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董鄂妃,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深受順治帝寵愛的那一位。然而實際上,順治帝其實有3位董鄂妃,只是其他2位的名氣,不如被追封為孝獻皇后的董鄂氏罷了。
董鄂氏是滿洲著名姓氏之一,其部族在清朝歷史上最早出名的人物,應該就是位列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董鄂·何和禮了。何和禮是董鄂部首領,後來歸順了努爾哈赤,助其統一女真各部。努爾哈赤對其十分重視,將長女東果格格嫁給了他。後金建立後,何和禮屢立戰功,病逝後被追封為勇勤公,諡號溫順。
在順治年間,董鄂氏一族就有3位女子,嫁給順治為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順治的3位董鄂妃。相信大家也很好奇,除了最受寵那位,另2位是誰,她們的結局如何?
一、孝獻皇后
她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深受順治寵愛,應該說受到順治獨寵的董鄂妃了。這位董鄂氏為滿洲正白旗人,父親是內大臣鄂碩,弟弟是大將軍費揚古。因為父親早年隨軍南徵的關係,長期在江南一帶駐紮,使得董鄂氏從小就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薰陶。
順治十三年,董鄂氏正式入宮。由於她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於書法,加上身上帶有江南女子的一種獨特溫柔風韻,以及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所以很快就得到順治的寵愛,被封為賢妃。
入宮僅一個月時間,順治便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將董鄂妃晉封為皇貴妃,足見有多寵愛她。順治十四年,董鄂妃為順治生下皇四子,可惜還沒來得及取名,皇四子就夭折了。為此,順治追封兒子為和碩榮親王,一次次稱皇四子為「朕之第一子也。」
順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順治將其追封為皇后,光是喪禮就舉行了4個月之久。董鄂妃僅去世半年時間,順治也因染上天花駕崩了。
二、貞妃
其實貞妃是孝獻皇后的族妹,史書上並未記載,她是何時入宮的,不過應該和孝獻皇后差不多時間入宮。由於順治獨寵孝獻皇后,所以貞妃並不得寵。然而奇怪的是,順治駕崩後,貞妃卻主動提出願意殉葬。
至於貞妃殉葬的原因,有說法是因為順治獨寵孝獻皇后,這件事本就令孝莊太后不滿。所以孝獻皇后與順治相繼去世,貞妃害怕孝莊太后追究董鄂氏一族,為了避免家族遭受牽連,貞妃才選擇殉葬。
由於康熙即位後,就將殉葬制度廢除了,所以貞妃便成為,清朝最後一位殉葬的妃嬪。她從殉之後,被康熙追封為皇考貞妃,移葬孝東陵。
三、寧愨妃
寧愨妃雖然也姓董鄂氏,但與孝獻皇后、貞妃不是出自同一支。嚴格來說,她的出身還要尊貴些,她的曾祖父,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開國功臣何和禮。這一支屬於滿洲著名爵邸世家,要比孝獻皇后那支董鄂氏先發跡。
寧愨妃入宮時間也比前2位早,起初位分是小福晉,卻在庶妃中地位和待遇較高。順治十年,她就為順治生下皇次子福全。順治駕崩後,貞妃主動殉葬,而寧愨妃卻因為出身顯貴,得以免於殉葬。
因此,寧愨妃也是順治3位董鄂妃當中,壽命最長的一位。康熙即位後,尊其為皇考寧謐妃,之後她還得以搬到裕親王府,和親兒子福全生活在一起。直到康熙三十三年,寧愨妃於裕親王府去世。
由此可見,孝獻皇后雖然深受順治寵愛,可她卻是最早去世的,唯一的兒子也夭折了。貞妃既不得寵,也沒有子嗣,最終還不得不殉葬,一生實屬悽慘。相比之下,寧愨妃的一生就要幸福多了,不僅順利活到康熙朝,晚年還有親兒子侍奉,親兒子福全還深受康熙重用,與康熙兄弟情深。可見並不是誰最得寵,誰就是贏家。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