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訊,在北京腫瘤醫院西門外,有一家假髮店。店面雖然不算大,也並不起眼,可每天來這裡買假髮的顧客卻絡繹不絕,他們當中有四五歲的孩童,有十六七歲的花季少年,有事業有成的中年人,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對很多正常人而言,假髮只是讓他們變漂亮的一種點綴,可是對於那些因病痛折磨而失去頭髮的人們來說,假髮卻是讓他們恢復尊嚴、找回美好回憶的重要精神支柱。
假髮店的經營者王峰原先是一名理髮師,奮鬥多年的他在業內小有名氣。然而,六年前的一次無意發現,王峰轉了行,他從頭開始,學習如何為顧客量身定做假髮。光顧假髮店的顧客大多不拘言談,他們不願提及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故事,有的甚至非常反感別人看自己的目光。可是到了王峰的店裡,他們卻感到了輕鬆,也願意向王峰敞開自己的心扉。看著顧客們帶上假髮後,臉上露出的自信笑容,王峰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沒有白費。
1998年,年輕的理髮師王峰懷揣著夢想,在北京腫瘤醫院附近開了一家理髮店。醫院周邊的居民區不少,再加上王峰精湛的理髮手藝,他的理發生意紅紅火火。
六年前,細心的王峰發現,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那麼幾位不太一樣的客人進店理髮,他們或是頭髮一片一片的掉落需要剃頭,或是要求將自己又黑又亮的頭髮剃光……「有的顧客剃頭髮前,對著鏡子跟我說讓再等一會兒。還有的顧客,我的剪刀剛一碰到頭髮,眼淚就掉下來了。」看到顧客傷心難過而又欲言又止的樣子,王峰一下子明白了,他的理髮店開在腫瘤醫院旁邊,這些顧客十有八九都是醫院的病人,他們進行放化療前,為了方便就來他這裡剪掉頭髮。
有一次,一對母女走進王峰的店裡,剪頭髮的是女兒,小姑娘看上去也就十多歲,當她坐在椅子上時,眼淚刷的就落了下來。眼眶紅紅的母親告訴王峰,女兒生了病要做化療,所以過來要剃掉所有的頭髮。摸著孩子長長的黑髮,王峰心裡就像是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似的。猶豫了一下,他拿著剪刀一點點將女孩的頭髮剪短。看著女兒一綹綹頭髮隨著「咔嚓咔嚓」的聲音落在地上,站在一旁的母親終於忍不住,低聲抽泣起來。理完髮,母親問王峰有沒有假髮,她想買一頂假髮給孩子帶,這樣女兒的心裡可能還會好受些。「我一直做理發生意,店裡沒有假髮,看著她們失落地推門離開,心裡特別難受。」
後來,來店裡理過發詢問有沒有假髮的顧客越來越多,王峰意識到,假髮或許可以成為自己新的奮鬥方向。於是,2013年,幹了15年理髮工作的王峰決定轉行做假髮。
從理髮做假髮,沒有經驗的王峰一點點摸索著生意經。「一開始,我想著很多病人去醫院看病花了不少錢,經濟條件肯定不好,所以假髮就給他們選一些價格相對低一點兒的。」王峰沒想到自己的好心反而辦了壞事,價格便宜的假髮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不全是真人頭髮,有的還會摻雜一些動物毛,甚至還會摻雜一些化纖類的材料。這樣的假髮戴在頭上,不僅捂著頭皮不透氣,而且病人新長出來的頭髮茬兒摩擦著用來固定假髮的頭套,特別扎。這對做了化療、身體狀況不好的病人而言,無疑是個「災難」。
