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科學的盡頭是哲學,還有人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可是對於地球的年齡底是多少歲這問題,最開始的人們就是用神學來解答的。在將近4個多世紀以前的西方國家,愛爾蘭詹姆斯烏雪,被認為是研究地球年齡的首席測算專家。
但是,令人詫異的是,他是一位宗教人士,並不是一位專門科學家。所以,地球的年齡到底是多少歲?一直是困擾的人們一個非常難纏的問題。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幾百年前的西方國家,地球的年齡是一個神學宗教問題。
大主教詹姆斯烏雪,曾經擔任過愛爾蘭天主教會的總負責人,他平時除了研究宗教神學的意義,也非常喜好研究一些天體及地質方面的問題。
曾經一段時間內,他就對地球的年齡比較好奇,深思熟慮地進行過他所認為的深層次的研究。但是他研究的方法,是基於新舊約全書歷史記載及其他國家的史實記載。
他把書上記載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依照年代時間進行羅列拼湊,並且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歸納。17世紀40年代左右,他終於算出地球的年齡。
根據神創論,他認為地球是上帝創造的,依據當時非常權威的儒略曆推算得出結論: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下午六點創造了地球,現在來看這結論估計人們都會會心一笑。
在歐洲啟蒙運動之後,宗教的勢力與影響力慢慢被動搖了,神創論也逐漸受挫。雖然在生產及社會生活中神學還佔了主導地位,但是出現了很多學者用科學的方式試圖去確定地球的年齡。
法蘭西科學家布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當時,他前往各地找到了許多古生物的化石標本。他的想法很簡單,依據推測這些化石的年份,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地球的年齡了。他預測的地球年齡,約為到7萬至8萬年。
英國的地質學家赫頓認為地球的年齡是變化的分層次的,像年輪一樣。我們只能計算每一個層次大概的地球年齡。以現在的方法,地球是無法測定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又會在什麼時候消亡。他這種理論被稱為均變論。
提出過進化論的博物學家達爾文通過一些地質構造的變化,推算出地球的年齡大約為三億年以上,但是後世支持這種理論的科學家較少。
這些在這個問題刻苦鑽研的人在紛紛為自己的理論尋找證據時,地球的年齡還是不能夠被確定。所以,這個時候物理學家們終於出手了。
在1850年前後,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與英國的物理學家開爾文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並在物理學界達成了共識。
他們認為我們身處的星系甚至更廣闊的空間外太空空間,都處在一個熱量變化的過程中,熱量是從由高到低慢慢消耗的。
所以,我們只需要計算出地球在誕生時候的溫度,再看現在是多少度,並且,計算熱量階梯式的耗損率是多少,就可以大致推測出地球的年齡。
但是,這種學說必須建立在兩個條件之上。首先,地球核心的溫度是恆定的,和地球外部溫度一樣的。再次,地球必須是實心的。如果這兩點符合,那麼他的推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它們認為只需要知道地球巖漿的初始溫度及低溫梯度,然後根據一些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年齡。在19世紀60年代初,開爾文在他的文章中,他提出了地球的年齡為2000萬年至4億年之間。最終在19世紀末。,他把地球的年齡精確為2400萬年。
時間來到了1900年後,科學家根據地震波折射的規律發現了地球並不是實心的,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心的。並且地球的核心溫度十分高,所以。依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測定地球的年齡,這種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和失敗的。
在20世紀初,美國的化學家博爾特伍德,發現了鉛元素是鈾元素放射性衰變的最終物質,他提出了鈾鉛測年方法。在同位素被科學家廣泛地找到之後,這個方法,又被優化為鈾235和鈾238會分別衰變為鉛207和鉛206。
所以,只要知道物質中的鉛和鈾的比例,那麼就可以推算出這種物質的最終年齡。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中旬,美國的化學家克萊爾在這一理論基礎上測定地球的最終年齡,為45.5億,前後誤差不超過0.71億年。
對人來說,鉛是有毒的。在其中測定地球年齡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地球的鉛分布極為不均衡,發現自然界和人類生活區域中鉛含量日漸升高,這些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化工廠及日常生活汙染所致。
所以現在科學家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保護環境中去,保護環境,保護我們這顆藍色的星球,人人都應該儘自己綿薄之力。你們說呢?(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