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回眸老街裡的歷史興衰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張文豔

敏感些的老青島人可能在上世紀80年代就意識到這裡已經大不如從前,而大家統一認為老街區衰落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臺東商圈的異軍突起,市政府的東遷,都與大鮑島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年輕人紛紛離開,他們更喜歡住上下水通達、裝有雙氣的高檔樓房,留在近百歲的老樓裡的,往往是帶著馬扎坐在樓道裡拉呱的老人。他們不願奔波,不舍老鄰居。回顧這裡的歷史,人們往往扼腕嘆息,但在金山看來,「老街裡衰落並非一朝一夕」,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大鮑島全景,1907年拍攝,前景是建設中的黃島路與平度路之間的街區(摘自《大鮑島》)

青島這片美麗的海濱土地,在建置前就是侵略者覬覦已久的「肥肉」,德國先是蠻不講理地佔據,日本又強行擠走德國侵略者,不顧中國人的反對,厚顏無恥地盤踞在此。

深諳規劃之道的金山認為日本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也有他們的想法,「他們看到了中山路的局限,首先實施的是北拓策略」。建設了觀象山北麓、聊城路一帶、市場路以及海關後四片街區,使港口區域鮑島區得以貫通,並開發了小鮑島與雲南路一帶臺東西側工廠用地。這樣,大鮑島以北的館陶路成為金融一條街,聊城路成為娛樂一條街。

20世紀初,修建市內道路的場景。 

「日本人和德國人的思路不一樣,德國人講究的是與中國互補,保留中國元素,而日本則排斥當地經濟文化」,金山說。日本佔據了中山路商鋪,壓制中國城的發展,大鮑島的商戶們只能「固守」自己的家業,艱難生存。1922年收回青島,這裡的商戶才長舒了一口氣,發展穩步回升,到1931年沈鴻烈出任青島市長後,大力發展中山路和華人區,銀行金融的遍地開花,使得這裡遍地溢金流銀。

而從道路條件的改善上,也能看出殖民者的故意「忽視」。「德租時期,大鮑島建築的許多道路並未進行路面硬化,僅以亂石砌築路沿石,以至於東部地區的街道常在雨季被衝毀」,日本則更沒有精力和興趣改善大鮑島區的道路條件,到1922年,大鮑島街區只有中山路是柏油馬路,其他都沒有硬化,青島回歸後,「膠澳商埠將大鮑島的8條道路改鋪為石子路。1927年海泊路翻修為柏油路面,接下來一年裡,另外5條道路也被翻修為柏油路面」。

20世紀初的山東街(現中山路北段)。

嶄新的馬路,漂亮的街區,讓大鮑島再次煥發青春,眾多市民聚攏而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更是名流雲集,順興樓上,楊振聲率領的「酒中八仙」酒酣耳熱行酒令,姿態各異;永安大戲院舞臺上,梅蘭芳顧盼生姿,迷倒一眾票友;劈柴院內,18歲的馬三立和劉寶瑞初出茅廬,嘗盡苦辣酸甜……

再美的風景也有謝幕的時候,再繁華的街區也有衰落的時刻。

1935年公布《青島市施行都市計劃方案初稿》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在1935年的《大青島市發展計劃圖(分區計劃圖)》中,街區已經擴大到北至滄口、李村,東至辛家莊、麥島,城市中心已然轉移至臺東。「商業中心向交通更加便利和地理位置更為居中的地區轉移」,金山說。方案初稿中的言語則更為殘酷:「中山路……發展為不正當的,無理由的,徒勞無功的……交通既非全市之最便利者,地位又不適中……」。而且,「道路網絡一經制定,一般不會再發生改變,及時建築更替,馬路的位置一般不會偏移」,所以,金山說,現在的大鮑島和規劃建設之初的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之後臺東的發展讓小港的港口功能衰退,高架橋的建立又讓城市延伸,中山路和大鮑島街區的晚景比老百姓預想的要悽涼得多。

