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餘恨,順治和董鄂妃的死亡之謎,始作俑者究竟是誰

2020-12-10 崔小牛侃史

我曾經試著做另外一個夢,然而,我卻失敗了,我終於明白,我的夢只屬於那個離去的人!

我也發現,有夢原來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是孝莊,自從多爾袞死了以後,我兒子順治終於可以一個人獨攬大權,坐擁天下了,我希望他能夠以國事為主,做一個好皇上,不要和他的父親皇太極一樣,為了一個女人幾乎連江山都不要了。

要做到這一點我只能在他接觸的女人上動心思了,我替他選了皇后還有後宮的嬪妃,他還小千萬不能受了女人的影響,做出一些有損國家社稷事情。在這裡我還有一點私心的,我是蒙古人,做人不能忘本,我希望後宮是我們蒙古人的天下,也希望清朝和蒙古永遠聯姻下去。

我看得出來順治對我的安排很不滿意,他找過我幾次,我們甚至開始爭吵,他不希望我幹涉他的私生活,我看得出來他渴望自由和愛情,但是孩子娘是真心為你好,不希望你在步了你父親的後塵,我苦口婆心的勸著他,但每次我們的聊天都不歡而散。

在那段時間我們關係很是不好,直到他終於遇見了一個喜歡的女人董鄂氏,他們很是情投意合,這個董鄂氏是順治弟弟襄親王博博果爾的妻子,在襄親王博博果爾外出徵戰的時候,順治就把這個董鄂氏叫進宮裡伺候他,當博博果爾回來和順治要回妻子時,順治當眾打了博博果爾幾個耳光,博博果爾好歹也是一個親王,自己的妻子被人搶去了不說,還被當眾羞辱,一時間想不開當晚就自盡了。

我聽聞之後極為憤怒,我去找了他,那天我們吵得很厲害,但他依然一意孤行。

順治對這個董鄂氏極為寵愛,董鄂氏晉升的速度可以說是古今罕見,在短短四個月裡她就升為皇貴妃,我在恍惚之中想起了皇太極和海蘭珠,作為過來人我深深明白後宮皇后嬪妃的心思,我不能再讓海蘭珠的事件再度上演。

自從董鄂妃進宮以來,他們如漆似膠十分恩愛,她也常常勸順治勵精圖治,但在我眼裡這不過都是蠱惑順治的一種手段而已。

他們有了孩子,在那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順治就宣布立他為太子,作為蒙古人的我心裡真心不是滋味,真讓這個孩子當了大清皇上,滿蒙一家的傳統還怎麼進行下去。

不久,孩子意外身亡,死在房間裡。奶娘李氏自盡在房。皇宮亂了套,我在慈寧宮敲著木魚,轉著佛珠,我勝利了,她再也生不出皇子了,我要讓死神帶他走。

董鄂妃病了,我也病了,我命令所有的嬪妃都去我的宮裡包括董鄂妃,那是一個冬天,很漫長,董鄂妃在我宮裡伺候了我很久,等我放她出來的時候她的病更重了。

順治去找了我,他完全沒有把當他母親,他大聲地斥責我,說我不應該讓董鄂妃帶病去侍奉。我只是默默地冷笑,一言不發。

沒過多久,董鄂妃病重不治死去,看著順治悲痛欲絕的樣子,我在心裡默默的說道:不要怪娘,為了九州萬方,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要讓一個女人毀了你。

