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太空看地球:從20世紀40年代到現在,地球有哪些標誌性圖片?

2020-12-22 悟空科學世界

早在我們登月之前,在20世紀40年代,我們從遙遠的地方拍攝了第一張地球太空圖片,確實讓人感到震驚!

a.氣象衛星拍攝的第一張地球照片

隨著火箭的升空,衛星拍攝的第一張照片,讓科學家們第一次看到了雲層和大風暴的景象。當然,這個信息對氣象學家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

b.來自深空的第一張地球照片

早期的衛星圖像只能顯示地球的一部分。地球作為一個遙遠的空間物體,其第一張照片是由月球軌道飛行器NASA拍攝的。圖片中的地球可以看作是一個新月,因為陽光僅部分照射到地球表面。

c.地球和月球的第一張照片

1977年9月18日,我們第一次看到地球和月球懸浮在黑暗的太空中的景象。這張照片是旅行者1號在距離地球166萬公裡處拍攝的。

d.淺藍點

拍下這張照片的想法和它的名字「淺藍點」的來歷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提出的。實質,這個「點」就是我們的家。

e.火星的第一張地球圖片

火星像其他世界一樣,曾激起了人類對它的想像力。所以,當我們第一次從火星表面拍攝我們的星球時,這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從圖片中,地球看起來像是在紅色星球天空中一個幾乎看不清的「點」。

f.月影

並非所有有趣的地球照片都是舊的,也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當出現日食時,月球就會遮擋太陽。但是,從太空看我們的星球,會獲得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下面的這個圖像並不是圖像本身的缺陷,而是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表面造成的。這張照片就揭示了,為什麼地球上所有的人不能同時看到日全食,因為日全食只覆蓋了地球的一部分,要想看到月全食,必須靠近月球陰影的中心。

g.月出

月球似乎漂浮在地球的大氣層中,這是一種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看到的、不可思議的現象,被稱為「月亮升起」。

h.月亮在太陽的一面

2016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移動在太空觀測站上攝像機的位置,將月球置於地球太陽一側的前方。看起來,地球比月球亮多了,這真令人驚訝。和月球表面相比,地球確實是一個在太空黑暗空間中「發光」的物體,當然這是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相關焦點