然而,雖然建築老化,街道狹窄,但這裡留下的是一代代青島人的回憶,「買年貨」、放「滴滴金」、「看小戲」讓83歲的魯海記憶猶新;四代人相聚時的其樂融融、鄰裡的親密無間讓王玉貞寧願獨居,也不願離開。只是,坐在板凳上凝望這裡的由繁華到衰落,由平靜到波瀾,王玉貞心中五味雜陳。「搬走恐怕是早晚的事了」,75歲的堅強老人談到老伴去世都沒有眼圈溼潤,但一想到離開她便熱淚盈眶,「捨不得孩子們」,作為感動青島十大人物之一,老人免費收留跟著父母擺攤無處寫作業的學生,這種天倫之樂讓她忘卻獨居的寂寞,但如果離開,兒女都忙,她怕是再無法過得像現在這麼充實了。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這些老街才是「老青島」韻味的守護者
    回眸老街裡的歷史興衰或許每個城市都有這樣一條道路,嘈雜擁擠,卻生機勃勃。廣興裡是青島最大的老裡院,建築面積達4000餘平米,是一座典型的裡院建築,坐落在海泊路、高密路、易州路、博山路之間呈井字形交錯所形成的口字形上。
  • 獨家:青島老街之二十六 另類地標大茅房
    【青島新聞網獨家報導】    裡院樓,筒子房,臨街鋪,小商攤,四方路片區的街道小巷裡,百餘年來最缺少變化的是建築,變化最大的是商業繁華與衰落。因為毗鄰中山路,這裡是老青島最早的商業街區之一,當中山路「老街裡」支撐起青島商業百年繁華的時候,四方路也是這繁華的一部分。當年節假日裡,中山路上人群摩肩接踵,四方路上也是熙熙攘攘。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當中山路老街裡的商業大潮逐漸消退時,四方路的喧嚷也開始變得平靜。
  • 中西文化碰撞出青島老街裡特有的氣質
    半島記者 張文豔探訪老街裡,這裡的老居民大都上了年紀,年輕人也以打工者為主。「老街區的現狀和它承載的歷史已經不相稱了」,這也是金山著手策劃《大鮑島》的原因。回望鼎盛時期,老街裡熱鬧非凡,上街裡不但為購物,更是大人獎勵孩童的有效方式。
  • 濟南的這條老街,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記錄著時代的興衰!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老街,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記錄著時代的興衰。今天我們要說的芙蓉街是濟南的老街,歷經百年,一次次適應時代。曾經是文化教育的淨土,現在卻被浮躁包裹,變成美食天堂。入口處有個牌坊,擠在樓兩邊的房間裡,不太顯眼。頂部是綠色琉璃瓦,中間寫著「芙蓉街」,古老的拱門似乎在向遊客宣告它的悠久歷史。芙蓉街歷史悠久,明朝時,這裡住著商人,大多是富裕家庭。清康熙時期,私房店鋪興起,同治時期店鋪規模進一步擴大。因為街道毗鄰文廟、貢院和府學衙門,所以原來的芙蓉街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文化街。
  • 青島百年老街的復古時光
    黃島路17號的平康五裡,91歲老人董雲庭一住就是60多年。  10月21日,青島市,歷經百年歲月的多條老街上,歷史和文化的痕跡遍布斑駁的光影之中,講述著過去、現在和未來。這裡有數十年住在一棟院落中的老者,也有外來務工的新市民,忙碌的市井生活演繹著一座城市背後的故事,深入肌膚,不曾停歇。逛老街,追尋歷史風貌,讓遊客漫步在往日的時光裡,正成為觀光旅遊、特色消費的新起點。
  • 城市記憶丨欽州老街,滿滿都是回憶,你去過了嗎?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老街就像一位白須學者,見證整個城市風骨和蛻變;對於城市中的人來說,老街更像一幀不會褪色的黑白照,承載一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欽州的老街就承載著一代代欽州人的記憶。老街歷經興衰榮辱後歸於平靜,只有斑駁的騎樓牆面還記錄著歲月往事。漫步老街,回味著曾經的老巷的風雨,仿佛回到清朝鹹豐年間的欽州街市,依舊遺風餘韻。沿著路一直往前走,便走進了幽幽巷子。在繁華鬧市的包圍中,小巷獨守幽靜。
  • 曾是青島中心城區的老街,如今失去了往日繁華,卻多了歷史安逸感
    同時青島市也是一個在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筆墨的古城,而在當代,青島市卻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很多遊客去青島旅遊,都是奔著嶗山風景區,海濱等地方,其實要說起青島市的經典名片,那就非中山路歷史街區莫屬了。中山路南接青島棧橋,北至市場三路,而歷史老街區曾經是作為老青島市的標誌和歷史,曾經輝煌的時候,也是每個老青島居民津津樂道的地方,畢竟這裡是一個承載記憶的地方,如今隨著歲月洗禮,昔日的繁華熱鬧景象也已經悄然褪去,只留下一些古樸而具有歷史感的歐式建築依舊矗立在那,仿佛在述說著曾經的榮光。
  • 「老街裡」碰撞「新文明」!「逛街裡 醉青島」時尚打卡季啟幕
    7月16日,「逛街裡 醉青島」時尚打卡季暨「中山紅」志願服務驛站啟動儀式在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街道老舍公園啟動。活動由市南區委宣傳部、市南區商務局、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中山路街道聯合推出,旨在進一步煥發轄區旅遊行業資源活力,展示轄區人文歷史資源豐富優勢,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助力西部老城區復興發展,打造「最時尚」「最青島」的文化旅遊街區。
  • 青島老街展啟動