看著順治用各種超越祖制的禮儀來祭奠董鄂妃,我沒有阻攔,我想起了他的父親皇太極。

順治死了,是生病死的,非他殺。

那天我只是默默望著窗外飛舞的大雪,我感覺像做了一場夢,而夢裡的場景分外熟悉。

原創作者:崔小牛侃史

「有史一樂,不喜勿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順治皇帝福臨和董鄂妃相愛而不終,董鄂妃生世卻也成了謎?
    錢鍾書曾說過:「婚姻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要進來,裡面的人想要出去「皇宮就是像圍城,宮外之人羨慕宮內榮華富貴的生活,宮內之人嚮往宮外自由自在的生活。董鄂妃便是這宮內與宮外穿梭自如之人,因為順治皇帝深深的寵愛著她,這也是令眾人羨慕原因。
  • 「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是什麼?有多少人給豬八戒誤導了?
    最近,有聽到位小夥伴問: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是什麼?另一位出口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當然小編腦海中想起的也是這句話。然而尷尬的卻是收到了對方的笑話!那麼這句話的下一句到底是什麼呢?又是什麼原因大家都覺得「此恨綿綿無絕期」便是「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句呢?現在小編就來帶領大家了解一下!
  •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都記錯了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都會不假思索地答道「此恨綿綿無絕期」。但事實上,「此恨綿綿無絕期」出自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原詩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而「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正確版本的則是「好夢由來最易醒」,它出自清代魏秀仁所作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
  • 「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到底是什麼?一直鮮為人知,你知道嗎?
    但是我們在讀詩詞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原本那些名句我們只會吟誦,一旦被問及出處,或者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麼,我們卻不得而知。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詩,裡面有句話非常有名,那就是「多情自古空餘恨」,此句一出,可以說很多人早就有所耳聞,尤其是港版的《西遊記》中,豬八戒經常說的一句話「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事實上,「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句話是從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拼湊而來的,原文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董鄂妃身世之謎_未解之謎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就是正史說,第二種是秦淮八豔之董小宛說,第三種是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福晉說。順治帝與董鄂妃之事,歷來為世人所矚目。辛亥革命後,董鄂妃的來歷問題,又引起人們的議論,先曾說她是明末秦淮八豔董小宛,後又認為她本順治弟媳、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前一種說法屬於誤解,較快得到澄清,後一種意見則綿延不絕,流傳至今。現許多影視,小說都沿用重要這一意見。
  • 千古名詩: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到底是啥?幾乎沒人知道!
    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到底是啥?幾乎沒人知道!我們可能經常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多情自古空餘恨,這句話在港版的劇中的豬八戒經常說出下一句: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句話好像是塑造了多情有情至深的形象,當時他從堂堂的天蓬元帥變成了豬,這裡面的感覺是可想而知的,我們也經常用這句話表達我們的多愁善感和表達自己的心情,那麼這句話真的是這樣麼?
  •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99%的人不知道!
    今天,跟小悅一起來長長見識,看看那些經典詩句的下半句都是啥樣吧~「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打住!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句不是此恨綿綿無絕期,是好夢由來最易醒。有很多經典的名句,我們經常掛在嘴邊,但是你知道上句或者下句嗎?
  •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句是什麼?90%的人不知道!
    「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打住!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句不是此恨綿綿無絕期,是好夢由來最易醒。有很多經典的名句,我們經常掛在嘴邊,但是你知道上句或者下句嗎?《花月痕》清 魏子安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 史上最強起句「多情自古空餘恨」,後面的句子都成了狗尾續貂!