  • NASA公布地球的真實圖片,與一個世紀前相比,地球已步入晚期
    就算不能去到外太空,我們通過網上的一些圖片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樣貌,而幾乎在所有的心目當中,地球的外表都是美麗而神秘的,這顆藍色的星球被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洋所包裹這,除此之外,就是放養過去無邊的綠色。
  • 40年前的地球和現在到底有什麼區別?
    40年前的地球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的地球在人類的苦心經營之下是變好了呢?還是變壞了呢?生活品質提高我們先從不同年代的人的感受出發,在19世紀7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才問世20餘年,美國的摩託羅拉公司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平民也可以用的手機。甚至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70年代後期改革的春風才開始吹來。
  • NASA從太空向地球拍攝的標誌性圖像「暗淡藍點」在21世紀進行更新
    NASA標誌性的太空視角下地球的淡藍圓點照片迎來了21世紀的大更新。NASA本月發布了由旅行者拍攝的地球「淡藍色圓點」照片的更新版本,以紀念拍攝該照片的30周年紀念日。1990年2月14日,NASA的旅行者一號航空飛船捕捉到了太空時代最具標誌性的照片之一;為了慶祝這一刻的30周年紀念日,NASA用數位技術處理了這些照片。例如「淡藍圓點」照片的原始圖像顯示,地球是在一堆的繁星之中的一個微小的星斑,其亮度是由陽光照射飛船儀器所產生的。
  • 幾百年前,人們怎麼計算地球年齡?甚至有人用神學來計算地球年齡
    他把書上記載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依照年代時間進行羅列拼湊,並且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歸納。17世紀40年代左右,他終於算出地球的年齡。根據神創論,他認為地球是上帝創造的,依據當時非常權威的儒略曆推算得出結論: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下午六點創造了地球,現在來看這結論估計人們都會會心一笑。
  • 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創世之柱」
    照片中,星際間稠密的氣體與灰塵形成了瘦高的象鼻狀氣體柱,彷彿是遺世獨立的高聳山峰,散發著與身俱來的孤傲氣質,成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代表作和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20年後,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拍攝創世之柱,這回用的是在 2009年所安裝的新款照相機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解析度提升後,捕捉到氣體星雲的多種顏色、深色宇宙塵微弱的卷鬚,和赭色的象鼻狀氣體柱。
  • 外太空鳥瞰地球河流 尼羅河三角洲像光帶(組圖)
    外太空鳥瞰地球河流 尼羅河三角洲像光帶  國際空間站拍攝的地中海東南部的太空照片裡,尼羅河及其三角洲看上去就仿佛一條以異常明亮的開羅市區為源頭的燦爛綿延的光帶。尼羅河三角洲上的小型市鎮在白晝為密集的農林作物所掩蔽,然而,到了夜晚,這些定居點和連結他們的道路就清晰可見了。同時,尼羅河沿岸的城市地區和基礎設施也顯而易見。
  • 外太空國際空間站外殼,檢測到微生物,地球生命起源是否要改寫?
    國際空間站隨著人類科學探索的腳步加快,人類開始在太空領域研究這些微生物,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外太空環境中,如果沒有防護,那裡絕對是生命的禁區。但是從實驗結果來看,人類還是低估了微生物的頑強生命力。2010年到2016年,總共6年時間,俄羅斯太空人冒著生命危險,多次從國際空間站中外出,進行太空行走中,其目的就是從國際空間站的外殼提取樣本,以檢驗在400多公裡的軌道上,有沒有微生物的存在,在6年的時間裡,太空人們一共提取了19份樣本,並將其密封隔離帶回地球研究,結果在這些樣品中發現6種微生物,1種真菌,還有一種可以在太空環境下生存的細菌!
  • 地球年代進入「人類世」
    相關文章指出,與「人類世」相關聯的現象包括,生物棲息地減少;全球氣候變暖;混凝土、塑料等物質出現……這些變化將存留千年或更久,它們正在改變地球系統。據《自然》雜誌報導,隸屬於國際地層委員會(ICS)的「人類世工作組」(AWG)日前投票認定,地球已進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Anthropocene)」,並指出20世紀中葉是「人類世」的起點。
  • 在月球上看地球是怎麼樣的?地球會發光嗎?
    地球作為一顆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之所以能看到明亮的地球是因為反射的太陽光。太陽系內除了太陽其他天體都能不自主發光,我們之所以雲那個看見它們就是因為反射太陽光。人類目前最遠的足跡就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上個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短短兩三年的時間美國發射了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6次把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
  • 地球死亡前,人類的下一站在哪?|近未來 ⑨