「後來我發現,不僅是假髮本身的材質,用來固定假髮的頭套也必須選用輕薄的材質,這樣的話,有特殊需求的顧客才會在佩戴假髮時感到舒服。」但是,這樣的假髮價格並不便宜,投入的成本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儘管如此,王峰對假髮的要求依然不低。店裡用來做假髮的頭髮必須都是用真人頭髮製作。為了尋找用來做假髮的頭髮,王峰和同事們也是跑遍了各個頭髮收購點。王峰要求提供頭髮的人必須年齡在45歲以下,頭髮不能燙也不能染,因為這樣的頭髮發質好,做出來的假髮不僅好看而且很耐用。
雖然假髮的價格並不便宜,可是來王峰店裡買假髮的顧客卻很多,有的甚至不遠萬裡慕名而來。去年,一位從新疆的男子帶著十多歲的女兒找到了王峰。女孩因為疾病,先天沒有頭髮。去學校上課,別的同學看到光頭的女孩,總是嘲笑她。一進門,小女孩便怯怯地躲在爸爸身後,那眼神讓王峰看著十分心疼。男子告訴王峰,因為沒有頭髮,孩子在學校裡特別受歧視,他已經為女兒換了好幾所學校。為了讓孩子自信一些,他也曾給女兒買過假髮,可是因為看上去太假,孩子的處境更難了。「有調皮的男孩一把把假髮揪下來,叫女兒小禿子,孩子難過得連學都不想去上了。」看著男子嘆氣難過的樣子,王峰的心裡也沉甸甸的,他為女孩量了量頭圍,又問了問孩子喜歡什麼的髮型,便聯繫工廠定製了一頂假髮。半個月後,當王峰看到女孩帶上做好的假髮對著鏡子左顧右盼,王峰覺得心裡一下子輕鬆了不少。今年春節,已經回到老家的父女倆特意給王峰打來感謝電話:「現在女兒比以前自信多了,在新的學校裡也交到了不少的朋友,真是太感謝你了。」
從事假髮生意五年來,王峰說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一回,一位年輕的爸爸領著一個四五歲的女孩走進店裡要做假髮。和別的小孩不同,小女孩一進假髮店就高興地蹦蹦跳跳:「我終於長頭髮啦。」和孩子的活潑相比,年輕的爸爸顯得心情有些低落,他小心翼翼地挑著假髮,終於選了一頂滿意的給孩子套在了頭上。看到孩子帶上假髮開心的樣子,年輕爸爸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王峰看著帶上假髮的小女孩高興地拽著爸爸的手跑出假髮店,他覺得喉嚨裡似乎被什麼東西塞住了:「這時候我才知道,不僅僅是病人戴上假髮會很開心,家屬對假髮的需要同樣很迫切。」
有時候,王峰也會遇到脾氣不太好的顧客。有一回店裡來了一位20歲的姑娘,她剛上一年大學就被查出了癌症。姑娘來的時候,心情特別差,王峰和同事詢問她對假髮有什麼要求的時候,姑娘的回答特別不耐煩,而對手中的各種各樣的假髮也是諸多挑剔。「當時我心情也不好,說話的語氣重了些。」可當王峰看到姑娘怒氣衝衝地買了一頂假髮摔門而出,他的心裡非常自責:「她一個病人,受疾病打擊心情本來就不好,我還跟她較什麼勁兒啊。」從那以後,王峰更注意自己和顧客交談的方式,嘗試著怎麼能讓他們放下內心的敏感脆弱,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遇到那些進門特別拘謹的顧客,或者緊緊捂住腦袋的顧客,王峰都會跟同事把他們帶到單間裡聊假髮。有的顧客對貨架上的假髮不滿意,王峰就會讓他們找來自己生病前滿意的照片,根據顧客原先的髮型量身裁剪。
顧客買了假髮後,王峰還會教他們如何打理假髮。「別看是假髮,可是戴在頭上了,也要定期清洗做保養,就像是自己的頭髮一樣,要定期上一些營養油,這樣用的才會長久。」經營假髮生意以來,付出真心的王峰同樣也收穫了不少朋友:一位家在東北的顧客買到了滿意的假髮,第二次來醫院複查的時候,特意從老家給王峰捎來了當地特產木耳;一位內蒙的顧客拿到了滿意的假髮後,熱情地邀請王峰一定要去內蒙草原上轉轉……在王峰的假髮店裡,每天都上演著不同的故事。而作為一名旁觀者,王峰說只有沉下心來站在顧客角度上想,他才會探知他們真正的想法,也只有這樣,他才會用心地做好每一頂假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