    (文:安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詩詞領域中的千古名句實在太多,往往一首詩或是詞,只因為其中一句精彩之言,便流傳千百年。也有的詩人,或許一生就只有一首作品,卻也讓世人難以忘記。《花月痕·第十五回詩》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 「偏財格女命」滿盤官殺,自古多情空餘恨,必在煙花之地了殘生
    多情自古空餘恨《花月痕》清代詩人魏秀仁在她的《花月痕》中寫道:」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人的一生有多少坎坷,誰也說不清。在情海中翻湧的人,會遭遇更多的纏綿和傷害,這是必然的。如魏秀仁這般思念情郎的,必不少見,到底什麼樣的女人會為情所困,命理或許能揭開謎底。官殺旺的女人多情在命理十神中,女性以正官代表夫,以七殺代表情人。
  • 董鄂妃怎麼死的?揭董鄂妃和順治帝生死之戀的真相是什麼!
    董鄂妃怎麼死的,對於董鄂妃這個歷史上以端莊賢惠而聞名天下的女子。對於她大家有很多議論,有關她的身世,一直都是一個未解之謎。大家也都很好奇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董鄂妃是怎麼死的?董鄂妃和順治帝之間那段讓世人都羨慕的愛情是什麼樣的?下面小編和你一起走進董鄂妃和順治帝之間的故事。
  • 「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是什麼?記那些耳熟不能詳的古詩詞……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魏子安《花月痕》(節選)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春景》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為什麼要去崇禎墓前痛哭?看到原因後恍然大悟
    順治十三年,十九歲的福臨遇到了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董鄂妃。這是一次充滿戲劇性的邂逅,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女人是他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沒過多久董鄂妃便被召入皇宮,並由賢妃晉升為皇貴妃。在京城除了親王外,滿漢官員及公主王妃都要為董鄂妃哭靈,朝廷停止一切辦公,三十個太監和宮女為她殉葬,出殯時朝廷大員輪流為她抬棺,百日內禁止一切娛樂活動。福臨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對董鄂妃的愛,雖然這有些極端、有些殘忍,但是他已毫不在乎,正所謂無情者必多情,多情者亦無情。
  • 順治有3位董鄂妃,除了最受寵那位,另2位是誰,結局如何
    說起董鄂妃,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深受順治帝寵愛的那一位。然而實際上,順治帝其實有3位董鄂妃,只是其他2位的名氣,不如被追封為孝獻皇后的董鄂氏罷了。董鄂氏是滿洲著名姓氏之一,其部族在清朝歷史上最早出名的人物,應該就是位列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董鄂·何和禮了。
  • 順治與董鄂妃的愛情悽清美絕,背後卻藏著很汙的順治殺弟奪妻案
    清初劇作家洪升的《長生殿》更在原來題材上充分發揮,淋漓盡致地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讓人睹之潸然淚下。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唐明皇是個偽情聖。他對楊貴妃的愛,只停留在口頭上。安史之變爆發,長安失陷,馬嵬坡前,他為「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到時各自飛」做出了生動的詮釋,賜三尺白綾,冷眼看楊貴妃魂歸天國,香消玉殞。和唐明皇比較起來,清順治帝才是不折不扣的痴心絕對、一往情深的情帝。
  • 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順治橫刀奪愛是真的嗎
    按《清史稿》所述,順治感染了天花,最終不治身亡。但《延平王起義實錄》被發現後,卻有不同的說法。延平王就是鄭成功,這部文獻抄本記載,當初順治帝親徵鄭成功,在高崎之戰被火炮擊中後身亡,清將達素畏罪自殺,而清廷對此秘而不宣。《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的說法只是孤證,多數史學家並不認可,但也這讓順治的死因變得撲朔迷離。此外,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更是被人津津樂道。
  • 為何「自古多情空餘恨」?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你知道嗎?
  • 順治皇帝福臨為何先後兩次廢后?第二次跟董鄂妃有關
    清代皇帝的成婚稱之為大婚,而通過成婚來冊立皇后的皇帝一般都是幼年即位的皇帝,在清朝歷史上僅有四位: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他們先後冊封的皇后共有五位,其中順治兩位,這兩位皇后皆是由成婚來冊立的,在第一位皇后被廢後,又冊立了第二位皇后,這在清朝歷史上是唯一的一例。
  • 自古多情空餘恨,後面是什麼?半句眾所周知,半句鮮有人知的古詩
    自古多情空餘恨《花月痕》節選 清 · 魏子安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有人喜歡將「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連在一起,據說是由於香港拍的《西遊記》引用過。但實際上「自古多情空餘恨」是出自小說《花月痕》第十五回,《花月痕》是清代作家魏秀仁所著的長篇言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