    時光郵局、老街裡、劈柴院…… 6月25日,青島首個以懷舊為主題的青島老街展在青島金茂灣購物中心開展。市南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健,市南區政協主席任寶光,青島市商務局副局長王孝芝,金茂商業財務總監陳贇,市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付榮雲出席活動並共同為青島老街展啟幕。此次活動深度復原上世八九十年代青島西部街區經典建築與生活場景,帶市民和遊客穿越時光、重回那年,找回曾經的美好記憶。
  • 自貢舊城裡,再次走進歷史街區大安老街!
    自貢舊城改造的重點區域大安老城區一直備受關注,大安新街已經全面通車,老街只拆了幾棟建築基本面貌依舊。2017年10月27日《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經省政府正式批覆通過,大安街歷史文化街區被列為八大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同年自貢市公布的《自貢市歷史建築名單》中,大安老街又有5座老建築上榜。在大安老街棚改三年後,我們再次走進大安老街!
  • 經典老街|北海老街 多種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縮影
    前幾天和幾位朋友去潿洲島玩,來去都要經過北海,回程時在北海香格裡拉飯店住了一夜,故有短暫的時間去北海的老街轉了一圈,雖然去得較早,商鋪還沒有開店,街道上的人也稀疏,但老街的那種氛圍和歷史的厚重感還是撲面而來。走在老街窄而長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行在歷史的時間隧道裡。
  • 「老街裡記憶」徵集活動走進天真照相館
    青島市檔案館、市南區檔案館與《半島都市報》聯合舉辦的「老街裡記憶」徵集活動正在進行中 ,5月8日,工作人員來到天真照相館開展口述和史料採集活動,創辦於1927年的天真照相館曾定格過無數的歷史瞬間,從大軍閥韓復榘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等眾多名流都曾在這裡拍過照片,從不同時期的青島人在這裡拍攝的婚紗照、全家福中也可以感受到鮮明的歷史烙印
  • 青島這條老街寸土寸金,90年來未曾變樣,像上世紀世外桃源
    青島這條老街寸土寸金90年來未曾變樣 青島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風景以及逛不完的老街……在「十一」國慶旅遊旺季到來之際,我們給大家推薦一個不一樣的青島遊。
  • 20萬人圍觀互動 青島這條百年老街火了!
    節目主持人和6位嘉賓對館陶路進行實地查考,從不同角度切入為大家解說20世紀初「青島華爾街」形成的原因,回顧歷史的同時,嘉賓們還對新舊優勢疊加打造青島新金融集聚區,助力青島實現產業升級的未來進行了展望。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館陶路,這條承載著青島城市金融歷史最濃墨重彩篇章的街道,又將煥發新的生機。
  • 上海老街與天下
    暑期前,我在復旦大學史地所訪學,所以有時間跟所裡的學者在上海的裡弄裡轉來轉去。豫園是上海的地標景觀,毗鄰它的一條老街在旅遊手冊裡被稱為「上海老街」,而這條老街就是我們此次調查的重點。 我在復旦的講座題目是「城市文化空間的尺度轉換」,實地調查也自然圍繞此題目展開。
  • 時尚青島 | 青島美得不像話,像畫!
    老建築見證著青島的歷史漫步在島城的老街老巷裡打卡青島最美老街老街裡其實藏著不少故事黃縣路可以說是青島非常典型的一條老街了
  • 三水「板爺」見證百年老街興衰 嘆生存艱辛(圖)
    如今,卻僅剩下不到10人——「板爺」見證百年老街興衰  三水拉板車「板爺」守著破舊的板車在等待客戶。中山路的「板爺」有近百年歷史,最多時候曾達到數百人,如今只有不到10人。  在中山路,這個職業已有近百年歷史,輝煌時曾有數百之眾。隨著水路運輸的衰落和商貿的冷清,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後,板爺淡出中山路。如今,這裡的板爺不足10人。  火紅年代「板爺」出入高檔酒樓  84歲的歐炳光雙腳有些浮腫,他也說不清是老年病還是年青時落下的舊患。
  • 《興衰兩千年》:2000年的滄桑,誰在歷史裡低吟淺唱
    《興衰兩千年》: 2000年的滄桑,誰在歷史裡神傷 英國哲學家培根有言 「讀史使人明智」,如今我年歲漸長,愈覺有理。 年輕時我沉溺於幻想和浪漫主義,讀了不少武俠、言情小說,後來才知道,那些只是成人的童話而已,要獲得真正的成長,還是得讀史。
  • 河瀝溪老街被列為安徽歷史文化街區
    宣城市人民政府: 《關於申報孫埠老街、河瀝溪老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的請示》(宣政〔2019〕35號)悉。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經研究,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將宣城市孫埠老街、寧國市河瀝溪老街列為安徽歷史文化街區。 二、歷史文化街區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
  • 老街後院|中國最知名的老街。
    當然,除了菸袋鋪子,這裡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小店,逛一逛這京味十足的老街,再和老北京的老大爺們聊一聊當年的歷史,又是另一番滋味。 黃山屯溪老街 黃山屯溪老街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