出門,多陪陪家人,多通通電話,也不辜負清明的節日意義。寒食習俗清明寒食,一是為了懷念子推,二是為了飲食養生。
  • 清明寒食,閩南人用潤餅包盡萬物
    「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自寒食節與清明相融合後清明吃寒食也漸成定例在閩南,保留寒食食俗之遺風的非潤餅菜炸潤餅潤餅菜的做法,圖的是省事兒,算是貧寒吃法逐漸演化成了一個對泉州人而言極富儀式感的事情將潤餅入鍋炸,又是一種驚喜味蕾的亮點何時吃潤餅?
  • 清明節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菜送鄰裡
    閩南網4月6日訊 潤餅、清明粿,在閩南過傳統的清明,少不了這兩樣。  在古城泉州,西街也上演著別樣的民間熱鬧:亞佛的潤餅皮店前排著長長的隊,街上的清明粿、水果等應景食品格外走俏,還有純樸的西街人家,做了幾百卷潤餅菜,正忙著祭祀祖宗、分送鄰裡……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送鄰裡
  •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4月3日電 (吳世榮郭斌)清明臨近,在福建泉州,家家戶戶除了去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  3日下午,位於福建泉州市西街的一家老字號「潤餅皮」鋪人頭攢動,市民排起幾十米的長隊爭購「潤餅皮」。
  •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潤餅菜餡料豐富(林勁峰 攝)潤餅菜 一層薄皮卷盡美味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如今,潤餅菜搭著《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平臺上了央視,在全國露臉,這就不得不讓人再來回味一下這道「古早味」。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絲綢之路上的美食: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 5月4日,一名泉州市民在製作潤餅菜。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
  • 一張潤餅皮|卷進泉州百年時光
    一條街演繹著泉州的滄桑變化這裡是泉州的符號 也是所有美食代表的聚集地這裡就是西街今天的主人公亞佛潤餅皮就在這裡作為泉州古早味的潤餅菜,大家並不陌生,一張雪白的餅皮裡包裹著眾多食材而對於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潤餅菜可以和清明節劃等號。自寒食節和清明融合後,閩南就一直保有清明吃潤餅菜的習慣。
  • 包潤餅菜 搓清明粿 做紙風箏 記錄萌娃們不一樣的宅家清明節
    比如,孩子們聆聽繪本故事,感悟生命;用心製作五顏六色的紙花,以此懷念故人、致敬英雄;嘗試製作潤餅菜,做個正宗的閩南萌娃……    青陽中心幼兒園:  小小巧手做小花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青陽街道中心幼兒園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組織該園小朋友以「文明祭掃,同心戰『疫『」為主題,開展網上祭掃活動
  • 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西街餅皮店前排起長龍
    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西街餅皮店前排起長龍 qz.fjsen.com 2012-04-03 08:11  郭冰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海峽導報4月3日訊(記者 郭冰德 文/圖)昨日,在泉州西街的多家春餅皮店門口排起了長隊,老字號亞佛春餅皮店裡,店主傅亞佛一家三口忙得不可開交。
  • 泉州清明節要吃什麼食物 閩南清明潤餅菜麥餡粿做法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麥餡粿等清明小吃在平時也能吃到。日前,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幾種美食的做法。
  • 清明時節美食記:閩南人都知道的清明寒食——潤餅
    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就想出個法子,將魚、蝦、豬肉、香菇、冬筍、胡蘿蔔、豆乾等食材,切絲後炒香成餡料,再用麵粉製成薄餅皮包卷餡料成圓筒狀,每到用餐時,她就捧著「薄餅」餵食丈夫,這樣飯也吃了,也不影響丈夫辦公,真是方便又可口,這就是最早的潤餅由來了。所以小編在這裡就要感嘆一句,真的是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惠貼心的女人呀!
  • 清明節,西街老厝裡賣的潤餅菜,還是舌尖上的古早味……
    清明節,你吃潤餅菜了嗎?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清明節和潤餅菜幾乎可以劃等號。潤餅菜,又被老一輩稱為「思鄉菜」。薄餅裡卷的不僅是美食美味,還有泉州人的故鄉情節。1潤餅好不好吃,關鍵在皮,一張好的潤餅皮可以包萬物。西街鬧市裡的亞佛潤餅皮,不用說肯定在每年的必選名單上。店鋪開在西街的老厝裡,離開元寺很近,一抬頭就能看見東西塔。
  • 我的泉州旅行食記之《潤餅菜》
    在以往清明節,泉州人家家戶戶都要吃寒食,意思是將蔬菜放涼後包裹進麵皮中食用。潤餅便是包裹各種菜式的麵皮。這種吃食方式始於明代,至今延續已有千年。而關於潤餅菜起源,民間是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就是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他的夫人首創。
  • 福建清明食俗:烏稔飯、潤餅和艾餈
    福建省自古就有「吃清明」的說法,清明節的食俗也是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比如福州人必吃清明粿,廈門、漳州、泉州必備潤餅菜,畲族人必做烏稔飯,客家人的餐桌上必見艾餈等,採用的都是應季的新鮮材料,既養生又健康。
  •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 傳統古早習俗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傳統古早習俗 (/3) (共3張) 2016-04-05 09:20 來源:泉州晚報
  • 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複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
  • 泉州潤餅今天你吃了嗎?清明小長假餐桌的必備食物
    貢糖、花生敷、麻佬、蕪荽、滸苔、辣醬將潤餅皮攤平,按個人口味加料,之後撒上白糖和花生末,包起來就可以好好享受,潤餅菜這道美食。對於諸多離家在外的泉州遊子來說最為思念的可能就是和家人一起準備一桌滿滿的配菜挑自己最鍾意的,包一兩卷潤餅菜
  • 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原標題:鼠粬粿麥餡粿潤餅菜 嘗嘗舌尖上的泉州清明美食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閩南人會備辦葷食、潤餅菜、金紙、香燭等祭品,敬奉祖先。閩菜大師程振芳表示,二三十年前,潤餅菜、麥餡粿、鼠粬粿等閩南小吃都是作為祭品擺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