    戰爭結束,旅遊業和科技革命同步增速,國際經濟聯繫擴大 , 世界貿易快速發展,世界流動人口增加,稱為「群眾性旅遊業」的旅行形式產生,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旅遊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種產業。▲圖片來自:unsplash與此同時,在過去的那一個世紀,全球主義轟然取代了帝國主義。
  • 從月球看地球,地球會發光嗎?是什麼原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太空中,地球呈現的是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這種特有的藍色也是地球的標誌性顏色。而地球之所以有這種藍色光芒,主要是因為地球大氣層和海洋的原因。地球的大氣層和海洋會對太陽光產生反射、散射和吸收。在空間站的太空人和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拍攝的圖像中,我們的地球永遠都是一顆晶瑩的藍色彈珠。地球的光線反射率為40%,在上個世紀登月太空人看來月球就好像是天然的宇宙觀景臺,在這裡可以清楚看到完整的地球以及大氣和海洋。
  • 地球系統模式開發100年:迭代認知地球圈層
    大氣和海洋數值模擬模式的發展是二十世紀的偉大科學成就之一,今天的全球大氣模式通常與海洋模式、海冰模式以及包括陸地植被和碳循環的陸面模式相結合,常被稱為「地球系統模式」。  從1900年代到1950年代  20世紀初,地球系統模擬的概念基礎開始建立。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三位有遠見的科學家。
  • 5月21日又傳回數據,系外太空旅行者1發現什麼了?有害物質很多
    趣味探索訊 地球之外太空是這個樣子,空曠和漆黑,那麼太陽系之外的太空是個什麼樣子?可能不少人感到十分好奇,是否有多艘外星星艦飛來飛去,是否比太陽系顯得更加繁榮,又或許是比太陽系還要黑暗和空曠?如今系外太空已經有屬於人類的兩個人造物,儘管它們是40多年前打造的人造物,可以說科技已經有些落後了,但是十分經久耐用,仍能獲取珍貴科學數據。
  • 7000000億年的地球圖片,怎會有人想知道生物長什麼樣
    眾所周知,現在科學理論普遍認定宇宙誕生於宇宙大爆炸時期139億年前左右。很多小夥伴問的7000000億年的地球還沒誕生,那就只能假設,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中也有一個地球。為什麼會有人關心7000000億年的地球圖片?
  • 外太空的水和地球上的形態有什麼不一樣
    人們並不知道自然存在於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但它可能在太陽系中更加豐富,即可以像金屬一樣導電的超離子冰可以解釋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不平衡磁場。當擠壓時,氫和氧混合成其他晶體結構,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發現十幾種不同形式的冰。理論家們在30年前就首次提出了超強離子水可能存在於極高的壓力和高溫狀態下。熱量融化了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化學連接。
  • 原來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就已經提出「流浪地球」的構想
    01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科學家提出了火星探測的研究性計劃,即「獵戶星座計劃」,並為此設計了「奧利安」號無人飛機世紀50年代初,另一名美國的科學家桑格爾曾設想用光子火箭推動宇宙飛船。03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弗裡曼·迪森又提出用微波帆來推動宇宙飛船。
  • 如何在外太空打造一座博物館?
    它們是否應該被保存在精心策劃的博物館展覽中供人瞻仰——而且這種博物館不應該建在地球上,就應該建在太空中。想像一下,那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未來的人類依靠先進的外太空旅行技術,從地球發射升空,飛向遙遠太空裡一個廢棄的宇宙空間站。他們乘坐的宇宙飛船由現在的人類只能想像出來的燃料驅動,表面覆蓋著人類現在還無法製造出的防輻射材料,以能與宇宙太空飛行器相匹敵的速度航行,悄無聲息地到達了空間站。
  • 地球有壽命嗎?會有滅亡的那一天嗎?看完算長知識了
    地球有壽命嗎?會有滅亡的那一天嗎?看完算長知識了 浩渺蒼穹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地球其實在宇宙的巨大版圖當中不過就是一粒塵埃一般非常渺小。自從人類將頭抬起來看向遠處的天空的時候,整個世界的時間、距離都被拉得很長。而針對地球本身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之中。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最近《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就為一個新增11分鐘的內容就來一個再度上映,然而觀眾卻並不買單,畢竟這一做法讓人感覺是想錢想瘋了。去年大年初一的片子今年拿來重新放映,就算是免費估計也沒多人願意去看了。即便是打著收益全捐的旗號也沒多少人願意買票觀看。
  •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獲取答案的方法在文末哦✌)科學家推測,大約137億年前,有一個體積無限小但密度無限大的傢伙——奇點,發生了大爆炸,宇宙開始形成。距今46億年前,地球誕生。已發現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來自澳大利亞,距今約35億年。據此推測,大約在地球誕生10億年後(距今40億年),形成第一個生命。所以,要了解生命的起源,首先要推測40億年前地球上發生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